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五丈原续命,魏延闯入使主灯熄灭,他是故意的吗?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和魏延写成了一对死对头。在魏延刚加入刘备阵营的时候,就被诸葛亮推出斩首,理由是他脑长反骨。可是到了诸葛亮时代,魏延却因为是蜀汉当时最勇猛的大将,成为诸葛亮的助手。这两人虽然配合作战,可是魏延对诸葛亮的指挥颇有微词,甚至发生了顶撞诸葛亮军令的事件。在诸葛亮去世前,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采用了祈禳之术,却被魏延扑灭了主灯而失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魏延扑灭诸葛亮主灯的经过。诸葛亮向上天祈禳寿命的事情,是发生在他最后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在这一次北伐中,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他联络东吴一同出兵,自己则率领蜀军最大的兵力,十万大军北出秦岭。在后勤上,他积累了三年的粮草,并制造木牛流马运输。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蜀军给曹魏制造了巨大的困难。
率领魏军迎战的司马懿费尽了心机,才逐步稳定了战局。面对诸葛亮的咄咄攻势,司马懿采取坚守不战的战略,企图在等到诸葛亮粮草耗尽撤军时,再追击蜀军夺取全胜。诸葛亮看破了司马懿的企图,在战地进行屯田,来打破司马懿的战略。
这就使得双方进入了旷日持久的相持之中。诸葛亮多次向司马懿挑衅,甚至送女人的衣物给司马懿,可这些都让司马懿化解了。双方只能展开意志和毅力的较量,看谁能够坚持到底。司马懿在接见蜀军使者的时候,得知诸葛亮一天只吃数升米,却连罚二十以上的事情都要过问。他据此判断,诸葛亮食少事烦,命不长久,更加坚定了坚守的信心。
诸葛亮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积劳成疾,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他在观看自己的星象时,发现自己的将星摇摇欲坠,显示自己寿命将尽。他为了让伐魏大业继续下去,决定采用祈禳之法向上天请求延长自己一纪的寿命。于是他派姜维率领四十九人环绕大帐,自己则在大帐中设置四十九盏小灯,中间设一盏本命灯,来行祈禳之法。
在祈禳的最后一天,眼看法术就要成功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司马懿发现诸葛亮的将星失位,预测诸葛亮身体出现了状况。为了试探军情,他派夏侯霸率领一千人马夜袭五丈原。结果魏延在魏军袭击时,闯入诸葛亮的大帐禀报军情,扑灭了主灯。诸葛亮祈禳失败,不久就抱着遗憾病逝于五丈原。
二、魏延是否有意扑灭诸葛亮的主灯。在魏延扑灭诸葛亮的主灯时,感到惶恐,伏地请罪。旁边的姜维气得拔剑要杀魏延,最终被诸葛亮制止。从姜维的举动来看,魏延确实该杀。因为魏延冲进大帐的这个举动,在很大的成分上是有意为之。只是他自己没有想到会闯下这么大的灾祸,才惶恐请罪。
为什么说魏延闯入诸葛亮的大帐是有意的呢?这是因为无论发生任何情况,魏延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个地方。首先,魏延是诸葛亮的先锋,他扎营的地方并不是在五丈原,而是在诸葛亮大营前十里的地方。这样,他才能保障主营的安全。如果曹魏来袭击五丈原,就必须要先过魏延这一关。
但是,魏军竟然打到了五丈原。这只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魏延防御不严,让魏军钻了空子。对于久经沙场的魏延来说,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从这一点来看,就能够发现,魏延有故意纵敌的嫌疑。
其次,是魏延在这个时候不应该出现在五丈原。魏军偷袭五丈原的时候是在夜间,魏延作为一军主将,不是坚守在自己的军营,却出现在五丈原主营,这完全是一件蹊跷的事情。如果他发现魏军的袭击,就应该和魏军在野外交锋,怎么也不可能越过十里之遥,单枪匹马跑到五丈原大营来。
最后,是魏延不应该进入诸葛亮的主帐。诸葛亮的大帐是一军的中枢,自然防卫森严。而且诸葛亮生性谨慎,在作法的时候,还专门派姜维和四十九名甲士环绕保卫。即便是魏延要向诸葛亮禀报军情,他也要先向姜维报告,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入大帐。可是,魏延却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允许,就冲入了大帐,还扑灭了诸葛亮的主灯。
以上的所有疑点全部综合起来,就能够知道当夜魏延的所作所为了。他只能是在发现魏军向五丈原偷袭后,没有阻击敌军,而是个人尾随他们来到五丈原大营。在魏军向大营发起攻击时,他假借向诸葛亮禀报军情,硬是冲破姜维和守卫的阻拦,强行冲进诸葛亮的大帐,扑灭了诸葛亮的主灯。如果从魏延的这种举动来说,他扑灭诸葛亮主灯的行为可以说是故意的,姜维要杀他也是无可厚非。
三、事件的起因都是出于双方的猜忌。那么,魏延冲进诸葛亮的大帐是为了什么呢?其实这个原因十分简单,那就是想看看诸葛亮究竟在大帐中做什么。诸葛亮在行祈禳之法的时候,搞得他的大帐十分神秘。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魏延的关注,因此才想办法一探究竟。可是,魏延也没能想到会扑灭诸葛亮的主灯,闯下了塌天大祸。那么,魏延为什么要对诸葛亮的所作所为那么敏感呢?
其实这个原因还是出于两人之间的猜忌。我们看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能够发现他们的关系是越来越差的。在刚开始的时候,诸葛亮就认为魏延脑长反骨,对他挑三拣四。在北伐后,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使得魏延认为诸葛亮胆怯,口出怨言。
而诸葛亮使用魏延这员大将,也十分有问题。他给魏延的任务,并不是作为大将所应该承担的。魏延担任诈败诱敌的次数是蜀军之冠。这对于魏延来说,简直是一种讽刺。由于双方的理念不合,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在和司马懿交战的时候,诸葛亮委派部下诱敌,他看着魏延,魏延就是不张口接受。在魏延和陈式一起违抗军令的时候,诸葛亮只处罚了陈式,但是放过了魏延。这个时候,诸葛亮就已经对魏延起了杀心。在火烧上方谷的时候,诸葛亮更是让马岱塞断后路,在魏延诱敌进入上方谷后放火焚烧。魏延就算是再愚钝,在经过这一连串的事件后,也会产生怀疑。
我们看诸葛亮布置祈禳的过程,就能够看出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告诉魏延。魏延作为诸葛亮手下的首席武将,已经和诸葛亮到了貌合神离的地步。魏延知道诸葛亮的身体状况不良,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在多年的忍耐后,诸葛亮一死,魏延就能够接替诸葛亮指挥蜀军北伐,一展身手。
可是,诸葛亮在身体病危的情况下,背着魏延进行祈禳,这表明了诸葛亮明了魏延的心思。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他采取了保密措施。可是他没有想到这会造成魏延的猜疑。为了知道诸葛亮究竟在大帐中做些什么,魏延才不惜铤而走险。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诸葛亮和魏延将帅之间互相的猜疑。
结语:在诸葛亮行祈禳之法,向上天祈求延寿一纪的时候,遭到了刺探军情的魏军的夜袭。前来禀报军情的魏延扑灭了主灯,造成了诸葛亮祈禳的失败,不久诸葛亮的病故了。魏延扑灭主灯的举动,可以说是故意的。他是尾随偷袭的魏军来到主营,趁魏军偷袭之机冲进了诸葛亮的大帐,酿成了大祸。
魏延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主要还是对诸葛亮的猜忌造成的。他和诸葛亮的关系破裂,感到诸葛亮对他的态度改变。再加上诸葛亮身体欠佳,魏延对诸葛亮去世后,军权的交替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他对诸葛亮大帐反常的举动感到好奇,才采取了这种行动去一探究竟。但是,即便是魏延千算万算,他后来也没有能够逃出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被马岱斩杀于马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诸葛亮五丈原续命,魏延闯入使主灯熄灭,他是故意的吗?
古代人认知有限,对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都有一种崇尚理念,常常会认为个人的命运,世间的变化,冥冥中都是有上天的神灵主宰的。
如果运气不好、多灾多难、家庭不和、口舌是非、久病不愈、身中邪气等等不顺,人们就会去寺庙祈愿,或是寻求破解之术,吃斋诵经等。道家中有一道方术,叫做禳星,禳读rang二声,祈祷消除的意思。就是选吉日,设坛,备香蜡贡品,点七星灯,还有鸡冠血、镜子等物,一套法式按7天走完,就可驱除于对应自身不利的凶星,转化为吉星。这极富神秘色彩。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禳了一次星,目的要驱除邪星,为自己续命。此一段在第103章回,回目标题直接用了诸葛禳星四字点明。
文学演义中的军师,大都与道家有缘,戏剧舞台上诸葛亮、徐茂公、刘伯温等,似乎都身着过道家大氅,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诸葛亮出祁山,伐中原,事无俱细,均亲自打理。到第六次北伐时,已是连喘带咳,积劳成疾,感觉自己撑不住多少时日了。于是演义中无所不能的诸葛亮便开始用了禳星之法。他让姜维率甲士四十九人,在账外护法。自个儿于帐内设香烛祭物,点本命灯一盏,外绕大灯七盏,小灯四十九盏。然后步罡踏斗,祈祷七星演变。如若法事圆满七日,诸葛亮便可再活一纪{12年}。
法事前几天,诸葛亮顺利。可敌方主将司马懿也不是一般人儿,也懂道家北斗星象之学问。于是一向龟缩消耗战法的司马懿,于第六天派兵冲击蜀营。
蜀将魏延一见魏军来攻,急慌慌去诸葛亮大帐汇报,结果急步冲进帐内,扑灭了诸葛亮的本命灯。让诸葛亮续命之法,前功尽弃,不几日后丧命,再也扭转不了汉家乾坤了。真个是:武侯妙法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罗贯中这一桥段的编排,不逊于当今影视大片的高潮阶段。令观众唏嘘,魏延哦魏延,你真是个二货哦,瞎乱闯什么,坏了蜀汉复兴大计。
读君有此想法,不足怪。因为《三国演义》全书以刘备为正角,诸葛亮、关羽为高光,步步引领读者,融入情感,感叹蜀汉多英才,只是命运不济。
而罗贯中们的著书目的,就是蜀汉没有一统,非人力,是天命。尤其在书中103章回中最能体现,先是诸葛亮上方谷设伏围住司马懿,放火烧敌,结果天降大雨,走脱司马懿。接着诸葛亮禳星,被司马懿识破,魏延搅局。一切的文字,旨在表明,非是蜀汉不力,是天命不助蜀。
抬高了蜀汉人物,但又不能超越三国走向大历史,只能要找些配角背锅了。文学作品把主观想法溶于大众想法去拥趸,自古熟谙此道。
魏延沦于败坏诸葛亮续命之角色,真非他莫属了。因为小说前文伏笔交代过,魏延此人有反骨。到了五丈原诸葛亮命损,罗贯中不安排魏延去破局还能安排谁?
古人毕竟文化认知低,一读到魏延坏了诸葛亮续命大事,想来是搓手不已,魏延太招人恨了。
今人文化科技进步,思维力强,知道罗贯中此一段,是为自己作品可读性、可娱性加笔。
既然罗贯中设了禳星的包袱,让古时的百姓感慨叹息,是为了小说的耐读性。但他小说又不敢出圈,总得依托三国的走向大脉络完成,那总得有人抖开包袱吧。
罗唣不少了。言达正问,魏延破了诸葛亮七星大灯,是不是故意的?
这个真是读者读《演义》各人各见了。魏延故不故意,相信故意与认为不故意的,真难评判出谁对。
其实重要的是,故意使坏的是敌方司马懿。魏延只是当了一个传令禀报的载体。
罗贯中深知再编诸葛亮复活,就成了网络小说爽文了,不可取。但包袱既然铺开了,尤其罗贯中更知道百姓愿看这些神哦鬼的迷信桥段。那总得有个人破了这一包袱,圆回三国的大走向。
魏延是破了这包袱的第一人选,一则历史上,魏延确实在争夺军权上,走了歪路。二是,前文章节已铺垫好魏延此人有反骨。
每个人读《三国演义》的深度不同、理解不同。
如果单看演义,魏延先反刘琮,再反韩玄,后投刘备,有贬笔的描写成分,说他坏了诸葛亮续命之法,难免不会不产生他是故意的想法。
再看史传《三国志》中魏延,先后任汉中太守、凉州太守、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性情骄矜高傲。实为蜀汉五虎之后最勇毅之人。
客观推测,诸葛亮当政,需要自己的亲信班子,魏延以跟随刘备也是元老之心,两个人未必和睦太多。
诸葛亮亡后,把军权交给了自己的班底人物杨仪,而魏延与杨仪最是不和,在诸葛亮活着时,魏延与杨仪就是水火不容。
论资历、论官职,魏延觉得诸葛亮亡后,该是由他挑起大梁,结果诸葛亮把权印给了他最看不惯的小人杨仪。于是心躁的魏延举兵哗变,只为杀杨仪,出一口气,但终未抵住诸葛亮留下的圈子一众人,身首异处。
演义中说魏延哗变,想要叛逃曹魏,还是抱着抬高诸葛亮识人看人之准上来美化。实则魏延压根没想叛蜀,只是躁气,杀杨仪为目的。
反是杨仪诛杀了魏延之后,自觉功大,朝庭却没重用他,于是口出怨言,尽说些什么早知落魄今时,不如当初降魏的牢骚话,终被坐监,羞愧自杀。
真史中的魏延于蜀汉是肱骨之臣,功勋不小。但也却有急躁、心窄的一面。演义中的魏延,就成了反骨之绿叶,烘托诸葛亮更加神智的一面。
现代人知识广、思维达,所以再看诸葛禳星一段,并不多觉得魏延是故意的。
魏延是故意还是不故意,于今时评论,已不是重要的为第一位,重要的是读君们更明白,文似看山不喜平,诸葛禳星续命只是文学艺术的加工而已,诸葛禳星、魏延灭灯,有起伏波折,硬为通俗化受众,编篡而已。
再者,真如果禳星能管用、寿命能续成功的话,以诸葛亮之谨慎,在七天作法中,不会不布置的滴水不漏,层层措施。演义中描写了诸葛亮禳星这一段,终还是为继续拔高主角诸葛亮的能耐,而行文的。只是如此写来,确确实实让魏延招了黑粉无数,导致原本属于蜀汉前排挂号大将的口碑在民间也大大打了折扣。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赐教交流。
诸葛亮五丈原续命,魏延闯入使主灯熄灭,他是故意的吗?
《宜尔杂谈》:
《三国演义》里讲,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到五丈原病重,自觉时日不多。于是点七星灯续命,说若七日之内主灯不灭,便可增寿一纪,就是十二年。结果魏延发现敌情,以为司马懿劫寨,匆忙闯入诸葛亮帐中,扑灭主灯。诸葛亮续命失败。
通过这件事可以表现出两个问题。
第一,天命难违。诸葛亮知道时日不多,想要违背天意给自己续命,关键时刻偏偏司马懿来袭,恰巧魏延来汇报,然后就撞熄了七星灯,正如诸葛亮自己所说天命不可违。
第二,熄灭七星灯之事也正是体现出了诸葛亮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到了油尽灯枯之际还想着续命继续为蜀汉奉献自己,这也是作者想要把诸葛亮塑造成一个无私奉献不负所托的忠君守诺的形象的具体体现。
我们再来看魏延撞熄七星灯之事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之?
应该是无意为之。
在当时情况下,魏延慌忙进帐汇报军情,也符合魏延的性格特点,应该是匆忙之中,进帐之时带进来的风吹灭了七星灯。
我们知道魏延的功劳不在五虎将之下,应该是五虎将之后蜀汉最有实力的战将,实力决定的,所以难免有恃无恐居功自傲,有立功的私心有统兵的野心,要说有杀诸葛亮的心,不敢认同,作为魏延心里很清楚,诸葛亮是蜀汉的灵魂,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少不了,他对自己的才能还没有狂妄到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步。
所以说,魏延闯入七星坛,误灭七星灯是无心之举。
诸葛亮五丈原续命,魏延闯入使主灯熄灭,他是故意的吗?
五虎将故后,魏延是蜀国后期挑大梁的文武大将。颈项硬的人都是有真才实学,性格孤傲直言。脑后有反骨全凭诸葛一言堂,加入刘备团体之初,诸葛亮想斩杀之,刘备有识人识才过人之处,救下魏延,后来一路打拼,证明了他一心忠于汉室。后来得到刘备重用,委任汉中太守。刘备病逝白帝城后,一直忠心耿耿,跟随诸葛亮六岀祁山,并且献计:子午谷奇谋。未被采纳,心里有点难受,讲点怨气话,应该可以理解。
关于魏延闯入使主灯熄灭,无心无意之举。绝对不会故意行之。可以这样说:造成万事向诸葛亮汇报,也是诸葛亮不放心他人,唯恐别人不那么用心。纯粹是不舍放权。酿成的局面,别人不敢拿主意。并非魏延如此,其他将军依然如故。连敌营司马懿说过:食少烦多,岂能久乎?
诸葛亮事无巨细,全部过问,加之身体疾病缠身。岂能一盏灯熄灭而身亡。而且成功与否?未知。怎么能说魏延故意为之害诸葛亮。真应了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兴写的[呲牙])
诸葛亮五丈原续命,魏延闯入使主灯熄灭,他是故意的吗?
可以确定的是,魏延不是故意的,谅他也不敢。当时诸葛亮已经病重了。但如果想要魏延的命也不过是一声令下。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上方谷火烧司马懿原本写的是把魏延也放到上方谷一起烧死,毛宗岗父子觉得此举有损伤诸葛亮形象、所以毛宗岗父子在写批语的时候给删了。至于说,诸葛亮为何不杀魏延,一是时机未到,二是不能因私事而诛杀三军主将,三是诸葛亮已经留下后手,只要魏延造反,必死无疑。也不急在一时。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认为是天意如此,人力不可违也。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打一开始就看魏延不顺眼,魏延帮助刘备斩杀韩玄帮刘备夺下长沙,应该说,魏延给刘备的第一印象不错,但谁也没有想到诸葛亮当即下令把魏延推出斩首,理由是他脑长反骨。这显然是诸葛亮在强词夺理,实际上就是诸葛亮看魏延很厌恶,而诸葛亮这么做原因就在于让魏延有所敬畏,是在告诫魏延,我要杀你易如反掌。从此以后,魏延开始跟刘备混了,魏延本事不低。魏延 能射掉曹操两颗门牙,这可是赵云都没做到的事情。到了刘禅时代,五虎大将相继阵亡,魏延无疑成为蜀汉第一武将,即便在当时三国也算是第一武将了,也成为诸葛亮最得力的助手。两人配合作战,也算是相得益彰,但在魏延对诸葛亮肯定是不满和有所记恨的,只不过不敢表露出来而已。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时候,即《三国演义》第103章回中,诸葛亮开始禳星,目的要驱除邪星,为自己续命。因为诸葛亮在观看自己的星象时,发现自己的将星摇摇欲坠寿命将尽。在姜维的建议下,诸葛亮决定采用祈禳之法向上天请求延长自己一纪(12年)的寿命。于是他派姜维率领四十九人环绕大帐,自己则在大帐中设置四十九盏小灯,中间设一盏本命灯,来行祈禳之法。如若法事圆满七日就可以成功,万万没有想到,在祈禳的最后一天,眼看就要成功的时候发生了意外。曹魏大都督司马懿也发现诸葛亮的将星失位,为了试探军情让夏侯霸率领人马袭扰大营。魏延闯进诸葛亮的大帐禀报军情,扑灭了主灯。诸葛亮祈禳失败,不久就抱着遗憾病逝于五丈原。
魏延是没有理由进入诸葛亮的主帐。这方面诸葛亮应该做好安排,诸葛亮的中枢大帐防卫森严。而且诸葛亮在作法的时候,姜维专门负责,还有四十九名甲士环绕保卫。即便是魏延要向诸葛亮禀报军情,他也要先向姜维报告,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入大帐。可是,魏延却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允许,就冲入了大帐,还扑灭了诸葛亮的主灯。魏延肯定知道诸葛亮在禳星,在魏延扑灭诸葛亮的主灯时,惶恐之下伏地请罪。姜维杀魏延被诸葛亮制止。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魏延确实该杀。但实际上,魏延是下意识的,绝非主动要害死诸葛亮,禳星失败与魏延无干,诸葛亮明白逆天行事很难,火烧上方谷失败就是预兆,诸葛亮知道禳星也要看天意。魏延进帐把主灯打翻了,就是天意不从。无关魏延,没有魏延也有马岱。天命难违这时候杀不杀魏延真的已经不重要了,现在诸葛亮要做的就是安排后世了。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自然不能改写历史,写诸葛亮禳星失败意思就是告诉所有人,诸葛亮没有一统,非人力,是天命。而破坏天命的只能是日后造反的魏延,有道是:武侯妙法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诸葛亮五丈原续命,魏延闯入使主灯熄灭,他是故意的吗?
魏延不是故意的。
第六次北伐,司马懿龟缩不出,蜀军疲惫不堪,加之粮草将尽,这回又徒劳无功,空跑一趟。
又气又急之下,诸葛亮病倒了,身体每况愈下,眼看不行了!
夜晚,诸葛亮拄着拐走出大帐,夜观天象,只见天上满天星斗,熠熠生辉,可西南边有颗星星忽明忽暗,似乎要掉落。
诸葛亮掐指一算,大叫一声“不好”,原来这颗星星居然是自己的将星。
这可咋整?诸葛亮心急如焚。
恰在这时,姜维进来了,他见诸葛亮面色苍白,手直抖,忙问怎么回事?诸葛亮照实说了。
姜维皱眉思索片刻,说道:“我常听人说禳星大法可续命,丞相何不试试?”
诸葛亮叹气道:“这法子,我曾经听人说过,但不知是否灵验,哎,如今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诸葛亮让姜维找了四十九个人,穿白衣,在帐外守卫,不许放任何人进去,平时吃喝拉撒让两个小童伺候。
禳星大法具体是这样的:中间设一大灯,这是诸葛亮的本命灯,外面设七盏大灯,再往外设四十九盏小灯。
一切布置妥当之后,诸葛亮身穿白衣,披头散发,口中念念有词,假如七天之内,主灯不灭,便可延寿一纪。
何为“一纪”?一纪就是12年。
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一切都很顺利,将星渐渐亮了起来,诸葛亮面露喜色,再坚持一天,就能成功延寿12年了。
然而,就在诸葛亮暗自窃喜之际,司马懿也发现蹊跷之处。
司马懿也会夜观天象,他看见诸葛亮的将星摇摇欲坠,大喜过望,诸葛亮要死了,然而两天过后,却见将星渐渐亮了,越来越亮,司马懿大为疑惑,于是便派出大队人马前去骚扰。
魏延得到了消息,惊慌不已,赶忙去找诸葛亮商议御敌之策,刚到大帐门口,有人赶忙拦住。魏延大怒,“军情十万火急,我要找丞相汇报工作!”
众人赶忙拦住,但怎奈魏延力大无穷,大家拦他不住,魏延挣脱开来,猛地冲了进去。
“丞相,丞相,大事不妙,司马懿打来了!”
衣袂带入一阵风,呼啦一下,主灯灭了!诸葛亮一见此景,脸瞬间蜡黄蜡黄的,完了,叹息道:“天意不可违,此乃天意啊!”
几天之后,诸葛亮病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