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仪事件中为什么反对明世宗追封其父为帝,而建文帝追封朱标却无人反对?
其实通俗的来说,嘉靖和反对的大臣纠结的核心问题是,嘉靖帝他的皇位继承自谁?
按照群臣的看法,嘉靖帝的皇位当然是继承自他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和朱厚照的爹,但是,如果嘉靖帝追封他的父亲为兴献皇帝以后,就变成他的皇位继承自他的父亲。这在群臣眼里是不合理的。
古代时,在很多知识分子眼里,做什么事都要讲个规矩,都要遵守所谓礼法。有一点出入都要争辩。所以对于这一点,嘉靖帝刚登基时的群臣实在难以忍受。
如果嘉靖帝的皇位继承自他爹,那他爹的皇位又继承自谁呢?这完全讲不通啊。所以群臣强烈反对嘉靖帝追封他爹为兴献皇帝。
对于建文帝,则很讲的通,他的皇位虽然是朱元璋直接给的,可是在他们之间的过世皇太子,建文帝的爹朱标,是可以被追封的,假设朱标不死,朱元璋传位朱标,然后朱标传位建文帝。这讲得通也很合理。这条线不但是合理的,而且群臣没有任何借口反对。
至于嘉靖帝的爹兴献王,原来是兴献王的哥哥做皇帝,他哥哥死后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没有子嗣也没有兄弟,群臣把跟武宗关系最近的堂兄弟朱厚熜找来,武宗传位给嘉靖帝,这是一条合理的传位线路。现在嘉靖帝突然把他爹追封为兴献皇帝,那把兴献皇帝安在哪里呢?
嘉靖帝之所以要追封他的父亲兴献王为兴献皇帝,就是想把他爹妈安在太庙里,可是群臣循着传位路线一看,太庙里根本就没有兴献皇帝的一席之地啊。这个兴献皇帝是哪里冒出来的?
安在武宗前面?可是接位的是武宗啊,安在武宗后面?可是接位的是世宗嘉靖帝啊。突然冒出来一个无处安置的皇帝,这不是把祖宗的礼法搞乱套了吗?所以群臣激烈反对嘉靖帝追封他父亲。
那么世宗嘉靖帝为什么要追封他父母呢?因为当时的大臣要世宗认他的伯父也就是武宗的爹为亲爹,然后世宗的亲爹兴献王就成了世宗的皇叔了。这在古代所谓礼法里是合理的,就是所谓的过继。可是世宗就是不认同这种礼法。伯父变成了亲爹,亲爹变成了叔叔。这种事在平民百姓那里也并不罕见,但是嘉靖帝就是不能接受。
所以他追封他爹为兴献皇帝,那么他这个皇位就是来自他爹兴献王了。就不用管爹叫叔叔了。
对于这个议题,群臣有祖制,有礼法可以凭借,他们坚持的核心就是,皇位一定要有来源,要么来自父辈,要么来自兄弟,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坚持让世宗认伯父为皇考,认了皇考,你的皇位就有来源了。
嘉靖帝却实在没有礼法基础去反驳这种论调。他只有执拗的性子,搞得双方都不好了。正在世宗嘉靖帝感觉孤立无援的时候,一个老进士张璁冒了出来,提出了“继统不继嗣”的理论依据,大体意思就是,世宗的爹可以不是皇帝,但是世宗仍然能继承皇位,因为世宗继承的是朱明的大统,只要是朱明的皇统,就不用讲究它是来自父亲还是兄弟了,反正是从祖宗那里继承来的。不是从张家王家继承来的,大家都是朱家人,何必把父子,兄弟分那么清?
结果张璁这种理论被群臣认为是歪理,双方开始激烈交战,由于嘉靖帝实在太强硬,廷杖群臣,最终获得了胜利。
其实后来清朝也差点发生类似的事。同治皇帝死后,他也没有子嗣没有兄弟,慈安和慈禧两太后找来关系最近的光绪继承了皇位。然后呢,她们商量,等光绪的有子嗣了,让光绪的子嗣直接继承同治帝的皇位,把光绪帝撇在一边,幸亏光绪帝没有子嗣,再加上所谓两宫垂帘听政,权柄大,要不然这件事在清朝也有的闹腾。
当然,这种继承法比嘉靖追封他爹那个要合理一些。只是相当于把光绪当做一个过渡,如此安排是为了方便慈禧以后继续垂帘听政吧。因为如果光绪的子嗣直接继承于同治皇帝,作为同治生母的慈禧就是正统的太皇太后,可以继续秉政。如果皇位变成继承自光绪,那么慈禧就会失去秉政的理由了。
大礼仪事件中为什么反对明世宗追封其父为帝,而建文帝追封朱标却无人反对?
简单来说,就是违背了明朝皇位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即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
孝宗去世以后,武宗即位,武宗无后,所以要按照兄终弟及,但是武宗也没有兄弟,那么简单,从最近支系中过继一个过来,所以就选中了堂弟世宗,也即大臣们的想法,是将世宗过继给孝宗,遵循兄终弟及的原则即位,这样皇位继承还是在孝宗支系,也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但是世宗偏偏对着干,硬生生追认其父为皇帝,也就是表明他的皇位是承自他的父亲而不是伯父,只继承皇位,不愿过继,所谓的继统而不继嗣。
也就是说,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正常的皇位继承顺序应该是宪宗——孝宗(长)——武宗(嫡)——世宗(过继,兄终弟及),但现在变成宪宗——孝宗——武宗(孝宗子)——睿宗(孝宗弟)——世宗(睿宗子),叔父在侄子之后继承皇位,打乱了嫡长子继承制的顺序。这是大臣们所不能接受的。
睿宗(兴献王)
相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明初的皇位继承应该是朱元璋——朱标(立嫡)——朱允炆(立嫡),而朱标早逝,所以就变成朱元璋——朱允炆(立嫡),所以是否追封朱标并没有影响。
大礼仪事件中为什么反对明世宗追封其父为帝,而建文帝追封朱标却无人反对?
原因很简单啊,因为明世宗嘉靖帝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只是一个藩王,自始至终并非是皇位继承人。而建文帝朱允炆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一直是皇位的唯一继承人选,不是英年早逝皇位就是他的了。
同样的儿子当皇帝,一个只是藩王,一个是太子,大家说谁被追封合适呢?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道说道。
明世宗嘉靖帝当上皇帝属于是兄终弟及,因为他的堂兄明武宗驾崩后无子,只能从他父亲兴献王朱祐杬这一脉寻找皇位继承人,也就是说嘉靖帝当上皇帝属于是小支入大支。
兴献王朱祐杬到死也只是一个藩王,就是儿子成为皇帝按礼制也不能被追封为皇帝的,不然与他同辈的皇帝明孝宗置于何地呢?
当然如果嘉靖帝是开国皇帝,比如说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他老子别说是藩王就是一介草民,都可以追封为皇帝,可惜嘉靖帝并不是开国皇帝。
所以大臣们反对激烈,甚至发生了大礼议事件。
懿文太子朱标就不一样了,人家可是根红苗正的。
早在朱元璋只是吴王时。朱标就被立为世子。
1368年明朝开国,同年朱标这个世子随着父亲朱元璋成为皇帝也顺理成章的升级为太子。
到了洪武二十五年朱标英年早逝时,朱标当了二十五年的太子,算上四年的世子时间,可以说朱标当了近三十年的朱元璋继承人。
可以说朱标如果不英年早逝的话,那么他绝对的是下一任皇帝,可惜朱标英年早逝了。
不过朱标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是他的儿子朱允炆当上了皇太孙,成为了皇位继承人,最后顺利继承皇位。
按封建社会的礼制,太子英年早逝以后,如果太子之子继位以后,给曾经的太子追封皇帝位是很顺理成章的。
所以朱标被追封皇帝,并没有人反对。
不过最后的结局并不是那样按礼制来的,在嘉靖帝的坚持下,父亲兴献王朱祐杬被追封为皇帝,并且上庙号为睿宗。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其王墓被升级为显陵。
懿文太子朱标虽然被朱允炆继位后追封为皇帝,上庙号兴宗,追尊为孝康皇帝。朱标死后祔葬于朱元璋的明孝陵东侧,是为明东陵,朱允炆继位后并没有扩建其陵寝,或者没有来得及为其升级就被赶下皇位。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身为失败者不知所踪,燕王朱棣成为了新皇帝,朱标被去皇帝号,复称为懿文太子。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大礼仪事件中为什么反对明世宗追封其父为帝,而建文帝追封朱标却无人反对?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传位给朱标,朱标传位给朱允炆。即使朱标早逝,朱允炆作为皇太孙即位,也是完全符合礼法的。比如说甲骨文发现的周祭谱,在太乙(商汤)之后先后是太丁和太甲,根据《史记·殷本纪》,太丁是太乙的儿子,未即位去世;而太甲是太丁的儿子,也是以太孙的身份继承祖父的职位。所以说,虽然他们的父亲早死,但是作为继承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链条,他们在观念中和在位继承者是没有区别的。
但是,明世宗的情况不同。明孝宗只有明武宗一个儿子,而明武宗去世的时候没有儿子,所以明世宗虽然是明孝宗的侄子,但实际上是作为明孝宗的儿子即位的。这样才保证了孝宗这支血脉的延续。但明世宗就不干了,我自己的爹怎么就不是我的爹了呢?这很难说谁对谁错,实际上就法理和人情的冲突。类似的还有宋朝的“濮议”。宋仁宗无子,宋英宗作为濮王之子即位,同样希望把亲生父亲追封皇帝,所以也引起了纷争。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大礼仪事件中为什么反对明世宗追封其父为帝,而建文帝追封朱标却无人反对?
向敬之
明世宗与建文帝的即位性质不同,故而追尊生父的影响也不同。
明世宗朱厚熜的即位,是因其堂兄武宗死后无嗣亦无兄弟,被首辅杨廷和力挺,以小宗入承大统,作为武宗之父孝宗朱祐樘的嗣子。杨廷和援引的继位原则是《皇明祖训》中的“兄终弟及”,而这个“弟”,是要改变朱厚熜的原属世系,继嗣孝宗之后,作为武宗之弟登基。而朱厚熜的生父、兴献王的朱祐杬作为藩王的性质并无改变,反因世宗入继大宗而绝嗣。世宗掀起持续十余年的大礼议事件,追遵生父为睿宗献皇帝,就是改变了最初大臣议立其为帝的政治计划,使其父朱祐杬世系重新得以延续。
而建文帝朱允炆追尊生父朱标为兴宗康皇帝,乃名正言顺的补授。太祖开国,即以朱标为皇太子,并赋予了实际的储权。倘若朱标不英年早逝,其是理所应当的嗣皇帝,朱允炆也不会提前即位。朱允炆能以皇太孙继太祖皇位,是因为朱标的储君缘故。洪武十五年,朱标病逝,太祖召群臣于东阁门议立新太子,太祖有意择储燕王朱棣,翰林学士刘三吾挺身而出,说:“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这才有了朱允炆为储的身份。
更何况,朱元璋为建文帝留下的文武百官,基本上都是朱标的老部下,或受过他的恩惠,自然对建文帝追尊朱标为帝是欢迎的、赞赏的。
大礼仪事件中为什么反对明世宗追封其父为帝,而建文帝追封朱标却无人反对?
悟空问答,寅哥解惑。大礼仪事件中的明世宗是遵循的兄终弟及的原则来继承皇位的。因为堂兄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儿子,作为堂弟的朱厚熜是作为最近的皇亲继承皇位!等于是朱厚熜过继给了大爷明孝宗的名下,明世宗法理上应该尊奉明孝宗为皇考,而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考。但朱厚熜坚持要尊自己的亲生父亲,这就和坚持原则的众大臣产生了矛盾,虽然最后还是明世宗胜利了,但恶劣的影响也是明世宗日后堕落的原因之下啊!
建文帝是皇太孙,父亲朱标是皇太子,都是嫡子嫡孙。完全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建文帝尊奉朱标是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的。朱标本来就应该是皇帝的不二人选,人品和威望都是有目共睹的。建文帝尊奉朱标是没有人,也没有理由反对的!
我是寅哥解惑,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的关注和认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