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如果曹操真心辅佐刘协,刘备和孙权还会继续割据一方吗?

曹操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不是因为有我,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这句话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曹操为了汉室江山的统一,削平了无数的独立势力。同时,不管曹操如果为汉室江山努力,依然不能阻止天下有野心的人割据独立。

至于说曹操是不是真心的辅佐刘协,在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里说得很明白。在曹操刚起兵的时候,曹操确实是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在当年董卓乱政的时候,连袁绍、袁术这样的四世三公的人家,被董卓封个官就袖手旁观了。只有曹操散尽家财,组织义兵,号召天下诸侯勤王。当时的讨伐董卓的联军,实际上是曹操组织起来的。而为了讨伐董卓的成功,在结盟的时候,曹操无私的将盟主的位置让给了袁绍。

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各路联军各怀鬼胎,并不出全力。在董卓撤往长安的时候,联军中只有曹操一个人率领部下追击。在追击途中,曹操中了埋伏,险些丧命。可以说,在这个时期,曹操是汉室的忠臣,为了汉室江山不惜牺牲生命。

在讨伐董卓的联盟解散后,看清了当时局势的曹操,开始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他在建立兖州根据地的过程中,身经百战。在曹操的势力增长后,他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他在奉迎汉献帝之后,虽然打着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号,而实际上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做了打算。他一将汉献帝迎到自己的地盘,就开始为自己谋取利益。曹操被汉献帝封为假节钺、录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在此后,随着曹操势力的扩大,曹操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曹操将这一切都解释得十分清楚。曹操说明了自己已经无法、也不敢失去手中的权力。如果放弃手中的权力,就会让天下好不容易基本安定的形势陷入混乱,而曹操自己和他的家族也会陷入灭顶之灾。所以,曹操只能让这种形势保持下去。曹操不去篡汉,至于将来天下的走向,他也无能为力了。

从曹操的人生之路,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是不可能为了汉室江山,舍弃自己手中的权力。用曹操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求虚名而得实祸。那么,曹操如果放弃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辅佐汉献帝,把所有的权力交给汉献帝,又会如何呢?

那就会如同曹操所说的,由于天无二日,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将会遭到灭顶之灾。汉献帝本人的才能有限,手下的这些人才不会被其所用,天下只会更加混乱。在这个天下混战的局势下,刘备和孙权两人会向汉献帝俯首称臣吗?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有了曹操的前车之鉴,他们更不会放弃自己的势力,去换取灭门之灾。

而且,刘备和孙权都是有野心的人。刘备小时候就口出狂言,说自己肯定长大了会成为乘坐羽葆盖车的贵人。孙权则是在接过兄长的基业时,孙策对他说要团结众人,保住江东的基业。在赤壁之战前,孙权手下的文臣大多要投降曹操,孙权拔道砍断面前的书案也不投降。这两人在曹操掌权,众寡悬殊的情况下,还要割据一方。更何况是在汉献帝统治下,天下混乱的情况下,更不会向汉献帝低头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已经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鲁肃说的,汉室不可复兴。即便是刘备,口口声声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那也不过是他的政治口号,他心中也不相信这一点。刘备心中的偶像是刘秀,他的目标是像刘秀那样重建一个汉朝,而不是继承汉献帝的汉朝。

孙权更是如此了。他早有割据江东之心,又有全据长江,建号帝王,北向争夺天下的理想。孙权更不可能向汉献帝低头,拱手交出自己的势力的。

结语:

如果曹操维持现状,刘备和孙权会骂他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他们会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行割据对抗之实。而曹操出于自己的形势,是不可能向汉献帝交出权力,自寻死路的。所以,刘备和孙权的割据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曹操向汉献帝交出了权力,他将会陷入灭顶之灾。由于汉献帝的能力有限,权力的分崩离析,曹操努力建立的地盘也会跟着四分五裂。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和孙权如鱼得水,就更不可能向汉献帝交出实力了。他们会找其他的借口,继续割据下去。

所以说,不管曹操怎样做,他都不可能阻止有野心的刘备和孙权割据一方。同时,由于大家对汉室不可复兴的统一共识,汉献帝的王朝迟早会归于灭亡。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乱世如果曹操真心辅佐刘协,刘备和孙权还会继续割据一方吗?

曹操的诗中曾有"周公吐甫,天下归心"的诗句,遗憾的是曹操并不愿做周公、伊尹、姜尚、萧何、霍光这样的宰相。假如曹操真的忠心耿耿,没有异心,象诸葛亮哪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汉室江山善始善终,那刘备和孙权自然会倒戈解甲前来归顺。据《三国志.周瑜传》载,当年曹操下江南收服荆襄以后,孙权曾聚众商议对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唯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从这段决心抗曹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孙权对汉室还是忠诚的,不服的是曹操是汉贼,欺君罔上,礼、乐征伐全是自己独断专行。至于刘备本自汉室宗亲,匡抉汉室本是不遗余力。据《三国志.先主传二》载曹操确实待刘备不薄。"先主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刘备忠于汉室是个信仰问题,也是原则问题,这是大义,不能改变。刘备受了衣带诏,决心反曹。这是死心塌地忠于汉帝的佐证。后来曹丕篡汉,曾传言汉献帝遇害,刘备还专门为其带考发丧,并追谥为孝愍皇帝。可以说刘备忠心汉室不会有假。倘若曹操是个忠于汉室的贤相,以曹操的才能汉室的危机很可能会有一定的转机,那么三国就不会存在了。

三国乱世如果曹操真心辅佐刘协,刘备和孙权还会继续割据一方吗?

就算曹操真心辅佐汉献帝,刘备、孙权依旧会割据一方,只是不敢称王、称帝。

刘备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吾必乘此羽葆盖车”只有身处乱世才能成就刘备这样的人物。而孙权继承父、兄业,占据江东地区,即便一开始他没有刘备那么大的野心,但孙权也不会把自己的产业轻易让出。所以就算曹操真心辅佐刘协,刘备也会割据一方。

据曹操所写《让县自明本志令》记载有一句话“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话一点不假,只要曹操不称帝,汉献帝刘协的王位就是正统汉室,那么曹操所带领的部队就是政府军,任何人没有皇帝的认可自称王、帝,那就是篡汉贼子,与朝廷作对。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就如同虚设。所以刘备、孙权不敢称王、称帝。

三国乱世如果曹操真心辅佐刘协,刘备和孙权还会继续割据一方吗?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三国乱世如果曹操真心辅佐刘协,刘备和孙权还会继续割据一方吗?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曹操是否真心辅佐刘协,刘备和孙权还是会割据一方的。孙权就不用说了,孙权继承的是父兄的事业。难不成因为曹操真心辅佐刘协他就会放弃父兄辛苦打下的江山。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再说刘备,刘备打着忠义的旗帜起家,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纯洁的就像一朵可爱的白莲花。好像所有的坏事都是谋士们逼着他做的,刘皇叔永远都是忠义的代表。但实际上刘备是个权力欲望十分重的人,之所以这么说,有以下的例证。

1. 刘备的基业是靠抢刘氏宗亲得来的。刘璋为了抵御曹操居然听信了张松和法正的话把刘备请入川,还大力资助刘备粮草和辎重,希望刘备攻伐张鲁进而抵御曹操。刘璋敕在所供奉备,备入境如归,前后赠遗以巨亿计。-----资治通鉴。 等刘备要足兵(三万)要足粮(数以亿计)以后,刘备却没有去打张鲁,而是停留在葭萌,在哪里用刘璋给他的钱在那里收买人心。刘璋一看知道了刘备居心不良,就对刘备起了防范的心理。当刘备再次以打曹操为由向刘璋要一万兵和对应的粮草时,刘璋只给了四千兵和粮草。刘备居然以次为借口和刘璋撕破了脸,开始攻打刘璋。同时命令诸葛亮和赵云沿江而上攻打益州各城,最终刘备围攻成都数月。刘璋出城投降。刘备不仅分光了刘璋的财物还把刘璋软禁了起来。

刘备与刘璋

要知道刘璋可是皇室宗亲,如果刘备真的是他所说的那样是皇室宗亲,那他和刘璋可是同祖同宗啊,强自己兄弟的东西也算忠义吗?有人说那是因为刘璋懦弱,刘备不抢也有人抢。如果是这么说刘备也就是个强盗而已,只要看到别人弱你就抢,那刘协身边没有曹操也是很弱那刘备也可以抢啊。所以忠义也不过是刘备的一把收买人心的工具罢了。

2. 刘备称汉中王比曹操称魏王还要不得人心。刘备一向以忠义自居,还大骂曹操封魏王是窃国大盗,骂曹操是曹贼。但曹操封魏王好歹也是汉献帝封了三次,曹操推辞了三次才接受了封赏而且曹操也确实为朝廷平定了北方才封的魏王。虽然说三次推辞有演戏的成分,但当时的人还是很看重这个的。刘备呢自己给自己上表要称汉中王,而且只上一次,便自己称了汉中王。如果曹操是偷,那刘备就是抢了。如果刘备没有权力欲他何必要做的这么心急,这么难看。

3. 刘备为了防止刘封染指权力而把他杀掉了。刘封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 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孟获曾多次劝降刘封都被刘封拒绝了。后来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就把刘封杀了。史学家们都认为刘备杀刘封很大的原因是怕刘封将来和刘禅争权。试想一个如此维护自己权力的人会因为曹操是否是真心扶汉而影响他争夺天下的心吗?

三国乱世如果曹操真心辅佐刘协,刘备和孙权还会继续割据一方吗?

这个问题问得值得深思,其实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最开始都是关心汉室存亡的,只是曹操在兴复汉室的过程中,无论他怎么努力他发现都没有办法直接让汉王朝强大起来,而且他发现其实所有人无论是世族还是军阀内心里都是没有汉室江山和汉献帝的存在的,献帝的无能与懦弱让曹操一步步走向权利的巅峰。曹操从一个将军走到魏王的宝座与汉献帝的懦弱无能是分不开的,好多人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事不假,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军阀没有去做呢,曹操的根基不在洛阳,却千里迢迢赶来勤王护驾。汉朝百官都轮到几近乞丐的地步了,那么多军阀却视而不见,难道曹操不知道迎天子会给自己带来的不便吗?不是他知道,可是他义无反顾的把汉献帝和群臣迎到自己的地盘。这便是他的忠,他的真心。刘备口口声声喊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刘璋是汉献帝的直系亲属(五代以内),刘表是汉献帝的直系叔叔(五代以内),刘备夺其领地的时候何曾犹豫,得了汉中刘备自立为王那里有过一丝犹豫,曹丕废帝自立刘备自立称帝又何曾有过一丝犹豫。刘备比曹操更想做皇帝,相比刘备曹操更像是一个真真实实的汉子,更像是一个忠心耿耿的汉臣,虽然是一个权臣。刘备口口声声喊着我爱汉室,可是却不曾为汉室天下做过任何实质性的事情,也未曾对汉室天下有过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而且即使曹操刘备齐心协力护佑献帝也无济于事,曹操平定北方时,孙权已经继位,稳固江东江山。而且赤壁之战刘备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功绩。再加上南北对立是周瑜早就为东吴定下的发展策略。所以无论曹操是想发展自己的势力还是真心辅佐汉献帝,对于刘备孙权的选择不会有任何影响。

三国乱世如果曹操真心辅佐刘协,刘备和孙权还会继续割据一方吗?

如果曹操真心辅佐汉献帝刘协,刘备就不会割据一方,虽然他和曹操做人宗旨不同,但也可谓是惺惺相惜。许田狩猎,曹操不敬天子,成为刘备叛逃,反抗曹操的主要原因,假如曹操一直忠于汉室,礼敬天子,没有僭越称王,刘备或许会成为一个有为的皇叔,镇守一方,和曹操共扶汉室,而不会割据对抗曹操。

东吴孙权虽有大志,却无篡汉之心,如果朝野安定,一封诏书足以安抚江东,使其纳税称臣。

后来的三国鼎立也就不复存在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