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古代最屈辱的历史事件是割地赔款,你怎么看?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其实认为割地赔款是最屈辱的历史事件的人,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看法。其实在有着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眼里,只要是让自己的祖国遭受了不公平待遇的事件,都是最屈辱的事件。不过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去回击对手,把遭受的屈辱洗刷干净。

在唐朝建立的时候,北方有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国突厥。当时为了借助突厥的力量,李渊派手下刘文静去联络突厥,得到了它的支持。史书上有李渊向突厥称臣的记载,这一点让唐朝君臣讳莫如深。因此,在唐初时期,突厥对唐朝不断欺凌,唐朝因为实力不足,只能忍受这些屈辱。

在武德九年八月,突厥颉利可汗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唐朝。由于实力不敌,突厥大军长驱直入,直到长安城下。颉利可汗列阵渭水北岸,派使者讹诈唐朝。李世民面对这种情况临危不惧,他扣留突厥使者,断绝颉利可汗的消息来源。同时亲自率领几名骑兵去和颉利可汗隔河相会。

李世民指斥颉利可汗背信弃义,攻打唐朝的行径,让颉利可汗无言以对。同时由于不知道唐朝的虚实,再加上唐军的后援陆续到达,颉利可汗放弃了进攻长安的企图。他和李世民在渭桥上“刑白马设盟”而还。这个事件被称为“渭桥之盟”,成为唐朝君臣心中的奇耻大辱。

但是唐朝君臣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而是积蓄力量,时刻准备着洗刷这些屈辱。唐朝君臣通过韬光养晦,迅速增强了自己的实力。由于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唐朝建立起一支拥有优秀将士的精锐人马,做好了回击突厥的准备。

贞观三年冬十一月,李世民向唐军下达了反击突厥的命令。任命李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合军十万,分道出兵突厥。在这场战役中,李靖率领三千铁骑夜袭敌军,取得了著名的定襄大捷,一举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李勣埋伏在白道隘口,伏击败逃的颉利可汗。颉利可汗被李勣打得大败,部下五万多人投降。随后唐军乘胜追击,对颉利可汗围追堵截,穷追猛打。颉利可汗的手下纷纷投降,自己也在西逃的途中,由于众叛亲离被唐军生擒。就这样,李世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消灭了颉利可汗,征服了东突厥。

贞观四年,身为俘虏的颉利可汗被送到长安。消息传来,连与李世民关系不好的李渊都感到十分高兴。他认为李世民为自己洗刷了唐初的屈辱,召集李世民和重臣举行了宴会。在这场宴会上,李渊亲自弹起琵琶,李世民下场舞蹈,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不可能在任何时期都是最强大的。但是,中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她总能浴火重生,重新走向世界强国的前列。在实力不敌的时候,我们可以忍受屈辱,但是我们的目的是韬光养晦,是为了重新富强,去用实力洗刷那些强加在身上的屈辱。历史证明,那些与我们为敌的势力,最终都败在了我们的脚下,被埋葬在历史的记忆中,只有伟大的中华民族延绵至今。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有人说中国古代最屈辱的历史事件是割地赔款,你怎么看?

中国古代最屈辱的历史事件是割地赔款,割地赔款再认贼作父更是耻辱。

像五代十国的石敬瑭为了当皇帝,不知耻辱,甘认比他小十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以儿国自称,并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石敬瑭一意孤行卖国求荣行径,连其亲信刘知远等都认为有些太过份了,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正是“儿皇帝”石敬瑭割地赔物做法,导致后来的中原汉族王朝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的屏障,直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得以重新并入汉人势力范围。从913年开始,燕云十六州在非汉族的统治者统治了455年,尤其给中原的北宋汉族王朝带来无穷的灾难。

有人说中国古代最屈辱的历史事件是割地赔款,你怎么看?

因为这样是增加了敌人的实力,对自己没有胜算

有人说中国古代最屈辱的历史事件是割地赔款,你怎么看?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事,许多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和亲政策和割地赔款。但有比和亲政策和割地赔款还屈辱的吗?那还真有就是宋朝的岁币外交。

和亲作为一项政策始于西汉,其后一直到清朝,中国历史上的和亲就层出不穷。

林一略微统计一下,单单被送去和亲的公主,西汉就有十一位,隋朝有七位,唐朝有十七位,元朝有三十八位,清朝更是多达七十余位。

和亲政策,虽然在某些时期维护了边疆稳定,用自己的公主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并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但在主观上,和亲政策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妥协与讨好,是一种欺辱。更何况有些时代的和亲政策,根本就起不到维护边疆稳定的目的。

比如西汉初年,从汉高祖到汉文帝,再到汉景帝,对匈奴都采取了和亲政策,但都收效甚微。每次和亲之后,匈奴人虽有短暂的休兵,但随后又会大肆侵入边境,掳掠人口。西汉初年对匈奴的和亲,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资助了匈奴贵族的奢华生活,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和贪欲。

割地赔款在我们从小受到的政治教育中都是一种比较屈辱的历史事件,而在中国历史上割地赔款最多的朝代无疑是清朝。

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朝的统治者先后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人家的洋枪大炮打到你家门口,你还要给人家出钱,出辛苦费,割地向人家赔礼道歉,屈辱自不待言。虽然划分了租界,赔了战争的钱财,甚至打到家门口把皇宫洗劫一空,但至少割地赔款保全了政权的独立和完整,没有屈居于臣下,内部腐朽打仗打输了而已。

那么,天底下还有比被迫和亲以及割地赔款更窝囊、更屈辱的事吗?有!那就是宋朝的“岁币外交”。

宋朝的岁币外交,开始于“澶渊之盟”。所谓“澶渊之盟”,是指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宋真宗派曹利用与辽国在1004年缔结的盟约。盟约规定:北宋每年送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公元1045年,辽国要求宋朝增加岁币,宋辽两国重新商定了岁币,宋国每年要给辽国绢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

辽国势微后,宋朝又与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将原本每年送给辽国的岁币,如数转送给金国。

后来,金国占据燕京,坐地起价,宋朝不仅每年要给金国三十万匹布,二十万两银,还要多给一百万贯钱。此后,宋朝给金国的岁币数量虽有起落,但每年都要向金国缴纳岁币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除了先后向辽、金缴纳岁币外,宋朝还曾向西夏国缴纳过岁币,我们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

关于宋朝每年向辽国、金国缴纳岁币这件事,有人居然认为:宋朝实际上是从中获益了。他们算了一笔经济账,说什么宋朝如果与辽或金开战,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与此相比,宋朝所缴纳的岁币,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还有一种说法更加荒谬,他们认为,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会产生“挤出效应”:宋朝每年给辽、金的巨额岁币,使辽、金的政府支出在宏观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剧增,其强大的挤出效应令辽国的私人投资窒息,从而使辽、金沦为宋朝的经济殖民地。

以上这两种说法之所以荒谬,就在于他们根本就没有弄清楚宋朝向辽国、金国缴纳岁币的性质。

岁币既不是经济援助,也不是平等互惠的经济贸易。岁币,其实就是附属国向宗主国缴纳的朝贡。

西汉初年的和亲,清朝末年的割地赔款,虽然是一种屈辱,但至少都还能保持一个主权国家的地位。而宋朝向辽国、金国缴纳岁币,相当于承认自己就是辽国、金国的附属国,这难道还不算最屈辱吗?

我是林一,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在下方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点关注不迷路,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