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朱元璋得国最正?

说朱元璋得国最正的意思,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含义是指朱元璋取得天下的手段,另一个含义指的是朱元璋取得天下的意义。

先说第一个含义。朱元璋取天下靠的是自己的个人能力。朱元璋在祭祀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时,曾经自豪的和汉高祖的神位说过一句话。大致的意思就是,纵观中国的历史,只有我和你刘邦两个人,是布衣起家,凭三尺剑打下的江山。所以,在这次祭祀的时候,我单独多敬你一尊酒。

不依靠其他的力量,凭借自己个人努力打拼,最终登上皇位,这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事情。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好赖还有一群朋友,在沛县有自己的势力。他起兵凭借这自己多年的人脉,建立起自己的军队,然后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而朱元璋比起刘邦来说,条件更差。朱元璋可以说是根本没有一点起家资本的人。朱元璋出身农民家庭,家境贫苦。他小小年纪就放牛、种田,历尽人间疾苦。后来六亲俱断,只得又去当和尚,四处化缘要饭。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去投奔红巾军,当了一名小卒。

可以说,朱元璋取得的成就,完全是靠他白手起家打拼出来的。他依靠自己的军事才能,经过十六年的戎马生涯,才建立了明朝。在战争中,他指挥若定,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战例。

比如说在对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战争中,面对张陈的东西夹击,他制订了先陈后张的战略,顺利平定了江南。在对元朝的北伐中,也是他制订了周密的计划,先除元朝的外藩,然后再取大都。朱元璋的北伐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北伐成功的战例。

因此,朱元璋夺取天下,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用正大光明的手段夺取的。他和刘邦虽然手段差不多,但是,朱元璋的困难更大。这也体现了朱元璋卓越的政治军事能力。

第二个方面就是朱元璋面对的对手。在宋朝灭亡后,以蒙古统治者建立的元朝统治了中原。在当时,元朝统治者对江南的汉人欺压很深。他们将人们分为四等,按照征服的时间顺序,来划分权利。

江南的汉人被划分为最底层,在政治和经济上遭受极度的歧视和压榨剥削。这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当时的汉人为了生存,开始密谋驱除蒙古统治者,恢复汉族的政权。

最终,一切矛盾爆发,形成了元末的大起义。而朱元璋的红巾军也是这场大起义中的主角。朱元璋经过奋战,将蒙古统治者驱除出去,重新建立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权。这在当时,是得到了以汉族为主要居住者地区人民的拥护的。从这一点来说,明朝的统治阶层认为自己有功于民族,对汉族政权有再造之德。

结语:

朱元璋和刘邦一样,从布衣出身,白手起家,凭三尺剑取得了天下。他没有依靠任何外援,而且没有采取任何卑鄙的手段,比如说那些暗杀、篡权之类的手段。所以大家认为他得国很正。

同时,与刘邦继承秦朝不同,刘邦主要的目标是元朝统治者。他以自己的力量,重新建立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权。从这一点上来说,那些明朝的知识分子,认为朱元璋有再造之德,功业要超过刘邦。因此,才说朱元璋得国最正。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为什么说朱元璋得国最正?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中原封建王朝,太祖皇帝朱元璋凭借能力和运气,一举开创300年盛世王朝。历史学家一直认为,明朝是华夏正统王朝,朱元璋自然也是得国最正的皇帝,无外乎有3点原因:

朱元璋的出身正

朱元璋毫无疑问是根正苗红的汉人,历史上能够与他出身相提并论的也只有汉高祖刘邦,可是刘邦与他相比仍然要稍逊一筹,毕竟刘邦当年在老家沛县做过亭长,相当于现在的街道派出所所长职务。朱元璋人家是一穷二白的穷苦汉人出身,要过饭、放过牛、出过家,但凡是封建社会最底层的职业,朱元璋几乎都曾尝试遍,也都接触过。

朱元璋1328年出身于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直到1353年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选择投身入伍,从此开始自己的从步卒到将领,再到帝王的传奇生涯。

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阶级成分,还是民族归属,朱元璋的特性是所有帝王都无法比拟的。同为封建王朝的晋朝是汉朝的贵族司马氏建立,隋唐杨李二家更是有着浓厚的家族传统,他们是甘陇贵族集团的八柱十六国,宋朝是后周柴氏的重臣等等。综合来看,朱元璋从起家的本钱来看,与他们根本无法比拟,他真正的做到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这点不得不令人佩服。

朱元璋帝位来的正

明朝与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最大的不同是帝位来的最正。他是从游牧民族蒙元政权手里躲回来的天下。人家不是中远内部的厮杀抢夺,明朝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说解救中原汉人于水火之中。

再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汉朝是从秦朝抢来的天下,虽然秦朝暴虐无道,可是秦朝仍然是汉人所建立,秦汉之争一定程度是汉族人内部的政权斗争。晋朝、隋朝、唐朝、宋朝更不用多少,都是家臣反其道而行之,推翻自己的老东家,废前朝皇帝而自立,一定程度上说从法统的来源,本身帝位来源不正,因为中国社会是最讲究帝位的传承和君臣之礼,你作为臣子就应该,受其俸禄,而忠于君王之事,那些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没有做到这点。

另外,想辽金西夏、蒙元、满清,他们本身是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从阶级的层面来看,本身与中原文明有着世代的冲突,文明的不同导致价值观的认同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所以他们更不能算是帝位来源正规。

朱元璋的口号正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为后人赞扬的千古不朽帝王,主要是他起兵时的口号和矛盾指向最正。“驱除鞑虏”,朱元璋说的非常明确,他起兵的目的是要带领中原人民驱除蒙元,从价值认同和心理归宿上来看,朱元璋的口号最正,也与其他王朝有着本质的不同。

晋朝、唐朝都是以前朝江山气数已尽为口号,实际上深入地思考会发现,所谓的江山气数已尽,不过都是事在人为,哪有所谓的玄学,只不过是服务新政权的一个幌子。另外,汉朝、唐朝则是以前朝倒行逆施,皇帝无道为起兵口号;隋朝、宋朝则是以统一中原,完成大一统为奋斗口号。由此可见,他们的口号和指向都没脱离一个私心,唯有朱元璋做到,统一华夏民众的心愿,一直对抗“外来压迫”。

所以,朱元璋作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帝王,被历史学家封为帝位最正的皇帝,是非常有道理,也很有历史和现实依据,是真正做到穷苦出身、白手起家的帝王。

为什么说朱元璋得国最正?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明太祖朱元璋一直被世人称为传奇皇帝,因为他建朝的方式古今罕有,也是得国最正的一位皇帝,具体原因如下:

一、生于元朝末年的朱元璋,从小就历经辛酸,放过牛、乞过讨、当过和尚,朝廷的压榨曾逼得他无处安身,最终在幼年同伴的引荐下,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起初只想跟着义军除暴安良,过上太平日子足矣,但令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入军营,竟步入了开创大明盛世的道路。他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资源,但却凭着自己的军事才干,一步步的升迁,最后打败了其他义军首领,赶走了元军,建立了明朝。

二、汉人一直以来作为华夏正统,但自元代宋以来,便由蒙古人统领天下,当时元朝将人分为四等,而汉人最不受待见,因此拥有汉族血统的朱元璋灭元建明,其实是从蒙古人手中夺回应有的尊严,恢复汉人的地位。并且朱元璋取天下的方式既无阴谋也没诡计,他是堂堂正正从马上打出的天下。

三、大明王朝建立后,由于常年受战乱之苦,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尽管朱元璋实施的政法是以严治天下,但他因生于民,了解民生疾苦,因此处处为民谋取福利,正因为这样,很快便得到百姓的认可,政权也得以巩固,使得天下归心。

总结

朱元璋凭借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及优秀的军事才能,取得天下,恢复汉人正统,使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对于前朝官员,他也没有动用残忍手段进行杀戮,至于想要回到大漠的蒙古人都实施放行。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仁义并施,真正算得上得国最正的皇帝了。

为什么说朱元璋得国最正?

明的大好河山,是一个穷苦汉人赤手空拳从蒙元异族手里抢回来的,这当然在道德层面是非常干净和正派的。

至于是不是“最”,可以比较一下。

周,天下从老东家商朝抢的,商纣污名化

秦,秦是周的诸侯,平六国先灭周,可见其决绝

汉,刘邦是秦亭长,项羽刘邦曾结盟为兄弟,对刘邦不薄。

晋,曹魏篡汉、司马篡魏

唐,身为隋太原守将,主危时趁火打劫

宋,身为柴荣大将,陈桥驿黄袍加身

比较到最后,史上只有一个隋文帝,在道德层面能和明太祖相媲美。杨坚彻底终结了二百八十年的五胡乱华,意义更加重大,不过他没这么朱元璋刚烈,而是屡世贵族靠政治手腕篡取鲜卑人政权北周,武力攻南陈,实现统一。

所以,明得国最正,并非虚传。

答自刘羽舟和萧铭珏

为什么说朱元璋得国最正?

孟森在《明史讲义》开国篇中说到: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其实,在这一段话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以布衣得天下者惟有刘邦与朱元璋,他们一开始要的也只不过是能在乱世之中生存,为民除暴想的是推翻的前一个暴虐的王朝,从想过有一天自己可以当皇帝。而其它开国皇帝,晋、隋、宋无不过篡权夺位,李唐本是门阀大族推翻自己亲戚上位。

所以说,得国正者,惟汉与明。

但,有一点就不得不说了,朱元璋与刘邦相比之下,老朱比老刘“屌丝”太多太多,老刘再怎么说也还是个亭长出身,也算是个官,而朱元璋呢?一个乞儿出身,混到了九五至尊的地位,可谓是屌丝逆袭的典范。

此外,还有一份民族情感的因素在,明朝建立之前,华夏正统为胡窃居百年,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光这一点就可以吊打老刘几条街了!

宋朝灭亡后,这是汉人第一次被异族统治。自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可见在当时无数文人墨客眼中,崖山海战失败后,陆秀夫背宋幼帝投海,中国已不再是“中华”。明朝推翻元朝统治的意义就不用像素多说了,“谋汉家之恢复”。所谓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此外,朱元璋还是由南向北完成统一的第一人,在此之前的王朝无不是由北至南完成的统一。太祖起于江淮市井,历数年而成大功,复幽燕、逐漠北、收河套、终瓯华夏。故自古得国最正者,惟明而已

以“谋汉家之恢复”而言,明朝在政治上是完全正当的,没有丝毫不合法性。综上,得国最正者惟朱元璋,是完全说的通的。

为什么说朱元璋得国最正?

秦吞六国靠的是杀伐,灭两周,置三川,道义上讲不通。又况且,彼时东方六国都以蛮夷视之,赢了也没人服气。

刘邦是捡了项羽便宜,鸿门宴没死靠智谋也是靠运气,楚河汉界后反水杀人,人品实在不咋地。连司马光都同情西楚霸王的悲壮可惜。

魏蜀吴三国演义,曹操在戏曲里从来都是白脸奸臣。又兼他篡汉这事儿好说不好听,果然遭了报应。前脚刚篡汉,两晋司马氏后脚又夺了他的曹家江山,真是一报还一报。

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规模入侵,什么宇文,拓跋,慕容,尉迟。中原乱成了一锅粥,若不是闵冉大帝一纸杀胡令,咱多数人的身份证恐怕都得改。只可惜闵冉早死未能定国。

这之后,像流星一样闪耀的大隋走上历史舞台,开国皇帝杨坚,还有个很特别的姓氏:“普六茹。”又兼他祖上原本就是南北朝的军事贵族。血统有瑕疵。

唐朝虽强大,但却反而更乱,杨广既是李渊的亲表弟,又是李世民老丈人,由此你就知道隋与唐,在血统上,有多么紧密的联系。大白话就是亲戚打架,谁赢谁输我管你?咱有热闹看就得。

唐宋之间,又是一个战乱频仍。五代十国不多说,宋朝是怎么建的国?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柴荣要是泉下有知,棺材板都得掀翻:“我对你不错啊!你特么就这么对我?”

接下来的元和清,就更不用多说了吧?

所以,只有人家老朱,那是实打实的白手起家,从一个饭都吃不上的放牛娃,不到三十年,干到开国皇帝,这是何等超神表现?又身披驱除鞑虏光环,还有那句流传甚广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带感不带感?尿性不尿性?

(图片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