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为何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最白痴的儿子?

感谢邀请!

众所周知,西晋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从立国到灭亡,也就传了51年。如果从其灭亡孙吴,统一天下算起,则仅立朝37年。

而其之所以灭亡,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晋武帝司马炎将皇位传给了他的白痴儿子司马衷,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

由于晋惠帝痴傻,朝政大权被皇后贾南风掌控,而权力欲极盛德贾南风由于弄权,导致了后来德“八王之乱”,进而给了北方胡人以可趁之机,从而引发“五胡乱华”,最终西晋为胡人所灭。

司马家历经三代人,幸幸苦苦所打下的基业,就这样被败光了,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特别是晋武帝司马炎,他立晋朝,统三国,开创“太康之治”,可谓是一生辉煌。却没想到,被自己这白痴儿子给葬送了基业。

那么为何司马炎要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最白痴的儿子呢? 要知道司马炎可不止这一个儿子,据史料记载在册的皇子就有18位之多,“八王之乱”中有三个都是司马炎的亲儿子,分别是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

我总结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嫡长子继承制。

早在周朝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传统。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大致意思就是王位的继承人必须自己的嫡亲长子,不管他是否贤能。王位的继承人必须是妻所生的长子。如果哥哥的母亲为妾(妃嫔),但弟弟的母亲为妻(王后),只要有妻(王后)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妃嫔)的儿子为太子。

当时司马衷是司马炎与杨皇后的第二个儿子,但由于大儿子司马轨死得早,司马衷就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也就是太子的第一人选。

第二,老婆的坚持。

司马衷他亲妈是武元皇后杨艳,在选择皇太子问题上,一直坚持“立嫡以长不以贤”的祖训。谁家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出人头地,做高官,掌实权,自己的脸上也有光。就是儿子身体有残,是个头号大笨蛋,母亲也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与此同时,由于杨艳的缘故,杨家在西晋朝中颇有势力,立司马衷无疑会给司马家带来杨家的支持。

第三,孙子的希望。

司马衷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叫司马遹,这个司马遹小时候特别聪明,而且还救过司马炎,并曾当着群臣的面夸奖司马遹“此儿当兴吾家”。也就是认为司马遹将来能够使晋朝强盛,并夸赞司马遹在相貌和气质上有点司马懿的风范,所以就有个隔代传的想法。

第四,儿子还有救。

在历史上晋惠帝司马衷给人的印象就是白痴一个。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

但与此同时,司马衷也有着嵇侍中血的仁义。当初亲弟司马颖作乱,嵇绍为保司马衷而死,血溅到司马衷的衣服上,司马衷为他的死哀痛悲叹。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御衣,司马衷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所以,司马衷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白痴,而这一点,作为亲生父亲的司马炎,应该更清楚。

综合以上原因,司马炎选择了司马衷。

当然,最终的结果证明他选错了,毕竟谁也不能预知未来!

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关照!

司马炎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为何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最白痴的儿子?

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虽说他在前人的基础才得以建国,可他在其中也是功不可没。建国之后司他采取一系列措施治国,西晋在他的带领之下呈现出一片盛景,史称太康之治。笔者以为他一生精明,唯一做错的一件事情便是立司马衷为太子。史书记载司马衷是个痴傻之人,那么晋武帝因何故要将江山交到一个智力低下的人手中呢?

▲司马衷画像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古代封建帝王立太子时都会考虑到的因素,那便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贤。司马衷是司马炎皇后杨艳所生,是正儿八经的嫡出。他上面虽还有一个哥哥,可此子早夭没有做太子的福气。加上司马衷之母杨皇后深受皇帝宠爱,司马炎虽有二十多个儿子可要立他人之子为储君也是万万不能行的。于是太子之位便落到了年仅九岁的司马衷头上。

▲司马衷画像

其次,杨皇后母族实力强大且群臣寄希望于司马衷。司马炎初立司马衷为太子便是听从了皇后的建议,而后群臣也百般支持司马衷。皇后杨艳虽父母早亡,可她出身弘农杨家,其家族势力不容小觑,若另立他人子为太子必会引起动乱。所以权衡之下立司马衷为储君才是最好的选择。

司马衷被立为太子时只有八岁,其父可能想愚笨只是一时的,年长一些或许就好了,但他长到十几二十岁时还是愚笨不已。这时司马炎不动废太子之心便是他的愚笨了,可废太子之举不切合实际,是只敢想不敢做,原因如下:

▲司马衷影视剧形象

司马衷的妻子是西晋重臣贾充之女贾南风,所以说他和贾充有着不可分割的姻亲关系。贾充位高权重、身后又有一批忠实的拥护者。若司马衷被废必定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样于西晋来说是不利的举措。再者西晋的建立与门阀大族的贡献有着极大的联系,贾家又是当时最大的门阀家庭。得罪了贾充的女婿便是得罪了他,这样于朝廷来说更是不敢为之事。

其实司马炎最担心的还是一旦废太子便会使国本动摇,进而导致齐王司马攸夺位,这样的话自己辛辛苦苦治理多年的江山便拱手让人了。太子一直一来便被成为国本,废太子当然会引起朝廷动摇从而致使国本动摇。而司马炎晚年时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即位的呼声极高,司马炎当然害怕自己费了太子便让司马攸有了可乘之机。

▲司马衷影视剧形象

无奈立太子,不敢废太子,司马衷能即位为帝其实还有一层原因。司马衷当初宠幸了宫女谢氏,谢氏一夜成孕又害怕受人迫害便请求回西宫生子。谢氏产子取名司马遹,此子聪明伶俐深得司马炎喜爱。司马炎不废司马衷的另一层原因,或许他是想将来让司马遹继承大统吧。

总结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司马衷愚笨却被立为太子并继承大统的原因是其父的无奈和犹豫。无奈源于司马衷嫡子的身份和皇后的逼迫,不敢源于废太子之后会引起的一系列纷争。笔者以为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中司马衷即位是必定的,只是无奈西晋到他这里走向了尽头。

司马炎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为何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最白痴的儿子?

其实原因是比较简单的。那个年代是非常看中礼法的,司马衷这个人确实不行,但是他是当时嫡子中的老二(真正的老大已经死了),他母亲是皇后。这就有点像曹丕的案例了,曹丕也是老二,但是他哥死得早,他就变成了嫡子中的老大了。那个时候的规矩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要是司马炎立了其他人,士大夫们是绝对不干的,身为君主也不敢在这条铁律前乱来,否则会危及到他和他儿子的统治。

司马炎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为何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最白痴的儿子?

亲媳妇惹得祸:D

司马炎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为何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最白痴的儿子?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晋武帝司马炎也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了,但是立司马衷为后世之君这个事确实不是很英明,然而为什么要立傻儿子当皇帝呢?

第一个,也是最正统的说法:因为他是嫡子里年纪最大的一个,他哥哥早早就死了,我也不记得他有没有弟弟了。自古立嫡不立长,司马衷做太子,符合规矩。

第二个说法是司马炎很喜欢司马衷他儿子司马遹,所以为了让这个孙子做皇帝,就立了他爸爸司马衷做太子。这个说法除了司马炎确实喜欢司马遹之外没什么有力证据,不过蛮合情理的。这样的例子明朝就有一个,朱棣坚持自己那个残疾儿子朱高炽做太子,就是因为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

司马衷其舅族弘农杨氏与妻族贾氏都是当时极有权势的大家族,让他继位,也就拉拢了这两大势力,皇权可以更加稳固。

司马衷可能没有那么那么弱智,毕竟也曾说过“这是嵇侍中的血啊,不要擦”这样的话,我觉得应该最多稍微比较笨笨的。不过反正也是被老婆支配,蠢不蠢其实都差不多。

司马炎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为何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最白痴的儿子?

司马炎完成大一统,怎么也算得上一代枭雄,在继承人的问题上肯定是有自己的考虑的。首先立长子的传统,这个观念就很难突破;当时皇后的坚持,母亲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不管什么情况下;还有就是,傻儿子有个聪明的儿子,司马炎很看好这个孙子,有隔代传的意思等等。世事难料,谁会知道会发展成亡国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