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羽身死后,刘备与吴修好,再与吴共伐魏,会兴复汉室吗?

关羽死后,孙权因为害怕刘备征讨,提出愿意归还一半荆州。而诸葛亮,赵云等人也主张不要伐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刘备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同意修好,并且以共同伐魏为条件,与东吴重修关系,蜀汉从西出发,东吴从东出发,共同出兵,是否可以击败曹魏,兴复汉室?(以历史为依托,关羽张飞和刘备没有结义,只是恩若兄弟。黄忠已死。)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是后人对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评价。当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发动了夷陵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刘备被东吴的陆逊以火攻击败,几乎全军覆没。不过东吴也一样损失惨重,仅人员就损失了上万。这一仗,蜀汉和东吴两败俱伤,都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格。在一旁坐山观虎斗的曹魏坐收渔利,实力更加强大。

那么,如果刘备不采取攻打东吴的战略,与东吴修好,共同伐魏,局势是否能够改观呢?甚至说,有可能兴复汉室吗?答案是局势是肯定会好得多,不过兴复汉室的机会比较渺茫。

这是因为,在当时三国的局势中,刘备只占有益州一州之地,而孙权也不过占有半个荆州、扬州和交州,地广民稀。两国加起来也根本就不是曹魏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和孙权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联合起来,共抗曹魏。这是两国唯一正确的战略,而刘备不采取这个战略,发动夷陵之战是在战略上完全错误的。就算是刘备打败了东吴,也只会得不偿失。幸亏当时曹丕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进攻东吴,这才使得曹魏失去了在当时统一天下的机会。

那么,刘备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和东吴联合,共抗曹魏,就会兴复汉室了吗?我们说,虽然这是唯一的机会,可这个机会比较渺茫。

首先是实力相差悬殊,我们已经知道,在土地上,曹魏就占有了十分之七的土地,而在人口上,曹魏也占优势。经济开发程度上,曹魏所拥有的土地开发比较成熟。在军队上,曹魏的军队数量比蜀汉、东吴的数量占优势,而且曹魏拥有一个其他两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它拥有优良的马场,编制有数量众多,战斗力极强的骑兵部队。

其次,蜀汉丢失了荆州之后,就只剩下蜀中北伐一条道路。而蜀汉和东吴北伐的战场远隔千里,相互配合不易。比如,在后来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和东吴也进行过配合。可是由于配合不力,让曹魏得以各个击破。曹魏一般在关中以防御拖住诸葛亮,而在江淮一带,只要东吴脱离水军的掩护范围,曹魏就以强有力的突击打垮东吴。

因此,蜀汉和东吴想要共同北伐是极其困难的。这里不但要有共同的谋划,还要碰运气。这个运气问题就很不好说了。

第三,在夺取荆州之后,东吴已经失去了北伐的能力。东吴夺回荆州,看似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改善了自己的战略形势。可是,其实它已经由战略攻势转入了战略守势,采取了保守的策略。

我们可以看到,当吕蒙向孙权建议夺取荆州的时候,就说夺取了徐州要投入大批的力量,很难守住。那么,东吴夺取了荆州,将原来关羽承担的防线承担起来。这使得本来就不足的兵力更加分散。在这个时候,东吴还有多少力量去夺取徐州,更不要说夺取之后守住它了。因此,想要东吴去全力北伐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四,刘备北伐雍凉应该是能够获得一定的成果的,可是这种战果不是决定性的。这是因为雍凉在长期的战乱下,经济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人口也因为战乱,大批逃亡死亡,整个雍凉地区可以说是一片旷野。刘备就算夺取雍凉,短时间也难以成为继续向关东进攻的基地。

如果刘备不能拿下雍凉地区,在关中和曹魏展开拉锯,那么刘备军队的后勤补给线通过秦岭,会遭遇很大的困难。再加上对方优势的骑兵,刘备的以山地步兵为主的军队很难对付。所以说,刘备北出秦川并不容易。

第五,由于东吴背信弃义,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使得蜀汉对东吴心存疑虑,双方互相戒备,难以投入全力北伐。我们可以看到,在诸葛亮时代,虽然诸葛亮大力开展外交工作,与东吴重新联盟,可是对东吴依然有所防备。

在蜀汉和东吴的交界,蜀汉一直驻守着一支精锐的军队。即便是与东吴友好的时期,这支军队也一直没有变动。在蜀汉灭亡后,这支军队还阻击了东吴的军事行动,打退了东吴的进攻,消除了东吴趁火打劫的念头。

而且,由于东吴的所作所为,刘备手下的荆州派和河北派的人员,都对东吴深恶痛绝。如果和东吴修好,即使他们不表示反对,在北伐中也会心存芥蒂,削弱蜀军的战斗力。

结语:

通过我们上面的分析,刘备在建立蜀汉后,唯一能够夺取天下的正确战略,就是和东吴修好,两者联盟,共抗曹魏。但是,即便是刘备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打败曹魏,恢复汉室的希望也是很渺茫的。

这是因为双方实力差距,还有蜀汉与东吴配合不易造成的。蜀汉和东吴想要北伐成功,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双方将主力集中在长江一线与曹魏决战。但是,这就需要东吴重新让出荆州,给刘备作为进攻的基地。但是,从孙权的心理来说,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刘备想要打败曹魏,兴复汉室,不但要采取正确的战略,还要采用正确的战术,最后还要看上天是否会给予好的运气,这实在是太难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关羽身死后,刘备与吴修好,再与吴共伐魏,会兴复汉室吗?

问题是刘备不久就在白帝城病逝了,刘备也想到了自己的过错,所以特别托孤给诸葛亮,还说如果阿斗不行的话,君可以自代。而诸葛亮本就是一直主张联合东吴的。从隆中对里面就可以看到。隆中对中说,

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外结好孙权是既定方针,而在任关羽为荆州守将时候,诸葛亮也是问关羽如何保住荆州,关羽回答如果曹操来,就北面拒敌,如果曹操、孙权一起来,就分兵出击。诸葛亮也是无言以对。最后还是说北拒曹操东和东吴。事实都证明关羽没有听进去。因为之前,东吴曾经派官到荆州的三个郡上任,被关羽骂回,刘备也是带兵到公安与东吴兵对峙,双方几乎打起来。结果是以刘备让出三郡为条件双方议和。但是,关羽对东吴自此很是藐视,大概是觉得没有打过一仗就丢了地方很是不服气。

而在刘备那,可能是认为已经与东吴划江而治了,联盟已经很牢固,东吴在背后不会有什么小动作。结果是大出意料,东吴偷袭了荆州还杀了关羽。所以,在关羽死后,刘备才发誓要报仇。但是从大局上看,蜀国和东吴争斗只是有利于曹魏。但诸葛亮也劝止不了刘备,眼看刘备败于猇亭之战。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东吴没有守信用,其次的原因则是关羽的刚愎自用,在襄樊之战中败亡得太快。

假如刘备还能够多活10来年,他还能够完全相信东吴么。即使联合了东吴,又能够北伐成功么。这就好比那个射大雁的故事。在大雁还没有射下来,先争论是煮着吃好还是蒸着吃好,而大雁已经飞走了。所以,刘备与孙权是走不到一起的。

刘备也是后悔终于走了,接盘的是诸葛亮,这刚好是诸葛亮实行自己抱负的时候,与东吴也联合好了,但是他5次出师北伐曹魏都没有成功,在他出师的时候,东吴也没有乘机对蜀国下手,对益州发起进攻。

228年初诸葛亮第一次大举北伐没有成功退回,但是又听说魏国与东吴在江淮地区石亭发生大战,魏军大败,魏军转过去救援东方,关中兵力空虚,旋即在228年冬天再次北伐,又是无功而返。

可见得当时东吴与蜀国在配合上是存在问题的。诸葛亮要北伐没有先知会东吴,让东吴同时发起攻魏?还是怕东吴得知蜀国要北伐,乘机来进攻蜀国?就不得而知了。

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而这年孙权也带兵进攻合肥,算是巧合。但攻魏都没有结果。而诸葛亮本人还累死在五丈原。

就蜀国而言,失去荆州后只能从汉中翻越秦岭进兵关中一路,那么孙权为什么总是从合肥方向发起进攻,而不是从荆州方向发起进攻呢?或者是荆州、合肥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配合诸葛亮从陇西发起进攻,胜算不是更大吗?还是地方思想在作怪。荆州这个地方,曹丕也亲自带领大军打过,221年,刘备在猇亭战败后,孙权恢复郭州为荆州,这表示不再臣服魏国了。曹丕率领大军南下,几乎攻破江陵,但是跟曹操遇到的情况类似又是遇到疫情被迫退军。可见东吴不但有长江之险要,还有老天爷在保护。而孙权经过10万大军在合肥被张辽8千人打败的经历,不敢主动发起进攻,荆州之地多是平原,吴国擅长水战,能够自保已经不错了的。

综上,蜀国军事太弱,而吴国不能陆战,即使这两个国联合起来,也不能进入中原,实现北伐成功。

如果关羽身死后,刘备与吴修好,再与吴共伐魏,会兴复汉室吗?

如果,关羽死后,张飞不急着为关羽报仇,鞭挞士卒,亦不会死于张,范二贼之手,并被割了首级往东吴,刘备便不会一时震怒,攻打东吴,亦不会惨败,那么,经过两年的修整后,率先攻吴,夺荆州沿江而下,东吴可灭,至于,修好一说不存在,夺了荆州还有什么好可修,只有灭了东吴,刘备势力会更大,短期修整后,取曹魏,这时的曹操己死,冢虎就是有通天之能也难与之抗衡,统一天下定矣。

如果关羽身死后,刘备与吴修好,再与吴共伐魏,会兴复汉室吗?

应该不会。因为孙刘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有的只是下一个曹操的出现。

如果关羽身死后,刘备与吴修好,再与吴共伐魏,会兴复汉室吗?

三国时期要说“义薄云天”,大将毕竟想到刘关张三兄弟,这三兄弟桃园结义后便誓同生死,也可以说寸步不离,如果不是后面的战乱三兄弟也不会分开那么久,刘备更是说出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物”可见刘备是多么看重自己的情义,赵云为了救刘禅七进七出带了出来,最后刘备心痛子龙把自己的儿子丢在了地上。可惜这三兄弟没有善终,刘备也没完成自己的宏图伟业,先是关羽战死,又到三弟被人杀害,刘备的心境当时已经变了。

关羽的死一切都是孙权造成的,关羽在荆州与曹操交战,孙权下令让吕蒙拿下荆州,当时孙刘还处于联盟状态,互不来犯合力抗曹,可孙权为了自己私心破坏了大好局面,最后吕蒙偷袭关羽后方,两面受敌关羽战死,刘备对于自己二弟的战死也是怀恨在心,可为了自己的将士他不得忍让,知道后来自己三弟也离去。

吕蒙虽然取了关羽的性命,但他也没有好现场,在吕蒙拿下荆州后,吕蒙便被孙权以庆功的名义召回了,活蹦乱跳的吕蒙,他很开心,自己打了胜仗主公给自己庆功多好的一件事,谁也没想到孙权赐给他一杯毒酒,庆功宴上吕蒙喝下毒酒死了!而孙权为何杀吕蒙呢?原因让谁也没想到,孙权说从他上位便受大都督之位约束,从来没有拿过军权,这个主公让自己当的很窝囊,周瑜鲁肃二人当任大都督孙权都忍了,最后吕蒙当任大都督还不听话,一气之下孙权毒死了吕蒙。

关羽的死吕蒙没有得到好下场,孙权把关羽人头给曹操,曹操也是用了计谋反击,孙权的日子也是不好过,孙权要时刻防备着刘备的报复,全天下都知道刘关张誓同生死,今天杀了关羽,刘备定当为自己兄弟报仇,关羽死后刘备也是称帝了,称帝后的第一诏便是下令攻打东吴,曹操是汉贼全天下都知道,刘备也知道,大臣们更是却说伐魏,刘备为何还要执意伐吴呢?

其实这也应对了三国后期的一句话,说的便是蜀汉“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三国后期蜀汉真的是没有大将。其实在哪之前关羽死后便没大将了,关羽是自己的兄弟,虽然武艺高强但关羽也是有着很多缺点的,并不适合镇守一方,你看人家曹操,自己的大将不都是跟着自己的吗,都是派一些中层将领镇守,大将军只是挂个名号,这样还能培养人才多好,而蜀汉就不是这样,并没有培养什么人才,当时如果刘备要伐魏真的是一个大将也没有,必败的局面,魏延虽然为大将,但一个魏延根本不能和曹操大将相比。

还有一点很重要,刘备如果伐魏,那人心必然丢失,刘备忠义品德是天下人认可的,蜀汉子民更是以它为自豪,讨伐董卓之后三兄弟分开,关羽到了曹操的帐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嫂嫂不得力跟随曹操,更是为了自己嫂嫂去杀了袁绍的颜良文丑,原本以为刘备死去了,关羽更是说看到刘备尸骨便随大哥而去,最后得知刘备消息更是过五关斩六将去寻找刘备。

在曹操战败时,关羽立下军令状去把守曹操,曹操当时看到关羽应该就得知自己死不掉了,曹操夸赞关羽英雄豪杰,曹操说自己是真心对待关羽,这一点关羽应该也是明白的,毕竟当时过五关斩六将曹操都没说拦下自己治罪,曹操更是提剑单膝下跪,关羽见此也下马来扶,最后关羽下令放了曹操,关羽回到军中便向刘备等人请罪,更是直接要自杀,刘备见此说道;身为大哥我要先走,二弟只能在我后方,就这样刘关张三人抢着去死,这个举动更是被鲁肃带到了东吴。

刘备伐吴不打魏也是被逼无奈,伐魏没大将,十打九败,自己二弟三弟都因东吴而死,如果继续伐魏那天下人不就笑刘备假仁义吗?蜀汉百姓也是对其失望,最后刘备只好伐吴,可惜也是以败告终,这一切还是因为无大将。大家对于刘备伐吴不伐魏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可以评论留言继续讨论。

刘备关羽曹操吕蒙孙权

平台声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