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为什么不派张辽去支援呢?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从荆州出兵,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这一战中,曹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甚至打算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最后还是由于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在徐晃率领的曹魏援军和吕蒙的吴军夹击下,被迫败退。那么,在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离襄樊最近的曹军分别是徐晃的一万新兵和合肥的张辽所部。为何曹操派徐晃,而不是张辽去增援襄樊呢?
一、襄樊之战的经过。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是关羽指挥的最精彩的战役。关羽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充分显现了他的出色军事才能。而他的对手曹仁、于禁、庞德、徐晃等人,也是曹军中屈指可数的将领,这使得襄樊之战一波三折,精彩万分。
关羽在这场战役中,出动了三万多精锐部队,这些军队是准备将来实现《隆中对》北伐宛洛的部队。这些部队训练有素,而且养精蓄锐多时。在这支军队中,包括有一支精锐的水军,关羽利用他们控制了战场的形势。关羽的兵力在襄樊地区可以形成局部优势。
在实际上,关羽也抓住了转瞬即逝的良机。当时孙权在淮南集中兵力,准备发动攻势。而曹操刚在汉中打了败仗,主力正在撤退途中。由于曹操身体有病,曹军主力一时滞留在关中,无法迅速撤回。再加上曹操对异姓将领存有疑心,不愿意让他们率领过多的人马。这使得曹操派来的援军只能分批到达襄樊前线,给关羽造成了各个击破的战机。
因此,在襄樊之战初期,襄樊地区的曹军只有曹仁的七千多人马和于禁、庞德率领的三万人马。这些人马与关羽的三万多人马相比不占优势,不能一举打退关羽。再加上关羽的水军优势,可以利用水军封锁汉水,分割襄阳和樊城,并且利用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时机,全歼了于禁率领的七军人马,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于禁的七军被歼灭的时候,是曹军在襄樊之战最危急的时候。当时关羽派兵乘大船攻打樊城,曹仁企图弃城逃走。在满宠的劝说下,曹仁和部下盟誓,坚守樊城,这才度过了难关。不久后,徐晃率领援军赶到襄樊前线,与关羽发生激战。
在多次打败关羽的军队后,再加上孙权袭取了荆州,关羽弃围撤退。曹操对徐晃解围的功劳大加赞赏,把襄樊之围比作战国时,齐国被乐毅围困的莒、即墨,把徐晃比作孙武和司马穰苴。关羽在撤退途中,由于江陵被东吴夺取,大军离散,被迫走保麦城,不久被吴军擒杀,襄樊之战最终以关羽的失败而告终。
我们看待这段历史,会发现一个问题。在关羽消灭于禁的援军时,襄樊危急万分。满宠劝说曹仁不要弃守樊城的时候说,关羽准备主力北出,只是怕樊城在他的背后。如果樊城不守,白河以南的地区就会落入关羽的手中。这将给曹魏的统治带来灾难。
在当时,襄樊后方只有徐晃率领的一万新兵,他们没有多少战斗力抵抗关羽。而离襄樊最近的曹军就是在合肥的张辽所部。为何襄樊的战局如此危急,曹操却眼睁睁看着曹仁孤军奋战,而不抽调张辽前往救援呢?
二、曹操不派张辽救援襄樊的原因。其实张辽并非没有去救援襄樊,只是他去的时候太晚了。当曹操让他去救援襄樊的时候,战役已经进入了晚期。张辽率领的军队还没有赶到襄樊,关羽就被徐晃率领的曹军打退了。于是张辽率军到摩陂去见曹操。曹操得知张辽来到,不顾身体状况不佳,乘辇慰劳了张辽所部,并让他们回去屯扎在陈郡。那么,在襄樊危急但是时候,曹操不派张辽救援襄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首先,曹操让张辽守卫合肥,防备孙权。我们知道,在关羽出动兵马攻打襄樊时,孙权也在淮南集中兵力,做出攻打淮南的姿态。在此之前,孙权和吕蒙曾经一起密谋,决定了武力夺取荆州的战略。为此,孙权向曹操秘密请求投降,并和曹操结成姻亲关系。
但是由于曹操在赤壁之战时吃过孙权的亏,他并不认为孙权投降有多少诚意。因此,曹操在淮南依然派驻军队,尤其是张辽来防备孙权的进攻。孙权在湘水之争后,曾经集中了东吴最大的兵力,以十万之众向合肥发动了进攻。可是这一次带有战略性质的攻势被张辽为首的曹军挫败,孙权在逍遥津还差点落入曹军之手。
这一战后,孙权对张辽有了心理阴影,再不敢与张辽作战。曹操知道这一情况,便将张辽放在合肥,作为对抗东吴的王牌。在襄樊前线失利之时,孙权在淮南还保有着大批兵力,为了防止这些兵力北上,曹操不抽调张辽增援。只要张辽坐镇合肥,就可以保证合肥不失。因此,孙权不发动荆州之战,曹操是不会调动张辽的。
其次,张辽顾及情面,行动迟缓。在襄樊之战后期,孙权向曹操称臣,发动了对荆州的偷袭。曹操在解除了合肥的后顾之忧,才抽调张辽到襄樊解围。在孙权偷袭荆州后,关羽和徐晃交战不利,得知消息就撤军了,当张辽率军赶到战场,已经没有机会和关羽交战了。
不过我们从张辽到达襄樊战场的时间上看,张辽的增援行动是不积极的。孙权向曹操称臣,并且发动荆州之战的这段时间里,如果张辽兵贵神速,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能力的话,是可以赶到襄樊的。但是,张辽的军队没有走到襄樊前线,关羽就撤退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张辽行动的不积极。这是因为徐晃在襄樊前线挡住了关羽的进攻,孙权又出兵袭击关羽的后方,关羽已经无力在襄樊前线支持。张辽就算是赶不到襄樊前线,也不会影响战局。张辽行动迟缓,有着顾及当年与关羽的情谊,不愿意和关羽交战的因素在内。
第三,曹操对张辽的疑虑。曹操此人生性多疑,对于异姓将领信任有限。在他的眼中,只有夏侯渊、夏侯惇和曹仁三位家族将领堪为大将。其他的将领不管能力有多强,率领的兵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襄樊之战中,虽然关羽只有三位多人马,他却可以抵挡住曹操的多批援军。这些援军由于没有大将率领,只能一批批投入战场。
在曹营中,和关羽的关系最好的两员武将张辽、徐晃,也是曹军将领中的佼佼者。可是他们在襄樊之战中,张辽率领七千人马驻扎合肥,徐晃则率领一万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新兵驻守二线,这跟曹操对他们的提防有关。曹操自己亲自坐镇摩陂,将嫡系人马派到徐晃那里,这才派徐晃解樊城之围。
至于张辽更是如此。当时合肥方向上并不是没有兵力,夏侯惇率领二十六个军坐镇淮南。如果这些兵力分出一半给张辽,由他率领增援襄樊,襄樊前线也不会那么紧张。可是曹操只信任夏侯惇,这么多人马交给夏侯惇指挥。夏侯惇当时身体也是重病缠身,不能亲自上阵。这造成了曹操空有重兵,却无人率领。张辽因此只能率领部分兵力防守合肥,要去救援襄樊也是有心无力。
结语:在襄樊之战初期,关羽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水淹七军,给曹军以沉重打击。曹操在无人可派的情况下,只得让曹仁独立在樊城支持。直到曹操返回关东,才给徐晃派去大批援军,让徐晃去樊城解围。在徐晃和孙权的夹攻下,关羽只得撤回荆州,结束了襄樊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张辽一直驻守合肥,在接到曹操命令增援襄樊时,已是战役的晚期,没能与关羽交锋。这与孙权的兵力佯动,张辽在淮南的防御任务有关,他必须保证合肥的安全。而且张辽与关羽的关系密切,曹操也对此有疑虑。在襄樊前线大局已定的时候,曹操召张辽来援。张辽行动并不积极,等来到襄樊前线时已经遇不到关羽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为什么不派张辽去支援呢?
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前期,张辽很忙,没有空,到了后期,派张辽去援救樊城的时候,关羽已经败退,因此张辽也没有派上用场。
至于具体原因,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关羽攻打樊城的时间发生在什么时候?三国初期发生的襄樊之战,也被称为关羽北伐,或者襄樊战役,又或者是荆州争夺战,其时间从公元219年7月开始,到公元219年12月,最终以关羽被杀而宣告结束。
这场战役历时五个月,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7月-8月,关羽攻打樊城,并水淹七军;第二个阶段:9月,徐晃解围;第三个阶段:10月-12月,关羽败退被杀。
这三个阶段由关羽出兵,到关羽兴盛,最后惨淡收场三个方面构成,将三国中期主要的人物卷入其中,许多名将在这场战役中落幕或者名声鹊起,或者展露锋芒,比如关羽和于禁就以惨淡的方式落幕,又如徐晃从此战走上了巅峰,可是也有某些将领赶趟也没有赶上,如张辽。
张辽在前期忙些什么?樊城之战的影响如此之大,张辽为何没有赶上这场浑水呢?在樊城之战发生的三个阶段,张辽其实也没有闲着,以至他错过了前两个阶段,等到他赶到的时候已经是第三个阶段,而第三个阶段和曹魏又没有大的关系,因此张辽算是白忙乎了一场。
在赤壁之战结束后不久,江淮一带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即是江淮豪强陈兰、梅成占据氐的六个县叛乱。
曹操先是派于禁、臧霸等去讨伐梅成,接着又派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人去讨伐陈兰。可是由于于禁和臧霸等人的失误导致梅成逃脱并且和陈兰合流。张辽等人不畏艰险,硬是爬到山上将梅成和陈兰俩人抓住并且斩首,此战让张辽立下大功,因此被假节。
由于张辽在此战中立下大功,曹操开始让他独当一面,驻守江淮一带,镇守当地,这一守就是四年之久。
公元213年,曹操攻打濡须口的孙权,就带上了张辽,并且此战之后,鉴于张辽良好的表现,将他留在合肥抵御孙权对江淮一带的进攻。
从公元213年一直到219年9月,张辽一直屯兵驻守在合肥一带,作为江淮的屏障,前后多次迎战孙权对合肥的争夺,并且赢得了不俗的成绩。
张辽到了后期又在忙些什么?公元219年7月,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这个时候的孙权为了夺取荆州,暂时向曹操妥协。为了让孙权全心全意的去争夺荆州,减轻樊城的压力,曹操派人从合肥前线撤回让孙权闻风丧胆的张辽。
张辽在收到曹操的诏令之后星夜兼程赶往樊城,可是等他赶到的时候,徐晃已经击败关羽,而关羽也随后撤围,离开了樊城。
张辽就和曹操会师摩陂,曹操乘车出来慰劳他,并派他屯于陈郡。
就这样,张辽错过了樊城之战,也就是错过了像徐晃那样建功立业的机会。
为什么没有派张辽救援樊城?那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曹操为何派于禁和徐晃救援樊城,而没有派张辽?其实这个原因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张辽驻守合肥多年,脱不开身。
在赤壁之战结束后不久,张辽就和江淮一带结上了缘分,因此一直屯兵驻守在江淮,后来更是和合肥粘上关系。更为准确的说,张辽离不开合肥是和孙权的战略有关。
在赤壁之战前后,特别是公元209年以后,孙权就将东吴扩张的方向放在合肥一带,一直希望在合肥一带打开缺口,占领淮南,从而将战略纵深从长江沿岸扩张到淮南,这样既可以确保长江中下游安然无虞,也可以突破徐州,豫州防线,有机会问鼎中原。
孙权的野心对于曹魏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威胁,为了扼制孙权的野心,在赤壁之战结束后不久,曹操立即北上,在江淮一带安排了重兵,而张辽就是其中的一支。
在逍遥津一战中,张辽凭借手里的八百勇士差点活捉孙权,从此让孙权见张辽如老鼠见猫一般,不敢再次大胆放肆的攻打合肥,从而确保合肥一带在张辽等人的防守之下稳如泰山,也迫使孙权不得不将战略目光转回荆州。
其次,于禁和徐晃的救援出自曹操的战略安排。
在关羽攻打樊城期间,曹操先后派于禁和徐晃救援曹仁是出于事先的战略安排,并非临时起意的战术动作。
公元216年,曹操称魏王之后,鉴于于禁的功绩,就封于禁为左将军,假节,并且命他驻守许都一带,确保都城的安全。在关羽兵围樊城之后,由于于禁军距离樊城最近,并且其兵力最为强大,因此就让于禁率领七军前去抵御关羽的进攻,可是由于汉水暴涨淹没了这支机动部队,让曹魏损失惨重。
在于禁出击樊城之际,曹操也派了另外一支军队作为后续支援,这就是徐晃的部队。徐晃本部人马并不多,都是临时拼凑的兵马,大部分是屯田士卒,作战经验较少,只是由于于禁前去抵御关羽军,为了防止后方空虚才临时组建而成。
因此,按照曹操的计划,在于禁军不敌的情况下,徐晃军才会作为后续支援,同时也只有徐晃军不敌的情况下,才会继续调动其他地方兵马救援。
徐晃军不辱使命,完成了曹操交给的任务,在樊城之下击败了关羽,解开了樊城的重重围困,导致关羽攻破樊城的战略目的落空。
最后,张辽的救援是处于战略安排。
在曹操向张辽发出诏令的时候,孙权和曹操已经联和,在私底下“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于是曹操为了让孙权放心,表达自己的诚意,就从合肥撤离了让孙权畏惧的张辽,因此,孙权开始放手大胆的从东部调兵,偷袭荆州。
张辽从合肥撤出,从根本目的上讲,并不是为了支援襄樊之战,而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孙权偷袭荆州的行动,在张辽在接近樊城之后,曹操并没有让张辽直接到樊城前线夹击关羽,而是来到摩陂汇合,坐看战事结束。
因此,曹操并没有派张辽救援樊城,一方面是是由于合肥战事的需要导致张辽走不开,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处于战略需要,从而没有直接让张辽救援。
总而言之,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曹操并没有直接派张辽救援樊城,而是先后安排于禁和徐晃救援樊城,这是由于事先的战略安排,处于全盘考虑,不得不如此。
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为什么不派张辽去支援呢?
你好,我是国风
非旦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派去支援的人不是张辽。即便是整个三国全部的对属战争,张辽都没有参加。因为无论于曹操,张辽,还是西蜀刘关张,都有不可面对的一个现实!
张辽在下邳城吕布殒命的时候已经死了。是刘关张赋予了他第二次生命,而刘关张赋予他的生命他又全部贡献给了曹操。话说当日事:吕布兵败被杀,部从皆俘。武士拥张辽至。操指辽曰:“这人好生面善。”辽曰:“濮阳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却?”操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辽曰:“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操大怒曰:“败将安敢辱吾!”拔剑在手,亲自来杀张辽。辽全无惧色,引颈待杀。却被玄德上前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是此张辽的命算刘备和关羽救下来的。此恩此意怕终生难忘。
所以即便后事曹刘交兵,玄德兵败而去,关羽被围。张辽也极力在曹操面前为其周旋,以报玄德关羽活命之恩。关羽封金挂印追随玄德而去,也是张辽积极周旋,保其一路平安!刘备依附荆州之后,才算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曹操数次讨伐,派过曹仁李典,派过夏侯惇于禁李典,可就是没有派统兵能力极强的张辽。可能有人会认为此时张辽镇守合肥。其实不然,那是赤壁之战之后的事儿。转过年来曹兵50万南征,第一队曹仁,曹洪。第二队便是张辽张郃。可见曹操是忌讳张辽单独出兵面对刘关张的。
这也不难理解,后日曹仁再次兵败樊城,于禁领军庞德自请为先锋。董衡谏:“庞德原系马超手下副将,不得已而降魏;今其故主在蜀,职居五虎上将;况其亲兄庞柔亦在西川为官,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救火也。将军何不启知魏王,别换一人去?”曹操闻之也心疑。收了庞德印信,后庞德已死明志。方得成行。庞德之于刘备仅从属之谊,曹操尚且疑之,刘备与张辽有救命之恩。曹操又何敢使之面对呢?
对于张辽,既不敢负刘备关羽救命之恩,又不能负曹操君臣之谊。能两厢避讳相见才是最好的。所以这才导致张辽一辈子都没和刘备关羽直面打过仗!可能即便是出现超三国的情况,刘备和曹操单挑,只剩下张辽可以选择帮刘备或者帮曹操。他能做的也只有保持中立,最后肯定是刘备杀了曹操。张辽义不能救主,更不能杀刘备为主报仇,也只能拔剑自刎,相从曹操与地下以报其恩义!
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为什么不派张辽去支援呢?
事实上张辽是又被派去增援襄樊前线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刚刚荣获假节钺之权的前将军关羽便率荆州之军北上,围攻襄阳、樊城。
襄樊之战前的局势是怎么样的呢?
曹操刚在汉中经历大败,损兵折将、士气低落;樊城守将曹仁的后方宛城又爆发叛乱;东南地区又遭到孙权的袭扰。
而张辽一直负责合肥的守卫工作,此时的孙刘还处于联盟状态。即使襄樊有警,曹操也不能轻易的把东南方的守将调至襄樊战场。
面对来势汹汹的关羽,仅凭襄阳、樊城是断断守不住的,必须要实施增援。
起初,曹操是准备派曹植率军前往增援的,但是曹植因醉酒而误事(也有记载说是曹丕把曹植灌醉的!)
曹植去不了了,曹操这才派于禁率七军前往增援。
于禁率军抵达襄樊前线后,被安排驻扎在樊城北十里地,这里是低洼地带,碰巧这时天降大雨,连绵大雨引发了洪水,关羽借着水势发起了进攻。而于禁部并没有准备大型舟船,只有一些小舟楫,断不是关羽的对手。
于禁最终被关羽击败。
擒于禁、斩庞德之后的关羽瞬间威震华夏,曹仁想要弃城、曹操想要迁都。当然,两者都被劝住了。
因为当时不少地区都已经遥领关羽印绶以策应关羽,曹仁一旦弃城、曹操一旦迁都,则整个黄河以南就都归关羽所有了。
关键时刻,司马懿、蒋济等谋士建议联合孙权,让孙权袭击关羽后方以解襄樊之围。
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等人的建议,须知,这样正和孙权之意。
早在鲁肃病逝、吕蒙接任的时候,东吴内部就对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放弃徐州而伺机袭取荆州。如今,时机已然成熟。
东吴方面开始了行动。
而曹魏方面也派出了第二波增援部队(徐晃及十二营新兵)。
由于曹孙两家已经达成了协议,所以曹操在东南地区的军事压力瞬间得到了缓解,驻扎于合肥的张辽也就空了出了。
在徐晃率军增援襄樊前线的时候,张辽也进入了待命状态。
也就是说,徐晃如若作战不利,张辽便会立即顶上去。
徐晃在战术上连克关羽,后方孙权又已成功拿下南郡、公安等地,关羽撤退了。
此时的曹操希望关羽回去和孙权相互拼杀消耗,所以他并没有下令追击关羽。所以处于待命状态的张辽也就回归本职工作而没有出现在襄樊战场了。
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为什么不派张辽去支援呢?
张辽是防备孙权的。都把良将调去攻打关羽。你到底尊不尊重孙权。😂😂
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为什么不派张辽去支援呢?
因为张辽不是关羽的部下,当然不会去支援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