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明末的萨尔浒之战,如若是明中的王阳明亲自统帅,还有获胜的可能吗?

如果萨尔浒之战由王阳明来指挥,必定会取胜。王阳明是明朝大儒,他的“心学”开创一代学术新风。直到近代的日本,在明治维新,高喊“脱亚入欧”的时候,依然奉王阳明的学说奉为圭臬。当年蒋介石去日本留学,他就发现一种现象,日本人在坐电车的时候,很多人手里拿着一个小册子,看一段就闭目思索片刻,然后继续看下一段,就这样周而复始。

蒋介石后来打听,原来日本人看的是王阳明的学说。日本人在总结日本的腾飞时,认为王阳明的学说给日本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日本的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就随身带着一个印章,印章上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

为什么这么多年,这么多人这么崇拜王阳明,这是因为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三个半圣人”之一。他不但是一代思想宗师,开创了“心学”理论。还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少有的书生因军功封侯之人。在他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战争,著名的宁王造反就是他平定的。因此,他是中国人眼中“立德、立言、立功”的圣人。

而萨尔浒之战是明朝后期,明朝和努尔哈赤的一次决战。这一次战役,决定了辽东局势的走向。这次战役,明军出动十万人马,攻打努尔哈赤的六万后金军,结果遭受了惨败。明军共损失兵力约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支。

这一次战役,明朝征调了国内最能打仗的将领,最精锐的士兵,携带了大批火器,以优势人马攻打敌人,却遭到了这样的惨败。这使得辽东的局势变得不可收拾,努尔哈赤随后转守为攻,攻下了大片土地。乾隆评价这一战,“明之国势益削,我之武烈益扬,遂乃克辽东,取沈阳,王基开,帝业定。”

这一仗后,明朝对这一次战役也进行了教训总结。最后总结的教训第一条,就是指挥这一次战役的明军统帅杨镐庸碌无能,指挥失当。杨镐此人,在早年的援朝抗日的战争中,就曾经因为指挥错误,造成优势明军被日军打败。可是,多年之后,在萨尔浒之战中,已经被事实证明无能的他,居然担任了明军的统帅。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明朝官僚阶层的腐败。为了自己势力的私利,根本不拿国家和将士的命运当回事。同时,特显示了明朝君臣轻敌自大的一面。自以为努尔哈赤不堪一击,杨镐去只是走个过场,大功手到擒来。

而杨镐此人确实不是当统帅的材料。他去了以后,自以为和李如柏有旧,想依靠李如柏为支持。可是李如柏知道努尔哈赤的厉害,在战斗中半心半意。而他与部下刘綎不睦,就处处刁难刘綎,连刘綎的兵马没有到齐就催着刘綎进军。以至于刘綎认为杨镐就是要自己去送死的。

而在军事部署上,杨镐不顾实际情况,兵分四路。他既不亲自到前线指挥,也不明确规定各部的利害变更线。结果几路人马成为互相之间没有配合的孤军,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了威吓努尔哈赤,杨镐居然在出兵前给努尔哈赤去信劝降。在信中,杨镐将自己的兵力部署和出兵时间向努尔哈赤和盘托出!这使得努尔哈赤得以实施他的战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依靠杨镐提供的情报,努尔哈赤顺利的打赢了这一仗。

我们看杨镐的所作所为,如果他不是明朝的统帅,和努尔哈赤素无交往,我们真可以怀疑他就是努尔哈赤派在明朝的奸细。后来,李如柏在战败后,为了摆脱他人对他的怀疑,洗清自己与努尔哈赤的瓜葛,就选择了自杀。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出,萨尔浒之战,如果明朝君臣对努尔哈赤有足够的重视,准备工作更仔细一些,尤其是不选用杨镐这样的庸才,明朝还是有成功的希望的。

既然说,杨镐这个主帅的原因是萨尔浒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那么,如果主帅换上王阳明又会如何呢?我的看法是,明朝肯定能够取胜。

这是因为,明军有几个优势,能够碾压后金军。首先是兵力,明军十万人,后金军六万。二是军队构成,明军是久经战阵的将士,是多兵种的混合军队,作战能力强。而后金军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全是骑兵,它的主要组成是重步兵,除了骑兵部队,整体的作战能力并不强。三是装备。明军装备了大批的火器,而后金军只有弓箭。武器装备上的代差会给战争带来多大的影响,我们就不多加评论了。在这次萨尔浒之战中,由于被袭击,明军的火器只发挥了一次作用。就这仅仅的一次,还杀伤后金军千余人。

由于装备的代差,后金军只得寻求和明军野战。而野战只能投入以骑兵为主的部分兵力,这样虽然后金军有六万人,实际上投入战场的绝不会有那么多人。如果明朝的统帅足够明智,不让后金军找到野战的机会,那么后金军必败无疑。即便是与后金军野战,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发挥火器的威力,后金军依然是必败无疑。

这样一看,萨尔浒之战的胜利难度并不大。可是,由于杨镐胡乱布置,放弃指挥,泄露军机,明军的巨大优势被他化为乌有,最终招致惨败。

如果明朝统帅换上王阳明,那么局面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看王阳明的指挥过的战例,就能够感受到他作战指挥的特点。他首先会广泛的收集敌人的情报,对敌人了如指掌,甚至连敌人内部的矛盾都能够刺探到。第二,他用兵以计为先。王阳明在进行军事行动的时候,不崇尚以直接的作战取胜,更多的是先以计混乱对方的军心,瓦解对方的士气,然后一击取胜。第三,他军纪严明,爱兵如子。他的部下都愿意为他效力。第四,他的军事部署不拘一格,以适应战争的需要为准。

这样,如果王阳明来指挥萨尔浒之战,那么,杨镐所犯的错误就不会存在。这样一个中等难度的战役,王阳明应该很轻松的就能够取胜。

但是,这一切只是假设。斯世已无王阳明,庸臣误国有杨镐。萨尔浒之战终究以明朝大败载入史册。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对于明末的萨尔浒之战,如若是明中的王阳明亲自统帅,还有获胜的可能吗?

打战不光是靠将领个人,打战打的是组织体系,打的是后勤保障。当年的八旗兵,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组织严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快速机动、士气高涨。相比明朝的军队呢?指挥混乱、协同性差、行动迟缓、保障不力、训练不足、士气低落,在这个大背景下,派谁当统帅去指挥作战,也都无济于事。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部队行程战斗力需要很多因素促成,绝非一人一时可以改变。当时的八旗兵是东亚一流的军队,这个不用怀疑。大家可以看看韩国拍的电影《最终武器弓》,电影里面的八旗兵真是很恐怖。

对于明末的萨尔浒之战,如若是明中的王阳明亲自统帅,还有获胜的可能吗?

萨尔浒之战发生在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若王阳明亲自统帅,指挥得当,以多击少,有获胜的可能。

1、东北的高句丽政权曾被中原政权唐朝所灭,当时努尔哈赤后金政权面积还没有高句丽政权面积广大。

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当时后金定都赫图阿拉在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高句丽政权先期在通化集安市,后迁到朝鲜平壤。高句丽政权立国久远,控弦数十万,还被唐朝所灭。而努尔哈赤才大约6万兵力,处在朝鲜、明朝及女真叶赫部包围之势,赫图阿拉距离明朝掌控的辽阳、沈阳不远。

2、明朝万历年间三大征都获胜,尤其援朝抗倭战争获胜,军队有战争经验,主要指挥官 杜松、刘铤、都是经历过征战,作战勇猛将领,李如柏、马林也有一定作战经验。只是统帅杨镐不具备统帅,军事家才能,选择杨镐挂帅是大错特错。

3、“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朝再怎么困难,仍聚集了大约十一万军队,号称二十万或者四十七万,只是指挥有误,针对赫图阿拉地型不应釆取兵力四路计划。萨尔浒杜松军被击败也是松松军冒进,被隔为两部分,火器优势没显示出来所致,如果明军进攻计划不早泄漏,努尔哈赤也是分兵四路抵挡,那么后金军极有可能失败。再说,东北2、3月份寒冷,不利于明军进攻,采取军事行动。

4、王阳明是军事家,是有多方面才能之人。如果他挂帅指挥,军情不事先泄漏,指挥正确,有获胜可能。毕竟明军人数多,火器先进,十一万明军和六万后金军对阵,明军是有可能打败后金军的。努尔哈赤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明军的。如果双方面对面会战,王阳明指挥不失误,努尔哈赤取胜是非常困难的。

5、面对强敌进攻,势力弱的一方釆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进攻一方釆取有效措施,使对方无机可乘,达不到各个击败目的那就会陷入不利境地。王阳明如果指挥明军,让努尔哈赤找不到各个击败机会就极有可能击败努尔哈赤。

对于明末的萨尔浒之战,如若是明中的王阳明亲自统帅,还有获胜的可能吗?

明朝晚期,因忙于镇压关内农民起义,无力顾及辽东防务,驻守辽东的明军,训练荒废,装备陈旧,缺粮缺饷,虚额10余万,实有兵不过数万。加上政治腐败,守备分散,军队战斗力差。

因此,萨尔浒战役如果换成王阳明指挥也胜算不大,顶多保住一部分明军实力,从而使明朝的灭亡不那么快,因为王阳明的战术、用兵有需要有时间做准备,包括士兵的训练,而萨尔浒战役之时明朝军纪涣散、士兵战斗力低下、军饷和补给都跟不上,更加没有办法打持久战,再加上各路增派到战场的兵马也都不具备协同作战的默契度,如果王阳明当朝时间足够,对士兵和部队的制度不断优化再加之朝廷经济实力足够,还是有可能扭转这样影响明朝命运的关键一战。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中国自古各个王朝都有自己的气数,萨尔浒战役下的明朝气数已经快用尽了,明朝的赋税极其的严重,老百姓生活困难,朝廷又挥霍无度,所以一个王朝的没落与其制度、经济、文化都有关系,也并不是一两个英雄或是天才能够挽救的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指挥得动吗?

大明朝有两个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最”,1.是政府穷得干啥啥没钱,大明朝穷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2.是党争争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南明南京政府灭亡前夜还在自家互相操刀子。

王阳明上场也指挥不动互不配合的各位总兵,还打什么。

对于明末的萨尔浒之战,如若是明中的王阳明亲自统帅,还有获胜的可能吗?

可以是可以,不过一定得他全权指挥才行!王阳明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当他决定出兵的时候就是有必胜把握的时候!否则他是不会轻易出兵的!再一个,王阳明打仗重情报,喜欢玩阴招,也是玩心理战的高手,善变通,能伏击就绝不会主动出击,不喜欢硬碰硬,喜欢以别人的弱点来击败对方!,王阳明虽然是典型的正人君子,但他对于那些歪门邪道、三教九流的招数也是无一不晓,想在他面前玩阴招是痴心妄想,相反你想玩你,总有能让你上当的方法,以硬碰硬的方式打败你对他来说太低级了(他打了难么多胜仗,还没有那一次是完全以硬碰硬的方式赢的,大部分都是空手套白狼),他总能让你蓄力待发却也是有力无处使,最后慢慢被他折磨死,由他出面我相信输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明末的萨尔浒之战,如若是明中的王阳明亲自统帅,还有获胜的可能吗?

指挥是一方面,客观条件是另一方面。 兵员素质,武器装备,补给能力,这些都是很现实的因素。王要想打赢这仗,那起码要在1、2年前开始对军队进行脱胎换骨得训练、换装。没素质、没好装备的部队,你再好的计谋都市白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