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地位高于张辽等八健将,为何仅仅四十回合败给夏侯惇?
吕布是三国中最强的武将,我们在《三国演义》中见识过这员将领的风采。他弓马娴熟,号称飞将,在虎牢关下,杀得诸侯军狼奔鼠窜。最后,还是刘关张三人一起出马,才战退了吕布。到了濮阳之战时,吕布和许褚交手,曹操说,吕布非一人可胜。一下子就派了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五人助战,这才战败了吕布。从这些场面,我们可以想见吕布的骁勇,不愧是被人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作为一路诸侯,和曹操和刘备争雄,当然有着自己的班底。在他的部下中,文有陈宫,武有高顺,这都是他的资本。在武将中,吕布有八健将,这八员健将的以张辽、臧霸为首,还有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六人。而高顺的位置有在这八人之上。我们知道,张辽后来投降曹操,成为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首,在逍遥津八百破十万,打得东吴从孙权以下闻风丧胆。而高顺的位置又在张辽之上,那为何在徐州之战中,与夏侯惇单挑,交战四五十合就抵敌不住,败下阵来呢?
这里主要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是夏侯惇的武勇出众。在曹操的部下中,最得到曹操信任的将军就是夏侯惇。在曹操刚起兵的时候,夏侯惇就投身曹操的手下。由于夏侯惇的武勇是最初武将中最高的。在这些武将中,只有夏侯惇是唯一敢和吕布单挑,还能够全身而退的。这在同辈的武将中是很值得自豪的了。在荥阳城外,夏侯惇就和吕布交手,虽然抵挡不住,可也飞马而退。
在后面的场景中,我们还多处看到夏侯惇的出场。夏侯惇和关羽的交手也耐人寻味。在下邳之战中,夏侯惇在诈败引诱关羽追赶后,伏兵包围关羽。关羽被围后,奋力杀退阻挡的徐晃、许褚两人,想突围回下邳。但是,却被夏侯惇截住厮杀,直到日晚也无法突围。
在关羽斩了颜良之后,夏侯惇依然对关羽毫无惧色。在黄河边为了他手下的秦琪报仇,夏侯惇亲自挑战关羽。从以上的种种情节来看,夏侯惇的武艺在曹军中算是上乘的。因此,夏侯惇与高顺作战,敢于单挑并战胜他。
第二个原因是吕布军中,将领的单挑能力普遍偏低。在吕布军中,由于吕布的武艺出众,掩盖了吕布军中的将领单挑能力差的缺陷。如果我们对吕布的将领盘点一下,就会发现,除了张辽之外,没有一个将领有单挑胜绩的。
我们先看在那八健将中,没有单挑战绩的。曹性是偷袭夏侯惇,射瞎了夏侯惇的右眼,接着被重伤的夏侯惇一枪刺死,这个将领不要说单挑,连逃命都不合格。还有个逃命不合格的是成廉,也是在逃命中被乐进一箭射死。侯成是被吕布责罚,背叛吕布,在白门楼生擒吕布的人,后来下落不明。
我们再来看看剩下有单挑战绩的。先看臧霸,他的最佳战绩是和曹军的乐进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乐进在曹军中的武艺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排名八健将领班的人物也就这种水平了。
郝萌是和张飞单挑过,他是在曹操刘备一起围攻下邳的时候,出城去找袁术求救的途中,与张飞相遇的。书中写道,只一合,就被张飞生擒。这种水平实在让人齿冷。
最后剩下的宋宪和魏续在投降曹操后,参加了官渡之战。在和颜良的交战中,宋宪第一个出马,和颜良战不三合,被颜良手起刀落斩了。魏续自不量力,要为宋宪报仇。结果颜良更不答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
从这些将领的表现来看,吕布手下的将领单挑水平之低,让人意外。这只说明一个原因,那就是吕布的问题。吕布作战喜欢亲自冲锋陷阵,由于他的武艺超群,往往可以战无不胜。
可是,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他的部下缺乏实战锻炼的机会。而且吕布不但是一员猛将,还是他这个集团的君主。所以吕布也不可能向他们传授武艺。这样一来,吕布的手下将领,除了向其他人学习,就是靠自己的领悟。结果,吕布的武艺虽高,可是他的手下将领的武艺水平反而降低了。
那么,张辽为何是一个例外呢?我们可以看到,张辽后来成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曾经在白狼山单骑闯阵斩了蹋顿单于。后来在对吴作战中,和太史慈、凌统交过手,表现出了单挑的才能。
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在刚开始的时候,张辽的武艺并不高。在白马之战中,他被文丑轻易杀败。后来他的武艺为何突飞猛进了呢?这是因为关羽的传授。在曹营中,关羽只有两个人作为朋友,一个是张辽,一个是徐晃。关羽对他们的武艺做了指点,这才使得两人的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在襄樊之战中,徐晃还专门向关羽道谢,说当年的教诲,永志不忘。
后来张辽单枪匹马冲入乌桓军中,阵斩蹋顿单于,就是关羽斩颜良的翻版。可以说,如果没有关羽的教授,张辽的武艺也不会太高,最多和臧霸一样,和乐进比肩。
我们从上面八健将的水平就能够看出高顺的武艺了。以和吕布能够交手的夏侯惇,在四十回合打败高顺是轻松平常的事了。
结语:
吕布虽然是三国时期的一方诸侯,以骁勇善战著称。可是,他的手下的水平并不高。这是因为吕布不注意培养手下的军事能力造成的。吕布作战喜欢亲力亲为,在濮阳之战中,他的手下没打几个回合,他就亲自冲出来,打跑了对手。这就使得手下缺乏锻炼的机会,没有提升的空间。
再加上吕布是一方君主,他也不会去给自己的部下传授武艺。这使得他的部下无法得到他的真传。最终造成了吕布武艺高强,他的手下将领反而水平低。这使得吕布在战争中疲于奔命,最后双拳难敌四手,被曹操和刘备联手所灭。夏侯惇是曹操手下有数的大将,武艺水平较高,面对水平较低的高顺,四十回合取胜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地位高于张辽等八健将,为何仅仅四十回合败给夏侯惇?
三国演义中,吕布是天下第一高手,“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虎牢关前在刘关张三英手中全身而退,濮阳城外夏侯惇等曹营六将的围攻中毫发无伤,可知吕布第一高手的身份不是吹的,名不虚传。
强将手下无弱兵,吕布手下有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八健将”。然而,吕布手下最厉害的武将却不是这八个人,而是高顺。高顺地位高于张辽等八健将,确实有不凡的本领,他为何四十回合败给夏侯惇?
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国顺之所以四十回合败给夏侯惇,分析如下三个原因。
其一,高顺最大的倚仗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陷阵营”,并非个人武力。
高顺,确实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他除了武功高强,最主要的依靠是自己的直属部队。他的直属部队大约有七百多人,铠甲精良、军纪严明,每次都能快速攻陷敌方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称为“陷阵营”。
高顺的威名,最主要的也是依靠无往而不胜的陷阵营得来的。高顺为人刚正不阿,对吕布也非常忠诚,是最好的大将。他还善于指挥作战,为吕布分忧解难。
其二,高顺诈败,将夏侯惇引入包围圈,曹性暗箭伤人。
刘备和吕布因为徐州,反目成仇。刘备暗中和曹操通信,想要借助曹操的力量,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徐州。然而,事情泄露,吕布截获了刘备的信使,勃然大怒,派出高顺、张辽等人攻打刘备的小沛。刘备势单力薄,挡不住吕布军队的侵犯,向曹操求援。
曹操于是派出手下大将高顺,大战夏侯惇援兵。两军在半路相遇,夏侯惇挺枪大战高顺。两人仅仅打了四十个回合,高顺便抵敌不住,转身便逃。夏侯惇看见敌人逃走,心中大喜,骑着战马,追杀高顺。追着追着,夏侯惇左眼突然中了一箭,原来是高顺手下曹性暗中放箭,正好射中夏侯惇左眼。
一般人眼睛中箭,疼痛难忍,基本丧失战斗力,运气好点,能逃得性命,运气背点,很可能命丧当场。而夏侯惇却是一个例外,他中箭之后,大叫一声,急忙用手将箭拔出,拔得太急,连眼珠也拔出。
夏侯惇见自己的眼珠子被拔出,大呼着:”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他将其放入口中而食。这时,夏侯惇犹如天神附体,战斗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大。他再次“提枪纵马”,杀向曹性。曹性被夏侯惇的举动吓着了,在不及提防之下,被其一枪刺中面门,死于马下。
夏侯惇和高顺两边的小兵们看呆了,被夏侯惇等的神勇所震慑,一动也不敢动。夏侯惇杀了曹性,还不知足,继续追杀高顺,大有将高顺也一起斩杀的意思。高顺看到夏侯惇如此神勇,眼睛却受伤了,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围攻夏侯惇军队。夏侯惇杀死曹性之后,潜力已尽,只能带着军队逃走。演义中相关内容如下:
仍复提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夏侯惇既杀曹性,纵马便回。高顺从背后赶来,麾军齐上,曹兵大败。
其三,夏侯惇武功确实比高顺厉害。
在演义中,夏侯惇被誉为曹氏宗亲八虎骑之首,是一员悍将。他多次冲锋陷阵,他曾主动单挑比自己厉害数倍的吕布和关羽,虽然不敌这两人,却敢勇于挑战,这份勇气就令人敬佩。
而高顺虽然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却被吕布的光辉所遮挡,没有什么单挑战绩。夏侯惇连吕布、关羽都敢单挑,对于没什么太出色大战绩的高顺。他才敢出战,并无所顾忌地追杀高顺。他在被曹性射中眼睛之后,还能“拔矢啖睛”,杀了曹性,当场报了仇。
结语
高顺虽然是吕布手下第一战将,地位高于八健将,自然也高于八健将之首的张辽。张辽后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之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大将,而高顺地位还在张辽之上,不容小觑。
高顺虽然四十回合败给夏侯惇,那是因为高顺诈败,并非不敌夏侯惇。如果高顺和夏侯惇正面单挑,即使败给夏侯惇,也是一百回合以后的事了,不会仅仅四十回合便大败而逃。
大家认为夏侯惇和高顺,谁更厉害呢?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地位高于张辽等八健将,为何仅仅四十回合败给夏侯惇?
熟读三国可知,若单论个人武艺,在曹操帐下,夏侯惇,典韦和许褚为第一流武将。第IO回,夏侯惇把收在帐下的典韦引见给曹操。后来,在第12回,于葛陂处典韦遇见许褚双方战平,曹操用计收了许褚。而吕布手下的张辽,高顺属二流武将!高顺能在夏侯惇手下走上四五十合算是不错了!〇〇《三国演义》第11~12回,……典韦杀散敌军救出曹操,众将随后也到,…看看天色傍晚,背后喊声起处,吕布骤马提戟赶来,大叫,曹贼休走,大家各自逃生。…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从傍晚到黄昏至少要斗上百余合)。此处足见夏侯惇武艺非等闲之辈!若平庸无奇,典韦能投在他的帐下?另外,从关羽与夏侯惇交战来看,双方武艺也是旗鼓相当。〇〇第14回,〈夏侯惇拔矢啖睛〉中,夏侯惇引军前行,正与高顺军相遇,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由此可知,二人武艺本不在一个档次,高顺败给夏侯惇是在情理之中!
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地位高于张辽等八健将,为何仅仅四十回合败给夏侯惇?
既然说高顺四十合败给夏侯惇,那么就是说《三国演义》。但是在演义中并没有提到高顺地位高于张辽等人。
高顺、张辽等人都是吕布手下的大将。不过在《三国演义》第11回中只提到吕布命副将薛兰、李封坚守衮州,自己则和其他人去濮阳迎战曹操。而在和曹操第一天交战中,吕布率八员健将出战,其中张辽、臧霸两人各引三员健将。可见这八健将里张辽、臧霸地位略高。
而高顺直到此后的西寨之战才出马,他和魏续、侯成一起奉命增援西寨。书中并未明确写明他的地位高于魏续、侯成。不过高顺排名第一,估计地位也要略高些。所以高顺只是高于魏续、侯成等六健将,和张辽、臧霸谁高谁低并没有提到。
而高顺的武艺也确实比张辽、臧霸略逊一筹。
在濮阳之战时,张辽、臧霸都曾经出马,分别对上了夏侯惇和乐进,双方战了一个难分高下。最后吕布按捺不住亲自冲上去,曹军才大败而走。吕布既然到按捺不住才出马,那么张辽和夏侯惇、臧霸和乐进这两对战的时间肯定不短,彼此之间武艺接近。
在濡须之战时,张辽、乐进都和凌统打过,而且结果都是战了五十合不分胜负。因此张辽、乐进的武艺相仿,臧霸、夏侯惇自然也是差不多水平。
由此可见,张辽、臧霸对上夏侯惇基本都是平手,表现显然要略优于高顺,武艺自然也高一些。不过高顺的表现要比魏续、侯成等六健将强一些,所以他在吕布手下也算排名前三的高手了,不算太差。
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地位高于张辽等八健将,为何仅仅四十回合败给夏侯惇?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吕布作为三国一等一的武将,三国中鲜有人能够比肩吕布,而被吕布看作是手下的第一大将的高顺自然也是十分不俗。
那么高顺是凭什么地位要高于张辽等八健将的,而为何又会在短短的四十余个回合内败于夏侯惇之手呢?
高顺地位高于张辽等八健将主要是高顺的领兵能力很强。
高顺在演义中地位高的原因是他有一支自己的军队,这就是“陷阵营”。这支部队七百余人,对外号称千人,而且这支部队的武器装备十分精良,而且还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军队。因此,在高顺的带领下这支军队立下了很多战功。
高顺依仗着自己的陷阵营的厉害,吕布自然也要高看他一眼,况且这位高顺还是吕布的死忠,是能够让吕布放心的存在,所以地位自然高于八健将等人。
高顺的个人武力值确实打不赢夏侯惇。
前面说到,高顺打兵打仗确实是很有一手,但是在个人武力上确实要稍逊夏侯惇一筹的,这一点体现在夏侯惇眼睛被曹性射瞎掉以后,仍然奋起直追,这说明经过短暂的交锋以后,夏侯惇是有把握斩杀高顺的。
而且当时夏侯惇做了一件惊人之举,在被高顺射瞎掉了一支眼睛后,说到:父母精血,不可弃也“,说完就把自己眼睛吃了,之后更是犹如天神附体,大发神威。
古人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夏侯惇单挑就有一种“势”,无论是打吕布还是关羽,夏侯惇都敢上前叫阵,而对比高顺就没有什么单挑名将的记录。
所以总的来说,夏侯惇武艺要比高顺高一筹。
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地位高于张辽等八健将,为何仅仅四十回合败给夏侯惇?
高顺为吕布帐下一元大将,他多年跟随吕布征战四方,他的厉害体现在它的直属部队,而高顺的个盆作战能力并不是一等一的。
高顺的直属部下七百余人,号称千人,铠甲兵器都精练齐整,严守军纪军备严整且作战时相当勇猛,高顺每次率领着部队攻击敌方阵营,而又很快速的攻陷敌方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高顺率领之部队有为“陷阵营”之美誉。
高顺擅长的是带兵能力,他手下的兵被他带的炉火纯青。高顺的主要功绩有: 统率陷阵营;平定郝萌反叛;击破夏侯惇、刘备。而这些全部是他一人之力。他和夏侯淳对战是两个人单打独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强项,高顺的强项仅仅是带兵,并不是单打独斗论武力。
而夏侯淳在三国之中也算是一等一的高手,高顺败在他手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而他恰恰有着统帅带兵的能力。
高顺在三国中也算是一员名将,先前高顺跟着吕布经常劝导他要知人善用,有人尽其才,吕布虽然知道高顺很有能力,但是并没有重用他,并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紧接着吕布因为郝萌的谋反,对高顺变得更加疏远,凭借和魏续有外内之亲,夺取全部高顺所领导的陷阵营士兵给魏续,直到当要战争的时候,因此才令魏续还给高顺统领的陷阵营部队与交还兵符,高顺也从来没有恨意。
总结:高顺总的来说是一个好人,话说喝酒误事他从不饮酒,他对吕布也是忠心耿耿,虽然不被吕布重用,但他不在乎他是一个大度有胸怀的人。只可惜,曹操在攻破吕布之时,一并将高顺杀死。众所周知,曹操是爱才之人,但是他却没有拉拢高顺而将其杀死,可见高顺对吕布忠心耿耿的程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