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是否可以说《隆中对》不靠谱?
如果少看点《三国演义》,再自己有点头脑,能够客观的分析问题的话,就可以看出来《隆中对》只是一个战略性的设想,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可操作性的行动方针。
《隆中对》对各方势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东吴为援助,联合东吴共抗曹操的方针。统一天下的步骤是,一占荆州,二占益州,三结好东吴,分两路北伐,一路是关中,由刘备亲自率领,一路由上将带领,由荆州出发向南阳洛阳进发。大体是这样的。
这个方案可以说不用诸葛亮提,第一二步刘备也会这么办。刘备赖在荆州,就是要夺荆州。接下来就只剩下东吴和益州,当然避重就轻,夺取益州。这两步是必须要走的。
而下一步分兵北伐,刘备估计还没有想到这步,也只有诸葛亮这样纸上谈兵的书生才会提出来,最后蜀汉就死在了分兵北伐这一步上了。
且不说分兵两路,相隔千里,不能互相配合,容易被对方各个击破。就说东吴怎么说,一句空洞的结好就结好了?有什么方式方法吗?
所以,这个计划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那就是没有把东吴看在眼里,一厢情愿的把东吴当成结盟的外援。根本没有对东吴的战略意图有所了解,也不屑了解。
东吴也有自己的诉求,它也有争夺天下的计划。它追求的是全取长江为第一步,直接就和《隆中对》冲突。这方面诸葛亮难道一点都没想到吗?
结果东吴成了刘备集团眼中的奴才,刘备集团尤其是关羽,处处对东吴趾高气扬,随意谩骂。最终,受尽委屈的孙权忍无可忍,灭了关羽刘备。这都是《隆中对》留下来的祸根。
以上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蜀汉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是否可以说《隆中对》不靠谱?
我是六菠萝,我谈一下看法。
这么说吧,《隆中对》所讲的策略不能说是错的,至少是匡扶汉室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种可行的方案,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中途不能出现大的变数。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好好的蜀国大业,为何走偏了。
一:输在“人和”
战争和吏治都需要内部稳定。然而蜀国的领导层却互相猜忌。最典型的莫过于关羽、张飞与诸葛亮的关系;其次,对待魏延这件事上,有点优柔寡断。既不信任,何必让他掌握部分大军?这也为后来杨仪和魏延的斗争埋下了隐患。
二:输在“时运”
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隆中对的第一步就是取荆州,这一步好可以,但是从第二部开始大意,没有及时调整战略。刚刚夺取荆州没多久,就要去打益州,有点唐突,退一万步讲即使真要那样,也应该派赵云或者黄忠,却偏偏派了一个美髯公。张飞的情况也是如此,这里不多赘述。
第三:输在“国力”
《隆中对》固然可行,但荆州的丢失以及夷陵之战的惨败,使得蜀国丢失了战略重镇和人口赋税。整个益州才民户二十余万百万人口。而曹魏人口是蜀吴两国总和。所以诸葛亮的“北伐”拼的是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说,《隆中对》的策略是好的,但是是有条件的,只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蜀汉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是否可以说《隆中对》不靠谱?
《隆中对》作为蜀汉的最高战略规划,前期一直是得到了很好地执行,整体局势也都是按照诸葛亮的规划在走。
之所以北伐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荆州易主。我们来看,《隆中对》是这样说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规划是待天下有变时,荆州、益州两路同时出兵北上灭曹。而诸葛亮北伐时,荆州早已失去,荆州易主那天也就意味着诸葛亮最初的战略规划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这也是后期诸葛亮急于北伐的原因,荆州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上人口众多,商业繁荣,若跨有荆、益,则可内修理政,闷头发展经济,一边休养生息,一边坐看风云,静待天下有变。而荆州丢了,益州疲敝,地盘、人口基数、经济、地理位置都不如曹操、孙权,发展速度肯定比其他两家慢,如果再用以前的规划,那就无异于等死了。
那么荆州为什么会丢了呢?大家都知道,荆州是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遭孙权背刺的情况下丢了的。抛开孙权的背盟不说,因为国与国之间的盟约本身就没什么效力,在有利可图的时候随时都能撕毁。单说襄樊之战该不该打?
按照诸葛亮的规划,襄阳和樊城都是要打的,因为拿下襄阳和樊城才算完全据有荆州,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
1、打的时机不对,要嘛早几个月在刘备打汉中时进攻襄樊,则可以牵制曹操,与刘备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要嘛就坚守荆州,待天下有变时再打襄樊,反正刘备自己也把汉中拿下来了。
2、准备不足:我们都知道,一般发动战争都是未算胜,先算败,而此时的关羽或者说蜀汉明显只考虑了胜利,未考虑失败,导致战局不利时没有应急措施,以致关羽兵败身亡,荆州易主。
之后引发连锁反应,刘备坚持为关羽报仇,起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元气大伤,蜀汉至此已无力再与曹操争雄。这之后的北伐不过是诸葛亮尽忠而已,一尽刘备知遇之恩,二尽自己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因此,不能说《隆中对》错了,只是执行过程中出了差错。
蜀汉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是否可以说《隆中对》不靠谱?
蜀汉的北伐失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而不仅仅是《隆中对》这个战略的正确与否?诸葛亮的《隆中对》所提的是战略,是指导方针,而不是实战方案!它能否得以实施,还得看“理论能否联系实际”?
诸葛亮在和刘备在草庐论策时,提出:先占据荆州,再夺取西川及汉中,然后“待天下有变时,命一上将军从荆州直向宛、洛”,刘备再从汉中出兵,对曹操形成“战略夹击”之势,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样就可以给刘备一方,营造出一个比较有利的战略态势!
假设此时的东吴,也趁势加入北伐战争,那么就更可以给曹操造成东(孙权军)中(关羽军)西(刘备军)三面受敌的局面!纵以曹操之精明,以曹军之勇悍,恐也难以同时应对这三路大军的攻伐!
然而形势瞬息万变!关羽不待刘备占稳了川汉地盘,就变“佯动牵制曹军”为真的向曹军发动了倾力攻击!更致命的是:东吴背盟,趁关羽与曹军在前线血战的机会,派吕蒙引军“白衣过江”,袭取了荆州,最后更是令关羽为此而殒命——这些情况不仅仅是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布署,而且还使曹操得以减轻了战略压力!并且还把刘备的主要目标,由曹操引到了孙权一方!直接引发了孙刘大战!
虽然最后刘备战败了,可也令蜀汉大伤了元气!而且没有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人囗众多、人杰地灵的荆州地盘,更令只剩下益州和汉中的蜀汉,很难再具备从前那样的实力了!而且正是由于实力不济、交通不便、补给困难、人才凋零…等因素,才使得诸葛亮的多次北伐变得劳而无功!
上述浅析只是个人见解,欢迎各位朋友互相交流斧正!
蜀汉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是否可以说《隆中对》不靠谱?
公元201年,刘备来到荆州,投奔了刘表麾下,虽然刘备与刘表均为汉室后裔,而刘备素有声望,因此在投奔刘表之初,刘表对刘备还是颇为看重的,然而在旁人的唆使下,刘表逐渐疏远刘备,而刘备也一直寄人篱下,没有施展抱负的可能,以至于在荆州七年时间里髀肉复生,心中抑郁。不过当时的名士司马徽与谋士徐庶都向刘备推荐了一个不世出的奇才诸葛亮,刘备得知这件事后十分高兴,他本希望徐庶能叫来诸葛亮,就此辅佐他,但徐庶称刘备最好亲自邀请诸葛亮出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在公元207年冬到208年春这段时间里,与关羽和张飞两人先后三次来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最终才得以诸葛亮相见。
在见到诸葛亮后,刘备向诸葛亮寻求帮助,他认为他有志向却没方向,希望诸葛亮可以给他指明方向。当时诸葛亮先是给刘备介绍了一下天下大势,然后为刘备设计了一个战略规划,在这份规划中,诸葛亮让刘备先占据荆州,随后占据益州,只要有了横跨荆、益之势,刘备就可以谋划北伐的事情了,到时候刘备可以派出一个上将军从荆州出发,刘备自己亲率大军出秦川,则称霸的事业可成,汉室也就此可以复兴了。刘备在听完这番话后十分高兴,就此盛情邀请诸葛亮出山,并对诸葛亮十分敬重。但实际上,无论是诸葛亮穷尽一身才学,还是姜维常年征战,他们都没能通过北伐击败曹魏,获得最后的胜利。既然蜀汉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是否可以说《隆中对》不靠谱?
事实上,《隆中对》是当时刘备唯一可行的方案。要知道曹操和孙权在当时都是刘备动摇不了的势力,正因如此,诸葛亮才会建议刘备先取荆州,后取益州,形成鼎足之势,并在此之后进行北伐。而当时无论是荆州还是益州都有可以占据的可能,因此刘备的选择注定跳不出这个范围。
更何况诸葛亮的这个战略,在情况好的时候,真的可以收复中原,即便情况不好,最差也是三分天下,也就是说,刘备最差也是称霸一方的诸侯。而诸葛亮也很明白,达成北伐的条件比较苛刻,并不能一蹴而就的,因此蜀汉最终没能成功也属正常
蜀汉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是否可以说《隆中对》不靠谱?
虽然蜀汉北伐均失败,但不能说《隆中对》不靠谱,从现在看来,《隆中对》战略意图是正确的。只是在执行过程出现了差错,所以最后心失败告终。
诸葛亮初见刘备时,在隆中草堂里为刘备献上了”向南、向西发展,先“跨有荆、益”两州,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北伐复兴汉室“的《隆中对》。前期刘备确实是按照这个策略实现了“跨有荆、益”的目标,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可后期执行中却出现了失误,本来诸葛亮留守荆州,可刘备却调他入川,只留下关羽守荆州,而关羽为人过于骄傲,看不起东吴,不能认真贯彻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隆中对》的战略意图,结果丢失了战略意义重大的荆州,使得原来大好形势的蜀汉急转真正,失去了恢复汉室的机会。
后来毛主席评价《隆中对》时认为:蜀汉兵分隔于相距千里之遥的荆、益二州,本来就削弱了整体实力,而之后刘备、诸葛亮、关羽三人又各领一军,使得兵力更加分散,并且三人相距千里,彼此难以互相呼应,最终导致了《隆中对》战略的彻底失败。
因此,我们不能说《隆中对》不靠谱,只是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没能很好的执行。而到了三国后期,天下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诸葛亮也没有对《隆中对》中策略也没有及时调整,加上当时刘备也没有很好的执行这个,所以最终遗憾白帝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