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如果没死,刘备能不能统一天下?

关羽的败亡,是刘备政权失败的开始。在此之前,直到赤壁之战之后,刘备一直是走着上坡路。从取得荆州南部四郡,到借南郡,取益州,夺汉中,占上庸,直到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到达了顶峰。但是,由于荆州之战的失败,关羽败亡,荆州丢失,刘备政权就此跌入了低谷。可以说,关羽的身上,寄托着刘备匡扶汉室的希望。那么,如果关羽不死,刘备能够实现他的理想吗?

一、 关羽身上的责任。

关羽在刘备起兵的时候就跟随了刘备,他和张飞是刘备最信任的将领。他们三人食则同席,寝则同床,关系非同一般。关羽和张飞对刘备十分尊重,在刘备与其他人交往的时候,他们跟随在刘备左右。虽然侍立终日,也毫无倦色。正因为如此,刘备对他们也十分信任。

关羽又是刘备手下能力最强的将领。他既能单打独斗,在白马之战中,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斩杀敌军主将颜良。又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率领他的部下在战场上击败敌军。出身河北的关羽,在来到荆州后,又训练出一支精锐水军,成为无师自通的水军将领。在襄樊之战中,他利用水军,一举水淹七军,消灭了曹军援军主力,威震华夏。

关羽的军事能力的有目共睹的。因此,其他的势力才对他十分重视,评价很高。甚至有“蜀小国,名将唯羽”的赞誉。由于以上的这些原因,关羽在刘备阵营中,位列武将之首,大家对此也没有异议。刘备也因此对关羽委以重任,将他作为自己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人员。

在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里,也为关羽留下了位置。诸葛亮向刘备提议,在跨有荆益之后,进行战略休整。等待时机成熟后,刘备率领蜀中主力北伐秦川,让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北伐宛洛。从各个方面来衡量,这员上将只能是关羽。事实上,刘备也是这样使用关羽的。

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派关羽镇守荆州。虽然在史书上对这一段的历史没有很详细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乐进传》、《文聘传》和《后主传》等处,能够看到曹军进犯荆州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保证刘备后方的安全,关羽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因此,在刘备占领益州后,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的时候,关羽也得到了刘备最高等级的封赏。

不过,关羽主要的责任不只是为了保证荆州的安全,而是为了下一步北伐宛洛做准备。关羽保证荆州的安全,并且还拥有一支精锐的军队。刘备集团和孙权发生湘水之争的时候,能够忍受割让一半荆州的结果,也要保有南郡,就是因为南郡是北伐的出发阵地。所以说,在关羽的身上,负有完成《隆中对》中北伐宛洛的责任。

二、 关羽死因和造成的影响。

那么,东吴为什么一定要夺取荆州,并且杀死关羽呢?这是因为东吴的战略造成的。孙权在继位之后,就与鲁肃制订了“全据长江,建号帝王,北向争夺中原”的战略。在这个战略中,全据长江是关键的一环。这不但是东吴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基于东吴自身安全的需要。只有全据长江,东吴才能依托长江天险,建立比较稳固的根据地。

位于长江上游的荆州,对于东吴极为重要。在当年赤壁之战的时候,张昭等人向孙权进言,劝孙权迎降曹操时,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理由就是,曹操占据了长江上游的荆州,等于是与东吴共同享有长江天险。因此,东吴难以抵抗曹操的进攻。由此看见,占有长江上游之利的荆州,对东吴是何等的重要。

因此,在赤壁之战后,周瑜不顾一切地直扑江陵,经过长达一年的争夺,占领了江陵。孙权也是在将南郡借给刘备后,耿耿于怀地一直想要收回南郡。刘备一方由于要实现《隆中对》的战略,自然不会归还荆州。因此,在湘水之争后,孙权北攻合肥不克,就准备武力夺取荆州。

这样,镇守荆州的关羽就成为了东吴的眼中钉肉中刺。由于关羽的军事能力,更加剧了东吴君臣的忌惮。吕蒙在劝孙权武力夺取荆州时,就专门提出自己的身体不好,万一自己不在,东吴就更难夺取荆州。这使得孙权下定了武力夺取荆州的决心,而且由于惧怕关羽的军事才能,决心斩草除根。他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袭取了荆州,擒杀了关羽。

荆州之战的失败,使得蜀汉失去了关羽和他的军队,也丢失了荆州。这使得《隆中对》的战略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蜀汉兵分两路北伐的设想成为泡影,同时,这又引发了另一场战役夷陵之战。

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再次遭到了惨败。刘备将蜀中准备北伐秦川的主力,调来讨伐东吴。吴军在陆逊的率领下,用火攻打败了刘备。刘备的军队丧失殆尽,多年积攒的军资也损失一空。蜀汉遭此打击,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由于实力损耗太大,虽然在后期经过诸葛亮的惨淡经营,也不能完成消灭曹魏的任务了。

至于说东吴,虽然在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中获胜,可是自身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东吴的实力没有本质的提高,还增加了荆州的防务。这使得东吴在对抗曹魏的征程上,越发力不从心。这样,由于蜀汉和东吴的自相残杀,使得曹魏渔翁得利。天下统一的天平指针偏向了曹魏,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三、 如果关羽不死,会出现什么情况。

我们知道,孙权在合肥之战后,就已经决心武力夺取荆州,杀死关羽。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如果坚守荆州不出,还可能保有荆州。一旦关羽轻举妄动,从荆州出动,就一定会遭到孙权的袭击,陷入灭顶之灾。因此,如果关羽不死的话,就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他按照《隆中对》的战略,固守荆州等待天时。

我们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关羽北伐襄樊是出于他自己的擅自行动。他在接受刘备的假节钺的封赏后,就使用了先斩后奏的权力。这是因为当时在襄樊地区出现了有利的战机,关羽发动这次战役也无可厚非。

当时曹操在汉中遭到惨败,主力撤回关中后,又加上曹操身体生病的原因,滞留在关中。整个关东地区,曹魏兵力空虚。在襄樊地区,曹仁仅仅依靠七千多兵力防御关羽。关羽出动了包括水军在内的三万多人马攻打襄樊。曹操由于没有信任的领兵将帅,只能将兵力分批次投入战场。

这使得曹仁加上于禁的三万援军,在兵力上也不占绝对优势。再加上关羽拥有水军的优势,可以封锁汉水,这让曹军居于下风。就算是关羽没有水淹七军,他也可以利用水军封锁,先夺取汉江南岸的襄阳,然后再夺取樊城。这样荆州就拥有了战略纵深,再加上多了汉水与汉中联系,关羽就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关羽的这一切判断都是基于孙刘联盟稳固的基础上的。关羽对东吴夺回荆州的迫切心理一无所知。所以当他取得水淹七军的胜利后,孙权就迫不及待地与曹操联系,要夹击关羽,夺取荆州。如果关羽对东吴的战略有清醒的认识,他是不会轻易北伐襄樊,或者在取得一定的战果后,就知难而退回师荆州。

如果是那样的话,关羽可能会面临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东吴败盟,出兵攻打荆州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荆州在关羽的防守下,不会轻易落入东吴的手中。曹操的军队则会在曹操的授意下,不参与其中,在一旁坐山观虎斗。

那么,昔日湘水之争的一幕将会重演。刘备将会率领蜀军增援荆州。东吴在无法夺取荆州的情况下,只能再次求和。这样,关羽将会老老实实地转入战略休整,不会再主动对外用兵了。刘备诸葛亮也会对荆州提高警惕,采取措施保证荆州的安全。

第二种情况,则是东吴惧怕关羽的军事能力,放弃攻打荆州的企图。这样,荆州的和平会继续延续下去,保证关羽的战略休整。不管发生以上的哪种情况,都会产生一个效果,那就是《隆中对》的战略会得到继续延续,蜀中和荆州都转入战略休整期,等待北伐的时机。

而这个时机很快就会到来。如果关羽不死,最多到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不到一年以后。这个时候,曹操就会因病去世,而东吴的都督,那个一心要武力夺取荆州的吕蒙,也会因病一命呜呼。这样,曹魏和东吴将在几乎同一时间陷入混乱,蜀汉北伐的时机就此成熟了。

据历史记载,曹操去世的时候,他的军队发生了动乱。他的嫡系青州军就自由行动,不听从命令。我们可以想到,如果在这个时候,曹军遭到刘备和关羽的攻击,会是什么样的下场。而东吴的军队群龙无首,再加上刘备和关羽势如破竹的北伐,孙权也会趁火打劫,加入到北伐的阵营中来。我们可以预料,蜀汉这时的北伐会取得巨大的成功,统一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

结语:

关羽的身上关系到蜀汉政权的命运,关系到《隆中对》的成败与否。可以说,关羽亡,《隆中对》败。因此,只有关羽不死,《隆中对》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关羽不死,那么他就会固守荆州,在刘备的支援下,荆州不会丢失。

在不久之后,曹操和吕蒙就都会因为生病而亡。在这个时候,蜀汉北伐的时机也就成熟了。面对一片混乱的曹魏和东吴,刘备和关羽将会取得势如破竹的战果。在那时,刘备君臣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理想就很有可能实现。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关羽如果没死,刘备能不能统一天下?

刘备借荆州多时,迟迟不肯归还,东吴朝庭上下多有怨言。只因关羽镇守荆州才一直隐忍,弯弓不发等待时机。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名镇华夏,谁人不知的当今盖世英雄。

西蜀大地,经营多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兵精粮足,训练有素。此时的刘备无时无刻不想北伐,统一天下,和众大臣商议兴兵伐魏之事。

老将黄忠说,伐魏时机成熟,需提防东吴趁火打劫,按丞相提出东联东吴,北拒曹魏的思想。刘备不肖一顾的笑笑,昔日周瑜在世,尚不能乃我何,今鲁肃已去,众将年迈体弱,不足为虑。军国大事,谨慎为妙,云长震守荆州多年,是北拒曹魏,严防东吴的前沿阵地,他最有发话权,有道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话权。二弟,对!对!他最后发话权。看他怎么说。

使者面见关公,说明来意。关公捋一捋胡须,望对面军事城防地图,哈哈大笑,主公多虑,我这防御工事,不说是完美,也可称的上固若金汤,孙权小儿,趁机来犯,是自不量力,我军坚守要塞,定让吴军有来无回。

谁为北伐先锋最佳人选,这还用说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我和三弟,别人没资格。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离不开君候,万一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关羽一听,不悦,老夫从军几十年,大大小小战役几十场,还用你来提醒我吗,不看主公脸面,定打你五十军棍。

修书一封,关兴镇守荆州,关羽和张飞直取信阳,边关告急,曹丕一筹莫展。司马懿道,给孙权加官进爵,令其夜袭荆州,主公不费一兵一卒。定让孙刘自相残杀。白帝城下彩云飞,长安千里一统难。(原创)

关羽如果没死,刘备能不能统一天下?

坦白地说,关羽如果没有死,刘备不能统一天下。

关羽这个人的特点是:1.武功能力强;2.傲视群雄;3.非常忠义;4.非常倔强。关羽的个人能力很强,但是他太骄傲了不能容人,容人给人留下把柄。公元219年,关羽也老了,受伤后战庞德还有些吃力,岁月不饶人。

刘备想统一天下,只能按诸葛亮的隆中对,需要蜀吴两方配合,而且是北方有变,从荆州、益州同时出兵。关羽单独发起的荆州战争破坏了统一规划。如果关羽不死,必须先稳住孙权,和孙权结亲。这样没有后顾之忧,刘备会派关羽、张飞 北伐,很有可能会取得很大的战果,包括曹魏名将张郃、徐晃等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有可能盛极一时,引起东吴的警惕。此时,曹操已经去世,曹丕当权,为了巩固地位,焦头烂额,必须与东吴联手对付刘备。

由于兵力不足,再加上战线过长,东吴和曹魏的联手,刘备统一天下很难实现。

关羽如果没死,刘备能不能统一天下?

关羽没死,刘备是有可能一统天下的!

这倒不是说关羽有多牛,而是关羽属于非正常死亡,他是在荆州被偷袭,自己被活捉后,身首异处的。

这样看,关羽不死,前提是荆州不失。刘备据荆州、益州两地,并且通过三年汉中之战,夺得了汉中之地,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千古名对《隆中对》中所谋划的战略态势就真正实现了,接下来就应该是联合孙权,三路北上,遂鹿中原,曹操的局势就很危险了。

第一路是蜀汉出秦岭,进攻关中。这是刘邦出汉中争天下的老路线,得关中沃野千里,再有雍凉的良马武装铁骑,蜀汉粮草、兵马都会大涨。

第二路由荆州攻襄樊,再北向洛阳,这可把曹操的地盘一切两断,让其首尾不能相顾,可更好地策应蜀汉夺取关中之地,而后再合兵一处,从西向东杀向中原地区。这也是武王伐纣,秦灭六国的打法。

第三路是靠联盟东吴,由江淮之地出击,北上徐州、兖州,,威逼许昌。这一路当是曹操最强实力所在,可蜀汉负责两路进攻,而东吴只负责一路,并且若东吴能打下许昌,获益也是最大,东吴未必不会答应。

东吴出兵北伐了,无论胜负,自然是没有兵力再攻荆州了,所以不存在白衣渡江袭荆州之事,同样用兵,得许昌进而得中原最富裕繁华之地,可比得荆州好得多。

如果孙刘联盟真打败了曹操,刘备、诸葛亮是有信心打败东吴的孙权集团,一统天下的。

首先,孙权与曹操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语,差得太远。其次,中原虽富饶,可易攻难守,平原地带,只能靠坚城防守。而若由中原向西,关隘众多,是很难攻打的。

刘备虽不能一步拿下许昌,可益州、关中、荆州都是产粮之地,兵源丰富,完全可以支撑持久之战,徐徐图之,天下必可得之。何况刘备还有个“汉室正统”的身份,由孙权去灭献帝,刘备再以复汉的民义,多有号召力啊!

所以,不是关羽的个人勇武之名有多重要,历史并非演义所描绘的战争,靠个人武艺,单挑决定战斗的结果。就是演义里也看得到,快60的老关羽,连一个中下级军官庞德都拿不下。

关羽的生死,与荆州是否在刘备集团之手相关联,关羽不死,荆州不失,一统天下才有希望。而实际上,荆州一失,蜀汉就注定灭国的命运,就算有诸葛亮这样的能人,奋斗了一辈子,也没能改变这一命运。

关羽如果没死,刘备能不能统一天下?

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彻底失去争夺天下的资格,关羽不死,刘备一样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很多人看《三国演义》都为蜀汉阵营愤愤不平,关羽、张飞、刘备相继去世,正如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尤其是关羽之死,更是失去了战略要地荆州,从此蜀汉阵营彻底失去争夺天下的桥头堡,如果关羽不死,为何蜀汉依旧没有争夺天下的机会呢?

原因有三,接下来书生为大家一一分析:

天下三分而蜀汉实力最弱

可能很多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曹刘孙三个阵营孙权最弱,其实不然,曹操独占北方,兵多将广,粮草充足,三国实力第一名不虚传,而刘备因为是《三国演义》主角,而且手下有五虎上将,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刘备实力很强。而东吴因为戏份较少,所以最弱。

其实不然,刘备虽然是汉室之胄,但却是三国实力最小的一个,我们从数据来具体看一下:

根据《蜀书-后主传》记载:“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

而根据《吴书-嗣主传》:“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馀艘”。

至于魏国,曹丕登基之时,陈寿并未记载魏国的具体领地和人口,但是根据其他史料可以知道:公元262年的魏国共有87郡,十二州,国土面积29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40万,军队有70-80万。

根据具体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仅仅人口一项,蜀国94万,吴国230万,而魏国却有440万,在古代封建时期,人口几乎是决定生产力的唯一因素,而且古代冷兵器战争,拼的就是国力和人力,人口的多少和军队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虽然史料记载与真实数据可能会有偏差,再加上战争时期人口统计难以实现,但是互相对比时还是有很多参考价值的,蜀国最为弱小,不得不承认。

除了人口之外,后勤保障能力也是古代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虽然现在是南富北穷,但是在三国时期,南方几乎可以说是不毛之地,而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一直都在中原和关中的平原地带,这里正好是曹魏的控制地盘;江南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经济富庶,而且水路纵横,后勤保障能力无可非议;益州虽然是天府之土,但是地广人稀,只有成都平原一带较为富庶,其他地区更多的是蛮荒之地,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后勤保障难以为继。

另外,谋臣良将的数量,蜀汉也是人才匮乏,益州派和荆州派又相互倾轧,意见的不到统一,将军只有五虎上将和魏延才堪大用,而黄忠年老,马超降将,算起来也只有关张赵魏四员大将可用,而反观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孙吴阵营也名将辈出,关羽就算不死,蜀汉在人才方面都丝毫不占便宜。

关羽并没有左右大战战局的本领

要说以个人之力扭转乾坤,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不可否认,关羽是东汉末年最为杰出的将领之一。但是早期的关羽并没有任何突出的战役指挥上的表现,更多的是作战勇猛而已,一直到襄樊之战,才是关羽的指挥生涯高峰,但也很快陨落。

所以,关羽并不像演义中那样天下无敌,而且,关羽个人军事指挥实力也并不是如何突出,更为致命的是关羽性格上的缺陷,关羽为人骄傲自大,看不起这个,鄙视那个,从不肯屈居人下,以关羽的性格,即便没有麦城之败也会在其他地方大败,所以关羽死或者不死,改变不了刘备最弱小的情况。

关羽生死不是关键,关键是荆州得失

《三国演义》中过度渲染了桃园结义的兄弟之情,而事实上,刘关张虽然亲如兄弟,但并没有结义为兄弟,关张只不过是刘备手下资历较老的大将而已。而刘备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只是个借口,夺回荆州才是关键。

在诸葛亮和刘备的计划中,荆州地位极为重要,是进攻夺取天下的桥头堡,而益州不过是战略后方,如果以矛和盾来作比喻的话,益州是盾,荆州就是矛,有矛无盾无以立足,有盾无矛无以进取。

诸葛亮的隆中对已经对荆州和益州做了完美的部署计划: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所以,对于刘备而言,荆州的地位远比关羽这一员大将重要,“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上将”可以是关羽,也可以是赵云张飞魏延或者是其他大将,但是没有荆州这一切都是扯淡。

综上所述,关羽死不死其实不是左右蜀国实力的关键,而蜀国实力弱小,即便是荆州不失,夺取天下的机会都极为渺茫,更何况荆州落于他手,关羽即便不死,又有何用?

我是@铁琴书生,专注于历史和武侠的地质人

关羽如果没死,刘备能不能统一天下?

不要只寄托于一人身上,关羽死了,刘备的人心还在,关羽的重要性是;实践中打开了曹也可破的概念,以后蛮夷军呼喚刘备,和三郡齐降诸葛亮才是人心的结果。有全体人心,就有了胜利保障。关羽到那时有假节,势态会好一些。曹魏在孙权灭关公之后地盘已退居第二了,所以魏面积比吴大不了多少,刘备克曹汉中,攻襄阳经历表明,打败曹魏不在结下。但就看吳方接着是枪占曹魏地界,还是只观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