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赵云为了不让曹操抓到刘备的痛处,而落井下石到底对不对?

猛一看题目吓一跳,赵云自从和刘备见面,两人的情投意合。赵云离开刘备回公孙瓒那里时,刘备还依依不舍的拉着赵云的手。赵云感动的说,终不背德。后来在长坂坡时,赵云杀入敌阵,去救刘备的家小。有人看到了,向刘备说,赵云投曹操去了。当时刘备拿起手戟掷向进谗言的人,怒骂道,赵云绝不会背叛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对刘备落井下石呢?

仔细想一想,题目说的情况,应该是赵云在长坂坡就刘禅时候的事情。当时赵云杀进重围,先后救出简雍、甘夫人、糜竺等人,最后在一户被烧毁的人家找到了糜夫人和刘禅。可是糜夫人的腿受了伤,无法行动。赵云把自己的马让给糜夫人,要救他们母子回去。可糜夫人坚持不答应,一定要赵云先救刘禅。

在争执之中,曹军已经追到附近。在这危急关头,糜夫人投入旁边的枯井而死。赵云只得将刘禅抱护怀中而归。赵云怕曹军盗取糜夫人的尸体,侮辱要挟刘备,于是推倒土墙,掩盖住枯井,保护糜夫人的尸体。

题目的意思应该说的就是这个落井下石。赵云是刘备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他被刘备委任为管理家事的将领,为保护刘备和他的家眷而尽心尽责。在刘备和孙尚香结婚后,孙尚香带来了一批东吴的随从,这些人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但是这些人在赵云的管理下,不敢造次。在后来孙尚香想带刘禅回东吴,多亏赵云拦江夺回,打破了东吴的计划。

所以说,赵云并没有对刘备落井下石,他是为了维护糜夫人的尊严,防止要挟刘备的把柄落入曹操之手,才用土墙盖住了枯井。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当年赵云为了不让曹操抓到刘备的痛处,而落井下石到底对不对?

我想,读过三国的人想必不少,然十分全面地了解研究的人不会很多,本人也算是一般百姓权当看书欣读而已;对待三国中的人物也不可能深底尽全尽解。也许对待三国中的人物看过此书的人各理解程度不同;对待人物的处事人们也许会根据当代的历史给予不同的评价。您的提问,知道这位先生看过三国,同时也悉心研究三国中的各种人物的性格及其处事心理,因此,当您提这个问题的同时,首先就应罢出您对其中各人物的观点所在,对您的观点才可予以分析评论。对待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以当代的历史而言。“落井下石……”,您认为那种时代的现实环境,不知这位先生是何看法,即是现代的心理促情道出来也好让大家在评论中有一比较现实的正确看法……您说是不?

当年赵云为了不让曹操抓到刘备的痛处,而落井下石到底对不对?

赵云做这件事是对的!当然不是落井下石,而是以砖石盖井,护住糜夫人遗体,这是所谓的“刘备痛处”吧?

按照题主说法,这应该是《三国演义》中长坂坡一战,讲述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的精彩故事!

曹操新野被刘备打败,心头火起,率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找回面子;战乱中刘备将甘、糜二夫人与阿斗托付赵云。

赵云突出重围发现与甘夫人等三人走散,不得不带身边仅剩的三四十骑突入敌阵,寻找三人下落。

沿途打听,赵云找到甘夫人,遇敌将淳于导,于是一枪刺落淳于导,救出糜仁,夺马掩护甘夫人退至长坂城。

依旧路寻找糜夫人与阿斗,正遇到处劫掠的夏侯恩,赵云手起枪落,一枪刺死夏侯恩,夺宝剑青釭,再进,得知糜夫人正藏于前方墙内。

赵云见到哭泣的糜夫人,欲死战送两人离开。糜夫人深知此行必将拖累赵云,便趁赵云查看追兵来袭之时,弃阿斗于地,投井自尽。

赵云怕曹军起盗遗体,玷污主母,威胁刘备,便推倒土墙,以砖石填了枯井,拜了三拜,这才打开护心镜,将阿斗贴身护好,开始上马突围!

这就是题主所说的赵云“落井下石”吧,成语用得不错,可惜用错了地方!赵云为防止曹军玷污糜夫人遗体,推倒土墙填满枯井的做法是正确的,足显护主真心,待到战后再来起遗体安葬,全了糜夫人的名节,也算赵云用心良苦了!

故事继续。

晏明追进,正遇突围的赵云,三回合被刺倒,赵云于此杀开一条血路,怀揣阿斗奔向长坂城。

赵云遇张郃,挥枪直上,由于分心怀中阿斗,战十余回合夺路而去,张郃于身后紧紧追赶。

赵云突陷土坑,张郃欲刺,赵云青釭出鞘,掠起红光,惊退张郃,赵云乘机拉马跃出土坑而去。

后有追兵马延、张顗,前有敌将焦触、张南,赵云毫不畏惧,一手执剑,一手执枪,杀得四将胆寒而退,人困马乏的赵云继续前行。

曹操在景山顶上看赵云如此勇猛,起了惜才之意,下令不可放箭,只可生擒,这才给了赵云一线生机,否则万箭齐发,赵云绝难抵挡,惟有一死。

赵云突出四将重围,又遇钟缙、钟绅二人,赵云率先杀奔钟缙,三回合内刺其于马下,;待到钟绅赶来,枪击剑舞,用余力又杀钟绅。

赵云再无余力,好得曹兵惊骇散去,这才奔向长坂桥,看到身后文聘正率军追来,赵云不禁暗暗叫苦,待看到当阳桥上的张飞,这才心定。

待到赵云过桥,张飞吩咐士兵拉动当阳桥下的木绳,已经被破坏的当阳桥顿时断掉,张飞适时三声大啸,顿时吓死追将夏侯杰,连曹操也惊惧止步。

张飞这才飘飘然远去!

纵观长坂坡一战,赵云不仅表现得文武双全,兼且有勇有谋,救刘备家眷是忠心耿耿,掩填糜夫人遗体更是有情有义。为救甘夫人等三人只不过是答应了刘备的嘱托,君子守信,七进七出闯敌营能有几人?

赵云,无愧蜀中大将也!

当年赵云为了不让曹操抓到刘备的痛处,而落井下石到底对不对?

赵云视刘备为主公,是一直想投靠的人。

这从赵云尚还在公孙瓒处时,见到刘备而依依惜别的感情中就可以知道。

所以在长坂坡,刘备的夫人投井自杀,赵云推墙盖井,以防刘备夫人被曹兵污辱,乃忠心也。

当年赵云为了不让曹操抓到刘备的痛处,而落井下石到底对不对?

当年赵云为了不让曹操抓到刘备的痛处,而落井下石到底对不对?

赵云落井下石这件事当然是对的,原因如下:

首先,糜夫人跳井自杀是为了不拖累赵云,赵云 推倒石墙将井口掩埋,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算是为糜夫人办了丧事了,算得上是入土为安;

其次,刘备虽然兵败,但还是一方诸侯,也是要面子的,若是糜夫人的尸身被乱兵侮辱,这个面子载的可就有点大了。

所以赵云推墙掩埋井口,其实也是为了保全刘备的面子。

在当时的情况下,赵云能做的如此精细,已经是非常的难得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