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猪队友”事件改写了古代历史?
有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在历史上,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对手的强大而让自己失败,而是因为自己的战友无能,造成了自己的失败。这样的战友,比对手还要可怕,让你防不胜防,有时候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比如在汉武帝的时候的李陵事件。汉武帝派李广利北伐匈奴,同时,他让李陵为李广利管理辎重后勤。李陵不愿意听从李广利的指挥,要求自成一队,不需要骑兵,出击匈奴,以分匈奴的兵势。
汉武帝被李陵的雄心所打动,于是答应了李陵的要求。为了接应李陵,他让路博德接应李陵。可是路博德也不愿意做李陵的后援,就推托上奏汉武帝,说等明年春天再一起出师。汉武帝以为李陵后悔,和路博德串通。于是派路博德出西河,李陵单独出击匈奴。
于是,李陵带领五千步卒深入匈奴,遭到了匈奴主力的围攻。匈奴调集了全国的骑兵围攻李陵,李陵边战边退,一直来到离汉塞百余里的地方,也没有能够见到接应的汉军。虽然李陵杀伤匈奴过万,可是箭矢射尽,兵尽援绝,投降了匈奴。
在李陵投降匈奴后,汉武帝还想能够接回他。于是在一年多后,汉武帝又让公孙敖深入匈奴去接回李陵。公孙敖没有能接到李陵,就回来报告说,李陵已经彻底叛变了,是李陵为匈奴训练兵马,出谋划策对抗汉军,所以没有接到李陵。汉武帝相信了公孙敖的报告,把李陵灭了族。
由于路博德和公孙敖这两个猪队友的坑害,使得一代名将李陵,从此再也不能回归汉朝。最后他只得娶了胡女,终老异域。
到了宋朝,由于重文轻武的原因,很多战役都要受到不懂军事的人干扰。因此,很多战役都是因为猪队友的干扰,最后惨遭失败的。
比如在宋朝赵光义的时代,公元986年的雍熙三年,北宋发动了对辽国的北伐,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军兵分三路,东路军,以曹彬为主将,崔彦进为副;另一路以米信为主将,杜彦圭为副,率领十多万兵出雄州,指向幽州。中路军,以田重进为主将,出定州,攻厾飞狐(今河北涞源)、蔚州(今河北蔚县)。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出雁门,攻云州(今山西大同)、朔州(今山西朔县),寰州(今朔县东马邑镇)和应州(今山西应县)。
在曹彬等人出发前,赵光义专门对他们指示方略:“潘美之师,但令先趋云应,卿等以十余万众声言取幽州,且持重缓行,毋贪小利而要敌。敌闻大兵至,必萃劲兵于幽州,兵既聚,则不暇为援于山后矣。”从这段指示中可以看出赵光义的战略意图是:西路军先攻取山后诸州(新、妫、儒、武、云、应、朔、蔚、寰等州);东路军先扬言攻幽州,持重缓行,等西路军和中路军东进会师,再会攻幽州。
在战役开始后,按照计划西路军和中路军进展顺利,连连告捷。这时东路军的主帅曹彬控制不住部下,连番破坏作战计划,进了退,退了又进,进了又退,最后在歧沟关被辽军追上,打得大败,在损失大半兵力后退回高阳。
在东路军主力大败后,赵光义命令西路军和中路军撤退。可是在这时,西路军中,由于猪队友干扰,又打了败仗。潘美为了掩护民众撤退,不顾众寡悬殊,逼令杨业从代县向朔州出击。杨业要求在陈家谷口派兵接应后就出击了。可是,当杨业撤回到陈家谷口时,却没有发现援军。
原来潘美丢下杨业自己先撤退了。因此,一代名将杨业在陈家谷口全军覆没,杨业也伤重被俘,绝食而死。由于有曹彬和潘美这两个猪队友的胡乱指挥,宋军的这一次伐辽以惨败告终。从此,宋朝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打败辽国的希望了。
到了宋朝靖康之耻时,猪队友的操作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时金兵孤军深入,悬兵于开封城下。各地的勤王之师相继到来。老将种师道来到开封指挥宋军抗金。可是,朝廷中的猪队友到处捣乱,让种师道无法正常指挥。
比如他手下的姚平仲要求夜袭金营,种师道要等八天后他弟弟种师中带兵到来再决战。猪队友不答应,要求立刻袭击。于是姚平仲提前就袭击金营,结果失败。种师道说,既然失败,金兵必然无备,这样再袭击金营必然获胜。可是猪队友又不答应,还罢了李纲的官。
到了最后一次,宋朝君臣竟然根据丘浚感事诗中:“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向东南卧白云”两句虚无的话,于市人中找到无赖郭京等人,组成所谓“六甲正兵”、“六丁力士”、“北斗神兵”等等,认为神兵“可以生擒金二帅,而扫荡无余”。
到了闰十ー月二十五日,风雪大作,郭京在宋朝君臣的催逼下,终于命令七千七百七十七个“神兵”出战,郭京与张叔夜坐在城楼上,大开宣化门,观“神兵”出城攻击金军。金兵分四翼迎战,“神兵”溃败,时城门急闭,“神兵”堕死在护龙河者填尸皆满。郭京藉口说下城去“作法”,带着残兵南逃。金军趁势登城,四壁宋军皆溃,金军焚南薰诸门,宋朝的京城就以这样荒诞的方式被宋朝的猪队友给搞失陷了。北宋随之灭亡。
历史上因为猪队友而失败的战役不可枚举,我们在这里就先说这么几个。其他的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有哪些“猪队友”事件改写了古代历史?
德国真正的猪队友
我们都知道德国是一个有些悲情的国家,日耳曼人一直骁勇而自律,但他们在近代两次试图挑战世界,偏偏两次输的不明不白。好吧,这次我绝对不黑意呆利人,他们已经够可怜了,我也不能总在一头羊身上薅毛。
我们需要明确一件事情,德国历史上有所谓三个帝国,分别是1512年建立的普鲁士邦国(神罗帝国算共主)、1871年威廉一世建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有通常被称为第三帝国的纳粹帝国。那么问题来了,这三个帝国究竟是如何覆没的呢?
首先是第一帝国,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把国王路易同志扔上了断头台。这种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做法激怒了哈布斯堡王朝皇帝,他撺掇普鲁士邦国去找法国麻烦,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法国出了一个手拿破轮子的家伙,普鲁士被碾压,继续碾压,还是碾压,最后彻底崩溃掉了。
那么第二帝国呢?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人在萨拉热窝给嘣了,7月28日奥匈帝国宣战塞尔维亚,两天后沙皇俄国宣布总动员援助塞尔维亚,又两天后德国向沙俄宣战。
奥匈帝国把德国完美拖入战场后叫俄罗斯大熊给打了个凄凉落魄,1916年更是被布魯西洛夫把150万军队给包了饺子,要知道1917年俄国可就二月革命了,那时候毛熊根本就是苟延残喘。二德子们没办法,只能从凡尔登战线抽了二十五个师去救火,最后自己在法国打崩了。
第三帝国更惨一些,这次德国人似乎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坚决不被任何国家拖进战争,要打得我们自己率先开战!然而他们实在太天真了,请问下令开始战争那个人是谁?阿道夫·希特勒!请问他来自哪里?.........猪队友升级了......
出生在一个讲究科学的年代,谈论问题不止得拿出正面证据,还得能据出反证,要黑奥地利是德国的猪队友也是一样。请问普鲁士崛起之战是哪场?答七年战争,那么对手是谁?奥地利、法国、俄罗斯、瑞典等......那么那么第二帝国真正崛起之战是什么?答普奥战争,主要对手是奥地利帝国。
好吧,没什么能说的了,科学已经证明奥地利就是德国最可怕的猪队友,三次彻底改变德国的命运,而且一直隐藏极深,到了2015年,他们又非常隐蔽的把德国给坑了。
有哪些“猪队友”事件改写了古代历史?
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德国的盟友意大利能够表现得有那么一点点正常,那么二战的结果或许会改变。
可以说二战时意大利的军队才是名副其实的“猪队友”,或者说他们才是盟军的“友军”,才是改变了历史的神奇军队。
德国,一个充满了野心的国家,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它挑起来的。可能觉得一个人干没意思,就找了兄弟一起干,而他的兄弟之一就是意大利。作为动不动就喊“大哥,救命”的队友,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水平是怎么样的。
一个连的德奥士兵挺着刺刀冲锋,光是意军俘虏就抓了9000多人,而几十万大军上前线,两天时间就全体崩溃。
- 22个意大利师一枪没放,就投降了。更为夸张的是几千名意大利军,在一个将军的带领下,向一个跳伞的盟军士兵投降,这名跳伞的士兵双脚刚着地,意大利将军就跑过去行了个军礼,说请阁下接受我们的投降吧。
- 西西里岛上的意大利人,更是直接把枪和军装一扔,回家踢足球、看歌剧了。而不在岛上的意军也会很自觉的组织起来,放下武器,军装、武器整齐放好,然后等着盟军过来接收。
事实证明意大利人是热爱和平的,他们更喜欢看歌剧、足球、吃冰淇淋、沙滩、阳光,战争这种又苦又累还会死人的活,可不是他们能干的事。
而在历史中的表现也证明了意大利人是“和平主义者”,也是德国伙伴眼中的“猪队友”。打战、装备什么的哪里有热腾腾的咖啡和香烟来的重要,如果说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民最会享受生活,那么意大利人必须排行榜首。因为他们就连在作战期间都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肚子。
有什么办法能在战场上也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吗?
- 在这样的信念下,其他国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忙着研发新型武器,而意大利为了能吃到美味的军粮而发明了冷冻干燥的保存食物方法,这让联合国都震惊了。
吃才是重点,没力气怎么打战嘛!
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地方,因为肚子饿,意大利全军煮面吃,然后敌人顺着味道过来,再然后全军被俘。
- 午餐时间就不想战斗,披萨吃完了心情就会低落,然后就躲到战线后方去。
喝醉了就不会畏惧战斗了!
为了能减轻来自战斗的压力,意大利从全世界购买了3000万吨红茶以及红酒,而红酒的包装上就写着“喝酒醉了就不会畏惧战斗了”,当敌军缴获物资时发现,意大利军队的红酒比弹药还多。
某俘虏营的意大利人越狱了,其原因是没有披萨吃,所以他们就跑到了另外一个有披萨的俘虏营。后来,先前的俘虏营一再向他们保证会提供披萨,于是这批越狱的又回去了。
关于意大利这个“猪队友”的战斗事迹估计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每次看到他们的这些事都让人笑的岔气。所以,正因为这种队友的表现才改变了二战的形式。
试想下如果他们的战斗力有德国军队那样强悍,那么二战的结果或许不会是这样,也正因为这批“猪队友”历史才发生了改变,不是吗?
有哪些“猪队友”事件改写了古代历史?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的“鸿门宴”,表面看是因项羽优柔寡断错失良机而导致历史被改写。实际上,深扒这一事件后的真相是:这是一段被猪队友改写的历史。
详细讲述前,先来理理“鸿门宴”的主体人物:刘邦,刘邦队友张良、项羽,项羽队友范增、项羽猪队友项伯、刘邦武将樊哙。
公元前206年某日,还未完全成气候的刘邦收到了神勇大将军项羽的宴请:前往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赴宴。
这是一场凶多吉少的饭局,既如此,刘邦为何非得赴约呢?答案自然是因为:他没得选。很简单:若他不赴约,项羽便会就此怀疑刘邦有争霸的野心,这样一来他的死期自然就不远了。
所以,在赴约虽凶险却尚有一线生机的情况下,雄才大略的刘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一线生机赴约。
但赴约前,刘邦曾做过一件事:将后来鸿门宴的角色之一项伯请到了军中,做甚?自然是“忽悠”他为自己所用。影视剧中项伯
这便是后来,项伯在鸿门宴中由项羽队友变成“猪队友”的历史背景。
说来,刘邦的忽悠技术真真一流,他将项伯请到军中后的做法简直堪称教科书级的“顶级忽悠”。根据《项羽本纪》记载,当时的情况如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这段总结之便是:刘邦一上来就套近乎称项伯为“大哥”。这招是攻心,因为事先刘邦就已经知道:在项羽的楚军阵营中,项伯虽然辈分高,但是有项梁在,项伯并无实权。项梁死后,项羽又将所有兵权握在手里,项伯还是个摆设。楚军上下虽然都很尊重他,却都是表面的尊重。
于是,刘邦这一声发自肺腑的“大哥”一出口,项伯这心就敞开了一半。
紧接着,刘邦便开始上酒了,酒过几巡之后,刘邦开始放大招了:要将女儿嫁入项伯家,与他结为亲家。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后来项伯在鸿门宴上以“猪队友”的方式坏项羽大事,便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具体,项伯这猪队友怎么“猪”的,请看鸿门宴当日详情:
鸿门宴当日,刘邦带着张良和百十个骑兵,悻悻地来到项羽的驻地——鸿门。到了鸿门之后,果然见到项伯坐在主坐,他心里总算有了一丝底气,然而也仅仅是一丝而已。
刘邦见到项羽之后,满脸堆笑地赔不是,拼命解释自己无意冒犯项羽。项羽呢?皮笑肉不笑地回应着,全然没有友好交流的意思。
两人尬聊了一会儿,坐在一旁的楚军第一谋士范增看不下去了,开始疯狂暗示项羽:赶紧除掉刘邦,以绝后患。
当时,营帐里只有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五人分席而坐,这几人个个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范增的暗示动作幅度虽然很轻微,还是被眼尖的张良察觉。
然而,旁边坐着的项羽却跟没看见似的,根本就不搭理范增。范增见暗示无效,愤而离座,临走之前还轻蔑地看了刘邦一眼,仿佛在说:你这困兽,看你往哪逃。
不用想,范增是要对刘邦下死手了。
张良知道,此时能够救刘邦的只有“老天爷”和项伯,而老天爷总是让人捉摸不定。因此,刘邦能不能渡过此劫,只能寄希望于项伯。
果然,范增再次回到酒席之后,竟然带来了项羽的堂弟项庄,并且让他为众人舞剑助兴。项庄的剑法极其高明,每一剑芒划过,仿佛意有所指却又飘忽不定。
此,便是史书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杀)沛公(刘邦)”!
主坐上坐着的项伯猛然反应过来:项庄这哪里是在舞剑,分明是想要了我“亲家公”的命啊! 想到这里,项伯拔剑而起,不顾一把年纪手脚不便,亦为众人舞剑助兴。《项羽本纪》记载: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这段话简单来说就是,甭管项庄想什么办法搞刘邦,项伯都会护着他,甚至做出大鹏展翅这样的高难度动作。项庄虽受范增指令,却顾忌项伯的身份,有心杀刘邦,根本就找不到机会!
看来,项伯真真是铁了心要“猪坑”项羽。
项羽见了这一幕啥反应呢?还是跟没看见一样,乐呵呵地看着项伯和项庄舞剑。坐在项羽左手边的范增,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心中暗骂项伯坏了大事。
直到这个时候,张良才确定:项羽此时还下死心杀刘邦,却也并不阻止他被杀。自然,张良也发现了:敌营的队友项伯正在死命护着刘邦。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采取行动,项伯的“以身翼蔽沛公”就白白浪费了,到时候,不仅刘邦有危险,项伯也很可能因此丧命。
趁着项羽还迅速下决心做什么,张良赶紧溜出酒席,将樊哙叫进来,这才让刘邦最终脱离危险。
刘邦逃走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将鸿门宴中自己这边的猪队友曹无伤(投靠项羽)拿下,并以他的脑袋祭旗。
反观项羽这边,即便不清楚项伯是否已“投靠敌营”,凭借项伯在鸿门宴上的表现,也应该确定他是个猪队友。然而,项羽并没有把项伯怎么样。
也正因此,才有了后来范增那一句恶狠狠的臭骂:
“唉!竖子(项羽)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果然,四年后,范增一语成谶,刘邦夺得天下,项羽自刎乌江。 而昔日鸿门宴上项羽的“猪队友”项伯则因护驾有功,被刘邦赐国姓“刘”,并封为了射阳侯。
念鸿门宴当日,思项羽自刎当日,真真是一宴定天下啊!这种种,怎不令人唏嘘感叹!
有哪些“猪队友”事件改写了古代历史?
二战的北非战场上,英军被一个美国“猪队友”坑惨了。
(北非战场)
话说,当初美国的驻外武官进行联络的时候,有一套专门的“黑色密码”。但是,美国驻意大利武官芬克斯上校,不小心中了意大利间谍的招,被人偷偷复制了密码本。结果,意大利人就把这套密码交给了德国人。
于是,美国的驻外武官与国内的联系,德国人就基本掌握了——当然,战争时期的密码肯定不止一套。所以黑色密码被德国人掌握,还不至于直接对前线作战造成重大的影响。
直到一个美国武官出现在北非战场上,一切都不一样。
邦纳·弗兰克·菲勒斯上校,被派驻到了北非英国军队参谋部,任务是向华盛顿汇报北非战场的情况。而这位菲勒斯上校是一位驻外武官,用的就是“黑色密码”。(隆美尔、蒙哥马利)
不过,仅仅是汇报作战情况,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英国人为了表示诚意,也愿意提供很多相关资料给菲勒斯。
菲勒斯上校这个人,有着极高的热情,极高的好奇心。他想着既然来到了北非,那就好好研究一下英军的作战部署等情况吧!
于是,菲勒斯上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军营和战场的巡视,把英国人的各种作战资料拿来分析研究,然后写出心得体会——每天晚上再用“黑色密码”发给华盛顿。
美国方面完全没有想到,菲勒斯上校能这么详细的发来英军的作战资料,当然非常高兴。菲勒斯的报告详细到什么程度呢?不仅有英军的作战计划,还包括各个部队的驻扎位置,以及他分析的英军在战斗力等方面的隐患。
就这样,塞勒斯源源不断发回美国的信息,都被德国人轻易截获,然后破译了出来。隆美尔很高兴,当时自己的装甲力量和英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有了这些信息,就心里有底了。于是,他不断的根据塞勒斯上校的情报调整作战计划,出其不意的打击英军。
比如1941年3月初,英军的第7装甲师调往埃及进行修整,阵地由第2装甲师接管。塞勒斯很快就摸清了第2装甲师的底细,于是汇报说:第2装甲师缺乏作战经验,是英军的薄弱点。
于是,隆美尔果断出击,重创英军,并且成功的包围了第2装甲师,迫使其投降了。
还有一次,英军准备派遣一支伞兵特种部队,趁着夜晚空降到德军后方的9座机场进行破坏,以瘫痪德军的空中补给和空中打击力量——细心又热心的塞勒斯又把全部计划细节都“告诉”了德国人。
于是,德军早早的布置了陷阱,英国的突击队刚一降落,就被包围歼灭了……
其实英国人也觉得奇怪,为什么隆美尔这么神,几乎所有的计划都能被他料到,难道是内部出了奸细?于是,英国人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结果一无所获。(北非战场德国的信号车)
直到,1942年6月,英军碰巧知道了德军无线电部队的位置,于是果断出击,一举获胜。在检查战利品和审讯战俘的时候,英国人赫然发现,一直在参谋部和军营晃悠的塞勒斯,竟然把这么详细的资料都发给了华盛顿——顺道被德军截获了。
不过,战争期间大局为重,英军憋住了,把这事儿告诉了美国人,说塞勒斯“过于多嘴”,而且使用的是非常容易破译的密码。美国人也很尴尬,赶紧把塞勒斯召回了美国。
此后,失去情报来源的隆美尔果然没了方向感,被一顿痛打,遭到惨败。
所以,这位塞勒斯上校,就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儿的“猪队友”。
有哪些“猪队友”事件改写了古代历史?
荆轲的猪队友:秦舞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易水前的慷慨激昂,仿佛仍在耳边回荡!只是荆轲没有想到,此去刺杀秦王,最大的祸害竟是自己的搭档——秦舞阳,以至自己失败,死无葬身之地!
秦舞阳,燕国勇士,十二岁时杀过人,很少有人敢与其对视,被燕太子丹收为门客!在秦军攻破赵国,大军压境,直逼燕国南界时,太子丹想着去刺杀秦王,以解燃眉之急!荆轲成为了太子丹的第一人选,荆轲同时也义不容辞!
为了能够接近秦王,荆轲准备用樊於期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万事俱备后,秦舞阳被太子丹指派作为荆轲的搭档,一同前去刺杀秦王!在易水前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留下了开头的传世豪言!
到了秦国后,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人头的盒子,秦舞阳捧着装着督亢地图所盒子,去秦国朝堂觐见秦王!
本来,计划确实精妙,堪称万无一失!然而刚到朝堂,秦舞阳就因为紧张害怕,不由的发抖,面色苍白,引起了侍卫和秦王的怀疑!待荆轲上前敬献地图露出匕首时,被有所警觉的秦王轻易躲开,两人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了几圈,荆轲被一旁的御医扔来的药箱干扰,秦王抓住机会,砍伤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稳,孤注一掷,把匕首掷向秦王,被提防的秦王躲开!无武器的荆轲先被秦王砍了七八刀,后被一拥而上的武士乱刀砍死!
此时秦舞阳这个非常厉害的勇士在哪里呢?在朝堂上吓得尿裤子了!怎么评价秦舞阳呢?一句话概括: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就因为秦舞阳临阵胆怯,毁了荆轲的刺杀大业,毁了整个战国格局!倘若不是秦舞阳这个猪队友,秦王会不会被荆轲刺杀成功呢?一统天下会不会另有其人呢?
只能说,没有秦舞阳这个猪队友,历史真可能会被改写!可惜,没有如果,没有假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