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张辽在三国演义里友好分别,再没在战场相见,是否作者有意为之?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在曹营之中有两个好朋友,一是张辽,一是徐晃。他们都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书中,关羽和张辽、徐晃的友情,以张辽为最深。
在刘备和吕布交战的时候,关羽就用言语挑动张辽,使得他不战而退。为了劝阻要追击张辽的张飞,不惜编出张辽武艺不在自己之下的谎言。在白门楼上,为了救张辽一命,关羽不惜向曹操下了一跪。这种情谊,远远超出利益得失之上,完全是出于意气相投,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张辽也是一样,对于关羽的情谊投桃报李。在徐州之战的时候,关羽被曹军困在土山上,是张辽出马劝降了关羽。关羽说的三个条件,使得曹操也感到为难。多亏了张辽相劝,曹操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在曹营中,以关羽的脾气,也多亏了张辽多方回护。尤其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引起了曹营的公愤。在黄河岸边,夏侯惇就要和关羽决一死战。也正是张辽及时赶到,才使得关羽得以安然脱身。经过这一番来往,曹营中人人都知道张辽和关羽交好。
关羽和张辽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关羽把守华容道的时候。在当时,关羽奉诸葛亮之命,立下了军令状,在华容道捉拿曹操。这个时候,曹操已经人困马乏,无力抵抗关羽,眼看只能束手就擒。曹操听从程昱的建议,抓住关羽义薄云天的特点,用情谊打动关羽,以求得一条生路。
关羽虽然嘴里说当年斩颜良诛文丑已经报答过了曹操的恩义,可是过五关斩六将确实是自己理亏。但是,由于向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就算是有心放曹操逃走,可也十分的犹豫。眼前,曹操众人跪地哀求,让关羽十分不忍。正在这个时候,张辽随后赶来。关羽一见张辽,动了故人之情,于是将曹操一行人全都放走,自己回去领罪。
这一面,是关羽和张辽见的最后一面。从此之后,两人天各一方,再也没有了见面的机会。关羽被刘备作为守卫荆州的大将,为下一步北伐宛洛做准备。而张辽被曹操派驻合肥,为曹操守卫淮南,抵抗东吴的进攻。两人不在一个战区,自然也不会见面。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关羽守卫荆州,北拒曹操,东抗孙权。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而张辽守卫合肥,对抗东吴。他以八千破十万,在逍遥津之战中杀得孙权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小觑张辽。关羽、张辽两人都为自己的势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不过,关羽和张辽互不见面不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这也是历史真实的情况。其实,我们从这种安排,也能够看到曹操的枭雄本性。不仅仅是对张辽,曹操对徐晃的使用也是一样的。曹操不让他们和关羽直接照面,自然有着他的考虑。
曹操此人生性多疑,他对不是他宗族的将领都不放心。在对外战争中,只有几位他最信任的将领,比如说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才能独当一面,统帅大军。至于其他的将领,即便是假节钺的于禁,也只能统领三万人马。张辽和徐晃本身不是曹操的宗族将领,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投奔自己的嫡系。他们都是来自自己敌对阵营的降将,曹操因为爱惜他们的才能收用他们,可终究在使用上还是有所保留。
而且曹操还背负着一个政治包袱,那就是汉献帝。虽然说曹操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名义,获得了大义的名分。可是在他的势力增长后,汉献帝越来越对他是一种负担。由于在他的统治区有着政治两元化的情况,使得他对军权看得更重,轻易不敢交给他人。对于张辽和徐晃也是如此。
关羽打着匡扶汉室的大义名分,同时和张辽、徐晃的关系密切,同时自己内部政治不稳。有着这些原因,曹操自然对关羽和张辽、徐晃之间有所顾忌。为了以防万一,曹操将张辽放在淮南合肥抵抗东吴,而徐晃曹操则率领他征战关中、汉中。在战事告一段落,曹操将徐晃放在襄樊战区的二线,率领一万新兵驻守宛城。在于禁全军覆没之后,曹操实在是没人可用的情况下,才将徐晃推上了前线。
不过,曹操对于徐晃,依然是有所预防的。他给徐晃派的都是自己的嫡系部队,而且这些部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徐晃统帅的新兵。曹操还下令,只有全部军队到齐之后,徐晃集中兵力,才允许对关羽进行反击。徐晃拥有几倍于关羽阻击军队的人马,就算是想耍什么花样都不可能。而且,曹操还亲自来到摩陂,调集了大批部队作为后援,连病入膏肓的夏侯惇都调了过来,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徐晃当然知道曹操的用意,他只有抛弃和关羽的情面,决一死战一条路。所以说,徐晃在阵前和关羽叙旧,感叹未已,就向自己的部下下令,取得关羽首级者,赏千金。这让关羽既意外又气愤。可是由于没有思想准备,再加上众寡悬殊,关羽作战不利,只得撤走。
我们可以从徐晃的使用看到,曹操对于他和关羽的关系顾虑之深。为了让徐晃和关羽死斗,曹操采取了多种手段。那么对于张辽来说,曹操一直把他放在淮南。不过如果情势危急,曹操也会像对待徐晃一样,把他推上与关羽交战的前线的。
在史书中记载,当时张辽驻守合肥,当孙权向曹操投降,准备袭击荆州的时候,曹操将张辽调往摩陂。只是因为关羽很快败亡,张辽没有到达摩陂,关羽就已经被徐晃击退,张辽这才没有和关羽交战。我们可以预料到,如果关羽死守樊城不退,张辽也会成为关羽战场上的对手的。
结语:
关羽对待徐晃和张辽如同兄弟一样。但是,他过于重视兄弟的情谊,忽视了君臣的利益。其实,在这一点上,张辽和徐晃分辨的要比关羽清楚的多。
当年,曹操让张辽去刺探关羽的心意。关羽明确表示自己必然会离开曹操。张辽为这件事思考了一夜,最后得出结论,自己和关羽是兄弟关系,而和曹操的君父关系,怎么能够因为兄弟关系影响君父的关系。因此,张辽如实的向曹操做了汇报。
而徐晃在和关羽交战的时候,也是一样。徐晃面对关羽的质疑,解释到,我们的情谊是私事,而咱们之间的战斗是公事,不能因私废公。
所以说,关羽如果不撤退,他一定会和徐晃、张辽交手的。这是双方对事物认知差别造成的。关羽在张辽赶来前就撤退了,没有和张辽交手,也是一件幸事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关羽和张辽在三国演义里友好分别,再没在战场相见,是否作者有意为之?
关羽和张辽是至交,第一次曹操在白门楼要斩张辽,要说心里话曹操很惜张辽的才华,心想着要为已用,夲不想杀张辽。张辽呢?也恨错跟了吕布一心想投曹操,因为他看到了曹操的强大与前途,但聪明的他知道曹操不会杀自已,强装个好汉落个好名声。曹操呢?经过张辽对自已的顶撞,然后赦免了他更显示自己的惜才宽容的胸怀。他俩需要一个台阶,与张辽交厚的关羽充当了这个台阶,关羽向曹操求情要求赦免张辽,结果曹操掷剑于地,爱惜人才的形象树立了。张辽视死如归,大丈夫无所畏惧的形象也树立了。
后来,张辽为报关羽求情之恩,在土山斡旋于曹操与关羽之间,促使了关羽降曹,暂时活命栖身曹营。
曹操何尝不知二人交厚,如果安排张辽与关羽正面对阵,第一,曹操不放心。第二,也怕二人当面的尴尬。所以也就不再安排二人当面对阵。还有罗贯中总是正面地描写关羽,张辽二人,多与赞誉,如果情节安排二人对阵,谁胜谁负都有损形象,故也没有张辽和关羽直接对打的戏。
关羽和张辽在三国演义里友好分别,再没在战场相见,是否作者有意为之?
“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 --《三国志.张辽传》
历史上两人分别之后确实是没有再见面,关羽长期活动再荆州,而张辽则在合肥一带防备孙权。
- 水淹曹魏七军
唯一有机会见面的一次就是关羽水淹曹魏七军,生擒于禁,围困曹仁时,张辽被作为援军前往樊城,谁知刚至半路就传来了徐晃破关羽,关羽被东吴擒杀的消息。
两人至此天涯永隔.......
史实如此,作为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自然也没办法做太大的改动,只是要说《三国演义》的话,两人友好分别后,张辽和关羽还见过两次面:
- 长坂坡
一是长坂坡曹操被张飞吓退以后,张辽劝他继续追,等追上刘备时遇到从江夏借兵回援的关羽。
张辽、许褚赶上,扯住辔环。曹操仓皇失措。张辽曰:“丞相休惊。料张飞一人,何足深惧!今急回军杀去,刘备可擒也。
”忽山坡后鼓声响处,一队军马飞出,原来是关云长,去江夏借得军马一万,探知当阳长坂大战,特地从此路截出。—《三国演义》
- 华容道张辽
二是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遇到关羽拦截,曹操动之以情,张辽晓之于理,关羽才放走了曹操,此后,倒是两人再没有见过面。
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三国演义》
可以说作者已经算是很良心了,还安排两人多见了两次面,只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人生太短了,就像我们小时候的玩伴、读书时的同学、工作后的同事,只要一分离,再相见可以说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关羽和张辽在三国演义里友好分别,再没在战场相见,是否作者有意为之?
关羽和张辽对于蜀汉和曹魏来说,都是战神一样的存在,那他俩之间却为何一直没有交战记录呢?是罗贯中有意为之吗?
尊重原著其实,古人写小说,和我们一样,写文章之前要广泛找寻素材,而《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就是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的素材。
你想,但凡受过教育的古人,《史记》、《资治通鉴》就跟我们的语数英一样,基本是必读课本。而罗贯中写的又是历史题材小说,也不能信口雌黄,大部分还得尊重原著。然后,再从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出发,对某些情节进行适当夸大或虚构。不过,关于这一点,你倒也不能做过多解读,他老师施耐庵那《水浒》写得更加玄乎,毕竟也要考虑流量。
言归正传,对于关羽和张辽二人的关系,老罗的确借鉴了历史,而此二人表现又比较符合他的价值观,因此,也没有虚构你死我活的情节来捧谁贬谁。
关羽和张辽能够相逢,是缘起于吕布投奔刘备。话说,吕布杀死董卓后,又被其部将李傕赶走,出了潼关便一路西行,兜兜转转来到了兖州。趁着曹操出门攻打徐州,陈宫等人背叛曹操,改拥吕布为主。后来,曹操又回到兖州,将吕布赶跑。
吕布是打西边来的,该投奔的和能投奔的都试过了,因此,他别无选择,只能继续东进。而东边就只剩下徐州了,陶谦过世后,将城池托付给刘备。所以,吕布就投靠了刘备。
而刘备当时担心兖州曹操和淮南袁术,吕布的到来可以对他们构成震慑,于是便接纳了他。吕布被安排在小沛,成为保护徐州的一道屏障。
后来,吕布受到袁术的挑唆,趁着刘备外出,就将徐州占为己有。张辽也正是从这儿开始,便有了戏份。
张辽并非一般将领张辽,雁门人士,出生在汉朝北方边境线的他,从小便习得一生好本事,成为乱世之中诸侯眼中的香饽饽。他和吕布一样跟过很多大佬,如丁原、董卓,两人死后就跟了吕布。
不过,张辽和其他将领不同,他有自己的队伍。因此,吕布也比较尊重他,徐州到手后,就将其安排在徐州西北面的鲁国那里,作为徐州的北部屏障,以牵制当时青州一带的割据势力。
也就是说,张辽有自己的想法,武艺又出众,因此,在吕布鸠占鹊巢前的那段日子里,他和关羽相处得很不错。
直到吕布和刘备闹翻后,刘备劫了吕布买马的金子,关羽和张辽才各为其主,不过没有他俩动手的记载。
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便这段情节加以渲染,说是关羽不愿与张辽动手,也劝暴脾气的张飞不要挑战张辽,记得他这样描述张辽:“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之,颇有自悔之心,故不与我等战耳。”
再后来,曹操亲自杀过来,灭了吕布,张辽从此就跟着他混了。
曹操的安排张辽跟了曹操后,人生就像开了挂,屡立战功,还为其荡平原徐州的鲁国、东海郡等地,因此被晋升为荡寇将军。曹操从张辽的从征记录中认定他是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人才。
曹操思索再三,最终还是将张辽放在了东线合肥,主要对付东吴。
那曹操为什么将张辽安排在合肥呢?
- 其一、张辽在徐州呆了数年,有一定的威望,也比较熟悉当地地形。
- 其二、刘备安排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和张辽关系不错,曹操担心张辽会为了义气而倒戈。
张辽归顺了曹操后,不久曹操又俘虏了关羽,两人之后一起斩杀颜良,合作默契。另外,曹操知道两人关系好,常叫张辽去打听关羽的想法,特别嘱咐:“卿试以情问之。”
除此之外,张辽还为关羽向曹操打过包票,认为关羽肯定会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后才离开。
你说,两人亲如兄弟,如果让他去打荆州或益州,曹操如何能放心,因此,张辽只能坐镇东线。
结语:关羽和张辽惺惺相惜,曹操看在眼里,为了防范张辽临阵倒戈,刻意将其安排在合肥。因此,并非是罗贯中有意为之,而是事实便是如此。
关羽和张辽在三国演义里友好分别,再没在战场相见,是否作者有意为之?
《三国演义》里关羽和张辽从曹操那里友好分手后,还是有两次见面的,只不过比较仓促,没有坐下来详聊。并不是作者罗贯中有意而为之。
特别是赤壁大战后,关羽守荆襄,张辽守合肥,两个都是负责镇守一方的大将,自然见面的机会少,估计私底下通个信啥的还是有的。
张辽在合肥,只带了八百将士就把孙权率领的十万大军杀的哭爹喊娘,狼狈逃窜。险一险孙权就没命。“张辽止啼”的典故由此而来。张辽在,合肥防线牢不可破。
关羽一看,张辽都能把孙权打的稀里哗啦的,那自己更没问题。所以关羽就更看不起江东,经常喊他们为“江东鼠辈”,对孙权的提亲也是用“虎女焉嫁犬子”这样的话给怼了回去。
关羽和张辽之所以能惺惺相惜,是颇有渊源的。
张辽原本是吕布的手下。刘备和吕布当初因为争夺徐州的归属权打过几次仗,跟张辽没有正面冲突。有一次战场上相见,张飞要跟张辽干仗,也是关羽拉住张飞,说别打,张辽素有忠义,跟吕布不一样。
曹操联合刘备打败吕布,杀了吕布、高顺和陈宫等人后,在杀张辽时,是关羽跪地请求曹操饶过张辽,张辽才没被杀,投降了曹操。
刘备背叛曹操,杀了徐州车胄,曹操领兵打跑刘备,活捉了关羽,也是张辽出面斡旋,关羽和曹操约法三章,也投降了曹操。没有张辽,估计关羽会死战。
土山约法三章
关羽在曹营的时候,与张辽和徐晃关系最好,也谈的来。都属于文武双全忠义之士。
后来无论是白马斩颜良还是延津诛文丑,这哥仨都配合默契。斩颜良时,张辽和关羽同为先锋。诛文丑是张辽徐晃先与文丑交手,关羽趁乱杀的文丑。正史中没写到底是谁杀的文丑,只说死于乱军之中。既然他们三个一起,那就都有可能。也有说是徐晃杀的。不管如何,当时这三个人关系是最好的。
关羽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投奔刘备后,张辽和关羽在战场上只见过两次面,最后一次因为关羽兵败被杀,没有见到。
第一次是长坂坡曹操追刘备的时候,堪堪刘备就要被曹操追上,关羽带着从江夏借的1万精兵,打退了张辽的追击。这算一次。
华容道,捉放曹,还有张辽
第二次是华容道。曹操赤壁兵败北亡,走到华容道时人困马乏,结果被关羽拦住去路。于是曹操动之以情,张辽晓之以理,关羽素来讲义气,就放了曹操和张辽等人。
第三次是关羽没坚持住。张辽走的太慢。是不是张辽故意磨蹭,不得而知!
襄樊之战因为孙权背后偷袭荆州,关羽军心大乱,先是被徐晃打败,后走麦城被东吴俘获身亡。那时候张辽还在驰援襄樊的路上。如果孙权没有偷袭荆州,那么很有可能关羽和张辽能第三次见面。
不过,无论关羽,还是张辽、徐晃,都是以汉臣自居。特别是关羽,一直是用汉献帝封赐的汉寿亭侯。就是当初投降曹操,也说是降汉不降曹!
可惜,汉室衰微,关羽死后没多久,曹丕就篡汉自立了。汉朝灭亡。张辽和徐晃也相继去世。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后秒删。
原创作品,转载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羽和张辽在三国演义里友好分别,再没在战场相见,是否作者有意为之?
分别以后张辽长期镇守合肥,主要和东吴对峙;关羽长期镇守荆州。二者隔的比较远,这才导致二人无见面机会。但也不是没有机会。关羽围曹仁于樊城的时候,曹老板亲自率军营救,并且也顺道叫上了张辽,张辽收到命令就快马加鞭率部从合肥敢来;曹军各部在曹老板的激将法下异常勇猛,加上吕蒙白衣渡江奇袭了荆州,让关羽的荆州军士气大跌。结果就是,张辽还没赶到,关羽就被徐晃击破了,自此逃遁,最后败走麦城。只能说都是天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