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潘金莲不毒死武大郎,武松回来后会怎样对待她呢?
武松本来有着不错的前程,他在阳谷县当步兵都头,深得知县的器重和信任。知县有些私人事物也派武松去办。但是,就因为遇到了哥哥武大郎和嫂嫂潘金莲,才惹上了官司,最后被迫上了梁山。
武松杀潘金莲和西门庆,是因为他们合伙毒死了武大郎。作为一条顶天立地的好汉,这口气怎么能咽得下去。在查明实情后,武松为哥哥报仇,才甘犯刑法,抛弃了一切。这在武松一干人的思想理念里是理所当然的。即使是现在,在世界上很多的部族中一直还流行着报“血仇”的风俗。
可是,潘金莲和西门庆为什么要毒死武大郎呢?我们看过去,潘金莲在清河县的时候,就爱偷汉子,可也没有见武大郎说什么。他的反抗只是搬家到阳谷县来躲清静。可是这一次,潘金莲和西门庆偷情,就非要杀死武大郎呢,他们究竟是害怕什么呢?
我们看武大郎的死因。首先是西门庆和潘金莲偷情被人发现,武大郎知道后去捉奸反而被西门庆打伤。在武大郎受伤卧病期间,潘金莲变本加厉,公开私会武大郎,让武大郎说出狠话,“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来捉着你奸,你到挑拨奸夫踢我心头,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服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潘金莲把这话告诉了西门庆,两人合计后下毒杀死了武大郎。
我们可以看到,潘金莲和西门庆两人杀害武大郎的起因还是因为害怕武松归来。如果没有武松这码事,他们就明目张胆的快活,根本就不理会武大郎的死活。可是,一听说武大郎要让武松出头报复,他们就慌了手脚,他们究竟怕武松什么呢?武松回来会对他们怎么不利呢?
其实,我们看《水浒传》,里面的王婆是十分精明的人,她的话说得明白。“若是短做夫妻,你们只就今日便分散,等武大将息好了起来,与他陪了话,武二归来,都没言语。待他再差使出去,却再来相约,这是短做夫妻。”
如果分析一下,王婆的这番话确实在理。如果潘金莲和西门庆就此收敛,伺候武大郎养好伤,给他陪话求情,换取武大郎的原谅,那么也就没事了。
武大郎和西门庆之间的矛盾,再加上潘金莲夹杂在里面,武松也不好说什么。至于说,武大郎和西门庆的斗殴事件,也无非赔几个钱而已,自有法律制裁,在这一点上武松也说不出什么。
更重要的一点,在清河的时候,潘金莲就偷汉子,武大郎也就容忍了。到了阳谷,只有潘金莲还和武大郎过日子,武大郎也就不会多说什么。武大郎不说什么,武松就更无法插手了。因此,王婆的话一点都不假,如果按照她说的做,武松连一点办法都没有。
可是,潘金莲却选择了“长做夫妻”,毒死武大郎的做法。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潘金莲的心态已经彻底改变,她已经无法继续忍受原来的生活了。
在过去,潘金莲因为不想成为主人的玩物,被主人嫁给了武大郎。武大郎的条件再不好,也让潘金莲成为了家庭主妇,让她拥有了一个家,享受到了自由的滋味。
在清河,她和别的男人有私情,武大郎都看在居家过日子的份上,睁一眼闭一眼。到最后实在忍受不下去了,才搬家到阳谷县来。而潘金莲能够随武大郎到阳谷县安身,也是想和武大郎继续过下去。直到她遇上了武松。
潘金莲对武松是真正的动了真情。她没有把武松当成偷情的对象,但是,让她心灰意冷的是,武松根本就没有接受她的感情。同时,还对她有了成见。武松处处防着她,即便是出门在外,临走的时候还嘱咐大哥,暗示大嫂,这让潘金莲对他彻底死了心。
遇到西门庆,正是潘金莲感情的低落期,西门庆的出现正好填补了她的心灵的空虚。她和西门庆偷情也有报复武大郎、武松兄弟两个的心理。但是,当武大郎被打伤后,说出报复的话后,潘金莲就被迫要进行一场人生的选择。
一种选择,就是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而且是比过去那种没有希望的生活更黑暗的生活。武大郎一旦用武松压潘金莲低了头,从此,潘金莲就如同戴上了紧箍咒。她就要在武大郎的压制下生活,这是她绝不能够忍受的。
而且,她原来面对武松的时候,还可以堂堂正正的面对武松,对武松的暗示心安理得的破口大骂。可是现在,她又有什么面目去面对武松?如果那样生活,她真可谓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因此,她选择了另一个选择。那就是杀害武大郎,将来与西门庆做长久夫妻。她想将来和王婆说的,如果把事情蒙蔽过去,让武松抓不到证据。将来一旦除了孝,她就此脱离苦海,嫁给西门庆,武松也不能说什么。
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这样做,武松作为一个英雄好汉不可能不管。她最后把自己和西门庆、王婆都一起送上了死路。
因此,潘金莲如果没有毒害武大郎,给他养伤陪好。武松回来后,一切都会风平浪静。最多武松听到风声,对潘金莲没有好脸色,遇到西门庆会教训他一顿。不过,潘金莲会在家中让武大郎三分,仅此而已。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潘金莲不毒死武大郎,武松回来后会怎样对待她呢?
我觉得潘金莲这个事做的过分了,她不该毒死武大郎,如果武大郎不死,一切万事皆休,武大郎一死,小叔子武松能饶了她吗?
潘金莲貌美如花但是却出身低贱,她本是张员外家的一名小丫鬟,员外看她长的貌美,便心生歹意,欲行不轨,金莲不从,拼死抵抗,最后张员外气急败坏的把他卖给了又矮又丑的武大郎当老婆,目的就是为了羞辱她,《水浒传》记载武大郎身高五尺(折合现在120相当于六七岁小男孩的身高)。
身材矮小,长相猥琐的武大郎,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老婆,当然是心花怒放,潘金莲虽然心有不甘,但是能够怎么样呢?谁让她出身不好他如果是生在富贵人家能有这种事吗?长得美不如生的美在两千年前的北宋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武大郎娶了潘氏以后,规规矩矩的卖炊饼(也就是现在的馒头)他早出晚归的,就图家里有个美娇娘,有个说话的人他就知足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附近一些附近一些地痞无赖,见潘金莲长得貌美便时常打他的主意,武大郎夫妇实在不堪忍受,这才搬到山东阳谷县谋生。
来到阳谷街里以后,武大郎租下了一栋二层小楼,依旧早出晚归的买炊饼,一开始相安无事,武大郎以为日子就这么幸福的过下去了,虽然可以每天精神抖擞,即便是早出晚归,也不觉得累,但是,武大郎高兴的太早了。
初遇西门大官人
有一日,潘金莲打扫房屋,在他开窗户的时候,不小心将支撑窗户的竹竿掉落到楼下,不偏不倚正巧砸中了路过的西门庆,西门庆抬头之间,一眼就被潘金莲的风韵所迷惑,于是他便去打听住在武大郎对门开茶楼王干娘,这个小娘子是谁,王大娘告诉他,此人是武大郎新娶的媳妇,西门庆在连连惋惜的同时,问王干娘能不能从中说和,他要认识潘金莲,就这样王干娘为了钱,干起了伍德人的拉皮条的勾当。
王干娘假借做衣服为名,几次三番的把潘金莲骗到自己的茶楼之中,慢慢的西门庆和潘金莲干柴烈火,后面的事一切不言而喻,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这天潘金莲,西门庆又到王干娘家欲行苟且之事,正巧被和武大郎一起摆摊卖梨的郡哥发现,郡哥就想借助此事敲诈王干娘一笔,谁知道王干娘不吃他这一套,还把他打了一顿,郡哥一看敲诈不成,便狗急跳墙将此事告诉了武大郎,我大脑一听自己戴了绿帽子,这气怎么能忍呢,于是找西门庆理论,反而被西门庆打的七窍出血,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武大郎病了之后,潘金莲安稳了几天,本想此事就这么算了,然而那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王干娘便唆使潘金莲毒死武大郎,武大郎虽然窝囊,但是不是傻子,他看出了事情的端倪便对潘金莲说:“你若饶我一命,一切万事皆休,但是如果你如果杀了我,我弟弟回来不会饶了你的”潘金莲也害怕,颤抖的双手,将药腕给打翻在地。
但是最后潘金莲还是听了王干娘的话,毒死了武大郎,她和武大郎没有一点感情,一点都没有,他天真的以为毒死了武大郎,她就能和心爱的西门庆去过神仙眷侣般的日子了。 那曾想武松回来了,武松人高马大,他可不是这窝囊的武大郎,他有的是力气和手段,在查明事情的真相之后,他杀死了王干娘和嫂子潘金莲。
我个人认为,如果潘金莲不毒死武大郎,什么事都没有,武大郎也会忍下这口气,继续过日子,也许大家不知道在一千多年的北宋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寡妇可以再嫁,《水浒传》里就有多个女人出轨,甚至包括宋江的老婆阎婆惜,潘金莲虽然出轨,但是如果她想好或者和武大郎过日子,武松也拿他没有办法,最多就是生生闷气而已,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故事就没法进行下去了。
如果潘金莲不毒死武大郎,武松回来后会怎样对待她呢?
假如武松没有回来,假如潘金莲没有遇到西门庆,假如那王婆子不贪图钱财,那么潘金莲也不会毒死武大郎。两个图色一个图利,还有一个为哥报仇雪耻,都是财色惹的祸,英雄气短时不代焉,谢谢友友邀请问题。
如果潘金莲不毒死武大郎,武松回来后会怎样对待她呢?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前提是“如果”。
如果潘金莲不毒死武大,武松回来后,会有许多种结果。
其一,如果不毒死武大,武松回来后,可能啥事情都没有。
武大被西门庆踢伤,潘金莲侍候左右。武大对潘金莲说:你若肯可怜我,早早伏侍我好了,武二归来时,我都不提。你看,武大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那就是明确告诉潘金莲,事到如今,只要你痛改前非,把他的伤治好,这事就算一了百了,就当没发生过一样,武松回来,他也不再提起这事。如果潘金莲听武大的话,武松回来根本不知道这事,不就啥事都没有么。
其二,如果不毒死武大,既使武松回来,也不可能杀掉潘金莲
武松回来,见到哥哥被欺负,凭他的性格,肯定会痛打西门庆,教训他不要再作恶。像西门庆那种欺软怕硬的主,有那个贼心也没那个贼胆再纠缠潘金莲。因为西门庆不同于高衙内,高太尉是朝庭重臣,在皇帝身边行走,大权在握,没人敢惹,所以林冲才让他三分。而西门庆不过是个小县城里的地痞而已,他没有高衙内那样的背景和靠山,是不敢在武松面前为非作歹的,更何况武松还是县里的都头,主管社会治安,治你个地痞无赖还不是小菜一碟。另外,当初潘金莲并非主动勾引西门庆,而是西门庆想方设法让王婆引诱潘金莲上套,这个情节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既然西门庆都老实了,潘金莲也就不可能再去勾引西门庆,否则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其三,如果不毒死武大,潘金莲完全有可能痛改前非,因为她骨子里并不是坏人
按《水浒传》原著介绍,武大是清河县人,潘金莲是清河县一大户人家的使女。使女无疑是下人,是没有地位的。大户的男主人看她颇有姿色,便要纠缠她。潘金莲如果若是那种人,肯定就屈从了。可她没有屈从,而是把男主人的事情告诉了女主人(主人婆)。那个男主人记恨在心,便宁可倒赔嫁妆,也把潘金莲嫁给了武大。这明显是坑害报复潘金莲。同时,为了躲避当地流氓无赖的纠缠,武大和潘金莲从清河县搬家到了阳谷县。这足以说明两点,一是潘金莲拒绝了傍大款,没有前科。二是搬家躲避无赖的纠缠,说明她的出身还是清白的。所以,如果潘金莲当时不听从王婆的坏主意,不毒死武大,她痛改前非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当然,这都是《水浒传》原著的内容。至于《金瓶梅》等其它话本里介绍的潘金莲,则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其四,如果不毒死武大,武松回来既使知情,潘金莲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在此之前,武松对潘金莲已有所了解。因为《水浒传》原著里,已有了武松搬来哥哥家住,经潘金莲挑逗后,又搬回县衙的过程描写。所以,武松出差回来,既便知道了嫂子和西门庆的事情,也不会过于惊讶。武松可以打西门庆,而对潘金莲只能是提醒。也就是说,武松对嫂子的处理,只能是停留在口头教育上。有哥哥在上,他这个当弟弟的,怎么可能动手打嫂子呢?由此可见,潘金莲是不会有什么事的。
总结:
综上所述,如果潘金莲不毒死武大,武松回来对潘金莲只能是言语方面的提醒和警告,不会有什么其它动作,更谈不上杀掉潘金莲。
如果潘金莲不毒死武大郎,武松回来后会怎样对待她呢?
潘金莲放在现代社会来看,她不紧不会被杀而且会生活的很好,一是潘金莲长相不赖,其次她有能曲能伸的个性,从人家羞辱她,她也能嫁武大郎来看就能显现,其三她也有大胆追求幸福的勇气,而不幸的是她错生于那个该死的年代。
剧情回转,如果当时武大郎被西门庆踢伤期间,没有王婆这个扫把星怂恿潘金莲和西门庆用砒霜毒害这一节,其实潘金莲也不想和西门庆再好下去,只是那婆子为讨好西门庆得到利益而再三胁迫的,大郎苟活下来。潘金莲是不会主张害死的。
等武松回来,东窗事发,为奸情武松那么明事理的人是不会杀死潘金莲的,从杀潘金莲传证人写文书就可以看岀武松粗中有细,是位凭良心讲义理的人,除非潘金莲逼着和武大郎不过了,他也不会冒然去杀她,而是搜集证据,送官处理。
如果潘金莲没提岀和大郎不过了,事情武松知道了,他肯定要问明原委,当他知道西门庆贪色强逼,他会去找西门庆算帐,当他知道是王婆那婆子摄合,那婆子也不会好过,反回来他肯定要教育嫂嫂不能再岀轨,否则就不会客气了,因为他很清楚他那哥哥的处境,就这样的嫂子比妓女从良了的好的多,就是妓女也不可能跟他哥哥过,这他心里很清楚。
这样一来,威慑了西门庆断了念头,吓破王婆的胆她也不敢参合了。而他和他哥嫂搬离阳谷县去他方生活,也就相安无事了。
如果潘金莲不毒死武大郎,武松回来后会怎样对待她呢?
谢老友邀请。很久不愿意回答问题了,因为我的时间有限,本不愿在此赚得个一头两角钱,也从来真的没有赚取过,所以更不愿花费时间做这些无用功。既然老友邀请了,借着酒力就说上一两句。
刚看了83版本的《武松》,对里面的情节记忆犹新。武松从小就无有爹娘,是其大哥将他养大,武松也口口声声说大哥就如同父母,尽管在别人眼里武大郎是个被取笑的对象,但武松岂能那样看待。
再说潘金莲,本身就是一个相貌靓丽、而又不守妇道的浮萍浪子,想让她和任何一个平常男子踏踏实实过一生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当初委身武大郎是事出有因,是被富家员外贬出大户、来受嘲弄和耍笑的,不得不暂时委屈。一旦有相貌、身份、金钱等优于武大郎的人出现,她卑鄙无耻的性格一定会扭曲,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从随后武松的出现、西门庆的出现也有力证明了这个观点。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假如武大郎不死,武松回来了,是否就不会出现武大郎不再死的结局呢?有这种想法是很天真的。武大郎不死,只是他们名存实亡的婚姻再苟延残喘几天或是几年,武大郎再虚活一段时日罢了,有潘金莲的存在,就不会有武大郎的寿终正寝。只是爆发点没有出现罢了,不等于就没有。
既然这样分析了,那么潘金莲的死期也是一个早晚的问题。因为武松性格的耿直、朴实,他生来就是主持公道的,或者说生来就是要杀泼皮无赖、阴险狡诈的人的,像潘金莲这种人,能直接杀了亲同父母的哥哥,即是杀了别的张三李四,只要让武松知道了,可能也免不了被杀的结局。
还有啥多说的,他们都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错误的对手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