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打吕布基本上是不要脸了为什么还称三英战吕布?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是指当年诸侯联军讨董,在虎牢关前的一场大战。一方是董卓手下第一员大将,也是当时最强的武将,号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而另一方则是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
在那一场战斗中,张飞一声“三姓家奴休走”的怒骂,救下了危在旦夕的公孙瓒,也引来了受到羞辱的吕布的报复。这场战斗,先是张飞和吕布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随后关云长见了,拍马夹攻吕布。三人又战了三十合,依然没有取胜。这时,刘备也亲自上阵,刘关张三人一起夹攻吕布,吕布无法招架,只得冲出包围,撤回本阵。
这场战斗,刘关张三人群殴吕布一人,看起来有点胜之不武,可是没有一个人为吕布鸣冤叫屈,倒是为刘关张三人叫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的吕布武力太强,刘关张手足情深。我们看这场战斗,刘关张本来也没有想要群殴吕布,所以在张飞和吕布单挑的时候,关羽和刘备都没有出手。可是,由于吕布武力太强,张飞面临危险的时候,关羽才出手相助。这是因为兄弟手足情深,在虚名和兄弟性命之间选择,当然选择兄弟。
所以,最终刘备也加入战团,三人合力打败了吕布。这个时候,没有人对刘关张三人的举动指手画脚,因为没有人是吕布的对手,而且也没有这样的兄弟情谊。所以,刘关张的手足之情,压住了众人之口。
第二个原因是大家对吕布的人品感到鄙夷。吕布虽然武力最强,可是他的人品在三国时期的将领中,也是最差的。他为了荣华富贵,将他的义父丁原杀死,作为投名状去投靠董卓。因为贪图富贵,他又再次拜董卓为义父,助纣为虐,做尽了坏事。
这样的人,张飞骂他是三姓家奴是再合适也不过了。在虎牢关下,董卓手下猛将如云,可没有一人出手相助吕布,吕布的人品可见一斑。像吕布这样视道义如粪土的人,还有什么道义可讲。对吕布讲道义,只能是自讨苦吃。
第三个原因,那就是战争的法则,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在当时,为了讨伐董卓战争的胜利,就必须打败吕布。为了打败吕布,就必须使用一切的手段。
而讨董联军中,唯一能够强过吕布的就只有刘关张三人的组合了。讨董联军的兵力不占绝对优势,将领在吕布的方天画戟下不死就伤。其他将领就算是想上去和吕布群战,可是来自不同的军队,互相无法配合,形成不了合力。这些将领上去,只能被吕布各个击破,落得个败亡的下场。
而刘关张兄弟心意相通,武艺高强,配合默契。在和吕布的交手中,三人的合力超过了吕布,最终吕布无法抵挡,只有逃命而已。
在后来的濮阳之战中,曹操复制了这一幕。不过,曹操没有刘关张的武将,他是一气派了六员大将去和吕布交手。先是许褚先斗二十合不分胜负,然后曹操说,“吕布非一人可胜。”便派出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一起出战,打得吕布狼狈而逃。
所以说,有了以上的这些理由,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才成为了三国的佳话流传下来。对于吕布这样背信弃义的人,还有什么道义可讲呢?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个人打吕布基本上是不要脸了为什么还称三英战吕布?
吕布乃三国第一猛将,在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众将领一听说吕布来了,都闻风丧胆,不敢应战。然刘关张贵有自知之明,单打独斗绝不是吕布的对手,就算是三人一起上,也未必打得赢。在当时,无人敢应战的情形下,三人却敢向吕布“亮剑”,足见他们的英雄气概。所以叫三英战吕布。
三个人打吕布基本上是不要脸了为什么还称三英战吕布?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广为人知。
英者,英雄豪杰也!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或许有人会问三个人打一个人还好意思被称为英雄豪杰?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看演义中吕布吕奉先有多厉害!
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一出手五个回合杀河内名将方悦之后:“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八路诸侯一同出马结果吕布一个回合杀穆顺,十几个回合砍断猛将武安国的手腕,连曹操都说:“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八路诸侯都不够吕布打,还要会齐十八路诸侯才敢面对吕布。
吕布称刘备为贤弟,刘备生于161年,讨伐董卓在189年,所以此时的吕布正是30多岁的武力最巅峰时期,可以说是遇佛杀佛,谁挡谁死,就连张飞也仅仅支持几十回合就渐渐露出败相了:关于这点这里多说一句,现在通行的毛本演义说张飞大战吕布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是不分胜负的话,以关羽的个性肯定不会拍马上前夹攻吕布,只有是张飞不敌吕布,关羽怕张飞有闪失才会出手,所以嘉靖本的描述就要合理多了:
“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吕布如此生猛,八路诸侯都被他打怕了,此时敢出马挑战吕布的都可算得上是英雄豪杰,所以公孙瓒算一个,张飞、关羽和刘备当然也算得上是英雄豪杰。至于说三人围攻吕布并不丢脸,实在是对手太过厉害!几年之后的曹操甚至还出动了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和李典六员猛将围攻吕布一人。
此战过后,骄傲的关羽倒是对吕布的武力心悦诚服,你没看到张飞仍然是见吕布一次骂一次,而关羽在辕门射戟时就很客气的称吕布为“吕将军”,强者敬重强者,这也是英雄所为。
三个人打吕布基本上是不要脸了为什么还称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是地方戏剧及说书人的主要节目,如武松打虎、三英战吕布等可谓是拿手好戏,百姓也爱看爱听。其实无论是历史上的真实史实,还是文艺作品中编的故事,如能广泛而长久的流传,除了本身事件能打动人心的原因外,主要还得看那些在旧时走街串巷的艺人们,演得说的场次够多才行,毕竟过去的人们普遍没有读过书,获得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故事,靠得是民间艺人们的演与说。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在《三国演义》尚未著作而成时,就已在民间依托戏剧及说书等形式而广为流传。那么,为何虎牢关前,张飞、关羽、刘备三人联手战吕布,被称为是“三英战吕布”呢,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忠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广,所谓的正统观念深入人心。当时的汉朝是刘氏的天下,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人们也广泛认可这一说法,后刘备建立的蜀国,也被称为是蜀汉。也就是说,刘备是有汉皇的血统,属于“正统”,刘备的行为是为了维护和恢复汉王朝,在世俗地观念中是属于“正”与“对”的,刘备所做的事及事业,是“英雄”行为。关羽、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是跟着刘备做事的,刘备是英雄,关羽、张飞也就成了英雄,三位英雄战吕布,自然就成了三英战吕布了。
(二)常言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这句话说地是吕布的外表和武功,并不是赞美吕布的人品。虎牢关前,张飞就直呼吕布为“三姓家奴”,意思是说吕布做事毫无操守,品德不行,是个“有奶便是娘”的角色。对于这一点不仅仅是张飞如此说,这已成为当时及后来的共识。张飞、关羽、刘备三人战这品德低下的吕布,不就是“三英战吕布”嘛。
(三)战场就是战场,有着你死我活的规则,无论以什么手段和谋略,取胜是目的。战争的双方,只有整体上的正义与非正义,在具体手段上,没有对与错。因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共战吕布,谈不上什么“不要脸”之说。
(四)虎牢关之战,是众英雄讨伐奸贼董卓之战,吕布是为董卓服务的,因而董卓及吕布一方是非正义的,此战吕布是恶魔极的人物,战胜这恶魔极的吕布,无论采用什么手段,都是英雄好汉。濮阳之战,曹操手下六位猛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共力奋战吕布,还让吕布全身而退,可见吕布武功之高,这么高的武功,从事地是非正义的事业,堪称是恶魔极的人物,一人战胜他是英雄,三人战胜他亦是英雄。
因而,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共战吕布并获胜,称为是“三英战吕布”,确实恰当。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三个人打吕布基本上是不要脸了为什么还称三英战吕布?
因为吕布牛啊,再加上三国演义倾向于抬高刘备一方,主角效应,所以叫三英,而且这样也好听,你要换曹操一方,估计就叫三熊战吕布了
三个人打吕布基本上是不要脸了为什么还称三英战吕布?
为何称三英战吕布?一是立场的问题,二是是非的问题。董卓造逆,专行废立,为避关东群雄,强行迁都,残害了百姓。十八路诸侯歃血为盟,起义兵讨伐董卓,是为匡扶汉室,挽救社稷之危,乃是义举。诸侯代表了当时的正义一方。而吕布追随董卓,多行不义,又挟持献帝西迁,搞的天怨人怒,代表的是邪恶一方。桃园三结义的目的也是为匡扶汉室为己任,刘、关、张三人代表的是正义的一方,因此,三人围殴吕布乃是英雄义举,才被称为三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