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周瑜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东坡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尽了当年周瑜在赤壁的英姿。周瑜当年在火烧赤壁,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石。
那么,周瑜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同样是久经沙场的军事家曹操呢?我个人的看法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周瑜认真备战,曹操轻敌无备。
曹操进军荆州,首要的目标是刘备。恰值刘表之死,他为了防止荆州落入刘备的手中,不待水军练成,准备充分就发动了进攻。因为刘琮无能,投降于曹操。曹操取荆州实有侥幸因素。而轻易取得荆州,滋长了曹操的骄傲轻敌的心理。
而周瑜对形势判断很冷静,他向孙权说明了双方的利弊,决策了胜利的计划。在战役开始前,双方的优劣已定。
2、曹操战略战术错误,给了周瑜可乘之机。
曹操在占领荆州北部之后,没有趁机占领南部,占领全部荆州,巩固胜利成果。就想趁热打铁,一举席卷江南,在战略上操之过急。这样,就迫使孙刘两家联盟,一起对抗曹操。
在战术上,曹操的部队重心在江陵一带,只是转用部分主力进攻孙权。本来想用虚言恐吓就让孙权投降,但是这一招破产后,曹操反而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依靠的北方主力只有一部分参战,而这些人马不擅长水战。收编的荆州水军没有磨合,不可靠。这样,在真正的能够使用的兵力数量上反而占不了上风。
周瑜充分利用了曹操的错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军优势,控制住曹操的软肋,使得曹操始终无法制约周瑜,反而被周瑜所制约,失去主动权。
3、周瑜充分利用天时地利的优势。
周瑜利用自己熟悉地利的优势,在水战中先挫其锋芒,然后和曹操隔江对峙。曹操的部队不服水土,爆发疫病,严重削弱了战斗力。
在天时上,周瑜利用自己掌握的气象经验,在冬至一阳生的时机,抓住难得的刮东风的机会,用火攻打败了毫无防备的曹军。
4、巧妙运用计谋,使得曹操遭受失败。
周瑜和黄盖的苦肉计和诈降计,已经成为了军事计谋里面的经典。曹操善于用兵,多有谋略。周瑜能够玩弄曹操于股掌之上,可谓技高一筹。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朋友,爱交往,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历史的乐趣。希望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赤壁之战周瑜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公元208年,东汉丞相曹操与地方割据势力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进行的一场战争。
曹操水陆兵马约20万,刘琮投降的水陆马约七、八万,总兵力约30万,号称80万。
东吴孙权水陆兵马3万,刘备兵马2千,孙刘联军由周瑜任都督,合计兵马3.2万。
战争结果曹操大败,损失兵马近半,孙刘联军取得胜利。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自此形成三国鼎足相立的政治格局。
赤壁之战,周瑜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有几方面原因:
一、东吴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易守难攻。孙刘联军依托长江南岸,退可守,进可攻;沿江布防,以逸待劳。
二、曹操兵马大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虽然南征前在邺(yè)城(今河北临漳邺镇)玄武池练习过水兵,但与东吴自小生长在水乡相比,犹如小巫见大巫。
三、新近投降的荆州牧刘琮的七、八万水陆兵马,虽然编入曹操的南征军队,但改编日短,内部矛盾较多,难以协调作战,故战斗力较低。
四、曹操在朝廷内的专权和排斥异己,使其朝政不稳;马超、韩遂的西凉兵马环伺于西北。所以,曹操时刻担心北方有失,故希翼以速战速决尽快赢得南征胜利。导致其轻敌冒进,急于求成。
五、征伐东吴准备不足。
东吴本来不在此次南征之列,南征的目标是荆州牧刘表。只因刘表突然病死,其子刘琮继位,并随即投降曹操,让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荆州。随即,曹操在当阳县的长坂坡大败刘备,顺利取得江陵。这次南征胜利来的容易。曹操被胜利冲昏头脑,在没有作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要渡过长江,攻打东吴,无论是思想准备、战略准备、兵力准备、物资准备等各方面,显然是准备不足的。
这从公元279年,晋武帝灭吴也能看出来。当年为了灭吴,经过征南大将军羊祜和继任者杜预精心准备了十年,在巴蜀制造渡江战船,看准时机,才派遣二十余万精兵,分六路攻打吴国,战船从巴蜀顺流而下,水陆并进,一举灭吴。而今,曹操平定荆州后,几乎没有什么准备工作,显然是很草率的。
六、曹军农历7月份出发,赤壁之战是12月,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战士中发生瘟疫,战马在严冬天气也缺乏草料。这也导致战斗力降低。
七、曹操为解决战士不习惯乘船的问题,把战船从头到尾用锁链串联起来,并在船上铺上木板,让人马在船上如履平地。这样,稳定性是满足了,但机动性则丢失了,犯了战术上的错误,给了周瑜可趁之机。
八、周瑜派遣黄盖实行诈降计,以麻痹曹操并顺利接近曹操的战船,突然发动火攻,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大败曹军。曹军战死、烧死、溺水、瘟疫而死的近半数。
这次战争过后,曹操的攻势被遏制,转而采取守势,三国局面形成。
赤壁之战周瑜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谢邀。
周瑜是三国时代璀璨的将星,赤壁之战换了别人,恐怕连打都不敢打。也只有像周郎这样的大才,敢勇担大任,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前,周瑜对此战就有了精准的论述,《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
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战争并不是简单的士卒数量交换,影响战斗胜负的因素有很多。
曹操后方不稳,所以这一战曹操必须速胜,不敢长期对峙;而北方的精锐上了战船,和东吴水师对抗,完全是以短击长;寒冬天气,后勤无法保障;再加上水土不服,士兵会生病,进一步影响战斗力。
曹操作为进攻方,犯了这么多兵家大忌,东吴军队本土作战,保家卫国,所以曹军数量再多,都只是纸老虎。
其实除了周瑜说的这四点,笑谈君认为,还有第五点,就是知己知彼。曹操南下,对东吴军队的战斗力认识不足,因为双方没有交过手;而周瑜是和刘备同心协力,刘备和曹操打了无数战斗,曹军虚实刘备一清二楚。所以,在情报方面,曹操吃了大亏。
以上这些,算是周瑜以少胜多的根本原因。
后来曹操为了减轻士兵在船上的不适,把战船连了起来,抵抗风浪的颠簸,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但被黄盖抓住了破绽,一波诈降计+火攻,曹军惨败,这个可以看作是获胜的直接原因。
之前笑谈君也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了赤壁之战中曹操犯下的兵家大忌,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关注一波。
赤壁之战周瑜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感谢邀请。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为重要的三场战役之一,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曹操的败北也宣告失去了全国统一的最好机会。在这一战中,周瑜凭借着东吴五万人马,以少胜多,一举成名,那么他是如何胜利的呢?
第一点,北人在船上极度不适应。曹操的军队以北方人为主,我们都说“北人骑马,南人乘船”,因此到了河流众多的荆州之地,曹操的军队很不适应。再加上赤壁之战需要渡江作战,乘船必不可少,而北人在水上掌握不了平衡,曹操不得不将战船相连,这个就为周瑜火攻奠定基础。
第二点,疫病的问题。此外,南方气候潮湿,蚊虫众多,曹操带兵南下之时又刚好是7月,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最终在11月份与江东军对峙在赤壁。曹操军虽然经历了荆州之战中的数次胜利,但是水土不服的现象严重,军中疫病众多,士气也不是十分高涨。
第三点,曹操对于南方的气候不熟悉。诸葛亮说过“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而曹操这次赤壁之战就是输在不识气候。赤壁之战爆发前后是在11月份,曹操之所以将战船相连,就是为了让北方将士们有着更强大的战斗力,同时连环战船拥有更强的破坏力。同时曹操认为当时正好是冬季,根据经验来说以西北风为主,这个风向下,江东没法使用火攻。但是曹操不知道,冬季的江东偶有东南风起,而正是这场东南风带给了曹操一场败北。
第四点,曹操的过于求成。曹操夺下荆州后,贾诩曾经劝说过曹操巩固当前的胜利成果,先行班师回朝,正好天气渐渐转冷,待到来年开春之际再来一鼓作气。而曹操刚刚拿下河北之地,战胜乌桓,又趁势拿下荆州,可以说是志得意满,这个时候的曹操完全听不去劝,只想顺利战胜江东一举奠定一统天下的态势。一统天下这个诱惑太大,大到连英明的曹操都深陷其中。
如果,曹操先行撤军,回去做好南征的准备,让北人适应船只,适应南方的气候,做好除疫病的准备,再两路夹击,江东完全不可抵抗。
注《三国志》的裴松之说:“至于赤壁之战,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周瑜以少胜多,最终拿下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不是赢在了江东的实力比曹军强,完全是赢在了天时和地利。没有曹军的疫病,没有这场东南风,就不会有这场三分天下的大火。
赤壁之战周瑜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谢邀!70后大叔讲历史替你解答。
赤壁之战,是孙权、刘备两方势力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可说是影响深远。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主导这场战争的是诸葛亮,真实的历史诸葛亮仅是促成了了孙、刘联合,但真正主导指挥这场战役的是周瑜,《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家言,不能当史书看。
赤壁之战周瑜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到底为何?且让我们看看史书的记载:《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从史书上,很明显的看出两点原因:
1、“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驱北方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后世分析,曹操大军在赤壁之战战前因水土不服染病甚多,致使大战时战斗力低下,不堪一击。
2、借东风,火烧赤壁。这就属于计谋一类了。在洞庭湖一带,因为地形风的原因,当天气放晴时,可能会逆吹东南风。这一点是北方长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而成为东吴的地利,周瑜用一把火奠定了胜利的基础。除此以上两点,还有一点是此战胜利的关键,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指曹军)所长;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的惨败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索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说到底还是投降过来的荆州水军战里不济造成的。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战力和誓死一战的决心,长江天堑的地理因素也不可小觑。
赤壁之战周瑜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三国时期有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
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而这三大战役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决定性的。周瑜通过“赤壁之战”一举奠定了后来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而“赤壁之战”周瑜之所以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有三:
第一曹操轻敌。
第二曹军不擅水战。
第三周瑜多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