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的镇远,定远两舰是不是已经远远落后世界了?

甲午战争的时候,北洋舰队的镇远和定远两艘军舰是落后了,但是,还没有到远远的程度。在亚洲面对日本海军的舰只还有着一定的优势。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支排名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舰队,那就是中国的北洋水师。这支舰队不管后人如何评价,它对中国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它的存在威慑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保证了中国几十年的和平。

在日本挑起的朝鲜事变时,是北洋水师赶到朝鲜,袁世凯有了底气,消除了叛乱。日本人只能龟缩一隅,不敢吭气。从此,北洋水师成为日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在这支舰队中,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铁甲舰镇远、定远两舰。这两艘姊妹舰构成了北洋水师的核心。当年,为了震慑日本人,这两艘军舰访问日本,让日本人目瞪口呆。他们感到了双方的差距,这也严重刺激了日本人。

日本人从天皇以下,人人节衣缩食,省下钱来购买军舰。为了能够和定远和镇远对抗,他们不顾科学原理,在小舰上装上大口径巨炮,希望能够在海战中能够打中定远和镇远一炮。连日本的儿童在做游戏的时候,也会做“打沉定远”、“打沉镇远”的游戏。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艘巨舰在日本人眼中的分量。毫不夸张的说,整个甲午海战就是围绕着定远和镇远两舰打的,两舰存,北洋水师存,两舰亡,北洋水师亡。

这两艘铁甲舰都是由德国的伏而铿造船厂建造的。1881年开始建造,当年12月28日定远舰下水,次年11月28日镇远舰下水。1884年两舰竣工,1885年服役,定远舰还成为了北洋水师的旗舰。

这两艘军舰的具体参数是: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335吨或7430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航速定远14.5节,镇远15.4节。武备为主炮德国克虏伯305mm后膛炮4门,副炮为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 2门,75mm克虏伯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 8门、57mm、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 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

从纸面的参数来看,这两艘铁甲舰堪称船坚炮利,是当时一流的战舰。而且价格也比英国的舰只购买价格低得多。北洋水师是做了一笔好买卖。

可是,当时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两艘铁甲舰之所以价格低,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德国为了打开亚洲市场,和英国造舰业抗衡。相比价格高昂,技术先进的英国老牌造船厂,德国只有降价才能打开市场。

第二个原因是,德国刚开始向海洋进军,它在军舰的制造方面进行着探索。而定远、镇远两舰就是它的探索成果。实际上,这两艘军舰是未来德国海军舰型的实验品。这样,德国拿着中国的钱,为自己做着研究。

中国的定远和镇远就是这样的成果。因此,中国的这两艘军舰有着德国造的血统烙印,埋下了将来失败的伏笔。

1885年,两大铁甲舰服役,而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覆灭,定远舰沉没,镇远舰被日本俘获,编入日本海军。

我们从两艘军舰的舰龄来看,它们从服役到甲午海战爆发已经过去了九年。这九年,是海军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两舰的技术指标和新造的军舰来说,是已经落后了。如果和日本当时购买的最新锐的巡洋舰“吉野”号相比较,航速低,炮速慢。但是,就仅仅从这些方面,就判定定远、镇远已经完全落伍是片面的。如果是这样,日本舰队就不会那么处心积虑的去对付它们了。

甲午战争的失败,主要失败在定远和镇远的身上。它们辜负了国人对它们的期待。但是,除了军舰的技术指标落后外,对它们的使用错误,战术错误是比技术指标更严重的原因。

北洋水师的最根本的缺点是,它的海军军官都是留学英国的军官,接受的都是英国海军的理论。而北洋水师的主力军舰,则主要来自德国。

德国海军和英国海军的军事思想是完全不同的。面对发展多年的英国海军,德国海军为了生存,更看重军舰的生存能力。因此,德国的舰只都是放弃一部分火力、航速,提高装甲厚度,加强生存设计。而定远和镇远就是依据这种思想造出来的实验品。

这样,驾驶着德国的军舰,使用着英国的战术,北洋水师成了个四不像。在黄海海战中,失去指挥的北洋舰队按照自己的想法各自为战。这种缺陷暴露无遗。

而留学英国的日本海军军官,驾驶着从英国购买的军舰,虽然水兵的素质差,可是战术适合,在战斗中占了上风。

可是,最终日本也没有能够在海战中打沉定远和镇远舰。德国造的军舰,使得失去其他舰只配合的北洋水师将士,不自觉的实践了德国的海军思想。

在海战后期,日本本队的五艘军舰围攻定远和镇远,虽然拼尽全力,也毫无建树。以至于日本水兵绝望的喊道,“定远怎么还打不沉啊。”与之相对照的,日本海军旗舰“松岛”号被定远的一炮命中,立刻就失去了战斗力。

如果北洋水师采取正确的战术,在思想上重视敌人,带足炮弹,打败日本海军是有可能的。外国的军事专家评价说,“如果日本海军懂得海战,就不会去攻打北洋水师,如果北洋水师懂得海战,就不会让日本海军逃走。”

北洋水师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军舰的落伍,更重要的是清朝上下根本上就不懂海战,所以北洋水师最终失败了。

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的镇远,定远两舰是不是已经远远落后世界了?

定远级铁甲舰设计时其实就有很多问题,并不算很先进,到甲午战争时更加落后了。

在李鸿章筹建海防时,一直认为唯有铁甲舰才时海上力量的中间。因此他多方筹措,终于凑了一笔资金,在德国订购了两艘大型铁甲舰,这就是后来的定远和镇远。李鸿章之所以选择在德国购买铁甲舰,而不是老牌的海上强国英国,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之前在英国购买军舰时,英国人推销的蚊子船和碰撞巡洋舰都华而不实,李鸿章吃了大亏,因此对英国人极不信任。

二是因为英国的军舰太贵,李鸿章手里的经费紧张,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找了价格比较便宜的德国。

不过德国虽然在工业上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但是总的来说在海军技术上要比英国落后不少,加上受限于资金和中国港口条件,李鸿章在订购铁甲舰时严格限制了吨位,导致定远级铁甲舰在设计上开始就有不少缺陷。

比如定远级铁甲舰装备的305毫米口径主炮因为吨位和空间限制,不得不使用了25倍径的短身管炮,其威力甚至比日本浪速级巡洋舰装备的260毫米火炮还差。还有定远级铁甲舰的斜对角主炮布局随着纵队战术的逐步复兴,也成为了落后的设计。此外斜对角主炮布局也占据了宝贵的侧舷空间,导致副炮数量严重不足。

在德国伏尔铿船厂建造中的定远

实际上就在定远级建造时,英国的海军上将级铁甲舰就是主炮中轴线布局,侧舷则是副炮,接近后来的前无畏战列舰。所以在定远级铁甲舰设计、建造、服役后不就,其设计就已经落后了。而随着英国君权级战列舰的服役,定远级铁甲舰更是成为了已经被淘汰的舰型。

不过早起定远和镇远毕竟是大型铁甲舰,而且其的吨位远远超过了日本任何一艘战舰,因此还是可以对日本形成一定威慑。不过到甲午时期,随着日本大批新型军舰的服役,这一威慑力也就非常有限了。

甲午战争前日本在英国订购的富士级战列舰,性能远远超过来了定远

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的镇远,定远两舰是不是已经远远落后世界了?

本可以算先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甲午战争之时间,已经是落后于日本舰队、落后于世界!

北洋舰队,是清政府于1888年12月17日在山东威海卫刘公岛建立起来的一支近代海军舰队,是清朝四大舰队中实力最强的一支。虽说刚成军之时的北洋舰队一度达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实力。但由于军费的短缺与清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北洋舰队的装备逐渐显得老旧、落后起来,到了甲午战争之时北洋舰队已落后于同期的日本海军、落后于世界。

在“定远”、“镇远”建造完成之时,毋庸置疑两舰皆处于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先进水平,无论是从主炮的炮位设计、火炮口径、防护性能、航速等都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定远”与“镇远”两舰能在大东沟海战中打一个满场,且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被镇远主炮击中,并引起堆积在甲板上的弹药爆炸,丧失战斗力,就是证明。要知道彼时“定远”与“镇远”舰龄都已超过10年(1881年制造,1885年服役于北洋舰队)。

但,这个时间段其实也是武器更新迭代最快的年代,加之甲午海战之时,距离“定远”、“禛远”两舰服役已经过去10年了,这十年正是世界海军技术发展的最快的十年。彼时的主力舰也已经从传统的铁甲舰转向无畏舰、作战阵型也变成了纵队舷侧火力、架退炮变成管退炮。显然“定远”与“禛远”已经远远落后世界了。

就甲午战争来看,日军的军舰是持续更新的,构成对北洋水师的代差压制,虽说日军在开战之前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最终还是胜利了,这也告诉我们,海权意识的重要性,清政府的不重视、不追求,甚至将军费用于慈禧的大寿,是有多迂腐,引以为戒吧。

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的镇远,定远两舰是不是已经远远落后世界了?

嗯,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

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的镇远,定远两舰是不是已经远远落后世界了?

“定远”号,排水量7335吨,航速14.5节,主要武器4门305毫米25倍径主炮(身管是当时最短的,所以威力只相当于210毫米35倍径炮),2门150毫米35倍径副炮,装甲最厚处360毫米

没错,甲午战争时“定远”级铁甲舰已经落后了,准确的说当时各国的铁甲舰都已经落后了,因为近代战列舰(或者说叫前无畏舰)已经出现了。

“皇权”级战列舰,排水量14380吨,航速17.5节,武器4门13.5吋主炮,10门6吋副炮,装甲最厚处432毫米

十九世纪的最后三个十年,是海军技术更新换代特别快的一段时期,一艘新式军舰往往几年后就落伍了。1889年9月(距离“定远”完工只有六年时间)开工的英国“皇权”级,是第一级被称为“战列舰”(Battleship)的海军主力舰,她的问世,宣告了铁甲舰时代走向结束。

“布伦努斯”号,排水量11190吨,航速18节,主要武器3门340毫米主炮,10门164毫米副炮,装甲最厚处460毫米

作为世界海军的千年老二,法国海军的步伐要慢一些,而且其海军产能也不足。同样造一艘万吨级战列舰,英国人只需要两三年时间,法国人得翻个倍。其第一艘战列舰“布伦努斯”号,也是1889年开工,结果1896年才完工,用了七年多时间!(算了,别提他了。)

“印第安纳”号,排水量10288吨,航速16.8节,主要武器4门330毫米主炮,8门203毫米二级主炮,4门152毫米副炮,装甲最厚处457毫米

后来的霸主美国海军此时还是个小字辈,但已经开始奋起直追。1891年5月开工的“印第安纳”级战列舰性能在列强中算是平庸,不过比“定远”级还是强了一大截。

“伟大的西索伊”号,排水量10400吨,航速15.7节,主要武器4门305毫米炮,6门152毫米炮,装甲最厚处356毫米

俄国海军于1891年7月开工了参考“皇权”级的“伟大的西索伊”号战列舰,也是俄国建造的第一艘具备高干舷的远洋型主力舰。

“勃兰登堡”号,排水量10670吨,航速16.5节,主要武器4门280毫米40倍径炮(注意,虽然口径小于“定远”级,但身管更长,威力更大),8门105毫米副炮,装甲最厚处400毫米

德国海军的第一级战列舰“勃兰登堡”级于1890年5月开工,总体水平在同时代战列舰中处于中流,最明显的差距是主炮口径要小不少。

“海军上将圣邦”号,排水量10531吨,航速18.3节,主要武器4门254毫米主炮,8门150毫米副炮,装甲最厚处249毫米

意大利海军反应最慢,1893年7月才开始建造“海军上将圣邦”级战列舰,缺点是火力明显不足,而意大利之前的铁甲舰主炮口径都很大,这可能是因为第一次采取全面防御概念、大幅度增加装甲厚度的缘故。

“特格特霍夫”号铁甲舰,1882年完工,排水量7390吨,航速15.32节,主要武器6门280毫米炮,装甲最厚处305毫米,这恐怕是列强海军主力舰中唯一可以被“定远”级战胜的存在了

当然意大利人足以自豪的是,他的主要假想敌奥地利海军由于财政困难,1899年才开工“哈布斯堡”级战列舰,而且也是当时最小的战列舰(排水量仅8232吨)。但即使是虚弱的奥地利海军,其现役的“特格特霍夫”号铁甲舰虽然舰龄老了一点,论战斗力也不逊于“定远”级。

“富士”号战列舰,排水量12734吨,航速18节,主要武器4门305毫米炮,10门152毫米炮,装甲最厚处457毫米

后起之秀日本海军没有自造战列舰的能力,于是向英国订购了2艘“皇权”级的弱化版“富士”级。该级于1894年才开工,1897年完工。

“佩拉约”号

即使不算这些开了挂的战列舰,“定远”级在铁甲舰中也已经落后了。例如长期在列强中挂尾巴的西班牙海军,其唯一的一艘铁甲舰(法国造)“佩拉约”号,建于1885年,排水量9745吨,武器2门320毫米炮,2门280毫米炮,9门140毫米炮,航速16.2节,装甲最厚处451毫米。这个标准在列强中不算什么,但也要远远胜过“定远”级了。

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的镇远,定远两舰是不是已经远远落后世界了?

北洋水师于1888年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1880年李鸿章向德国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铿造船厂订造该级舰设计时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英国“英弗来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二舰的优点,为“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定、镇二舰和济远舰为同批建造,三舰悬挂德国商船旗由德国水兵驾驶护送于1885年交付中国。

铁甲舰:定远、镇远

北洋舰队是大清建立起来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更是规模最大的一支。定远、镇远并不落后于世界各国的舰队。

  • 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即拥有七艘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等,雄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更让当时日本望尘莫及。
多年战舰无法更新,原有战舰年龄较远。

随着世界格局变化,装备不断推陈出新,北洋舰队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六年里,再未添置一舰一炮。而这六年里日本海军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高薪聘请外国著名舰船设计师专门设计针对中国的新型军舰。这六年,日本共添置了15艘新舰,就以当时海军军备,甲午中日战前日本联合舰队从总吨位、火炮配置、水兵数量、航速等方面,已经全面超过了北洋水师。

甲午中日前期部分军舰已经落后于日本,甚至落后世界。

技术上北洋海军缺乏带反后座装置的速射炮,是一个致命的技术缺陷。

据统计:150毫米口径速射炮每分钟可5发至6发,而同口径之刚性炮架的后装炮每分钟才1发。

日本联合舰队却拥有大量速射炮,达150多门,日本舰队充分发挥了速射炮的威力

据统计,日本舰队的速射炮“所发炮弹相当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3-6倍”。

  • 北洋海军另一个技术缺陷是缺乏与日本联合舰队抗衡的快速巡洋舰。航速太慢对北洋海军的影响,交战开始时表现为队形转向不利,难以协同作战,所以甲午中日战争前北洋舰队已经从巅峰走向衰败。
北洋水师经费的大幅度削减,令北洋水师发展举步维艰。

由于财政困难,停止进口新式战舰,北洋水师弹药储备严重不足,部分战舰已经年龄较远,技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诸国,而日军在甲午战争前购买了大量新式战舰,中日海军力量的对比也发生了逆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