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关中也属于刘备的蜀国,那么三国局势会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关中属于了刘备,当然对三国的局势产生深远影响。有一点可以肯定,刘备的处境会好很多。
关中属于刘备的时间,我们可以假设一下。一个是襄樊之战时期。一个是夷陵之战时期。
襄樊之战前,刘备曾经允诺,如果取得凉州,就把荆州归还孙权。但是这种允诺被孙权认为是托词,没有归还的诚意。所以,孙权定下了武力夺取荆州的决心。
如果在襄樊之战中,孙权没有背盟,关羽最终会以水军封锁汉水,夺取襄阳。这样,关羽会占有一块比较稳固的根据地。但是,要是按照《隆中对》里的决策,既要保有荆州,又要出兵北伐,关羽的荆州是没有这种实力的。
孙权在旁边虎视眈眈,关羽的荆州始终在孙权的掌握之中。关羽一旦对荆州的控制力降低,马上就有可能被孙权夺了荆州。也就是说,只要荆州不掌握在孙权手中,孙刘联盟随时可能破裂。
所以,《隆中对》的两路北伐是不可能实现的。要保有孙刘联盟,刘备只能把荆州归还孙权才行。实际上,不管刘备愿不愿意,历史也是这样进行的。荆州最终不可能保留在刘备手中。
襄樊之战后,丢失了荆州的刘备趁曹操已死,对孙权发起了夷陵之战。这场两败俱伤的战役,彻底断送了孙刘两家统一天下的希望。
当时很多人不赞成伐吴,赵云在朝堂上明确说明了反对意见,要求把目标转向关中。
现在我们看看,就发现赵云的建议是符合实际的,荆州在刘备事业刚开始的时候,是一块基业。但是,赤壁之战后,荆州被三家所分,没有大的险阻作为屏障,难以保有。
而且,刘备将荆州人力物力席卷一空,处于两方夹击之下的荆州,说好听的话,是刘备的鸡肋,说难听的话,是蜀汉的一颗毒瘤。到后期放弃荆州,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对刘备只有利,没有害。
如果刘备及早放弃荆州,把关羽的四五万大军和荆州行政人员带到西川,西川的局势会更加稳定。如果在后期,刘备不出兵夷陵,把西川的主力转用关中,形势也很好。
这样一来,刘备的战略方向就从过去不合理的两路分兵,变成了一路进攻。与东吴的联盟也不会破裂,守住长江水道,不需要太多人马,就可以保证安全,比保有荆州要稳固的多。
集中兵力北伐关中,关中和凉州还有很多同情汉室的人员,刘备会很顺利的拿下关中。在吸收凉州、关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下,尤其是切断了曹魏战马来源的情况下,组建自己的精锐骑兵,对曹魏就有了优势。
这样,如同汉高祖取天下一样,刘备就有了取得天下的资本,很可能会取得天下。即便无法在有生之年取得天下,刘备也会给诸葛亮留下一支精锐的、各个兵种齐全的军队,蜀汉的形势也会好很多。
有着这样的军队,加上没有在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损失的大批军政人才,诸葛亮很可能会继承刘备的遗志,一统天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当年关中也属于刘备的蜀国,那么三国局势会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关中地区属于蜀国,这对三国的局势将会有变化,但我认为,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周朝就是从这里起航,开创了八百年的基业。
大秦帝国也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
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天子之附庸,号曰”秦赢“,秦国开始。
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
之后,秦襄公平定西戎,护送周平王东迁;秦穆公先后灭掉西戎十二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经过几代秦国君的经营,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兼并巴国和蜀国。
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时间灭掉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统一的王朝--秦朝。
关中地区,自从战国时期,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就是依靠萧何坐镇关中,源源不断地把兵员和粮草提供给前线的刘邦,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从此开创了两汉四百年的基业。
但是,由于汉末黄巾起义及诸侯相互混战,特别是董卓胁迫献帝西迁之后,关中地区连年征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流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富庶之地。关中曾有天府之地的美誉,比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经济繁荣足足早了半个世纪。
由于诸侯混战,大量人口迁徙到了汉中。后期,曹操在平定关中、凉州、汉中时,又把大量的人口迁徙到了东部地区。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时,全国人口5648万,到了三国蜀汉灭亡的时候,人口下降到了767万。
人口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仅是兵员的保障,而且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因素。
在三国时期,人口迅速下降,人口的战略意义就更加突出。
任何地区,都是大量的土地荒芜。曹操每征服一个地方,都大批量的迁徙人口到许都、邺城进行屯田。既保证了核心控制区的生产力,还减少了边境地区叛乱的因素。可谓一举两得,此措施简直是神操作。
没有查阅到具体的史料,记载当时关中地区的经济、人口状况,从诸葛亮历次北伐来看,多因粮草不继而退兵。由此得知,汉中地区,尽管是被刘备占据,但由于曹操征服张鲁后,大量迁徙汉中人口到了邺城,几乎是留给了刘备一座空城。
诸葛亮北伐,还需要从成都调集粮草。张鲁经营汉中近三十年,本来经济发展很不错,也由于人口不足,无法开展农业生产,不能给北伐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
没有了人力,即便是诸葛亮也无法在短时期内恢复生产。
从汉中的情况,可以推测一下关中的情形。
尽管后期曹操控制了关中,但并没有在此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反而是除了掠夺财富,就是迁徙人口,对这一地区的破坏十分严重。
三国时期,曹魏人口最多,国土面积290万平方公里,也仅有443万。如此广阔的北方地区,就这点人口,还不如现在一个中等的地级市人口的数量,人口密度可想而知。
今天的新疆,国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
由此可以想象,曹操留给关中的人口能有多少。魏国人口密度是1.527,新疆人口密度是13.855,魏国是新疆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人口又多集中在许都、邺城地区。可见,关中等地区,人口多么稀少。
蜀汉占据了关中,可以说整个凉州也会控制,但有多大的经济价值哪?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军一到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就叛魏降蜀。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撤军,也仅仅把一千多人口迁徙到汉中,别无收获。
就当时的情况看,汉中、关中、西凉等地,几乎已经是荒芜之地。
如果蜀汉占据了关中地区,战略价值自然是十分重要。但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又不能在短时期内恢复生产,估计也不会有大的作为。
如果关中不能提供足够的军事物质保障,蜀汉对曹魏用兵,还需要益州支援的话,那么这个困难就更大了。
如果蜀汉能够控制了这一地区,经过几十年的经济恢复,积蓄国力,然后对曹魏作战,那这个局势就很难说了。
但曹魏能否给与蜀汉几十年的战略间歇期,来从事这项人口、经济恢复的工作吗?
蜀汉占据汉中几十年,经济又有多大的发展哪?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变数。没有人口做基础,经济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即便蜀汉占据关中,依然不会有很大的作为,对整个三国的局势产生的影响不是很大。
如果当年关中也属于刘备的蜀国,那么三国局势会不会发生变化?
秦统一天下,凭借的就是关中之地的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地利,和巴蜀之地的粮草补给、人员物资的后勤补充,最终成功统一天下。
刘邦统一天下,以巴蜀之地为后方基地,以关中之地为跳板,定三秦,出函谷,灭诸侯,败项羽,最终成功统一天下。
在秦汉时期,关中之地是成就帝王伟业、雄视天下的风水宝地,欲统一天下必先统一中原,欲统一中原必先安定关中。
关中对于刘备来说,就是统一天下的跳板和还于旧都的前提,如果关中属于刘备,刘备必定统一天下,三国局势将走向统一,刘备将再次以“汉”为国号,史称“后后汉”。
关中除了是个风水宝地,而且关中平原同样是粮仓,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再加上关中四面崇山峻岭,易守难攻,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并且切割了曹魏与凉州的联系,以及阻断了曹魏西北的养马地,断绝了曹魏战马的来源,等于扼住曹魏军事资源的脖颈。
刘备如果有关中,那么凉州迟早是囊中之物,占据关中,凉州就成了中原政权孤悬海外的领土一般,只有投降刘备才能生存,就算不投降也迟早会被刘备征服。
如果刘备有关中之地,加上之前拥有的益州全境和汉中,再加上荆州三郡之地,就已经具备发动统一战争的先决条件,一路可居高临下由关中出函谷关,直接攻打曹魏的中原腹地洛阳与许都,要知道从函谷关到洛阳只有170公里,骑兵如果强力冲锋,只需要2天就能冲到洛阳城下。
另一路可从荆州北上攻打襄樊,如此一来,曹魏必然迁都邺城,因为中原腹地直接暴露在刘备的威胁之下,出函谷攻打洛阳,如果拿下洛阳,整个曹魏中原就会崩盘,洛阳在襄樊以北约400公里,洛阳如果失守,襄樊、宛城全部腹背受敌,许都也危在旦夕,曹魏如何选择,况且洛阳无险可守。
就算刘备没有荆州三郡,也没有关系,因为有汉中,也一样可以进行统一战争。你可以参考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历经五次的北伐,目的都是为了夺取关中,而诸葛亮还分了两步走,第一步先拿下陇右,第二步才是关中,你可以看到诸葛亮的北伐是多少艰难!就是因为没有关中,就是因为穿越八百里秦川从汉中到关中有多少的艰难!
没有荆州,刘备就可以避免与孙权的军事冲突,就可以把全部力量调到关中,以关中、凉州、及益州、汉中等地为根据地,以秦国当初统一六国的气势和步骤,再来一次统一天下。
刘备占据关中,如果曹魏要攻打刘备,就会非常难,要么从关中东边的函谷关攻打,要么从关中南边的武关攻打,又或者从长江三峡的入口处攻打,无论从哪一个地方攻打,曹魏都很难,从三峡攻打更是难上加难,那可是东吴与刘备的交界处,而且还要靠水军,曹魏是没这个能力从三峡攻打的,即使东吴与曹魏联盟,东吴也不会允许。
曹魏不好攻打刘备,但刘备攻打曹魏却非常方便,出了函谷关便是一马平川,直达洛阳,这也是六国为什么多次联合攻打秦国,却很难有收获的原因,就是因为地势阻挡了六国的攻势。
在公元219年,刘备对曹魏发动的所有战争,都处于胜利,从汉中之战到上庸之战,从上庸之战到襄樊之战的早期,如果没有孙权的偷袭,很难说曹魏能在襄樊之战中击败关羽,如果刘备有关中就不一样了,即使放弃荆州,也不会影响刘备统一天下的可能。
关中可是刘备梦寐以求的,刘备如果有关中,相信我,睡觉都会笑醒的,刘备如果有关中,就会省下很多时间,省下攻打关中的时间,要知道从汉中到关中,中间只有五条路,而且还隔着茫茫八百里的秦川,道路非常难走,运输非常困难,当年强大的曹操与刘备争汉中时,就是因为运输困难,补给困难,才放弃汉中给刘备。
刘备可以用省下的时间做很多有利于统一天下的事情,比如拿下凉州,安抚好周边的羌人部落,休养生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实力。
另外,如果刘备有关中,很多人不会死,比如关羽不会死,张飞不会死,魏延不会死,刘备也不会去打夷陵之战,并且刘备本人也不会那么早死,而蜀汉精锐也不会毁于一旦,诸葛亮也不用那么辛苦的北伐,而北伐的目的仅仅就是为了夺取关中。
刘备就算没有荆州,只拥有益州、汉中和关中之地,包括后来占领的凉州之地,就具备争霸天下的实力,而且这实力是不会有风险的,不会再有东吴的偷袭。
要知道东吴虽然与蜀汉在巫山与永安一带交界,但那里也是今天的长江三峡,也同样是易守难攻,无论是东吴,或者是曹魏,想要联手攻打刘备,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因为所有进入刘备地盘的道路都是易守难攻,而刘备要打出来,则很容易,这样就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
而刘备如果有汉中,统一天下就只是时间问题了,三国鼎立到归于一统,也是时间问题。
如果当年关中也属于刘备的蜀国,那么三国局势会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当年关中地区也属于刘备的蜀国,那么三国的局势当然会有所变化,但是刘备能否就此,便能够灭魏吞吴重兴汉室,可就不一定了。试以三点回答本题。
一、蜀汉即便占有了关中,也无法改变曹魏实力强大的现实。
从上面这张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便蜀汉在赤壁之战后,迅速攻占了西川及汉中,并占据了关中这一隅之地,也没法与占据了北方大部分地盘的曹魏比拼实力。
曹魏仍然可以凭借其足够的实力,抵挡住刘备集团的攻击。况且当时的曹魏势力之中心在许昌和洛阳,也因此长安这块地盘的得失是伤及不到曹魏势力的核心的。
不过假如刘备在占据了关中之后,能够收服马腾,从而将关中与西凉连为一体,再加上两川之地,则将会使其势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必将大大改变蜀汉,在后来三足鼎立时的被动处境。
二、蜀汉即使占有了关中,也不一定能够坚守。
假如刘备集团是在曹魏势力完全统一了北方之后,才得以夺占了关中之地,那也并非完全是利而无弊。
如果刘备单单夺取了关中,而没法攻占凉州的话,那他的处境将更加被动(假设此时荆州没丟,关羽尚在),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关中之地西有凉州的外族盘距,东有曹魏势力的虎视。
再加上东吴又一心想要夺取荆州,刘备集团还得分心来应对。如此一来,刘备集团那本就没有绝对优势的力量,也就加分散了。
到了那时刘备既要东防孙权,又要防备盘距在凉州的外族人,还要防备曹魏重夺关中。那时,刘备集团必将陷入三面受敌的不利态势之中。要出兵伐曹呢,则在实力上又没有必胜的把握。若不伐曹,则曹魏也必将主动伐蜀。
而飞将军马超固然为外族人所敬重,也在那些人里颇有威望。但他却是早己因为失败,而丟掉了那块地盘的。而且那块地方又被曹魏占领过,因此实在难保那些原本服从过马超的外族人的人心不变。
由此可见刘备集团单单占据了关中之地,是既无法获取战略优势,而又容易将自己陷入被动的、四面分兵防守的尴尬境地之中。也因此单单占据关中,对刘备集团来说并非上策。
三、蜀汉即使占有了关中,也无法获取足以占胜曹魏、东吴的优势。除非荆州不失,夺占西凉,再有关中互为呼应。
如果刘备集团能够既占有了关中,又占有了凉州,还占有荆州,那么他所处的态势将有极大的不同。
首先占据了关中及凉州,并将它们与汉中、西川、荆州连为一体,那么也就等于蜀汉政权由一个偏居一隅的闭塞政权,变成了一个可与曹魏比肩的地跨南北的强大政权。
那时候,刘备在关中以西将再无后顾之忧。并且在拥有了如此强大的实力后,就是东吴想要谋取荆州,也得三思而行了。而只要刘备能够迅速完成对那些新占领区的整合,再严令关羽只准守,不准攻。那就不会给东吴以可乘之机,荆州仍然会被刘备集团掌握。而孙刘联盟,在很大可能上仍将勉强维系下去。
届时刘备集团就可以攻守自如了:要伐魏,则可以从关中和荆州两地出兵,且更可以联合孙权,形成三路出兵,共同伐魏的有利态势。那可比后来诸葛亮,只能从转运困难的,汉中一路出兵伐魏有利多了。
即使伐魏的时机不成熟,蜀汉政权也可以从容等待。毕竟蜀汉己经有了交通相对便利的荆州以及关中地盘,己经具备了与对手拼实力、拼消耗的资本。有极大可能可以避免诸葛亮所说的“不伐贼,汉亦亡也”的被动且无奈之困局。
如果当年关中也属于刘备的蜀国,那么三国局势会不会发生变化?
三国中的刘汉、曹魏、孙吴,谁都想一统天下,但是对于其中割据的任何一方来说,统一就意味着必须要进行战争,而影响战争成败的有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如果当年关中也属于刘备的蜀国,那么三国局势会不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且听我慢慢分析。
天时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不像曹魏、孙吴那样,有着好的家世背景,虽然其是汉皇后裔,但是到了他这一代,纯粹就是个打工仔,但这个打工仔拥有非常好的财富——血缘关系。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到现在,我们都称为汉民族,原因是西汉和东汉在那个时代有着太多的辉煌,以至于人人都引以为豪,而刘备正拥有着这无形的财富,两汉给人们太多美好的回忆,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很能赢得民心的,肯定有很多百姓对强汉无比怀念。可见,刘备相比较于曹魏、孙吴,在天时上占有一定优势。
地利蜀汉相比较于曹魏(司隶、豫州、兖州、青州、徐州、雍州、凉州、冀州、幽州、并州等十州全境以及荆州的南阳、南乡、江夏、襄阳等郡)、孙吴(荆州的南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等五郡,扬州的丹阳、会稽、建安、吴郡、豫章、庐陵、庐陵南部等七郡,交州全境),只有益州一地,是三方势力中最弱小的。但是如果关中地区也属于刘备,那么蜀汉就会像当年的秦国、刘邦一样坐拥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两大天下粮仓(盛产粮食的地区对冷兵器时代的政权很重要),有了粮食的话,蜀汉在进行战争的时候就不用因为粮食短缺而脑壳痛。
坐拥关中平原、四川盆地、汉中地区的蜀汉集团在地利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北方可以以关中平原向东虎视中原,南方可以以长江上游向东逆江而下攻占荆襄,而且一旦关中平原在蜀汉手中,就可以切断曹魏与西域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得曹魏在西域的经济受挫折,这样使得蜀汉在对曹魏的经济方面有着巨大优势。
坐拥关中平原和益州之地,蜀汉就可以像数百年前的秦国一样,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略上对曹魏、孙吴有着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
因此,如果关中平原在蜀汉集团手上,统一天下很可能是蜀汉。
人和蜀汉坐拥了关中平原,就可以威胁曹魏的雍州、凉州,雍、凉等地的百姓基本上都是穷苦的,但同时又是一些民风剽悍,西凉的一些勇士、战马在日后的战争中,绝对可以为蜀汉的统一战争奠定汗马功劳。
如果当年关中也属于刘备的蜀国,那么三国局势会不会发生变化?
三国时如果关中也属于刘备,局势会有变化吗?
那当然会有变化,但关键有个时间问题。也就是说,关中啥时间属于刘备?如果太晚,比如,到刘备称皇帝,发动夷陵之战时,就没有多大意思了。按照提问说的局势变化,至少需要在刘备称帝十年以前,即建安十六年(211),关中属于刘备,因为到发动夷陵之战时,刘备暮气已重,进取心、积极性都成昨日黄花,思想僵化,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和曹操晚年极其相似,常常犯低级错误。而且,没有一个理想接班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诸葛亮、徐庶竭力辅佐,可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很难形成大气候。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建安十六年(211)时,汉中还是张鲁统治,益州还是刘璋当政,因此,以上条件还得附加两条,即建安十六年(211)关中、汉中、益州,刘备同时拥有,局势如何变化?因为建安十六年(211)时,刘备还仅仅只有江南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四郡,和一个小荆州,要是没汉中,没益州,关中岂不成了飞地?只有益州提前五、六年,汉中、关中提前八、九年,同时归刘备,才有值得讨论的实际意义。
但需要说明,即使刘备建安十六年(211)拥有关中、汉中、益州、小荆州,估计也只能是提问说的,仅仅局势有变,要想颠覆中原,平定江东,统一三国,恐怕仍然不行。因为曹操对北方大部地域的治理,已经在五年以上,有的更早,江东孙权接班也已十多年,上下关系融洽,君臣配合良好,民众归心拥护,江山稳固牢靠,那时候,东吴正是鲁肃当政,深得孙权信任、重用,而且对局势看法,和诸葛亮近似,刘备要想打进去,怕是不那么容易。
反观刘备诸葛亮,益州、汉中、关中已经提前八、九年假设归附,不好意思再提前吧?想想,相隔千里,又分在三个地区,刚刚归附,民族矛盾,兵民矛盾,军事、政务矛盾,等等等等,相互融合、协调、平衡,内部事务千头万绪,各种矛盾需要解决,怎么可能出兵,去打人家稳固根据地,又怎么能取胜啊?
回归提问,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局势变化就是,刘备可能会向西发展,吞并西凉,再向东不会有大的进展,因为出潼关就是曹魏腹地,那时曹操健在,刘备占地虽广,但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曹魏又掌控皇帝,政治优势明显,实力强大,以魏武帝脾气,绝不会再退让。(619)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