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徐庶,庞统,法正这三人如果一直追随刘备,会怎样?

在徐庶不去曹营,庞统和法正在没有英年早逝的情况下,刘备会如何安排?诸葛亮还会当上丞相么?

自古以来,天下的争夺其实就是人才的争夺。那些心怀天下的君主,都十分重视收揽人才。在三国时期,刘备之所以势力最小,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人才储备太少。可是就算是这样,他手下的重要人才徐庶、庞统和法正都先后离他而去。如果这些人才一直追随刘备,刘备的事业会是怎样一番局面呢?

一、半路离去的徐庶。

刘备在北方失败后,来到荆州休养生息。不甘失败的他在荆州壮大实力,网罗人才。徐庶就是主动投奔刘备的人才之一。徐庶不但为刘备效力,还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件事可以说是徐庶为刘备阵营做出的最大贡献,直接影响了刘备阵营的命运。

当时诸葛亮在荆州并非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受人敬仰。相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诸葛亮在荆州是被打压的对象。诸葛亮自比为管仲乐毅,除了徐庶、崔州平外没有人认可他。由于诸葛亮锋芒毕露,使他遭到了各种讽刺挖苦,连他娶个妻子,都被编成童谣在当地传唱。因此诸葛亮到隆中躬耕陇亩,不参与这些世俗的是非。

正是徐庶对诸葛亮的看重,才让刘备对尚未谋面的诸葛亮十分敬重。为了招揽诸葛亮,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在和诸葛亮相遇之后,君臣意气相投,诸葛亮为刘备献上《隆中对》,并答应出山为刘备效力。此时已经是曹操出兵荆州的前一年了。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徐庶的推荐,刘备很可能就会和诸葛亮失之交臂了。在第二年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刘备在长坂坡遭受惨败,哪里还会再有机会去三顾茅庐。那么,没有诸葛亮的刘备阵营将可能陷入灭顶之灾。

但是让大家惋惜的是,在长坂坡之战后,徐庶却离开了刘备。这是因为他的母亲在战乱中落入了曹操之手。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徐庶对于刘备十分重要,曹操正是知道了他的才能,才会把他被俘的老母保护起来。一面是与刘备的君臣之义,一面是与母亲的舔犊之情,徐庶不愿意背负不孝的名声,选择了离去。

虽然徐庶到曹营后没有为曹操有多少贡献,但是他的离去却削弱了刘备的实力,给刘备的事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如果徐庶不走,他将是刘备派驻荆州,帮助关羽的最佳人选。这是因为徐庶的出身和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相似,大家有着共同语言,关系十分融洽。

关羽这个人十分高傲,尤其是对那些士大夫十分看不起,而徐庶是关羽看得上的少数谋士。如果徐庶留驻荆州的话,在很多时候他是可以劝阻关羽的。如果是那样,关羽镇守的荆州就不会那么容易就丢失,荆州之战的失败也可以避免。那样,刘备的形势就会大不相同了。

二、令人惋惜的庞统。

庞统加入刘备阵营比较晚,他本是东吴的谋士,因为不得志来到刘备手下。刘备先开始没有重用他,只是让他担任了个小小的耒阳县令,不久还因为他治理无方而免职了。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下,刘备认识到庞统的长处,让他担任和诸葛亮一样的军师中郎将,处理军机大事。

在庞统的建议下,刘备开始了夺取益州的行动。在这场战役中,庞统作为第一批随同刘备入川的人员,为刘备夺取益州出谋划策。在这次行动中,庞统屡次献出奇谋,但是被刘备否决,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夺取益州的进程。

在刘璋前来迎接刘备的时候,庞统建议捉拿庞统,然后乘益州群龙无首的机会夺取益州。在遭到刘备的否决后,一年后刘备起兵夺取益州的时候,庞统再次献出上中下三策。其中的上策是刘备选取精兵,乘益州无备直取成都,再次遭到刘备的否决。刘备选取了比较迟缓的中策,先巩固临时根据地,再按部就班地攻打成都。

其实刘备两次否决庞统的计策,理由并不充分。在捉拿刘璋这件事上,刘备本身就是来夺取益州的,就算是不捉拿刘璋,最后也不会得到大家的好评。刘备为了虚名而放弃实力,难怪在庆功宴上会遭到庞统的挖苦。

至于说刘备放弃庞统的上策,又违背了兵贵神速的原则。他完全可以一面巩固临时根据地,同时派精兵昼夜兼程直扑成都。这样即便是不能拿下成都,也可以迅速夺取险隘。那么刘备就可以避免在雒城的那一年的苦战,庞统也可能不会死在雒城城下了。

如果庞统不死的话,刘备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在诸葛亮入川时,他就可以将庞统派往荆州,去帮助关羽。有了庞统的帮助,关羽就可以少犯更多的错误。由于庞统在东吴的人脉和他的智谋,东吴对荆州的计谋,庞统能够识破大半。那样一来,东吴想要夺取荆州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至少在关羽的襄樊之战中,像陆逊那样浅显的计谋,会引起庞统的警觉。作为一个善用奇谋的谋士,他是不会让吕蒙、陆逊的计谋得逞的。如果庞统留守荆州的话,东吴不可能会那么轻易夺取江陵,关羽就可以从襄樊前线赶回,挽回局面。可惜庞统早逝,让这一切化为了泡影。

三、半途折翼的法正。

如果说对刘备事业帮助最大的谋士是诸葛亮,那么其次的就是法正了。在法正去世后,刘备为之哭泣数日,并给他的谥号是翼侯。这是刘备在世时绝无仅有的一次追谥,可见刘备对法正的感念之深。正是法正的辅佐,才使得刘备的事业如虎添翼,得以翱翔。

法正是在刘备入川时加入刘备阵营的,作为张松的朋友,他也希望刘备成为益州的主人。刘备和法正一见如故,对他委以重任。在夺取益州的战役中,法正立下汗马功劳。在庞统去世后,法正成为刘备的谋主。

法正审时度势,向刘备提出夺取汉中的战略。刘备和法正一起出兵汉中,在采纳法正的计谋后,他们迂回穿插到曹军的纵深,一举夺取了战略要地定军山。在曹军前来争夺的时候,法正运用反客为主的计谋,使得黄忠一举斩杀曹军主将夏侯渊,奠定了汉中之战胜利的基础。

曹操在得知夏侯渊战死的消息后,派人打听刘备阵营的情况。他获悉是法正为刘备出谋划策后,不由得说自己就不相信这计谋是刘备自己想出来的,肯定是有人为他出谋划策。还感叹说,自己网罗天下人才,为什么单单漏掉了法正。

令人惋惜的是,法正在他四十五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这对刘备来说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夷陵之战惨败之后,诸葛亮感叹道,如果法正还活着的话,就能够制止刘备东征。即便不能阻止的话,也不会遭到如此的惨败。但是此时法正已死,让人徒呼奈何了。

结语:

在刘备的一生中,有三个谋士对他的事业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三人都先后离开了他,使他的事业蒙上了阴影。这三个人就是徐庶、庞统和法正。徐庶和刘备君臣关系很好,并且推荐了诸葛亮。庞统和法正则擅长奇谋,为刘备在战场上出谋划策。

可惜的是,徐庶因为在长坂坡之战中老母被曹操俘获离开了刘备。庞统则在益州之战中,战死在雒城城下。法正则英年早逝,在四十五岁就离开了人世。如果他们没有离开刘备,徐庶、庞统可以帮助关羽镇守荆州,法正则能够让刘备不犯夷陵之战的错误。那样一来,刘备的境况就会焕然一新,夺取天下也不只是一句空言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中徐庶,庞统,法正这三人如果一直追随刘备,会怎样?

这是个伪命题,除了徐庶是被曹操用计赚到了许昌,人家庞统,法正是一直追随刘备,问题是他们的命不长,早早就死亡了,徐庶在曹营,也不曾为曹操献过一策。

如果说这三人在追随刘备的同时,命都活得象赵云那样长,真难说刘备会有一番新气象,至少不会出现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样的事故,也不会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荆州不丟失,与益州,汉中形成崎角之势,又有五虎上将加持,刘备真会有一番新气象!

三国中徐庶,庞统,法正这三人如果一直追随刘备,会怎样?

庞统坐镇成都,诸葛亮坐镇荆州,法正坐镇汉中,徐庶坐镇南中,进可制霸三国,退可为一方诸侯。

三国中徐庶,庞统,法正这三人如果一直追随刘备,会怎样?

有一个庞统不死就不得了,法正也死的早47岁就死了,徐庶就更不要说了,如果庞统法正不死,诸葛管后勤,庞统管战略方针,法正管打战,庞统早就跟刘备说放弃荆州,荆州四面受敌,庞统不死荆州不丢

三国中徐庶,庞统,法正这三人如果一直追随刘备,会怎样?

结局无大改变!只是法正死的太早。诸葛亮在夷陵之战后曾说(大致的意思):如有法正在,不至于此。意思也就是如果有法正在,刘备是不会吃陆逊的亏“火烧连营”的!其实刘备倚重法正。而诸葛亮只有三足鼎立的概念,还没有被倚重,不能一展拳脚!

徐庶和庞统在刘备心里是无法和法正相提并论的!历史上的事实是这样的!和《三国演义》有些出入!

三国中徐庶,庞统,法正这三人如果一直追随刘备,会怎样?

徐庶离开刘备乃命中注定中的事,徐庶作内孝子,老母被人挟持,岂有不救之理!不过徐庶临行之际,推茌了孔明。孔明乃人中之龙,龙游四海,天下大震!

刘备取了荆州之后,孔明的荆襄之策暂时圆满了!庞统协助刘备可取西川了!

如果当时刘备留下孔明,赵云,关平,刘封,马良兄弟足可防守荆州了!刘关张和庞军师及后面的法正百分之百可以拿下西川,即使曹刘汉中大战,刘备也毫不畏惧,因为还有黄忠,马超等大将协助!

历史哪有如果!如果这样,孔明等人防守荆州是稳如泰山,且将拿下襄樊等地,时机成熟之际,孔明率荆襄之众出兵曹魏,刘备率蜀兵西出祈山,曹操应无回手之力了!

关键问题在于庞统不会阵亡,法正高寿,刘备人强马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