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之主刘备真的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吗?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得知消息的曹操十分气恼。他痛骂刘备是织席小儿,还想起兵全力讨伐刘备。刘备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在曹操眼中是和自己不相上下的英雄。在此时,曹操却骂他是织席小儿,可见刘备此举对曹操伤害之深。那么,刘备出身是织席贩履之徒,他又是怎么从一介草根逆袭为一方君主的呢?
一、织席贩履的出身。在历史记载中,刘备的血统十分高贵,是中山靖王之后。在和曹操一起到许都的时候,刘备和汉献帝论起辈分,还得到了皇叔的称呼。可是在他年幼的时候,家境已经败落。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刘备和母亲相依为命,依靠贩履织席为业。这一点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因此刘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草根。
但是,我们看刘备小时候的举止,又会对这个人另眼相看。他虽然身处草根阶层,却并不以草根自居。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汉朝的官吏,而他的祖父还是汉朝的孝廉,官至东郡范令。作为一个孝廉的家庭,有着自己的家风。也许是这种家庭的熏陶,使得刘备心中播下了第一颗逆袭的种子。
在刘备家的庭院旁,有着一棵高大的桑树。这棵树高达五丈,长得如同车盖一般。刘备和邻里小儿玩耍的时候,指着这棵桑树说,自己将来一定要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羽葆盖车是皇帝所坐的车辆,因此刘备的叔叔告诫刘备,要他不要再这样随便说话,会招来灭族大祸的。这是因为刘备遥远的皇室宗族身份,并不能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从这一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刘备心中的志向。可是这种志向不会无缘无故地就来到刘备的脑海中的。那么,能够让刘备拥有这种志向的人,肯定来自他身边的人。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刘备的母亲。她经历了家道的起伏,有着一颗不屈服命运的心。正是这种言传身教,才使得刘备养成了不屈不挠的性格,让他对那个行将变乱的天下,有了自己的志向。
刘备所处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年最黑暗的时期。在昏庸君主的统治下,宦官当道,奸佞横行。由于刘备所处的环境,对当时的世道十分痛恨。在许多年以后,他和诸葛亮谈起那个时期,依然是愤恨不平。在刘备幼小的心灵中,此时已经怀有了重整这个世界的志向。
和曹操不同,曹操出身官宦家庭,起初是想作为治世之能臣为汉朝效力。而刘备由于有皇族的血统,再加上身处社会的底层。他的志向是延续东汉的做法,去开创季汉的朝代。在西汉末年,刘秀兄弟的故事是刘备的榜样。因此,刘备便以两汉开国君主为榜样,开始了他的草根逆袭之路。
二、进学镀金的起始。在刘备十五岁那年,他奉母亲之命,出外求学。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母亲的不凡。她并不想让刘备安于现状,而是希望他有所建树,重振家业。刘备虽然家境贫寒,不过他的祖父、父亲都有当官的经历,因此刘备能够得到亲朋的资助,去当时的名士卢植的门下进学。
在汉朝的时候,一个人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当时当官是举荐制,如果得到有势力的人士举荐,就可以出仕为官。比如中国的第一贤母陶侃的母亲。她为了招待儿子的朋友范逵,不惜卖掉头发买米,锯掉一半房柱做柴火,去掉房顶的草喂牲口,让范逵感到满意和钦佩。在范逵的举荐下,陶侃成为一代名臣。
刘备到卢植的门下学习,与他结为师生关系,对他的未来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卢植的门下,刘备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刘备的志向并不在此。史书记载刘备不太喜欢读书,他更喜欢的是狗马、音乐和美衣服。在卢植的门下,他和公孙瓒结为好友,把公孙瓒当成兄长一样看待。
从刘备在卢植门下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的志向并不是做一个庸庸碌碌的官吏。他在读书之外,更重视的是如何发展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他所喜欢的那些东西,都是用来交际的东西。凭借爱好关系,让他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在这些朋友之中,公孙瓒与刘备志同道合,并且在日后刘备的事业道路上,公孙瓒给了刘备极大的帮助。
当然,刘备在卢植门下获益良多。他开阔了视野,充实了学识,拓宽了人脉,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遇到诸葛亮之前,整个刘备阵营中,刘备肩负着几乎所有文官方面的担子。在作战中,刘备还要担负着指挥、谋略方面的任务。这些能力,几乎都来自于在卢植门下的学习。可以说,在卢植门下的学习经历,让刘备从一位普通少年成长为了一方英雄豪杰。
三、割据一方的势力。刘备早期的生活,在史书中一笔带过。可是我们从史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刘备早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以建立季汉为己任,自然不会走举孝廉的道路,而是为了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准备。对于刘备,史书有一句评价,说他有高祖之风。可是我们要问一句,那就是汉高祖何许人也?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在看到秦始皇的仪仗之后,就羡慕地说大丈夫当如是。从那个时候起,刘邦就以当皇帝作为自己的梦想。他在家乡结交豪杰,打造自己的一方势力。当时县令的客人吕公看出了刘邦的不凡,将女儿吕雉嫁给了他。刘邦在斩白蛇起义后,就拉起一支武装。在秦末大乱时,他率领这支武装,带领着交结的豪杰,推翻秦朝,建立汉室江山。
同样的,刘备走的也是汉高祖的老路。我们看刘备起兵后的人员,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刘备早早就拥有了上千的人马,其中包括幽州乌丸杂胡骑这样的精锐。连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都专门提到,刘备拥有的数千人马是他多年纠合的精锐,不是一州所能有的。
这支人马的建立,是刘备多年经营的结果。刘备身在涿郡,他有条件能够收集训练乌丸骑兵。但是,作为一介草根,他从哪里获得这样的资金呢?在史书上记载,说是有大富商张世平、苏双等人,在涿郡贩马,他们看刘备感到他与众不同,就多给他金钱,刘备也就靠这笔资金来建设他的队伍。
我们从这段记载就会明白刘备起家的方式了。史书说刘备这个人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侠。因为他这样的品行,使得当时的少年争相来投奔他。刘备在大家的拥戴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在东汉末年混乱的吏治环境,再加上涿郡的边境地理位置,刘备形成的这个势力自然会引人注目。
我们不能揣测刘备在最初发展势力时的情况,我们能够明确得知的是,当刘备的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来往涿郡的大客商便与刘备达成了协议。他们向刘备缴纳大笔的钱财,其目的当然不是喜欢刘备,而是出于保护自己商业利益的原因。这样,刘备和这些大客商达成了协议,用自己的保护得到他们的钱财,进而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样,有了资金来源的刘备,就成为了当地的一方不可忽视的势力。在他的手下,还有关羽、张飞这样的豪杰。其中的关羽在当时的身份就是个逃犯,刘备能够公开收留他,并且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和自己形影不离,仅仅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刘备在当时的做派。
其实,这种做派刘邦、刘秀在起兵之前都曾经有过。刘秀的姐姐曾经向刘秀抱怨说,在他当平民的时候,家里窝藏逃犯,当地官府都不敢上门捉拿。可刘秀当了皇帝后,自己的家奴被强项令董宣杀死,刘秀都管不了。刘秀听了笑着说,当平民和当皇帝当然不一样了。
刘备就是这样发展自己的势力,在东汉末年发生战乱的时候,他就带领着自己的部下投入了战争。正是得益于刘备长年积累的人脉、才学、能力和兵马,刘备才在众多势力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蜀汉的君主。
结语:作为三国中出身最卑微的君主,刘备被他的对手曹操骂作是织席贩履的小儿。但是,就算是这样出身卑微,刘备依然依靠他的能力,完成了草根的逆袭。刘备的成功,并不是依靠运气,这从他早期的奋斗就能够看出端倪。
首先,刘备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他凭借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面对身处社会底层的环境,早早就树立了自己的奋斗方向。那就是以刘邦、刘秀等人为榜样,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季汉王朝。其次,刘备利用在卢植门下学习的机会,开拓视野,增强能力,建立自己的人脉。第三,利用各种方式,建立自己的势力。在刘备的努力下,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势力,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建立起自己的王朝。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蜀汉之主刘备真的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吗?
自古有英雄不问出处,刘备出生在一个没落的皇族家庭,早年丧父,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刘备的出生和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刘胜之子刘贞,汉武帝时封琢鹿亭侯,后因违反诸侯助祭献金的法规失去侯的爵位,因此遗留这一枝在琢县。玄德祖父刘雄,父刘弘。他的父亲被地方官推举为孝父母而且清廉的人,也曾经做过地方小官,早年就去世了。玄德年幼,对母亲非常的孝顺。靠贩卖麻鞋织草席为生,家住本县楼桑村。他家的东南方,有一个五丈多高的大桑树,从远处望去,圆秃的像车盖。有会风水的先生说:*此家一定会出王侯将相之人。*玄德小的时候,和乡里的小孩经常在大树下玩耍,说:*我做了皇帝,应该做这样的车盖。*他的叔父听到说:*此儿与常人不一样!*常常资助玄德家。玄德十五岁时,母亲让他上学,师从郑玄、卢植。到幽州太守刘焉貼榜招兵时,玄德已经二十八岁了。
后来刘备报名参军时,与卖酒杀猪的张飞和杀了黑社会老大被官衙通缉的关羽相识。张飞的庄园后有一个桃园,花开正盛。张飞杀乌牛白马,三个人烧香对天地发誓,结为异姓兄弟。
三国蜀汉之主刘备真的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吗?
对于刘备“织席贩履”的经历,来自《三国志》中的记载: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这段话我们得到的信息并不止他和母亲织席贩履的经历,还有他的出身经历。
当然了中山靖王刘胜这种远古祖宗肯定是没啥指望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刘备的爷爷刘雄,父亲刘弘,曾经都是做过官的,他爷爷还当过县令。
所以刘备的出身是个不大不小的官三代。
但是到了刘备,父亲刘弘死的早,所以家道没落,和母亲只能靠织席贩履的手艺作为职业。
但是,无论是皇族出身,还是祖辈“世仕州郡”的余威,都决定了“织席贩履”只是权宜之计,刘备的家族依旧区别于平民百姓,属于上流社会家族。
织席贩履,并不意味着家里很穷我们有足够的证据相信,就算是刘备“织席贩履”,也是很有规模的,或者说,他还得到了涿郡刘家家族的资助,否则也不可能师从名士卢植,不仅仅如此,从刘备年少时的习惯,也能看出刘皇叔从小就不缺钱。
“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看看人家爱好吧,喜欢骑马遛狗,玩音乐,穿好看的衣服,织席贩履的苦哈哈能这么干么?
再说了,结交豪侠不需要钱吗?
显然,大家对刘皇叔的身世是有误解的,就算他的父亲早死,家境中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许只是和母亲织席贩履过了一段苦日子,就很快得到了家族的接济,再次回到了富裕的生活。
不爱读书,只能靠武力创业虽然师从名士卢植,但刘备充其量也就是过去镀了个金,早年的他和早年的曹操一样,都不是那么爱读书,当然了,这二位在年长后都不约而同的相信了知识就是力量,都乖乖拿起书本,在学问上也是有所建树的。
但年轻的刘备靠着豪侠们“年少争附之”,聚拢了一波人,这其中就包括关羽和张飞,加上崔州平等商人的接济,赶上讨伐黄巾军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拉起了队伍,算是创业了。
黄巾很快平定,刘备靠军功被封为安喜尉,但他应该也知道,虽然不比北宋那般重文轻武,但东汉的和平年代靠武功飞黄腾达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
好在是黄巾之乱以后,东汉这个风雨飘摇的破船就再也没有消停过,也给了刘皇叔继续在乱世中博得一方霸业的机会。
但刘皇叔的起点绝非织席贩履的平头老百姓可以比的。
三国蜀汉之主刘备真的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吗?
有这回事。
《三国志·先主传》明明白白记着: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而且这不是孤证,同书还有旁证,《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曰:
备性好结毦,时適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结毦”就是编织手艺,刘备为啥懂这个?可见他不仅贩卖,甚至还参与过织造手工,“贩履织席”的黑历史板上钉钉,无可质疑。
不过话说回来,“贩履织席”与演义中所谓“卖草鞋”还是有区别的。不管怎么说,刘备宗族世系很清楚,祖父父亲都是也当过官的——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涿县刘家也算是地方豪族。古代家族还是比较给力的,再家道中落也不至于沦落赤贫。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注意一点,刘备的老师是卢植,当时的“党人”名士,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肯收的。所以涿县刘家至少算是低等士族。
刘备“贩履织席”应该是这么回事:刘父刘弘早逝,留下的祖产不足以维持家庭生活,刘母只好从事商贩活动补贴家用,少年刘备也参与其中(穷人孩子早当家)。
而古人以商为贱业——“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一等,几乎等于贱民。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曹操是三公之子,尚且因为“赘阉遗丑”被鄙视;刘备直接参与了“贱业”(其实大家族都经商,只不过会假手仆役罢了),被人攻击更是理所当然。
三国蜀汉之主刘备真的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吗?
织席贩履之徒不能为主吗?
非也。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都是将相诸侯称雄天下的。举几个例子:
刘邦当皇帝前,只是一个亭长,相当于一个村官吧。朱元璋做皇帝前,是个和尚。
刘备出身虽然低微,但年少就有远大志向,将来要成就大业。只是家业败落,以织席贩履为生。
刘备借中山靖王之后起兵,后取汉中,建都成都,遂了自已的大志。可惜好景不长,为兄弟报仇而失去治国之机会。
三国蜀汉之主刘备真的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吗?
根据《三国志》记载,先主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的祖父是刘雄,父亲刘弘。 刘备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在男尊女卑古代,如果失掉一家之主的话,是很悲惨的事情,就会失去收入,影响生活质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母亲带着年幼的刘备卖鞋织席贴补家用。幸好在东汉时期妇女的地位相对,于是刘备母亲就做起了小商贩的买卖,就带着刘备到街上卖鞋,在市井之地,刘备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明白了人情世故,听到许多豪杰的事迹,在幼小的心里开始崇拜豪杰,为刘备以后的发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刘备15岁时,他母亲让他外出游学,这时候,他认识了对他一生影响较大的人物公孙瓒。刘备和公孙瓒都在九江太守卢植那里学习,他们成为了同窗好友,由于公孙瓒年纪比刘备大,所以刘备让公孙瓒当了大哥。 《三国志》对成年后的刘备有形容。“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行于色。好结交豪侠,年少争附之。”这一段的描述,说明刘备成年后心有城府,不多言,并且长得一表人才,帅哥一枚,1.8米的个子在现在来说身高都不差。结交豪侠,善待下人,所以很多壮士都归附他。可见,成年后的刘备以卖鞋织席为副业,主业是要在市井之地寻觅豪侠,为以后创造一份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