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两猛将阚稜和薛万彻,如何评价?

阚稜是唐初的猛将,是割据江淮的杜伏威的养子,骁勇善战,军中号称“大将军”。他善使两刃刀,长一丈,名为“陌刀”,他一挥刀就能够杀死数人。在杜伏威的部下,他因功被任命为左将军。他治军很严,做到了道不拾移。

后来辅公祏造反,阚稜平叛功多,很是自夸。而辅公祏被擒,诬告阚稜与自己合谋。加上阚稜又忤逆了主帅唐室宗亲李孝恭,被李孝恭以谋反罪杀死。

而薛万彻是被李世民誉为当时的三大名将之一,他先从罗艺,后归李渊,最后成为李建成的心腹。在玄武门之变时,他举兵解救李建成,先攻玄武门,后准备转攻秦王府,事败而逃。李世民认为他忠于职守,赦免收用了他。

在后来对异族的战争中,薛万彻屡立战功,并娶了唐太宗的妹妹为妻。但是,随着地位的提高,薛万彻也显露出许多不良的表现。《旧唐书》中记载:

万彻在军,仗气凌物,人或奏之。及谒见,太宗谓曰:“上书者论卿与诸将不协,朕录功弃过,不罪卿也。”因取书焚之。寻为副将、右卫将军裴行方言其怨望,于是廷验之,万彻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彻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即便是这样,薛万彻依然不思悔改,后与房遗爱合谋,企图造反拥立荆王元景为皇帝,事泄被杀。

这两人都是唐初的猛将,都是因为战功自夸轻视他人,都是被人举报谋反,也都是被以谋反罪而杀的。但是,两个人之中,阚稜是被诬陷的,而薛万彻则是与人合谋,罪有应得。

唐初两猛将阚稜和薛万彻,如何评价?

阚稜和薛万彻作为唐初的两员猛将,虽谈不上著名亦或大将,但都是个性鲜明,而结局惨烈的一代战将,结合他们的经历和性格特点,做一简单的归纳和评价。

一、性格篇

阚棱:优点:魁梧雄壮,犹如张飞再生,天神下凡。爱憎分明,带兵纪律严明,秋毫不犯。

缺点:性格爆裂,持才傲物,居功自傲,不懂进退。

薛万彻:优点:将门虎子,武艺高强,作战勇猛,战功赫赫。

缺点: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勇而无谋,难以独任。

二、出身篇

阚棱和薛万彻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降將。

阚棱由隋末农民起义将领的身份归降大唐,官拜左领军将军、越州都督。

薛万彻以隋朝将领的身份归降大唐,授车骑将军,武安县公。但薛万彻先是跟随太子李建成,深受太子信任。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其逃离隐居深山,被李世民招回,在李世民治下成为唐初一员猛将。

三、战绩篇

阚棱,成名时间不长,就被冤死,没有特别出彩的战役。但其有两个方面可以撑起勇猛的赞誉:

一是善用大刀。这种刀就是传说中的唐朝利器——陌刀。此刀,长一丈,有两面锋刃,一挥杀数人,无可匹敌;

二是威名迫人。唯一一次重大的平叛战役中,面对辅公祏造反,两军对阵之时,阚棱以面示人,对叛将大喝道:“你们难道不认识我吗?还敢再战?”这一声大吼,堪比长坂坡的张飞,吓得叛将纷纷下马跪拜,许多叛将倒戈投降。虽然,叛军大都与其相识,皆是过去手下兵卒,但其威猛的气势也可见一斑。

薛万彻,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所经历的战役无数。比较著名的有大破窦建德、会战刘黑闼、玄武门之变、击败突厥、从征吐谷浑、大败薛延陀、从征高句丽等等,几乎历经了唐初许多著名战役。在这些战役中,除了开始的窦建德之战中被俘削发和吐谷浑之战陷入绝境以外,其他战役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唐太宗评价其:"当今名将,唯李绩、江夏王道宗、万彻而已。绩、道宗虽不能大胜,亦未尝大败;至万彻,非大胜即大败矣。"四、轶事篇

阚棱是当时义军首领杜伏威的养子,其有养子三十人,以阚棱与王雄诞最为知名。由于阚棱较王雄诞年长,军中惯称阚棱为大将军,称雄诞为小将军。当时杜伏威的部下多为盗贼出身,时常侵害百姓,阚棱一一审理所有案件,就算亲朋故旧亦执法无私,所以其刚正不阿的性格,最终成为得罪赵郡王李孝恭的主要因素。

薛万彻为人行伍出身,不解风情,与李世民的妹妹丹阳公主的一段姻缘,因为李世民的一段戏言,曾经被公主冷落,最终由李世民亲自出面,方才化解。

事情是这样滴:李世民的妹妹丹阳公主嫁给了薛万彻,李世民曾经对人说:“薛到马是个村夫,十分愚蠢”,公主很不高兴,不和他同床。后来这件事被李世民知道了,自己挖的坑自己填,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来解决。这天李世民备办酒席,把他的妹夫(或姐夫)们全部召来,一边喝酒边比赛握(握塑是北魏宣武帝时传入中国的一种棋类游戏),并以李世民的佩刀作赌注,李世民和其他女婿佯装不能取胜,把佩刀故意输给薛万彻。于是,丹阳公主觉得自己的丈夫比别人的丈夫都聪明变得高兴起来,夫妇俩同车返家。

五、结局篇

阚棱,义军出身,回头又参加了平叛自己曾经领导过的队伍,此番举动虽忠于朝廷,但终为人不耻。然本人不知收敛,仗着平叛之功,对上不懂尊重,平级不事尊重。特别是在自己在叛军属地的资产被上司籍没的情况下,公然对抗。加之叛军首领诬陷其是叛乱的同谋等诸多因素叠加,最终被李孝恭杀死,但几年后,李世民为之平反昭雪。

薛万彻,本是有着大好前程,还是当朝驸马,本该安居晚年。但高宗时代,倍感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内心不平,竟然与房遗爱串通,想立荆王元景为主。事情败露,被处以极刑。

死前,尽显好汉风范,薛万彻大声说:"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说罢,解开衣领对监斩官大声喊道:"亟斩我!"(《新唐书·薛万彻列传》)但刽子手刀下无力,第一刀没有砍准,万彻大声呵斥:"何不加力!"连砍三刀才斩下他的首级。

唐初两猛将阚稜和薛万彻,如何评价?

唐初的猛将有很多,阚稜与薛万彻便是其中的两个。

首先我们先说阚稜,他在隋末时本是杜伏威手下大将,后来同杜伏威一起归唐。

阚稜是一个猛将,如有一次他去平叛,叛军大多是其旧部,他只是上前大声说了几句话,便平定叛乱。

这个事儿让人听来有些摸不着头脑,但细想之下就会发现,阚稜在军中一定很有威望。而军中威望是由战功而来,如此其猛将之称可谓实至名归。

不过阚稜虽然厉害,但毕竟是降将归附之人,不受掌权者的喜爱是很正常的。他最后也因此被赵郡王李孝恭害死,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下面我们来说薛万彻,他原本也是隋将,后来降唐也是大将。他在唐初屡立战功,还曾投在太子李建成门下。

在玄武门之变时再看到太子首级,才最终停止战斗。他在平突厥、平薛延陀部、征高句丽时,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他还是李世民的妺夫,不过因参与立李元景为帝的事儿,被长孙无忌所杀。

综上所述唐初的阚稜与薛万彻,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但是他们在最初选择明主时,都没跟对人,最后也因此而丧命。

唐初两猛将阚稜和薛万彻,如何评价?

阚棱,齐州临济(今山东济阳)人。体貌雄伟,擅长使用双刃刀,刀长一丈,名叫“拍刀”,一挥动可以砍杀数人,阵前没有强敌。杜伏威占据江淮,因战功显著,任用他为左将军。部下都是一群强盗,胡作非为侵害掠夺,阚棱问罪杀掉,即使亲戚旧故也没有能够脱免的,达到路不拾遗。

跟随杜伏威入朝,授任为左领军将军、越州都督。辅公祏反叛,阚棱参与南征,青山之战,与陈正通相遇,两阵刚刚交接,阚棱摘下头盔对众人说:“不认识我了吗?怎敢出战!”那些人大多是阚棱过去的部下,气势于是大减,甚至有跪拜的。辅公祏失败,阚棱功劳最多,但是很是自夸。辅公祏被生擒,于是诬陷他与自己通谋;另外因杜伏威、王雄诞及阚棱在丹阳的财产都应该归还本人,而赵郡王李孝恭都抄没收缴了,阚棱亲自申诉,触犯了李孝恭,于是以谋反罪处死。

薛万彻(?-653年),唐朝名将,汉族,唐朝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原籍敦煌(今属甘肃)。隋朝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第四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仕唐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封武安郡公。

太宗言当世名将有三,李绩,李道宗,薛万彻。李世民评价说:“李绩和李道宗、薛万彻是当世名将。李绩和李道宗老成持重,打仗不会大胜,也不会大败。薛万彻勇猛无比,做事不考虑后果,打仗不是大胜,就是大败。(当今名将,唯李勣、江夏王道宗、万彻而已。绩、道宗虽不能大胜,亦未尝大败;至万彻,非大胜即大败矣。)”

薛万彻本为隋将,后与兄长薛万均同自幽州降唐,因征讨梁师都有功,授车骑将军,随罗艺四处转战其他起义军,投入太子李建成幕府,受其赏识。玄武门之变时,率东宫兵马力战,甚至反扑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出示以太子首级,他才放下武器带领数十骑逃入南山。后来唐太宗赏识其武勇,屡次遣使招谕才复出拜将。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丽时屡立大功,尚太宗妹丹阳公主。后因参与谋立荆王李元景为帝,被长孙无忌所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