如果说庞统没死,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用吗?
刘备手下有两位军师中郎将,分别是诸葛亮和庞统,合称“卧龙凤雏”。但是庞统在刘备夺取益州之战时,在雒城中箭而死。这使得在刘禅时期,诸葛亮亲自率军走上了战场。当时的魏延曾经向诸葛亮进献了“子午谷奇谋”,却遭到了诸葛亮的拒绝。那么如果庞统尚在并指挥北伐的话,他会采纳吗?
一、诸葛亮拒绝“子午谷奇谋”的原因。在诸葛亮发动北伐的时候,他手下的大将魏延向他献上了“子午谷奇谋”。这个奇谋的核心主要是魏延和诸葛亮分路进军。诸葛亮率领蜀军主力从大道进军,吸引魏军主力。魏延则率领一支奇兵,偷偷穿越秦岭天险,夺取潼关。
魏延在潼关把敌人防线分割为关东和关中两部分,并阻击关东的敌军援军。这样,就给了诸葛亮歼灭占领关中的时间。诸葛亮在夺取关中后,再与魏延在潼关会合,彻底击溃魏军的援军。这样,整个潼关以西的地区就会收入蜀汉的版图。
魏延的这个计划气势恢弘,有吞吐乾坤的气概,而且也有成功的希望。在诸葛亮发动北伐的时候,整个曹魏的战略布局十分不利。面向南方的曹军几乎毫无纵深,摆成一字长蛇阵暴露在诸葛亮面前。从潼关到关陇数千里的防线,处处都成为诸葛亮进攻的目标。
无论诸葛亮占据这条方向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把这条长蛇切为几段。随后,诸葛亮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把敌人分割包围予以歼灭。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是发现了魏军布阵的要害,才会建议诸葛亮采取侧翼突击,前后夹击的战术,将敌人各个击破。
在当年张飞和张郃的巴西之战时,也曾出现过相似的情况。张郃为了防御张飞的进攻,把军队分为三个营寨,分别占据要地,形成一字长蛇阵。但是张飞在窥破张郃布阵的缺点后,率领军队从侧翼包抄过去,前后夹击,把张郃打得大败,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在诸葛亮的北伐中,尤其是与司马懿的战斗中,诸葛亮就是占据了这个天然的优势。但是在诸葛亮北伐前期,他并没有认清这个优势,而是采取绕道祁山,从西向东进攻的战略。这样,诸葛亮就无形中与魏军顶牛,给面向西方的魏军加深了上千里的战略纵深,主动为魏军解了围。
诸葛亮在经过几次北伐后,认清了魏延建议的合理性,放弃了过去的战术,采取了穿越秦岭,中央突破的战术。这使得司马懿陷入了困境,由于要防备的要地多,使得司马懿的兵力捉襟见肘,只能固守不战。这种情况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司马懿害怕诸葛亮,而是诸葛亮抓住了曹军布阵的要害,逼得司马懿无法与诸葛亮进行决战。
在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除了战略布局的优势外,还拥有两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战役的突然性和兵力优势。由于曹魏认为刘备死后,蜀汉无力北伐,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因此,如果诸葛亮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完全有成功的可能的。
但是,诸葛亮却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理由是此计过于冒险。其实,如果按照当时的双方战略形势判断,魏延的建议并不冒险。诸葛亮之所以认为此计冒险,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过于谨慎的性格。由于他缺乏实战经验,不敢有丝毫的闪失,因此采取了他认为稳妥的作战方式,浪费了大好时机,还遭受了街亭之战的惨败。
二、庞统会采纳“子午谷奇谋”的原因。诸葛亮不敢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实战经验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加入刘备阵营后,一直被刘备当成萧何来使用。连他的对手都说,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在荆州时诸葛亮担任着军师中郎将的职务,他的主要任务是治理地方,保证刘备足食足兵。
为刘备出谋划策的重任,则落在同为军师中郎将的庞统身上。在《三国志》中,对庞统的评价是和曹操阵营的荀彧相提并论。荀彧为曹操制订战略决策,还在战役指挥方面对曹操进行指导。在对曹操至关重要的官渡之战中,荀彧不但为曹操进行战略谋划,在战役进行过程中,还阻止曹操后撤,鼓励曹操破敌。
《三国志》认为庞统和荀彧可以在各自的阵营相提并论,就能够让我们看到庞统对刘备的事业所起的作用。庞统在加入刘备阵营后,向刘备进言,建议刘备进军西川,夺取益州作为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在益州之战后,庞统又多次为刘备出谋划策,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了功勋。
不过,如果我们看庞统向刘备进献的计谋,就会发现在庞统计谋中闪现的庞统的性格因素。他的计谋喜欢冒险,讲求出奇制胜。在刘备刚入川的时候,他就向刘备建议,趁刘璋前来慰问军队的机会,把刘璋抓起来,这样就能够轻松拿下益州。
不过庞统只是看到了扣押刘璋的好处,却没有考虑刘备刚进西川,恩德未显。如果贸然扣押刘璋,反而会激起益州上下的反抗。刘备经过思考,没有采纳庞统的建议。为此庞统还颇有微词,在一年后起兵的时候,还在酒宴上讽刺挖苦刘备。
在庞统为刘备谋划夺取益州的军事行动时,他进献了上中下三策。在庞统的上策中,庞统建议采取迅雷不及掩耳的战术,直插益州纵深,夺取成都。此计让刘备认为过急,转而采纳了稳固后方,再行进军的中策。正是由于庞统的性格中包含的冒险品格,使得他在作战中身先士卒,成为少有的战死前线的军师。
从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庞统不死,专职指挥作战的他将接替诸葛亮来指挥北伐。性格中都有冒险基因的庞统和魏延自然会一拍即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肯定会被庞统采纳,那样蜀汉北伐的形势将会为之改变。
这样,整个潼关以西的地域将处在蜀军的不断进攻下,魏军将在千里防线上疲于奔命,处处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潼关以西的地域很可能会落入蜀军的手中。拥有益州、汉中、雍州和凉州的蜀汉政权,整个战略形势会有很大的改善,至少不会那么容易就灭亡了。
结语:诸葛亮发动北伐的时候,魏延向他进献了“子午谷奇谋”。这个作战计划主要是利用曹军的战略布局缺陷,将曹魏防线割裂开来,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各个击破。但是诸葛亮实战经验不足,再加上天生谨慎的性格,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
如果庞统不死的话,作为刘备身边主要的作战谋士,他会代替诸葛亮指挥北伐。以庞统大胆冒险的性格,他会接受魏延的建议,采纳“子午谷奇谋”。这样,蜀汉的形势有可能会发生完全的改变。可惜天妒英才,庞统的早逝让这一切化为了泡影,魏延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说庞统没死,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用吗?
如果庞统没死,可以肯定庞统会采纳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庞统是军事奇才,诸葛亮是战略家,也就是说庞统没有诸葛亮的战略眼光。那为什么诸葛亮不用,而庞统会用?
子午谷奇谋的来源,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主曹睿遣驸马夏侯楙,调关中诸路军马,前来拒敌。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这就是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当场否决,才引发后人广泛的争议。
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从战略层面考虑,就算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完全按魏延的设想实现,魏延的五千精兵,五千后勤保障兵,计一万人顺利走出子午谷夺取潼关,拿下长安,诸葛亮的大军也顺利到达长安,和魏延汇合,咸阳以西就可以归蜀国,就能平定关中?回答是否定的,就算拿下潼关,也只是第一步,后边的问题才是关键要考虑的重点,魏国能否心甘情愿让蜀国夺去咸阳以西的地方!可以说魏国是不会承认失败的,必然尽全力夺回潼关及长安。
这样一场综合国力不对等的决战必然在潼关展开。这场战争由于是在曹魏家门口打,曹魏国力强盛,兵精粮足,无后勤保障之忧,必大败蜀军。而蜀军由于国力、兵源有限,后勤保障难度大,加上关中地区还有大量魏军残部在抵抗,占领区人心未定,这场天时、地利、人和什么都不占的情况下必败,这一败必然导致蜀汉政权风雨飘摇,离亡国不远了。这才是诸葛亮不用的根本原因,而且这个原因诸葛亮不能公开讲!
而庞统会用是从战术层面考虑,只要能打胜战就行。事实证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可行的,首先魏军在子午谷的确没有伏兵,确保了魏延的10000人能顺利通过。其次长安守将夏侯楙真如魏延分析的是个无能之靠,长安的防守根本没想象的严密,也没想到魏延会偷袭长安,因此,魏延突袭夺取长安是完全可能的。这个所谓子午奇谋如果是庞统领兵,估计魏延不提庞统也能想到,两人应该是不谋而合。其实诸葛亮也能想到,只是知道厉害关系不敢这样用兵!结果成就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谋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由于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初期蜀军取得不俗的战果,后魏国大军赶到,直接袭击蜀军粮道街亭,蜀军大败,被迫退兵,寸土未得。子午谷奇谋就算成功,最好的结果可能也是被返退兵,最坏的结果比夷陵之战还可怕,蜀国国力摆在那里,谁也没法改变,包括庞统。
如果说庞统没死,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用吗?
说到三国时期的一个子午谷奇谋其实很多网友应该是了解的,这个计谋说好也不见得好,说不好吧其实也是挺有意思的,因为魏延一直在说这个计谋了,但是诸葛亮就是不采用了,也有人说了诸葛亮采用了也不见得有用,反正意见真的很多了,最近不少的网友也说了,如果当时的诸葛亮换成是庞统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下面就跟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
不久,公元228年,诸葛亮兵进汉中,开始第一北伐,魏延提出与诸葛亮分兵,效仿刘邦手下名将韩信暗渡陈仓之计,魏延率五千精锐从子午谷进入,直取长安,让诸葛亮从斜谷进兵支援长安、两军会师于潼关。
当年刘邦被项羽封在蜀地,主动烧毁了几百里的栈道,以麻痹项羽,又听从韩信的计策,命樊哙、灌婴等人率兵从祁山道佯攻陇西地区,韩信部从故道(又名陈仓道)奇袭陈仓,从而夺取了关中之地。
韩信当时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天下还在四分五裂,项羽大封诸侯,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封给了三个秦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用以封锁刘邦,而他们与各路诸候之间,政令并不统一,受到攻击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支援。让韩信一举而定三秦。
还有当时汉水贯穿整个汉中地区,水面宽而深,便于行船,能够让快速的运兵与粮饷,使之奇袭能够成功,另外韩信是率主力袭取的陈仓,樊哙等率一万人进行佯攻陇右,调动章邯主力,而韩信率大部队袭取陈仓。
几百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经过几次地震后,汉水被一分为二,水浅且窄,而不再适合行船,无法快速运兵及物资,子午谷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地势险峻,气候恶劣,几乎无路可行,魏延率五千精兵要十天走完,估计也已筋疲力尽,损失惨重。
魏延认为长安守将为驸马夏侯楙,此人乃无能之辈,大军到达长安后,会弃城而逃或不战而降,这种说法有点不靠谱,夏侯楙虽然无能,并不代表手下人无能,况长安乃六朝古都,城墙必高大宽厚,坚固无比,以魏延之力尽之兵,能打下长安吗,
即使能攻下,此地曹魏已经营多年,政令统一,以曹睿之英明,必会派兵支援,附近之兵会陆续开到,到时退无可退,人家就是不打,光困也得困死你。
诸葛亮这一路,以主力走大路进军长安,出得去吗,诸葛亮五次北伐,均以失败而告终,这一次也不会成功。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比东方相合聚。”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而诸葛亮不用其计,是根本就没打算攻长安,因为诸葛亮知道,即使攻下长安,也不能据守,孤军深入,必会失败。不如攻打陇右,切断凉州与关中之联系,占据凉州之地,进可图取关中,退可回汉中。
如果庞统在的话,他也不会同意魏延这种必败的做法,机会太渺茫了,远不如诸葛亮的计划稳妥可行。
如果说庞统没死,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用吗?
人有千算,不如老天一算,诸葛本己算死了司马懿一家,奈何天意在晋不在汉,只能失败。不论魏延的计谋好歹,诸葛即使采用子午谷之谋,也会失败。诸葛算到庞统将殒西川,郑重警告,奈何庞统技浅不识,不死他死谁?庞统算死自己,误主,误国,怪谁呢?
如果说庞统没死,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用吗?
不清楚
如果说庞统没死,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用吗?
这个主要亮须不顾将士死亡进攻,才有位成功可能,显然亮不会干损自己一世威名助位成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