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箭阵与马其顿方阵,哪个更厉害?

亚历山大大帝曾想远征我们,但是被喜马拉雅山隔断了,如果亚历山大真来的话与当时的秦军交手会怎样?谁能取胜?

秦军是箭阵?这个真不知道。不过看秦始皇兵马俑,好像弓弩手比例没有号称箭阵那么大。秦军应该是一个由步兵,弓弩兵,骑兵,车兵组合起来的军队,不是单一兵种那么简单。

而马其顿方阵,确实是很厉害。它的长枪阵使得他的正面无可抵挡。每一个在他阵前的敌人都会遭到几支乃至十几支长枪的攻击。所以它才会所向披靡。

但这个方阵也有很大的缺点。首先,它必须在平坦的阵地上布阵。第二,很多所谓的军迷都忽略或者不知道的,这个方阵威力的发挥必须要依靠在两翼掩护它的伙伴骑兵。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战欧亚的时候,就是以方阵为在正面交锋,自己带领伙伴骑兵掩护侧面,相机突击。

他的后任就不知道这点,在与罗马军队交战的时候,先胜利后,走到丘陵地带,阵型破裂,加上侧翼骑兵不力,被罗马军队分散成小队突入方阵而被打得崩溃,一战亡国。

知道了这些,那些盲目吹嘘马其顿方阵的人应该可以清醒了。如此落后呆板的阵型如何是中国机动灵活的军队的对手。不要说秦军,战国任何一国随便拉一支队伍都可以灭了这个马其顿方阵。

秦军箭阵与马其顿方阵,哪个更厉害?

马其顿方阵对阵秦箭阵,结果马其顿完败。

【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是古希腊的一个城邦,后来逐渐崛起而建立马其顿帝国。马其顿的崛起,是和军事制度革命分不开的,就是在古希腊城邦军队基础上,组建完善了著名的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是一种高效的步兵、重步兵、骑兵的多兵种方阵。马其顿方阵的核心是3000名长矛手,手持六米多长的长矛,部署在方阵的前面和两侧。后面是3000名手持大盾、短剑的重步兵,而后是3000名弓箭手,10000名手持圆盾、标枪、短剑的轻步兵,部署在方阵中间和后面,两翼是2000名骑兵。

一个完整的马其顿方阵,大约需要两万人,这几乎是马其顿常备军的一半。部署马其顿方阵,不能少于3000人。马其顿方阵,可以在平原、草原、沙漠等开阔地带布置,也可以在行军途中布置。可以布置成方形,也可以变化为扇形。

马其顿方阵的威力,首先来自方阵里的弓箭手,在150米内有效射程,可以给予敌人大量射杀。其次,在80米以内有效射程内,轻步兵的投出的短标枪,也可以造成敌人大量伤亡。敌人冲击方阵时,成排的长矛是很难越过的。一旦敌人阵脚大乱,阵中的轻步兵就会冲出来,给对手致命打击。左右两翼的骑兵会配合步兵冲锋。

马其顿方阵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进兵迟缓,方阵的后面和中间很薄弱,最容易遭到攻击。

【秦军箭雨阵】,通过对秦始皇兵马俑的研究,秦始皇兵马俑方阵,就是真实的秦军箭阵再现。秦军最小的作战单位是“乘”,共75人,战车一辆,驭手一名,长戟手一名,射手一名,步兵72人,秦军队长叫屯长。步兵中,有长戟兵10人,长盾兵10人,弓弩手20人,30名轻步兵。

秦军百人以上有百夫长,也就是两乘150人。六乘450人,就是一个营,中军50人,总500人。2500人,为一个旅;12500人为一个师。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团,加上2500骑兵,刚好是一个重装整编师,共15000人。

秦重装军团15000人,拥有战车150辆,骑兵2500人,长戟兵1500人,长盾兵1500人,弓弩手3000名,轻步兵4500名,其他兵种1200人。

【马其顿方阵和秦箭阵对比】20000人的马其顿方阵和15000人的秦军箭阵,谁更厉害谁的优势更大呢?

(1)马其顿弓箭射程150米,秦弓弩射程200米以上,秦弓弩完胜。假如两军对阵间隔150米,马其顿弓箭射不到秦军,秦军弓弩箭雨可以大量射杀马其顿人。

(2)马其顿长矛只能刺,秦长戟既可以刺,也可以砍,还可以割,马其顿长矛不如秦长戟。

(4)双方冲锋时,秦150辆战车占据绝对优势,双方骑兵打成平手。

(5)双方步兵对砍时,马其顿短剑(80公分)劣势,秦长铁剑(1米1)明显优势。

20000人的马其顿方阵,对阵15000人的秦箭阵,没有任何优势而言。唯一的优势,标枪手在混战中,基本不能发挥。在正常情况下,马其顿方阵败给秦箭阵。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相当于秦惠文王时期,亚历山大步兵45000人,骑兵7000人,开始东征。用七个月时间,打下了推罗城(黎巴嫩),后来又摆平埃及。

前332年,亚历山大进攻阿贝拉,大流士三世,集合10万人对抗。希腊史吹嘘波斯出兵百万,当时的整个中亚的总人口只有300万,难道要婴儿也上阵吗?阿贝拉会战,以波斯失败而告终,大流士三世逃跑了。亚历山大进占巴比伦和波斯城。

前330年,大流士手下的军官刺杀了他,后来,亚历山大击败大流士三世继承人柏萨斯,并且将他斩首。亚历山大经过三年的奋战,攻克了整个伊朗东部地区,并继续向中亚推进。

波斯的正规军失败以后,伊朗以东地区就只有游牧部落了,这些半民半牧的民兵,当然不是亚历山大的对手。亚历山大进攻到兴都库什山和阿富汗一带,由于大山阻挡就转头南下印度。

前324年,亚历山大遇到了印度大象,亚历山大就卷刃了。希腊史说,亚历山大在“海达斯佩斯河会战”,击溃了印度波拉斯的军队。但是很奇怪,亚历山大退兵了,以亚历山大敬重波拉斯,马其顿人不想打仗为借口。冷清觉得,亚历山大,在印度遭受了重创,并且受了重伤。

马其顿军队分两路退兵,前323年,亚历山大走到巴比伦时死了。仅仅存在了12年的亚历山大帝国解体了。从中可以看出,马其顿方阵适合在沙漠草原作战,进入印度丛林地带,马其顿方阵就失效了。

假如,亚历山大以六万马其顿方阵,以及10万仆从国军队,和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拥有千乘战车、2万骑兵、20万常备军的秦军对阵的话,亚历山大会死的更快。

秦军箭阵与马其顿方阵,哪个更厉害?

恐怕很难取胜。

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看,秦国在灭六国战争中并不是武器装备和单兵素质最好的一国,当时武器装备最好的是韩国,其铁制兵器和甲胄冠绝天下,而秦国因为国内铁产量有限,仍处于铁铜并用阶段,甲胄中很大比例是皮甲,而论单兵作战能力,齐之技击,魏之武卒,都是当时公认的强悍之士,秦国士兵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大家不要被《大秦帝国》这类文艺作品给误导了。

秦国之所以能够在与六国的作战中屡屡战胜,关键是体制和组织方面的。

首先,普遍设立郡县,而不像其它六国仍然是郡县和封君并存的体系,这样一来可以由国君亲自构建中枢,统一指挥全国兵力,统筹全面战争指导,而郡县全面受控于中枢,加上强制性分家和严格的赋税制度,足以集中全国财力,并由国家统一配送转运,确保后勤始终不缺乏,灭六国之战秦军动辄出动几十万,战役有时要跨年举行,但即便王翦60万入楚也没弄到后勤匮乏的地步。

其次,严密的战场纪律。秦国的战场编制和战场纪律是最严厉的,立功者不吝厚赏,胆怯者有被杀的危险,甚至同编伍的队友犯错也会连坐,而倘若没有军功,就连公族也得不到官爵和俸禄,商鞅变法更严惩私斗,这样一来,整个秦国社会都变成了一架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足以抵消武器、单兵训练等方面的劣势而有余,毕竟灭六国之战都是几十万大军对垒的大规模战役。

第三,统一后的预设战场和后勤设施建设。为便于全国范围内兵力调动和物资运输,开设了驰道;为加强边境防备,改建了长城、亭障,并设置了庞大的戍边军队;为确保边境重兵集团的后勤军需,不仅开凿运河(灵渠)和军用道路(五尺道),而且征发大量内地闾左和罪人去就近屯田,这些措施虽然不利于建立一个持久稳定的大一统王朝,却足以在王朝存在期间维持一支强悍耐久战的军队。

如果这样一支秦军和马其顿军队相遇,后者可能在武器装备、士兵训练等方面占优,但后勤、战场建设、军队体制等方面则全面落后,且以步兵和单人战车为主的体系也很难抵抗步、车、骑结阵,进退自如,后勤保障充裕的秦军大兵团。不仅如此,弓箭充分发挥战场威力的前提,是有充分而持续不绝的箭矢供应,罗马时代的地中海各国就是因为做不到这一点而很难让弓箭队战胜组织纪律性很强的马其顿方阵,和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罗马军团。唯一一个罗马军团被弓箭击败的战例,是安息-克拉苏军团卡莱之役,当时安息为确保9000弓骑兵弓箭射击不断,让全国的骆驼不间断把弓箭送上一线,最终在油尽灯枯之前压倒了20000罗马方阵。秦军依托强大后勤和完善战场道路、武库体系,一战中集中几万弓箭手射上几天大约都可以做到,而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其实还远不如克拉苏方阵完善。

不仅如此,秦即便在统一六国前就已经举国郡县化、全民军事化,可以轻易动员几十万大军,即便一时受挫也能很快再动员几十万(长平之战和灭楚之战就是例子),而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却是个本土幅员狭小、最基本依赖群体——希腊诸城邦尚未真正统一,看似庞大帝国却只有有限动员力的国家,这样的一个松散体系,又怎能和高速运转、能轻易满血复活的秦国军事机器“论持久战”?

秦军箭阵与马其顿方阵,哪个更厉害?

很遗憾的说,假如秦军箭阵遇到马其顿方阵,失败的一方将会是秦军。

军队作战需要多兵种配合,虽然秦军箭阵威力巨大,如果失去其他兵种的掩护,杀伤力将会下降一个档次,马其顿军人只需要熬过最艰难的几百米之后,就会依靠手中7米长枪枪挑秦军弩兵。

所以,我很不看好秦军箭阵和马其顿方阵的对抗。

但是,假如是两个国家的大战,我认为凭借秦军多兵种相互配合足以吊打马其顿人。

亚历山大帝国是欧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帝国,这个国家东到葱岭,西到希腊半岛,所辖地区为波斯帝国和希腊之和,境内拥有希腊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古老文明。国土面积550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可以征集兵员100多万。

而秦国刚刚变法成功,实力比战国后期弱不少,估计军队不会超过50万,大约为亚历山大军队的一半或者1/3。

假如秦国和亚历山大帝国之间没有葱岭和西域的阻隔,两国实现倾国大战,称得上是历史上第一次世界级大战。亚历山大的军队胜在数量多,秦军胜在战斗力强。

马其顿方阵配备7米长矛,秦军重步兵方阵也有7米长矛。所以,决定胜负的将是两军的耐战能力。很不幸,秦军自古耐苦战,就不怕打硬仗,而马其顿军人在面对挫折时会斗志全无,比如南征印度时被战象一冲,吓得想回家。所以,马其顿方阵不是秦军方阵对手。

亚历山大手下的100万仆从军来自国内各个部落方国,语言不统一,战斗意志更差,波斯帝国西征已经多次证明这些人只会打顺风仗,一看不好马上就会跑。所以,在面对秦军时,根本指不上。

秦军上万辆战车将会轻易击败波斯战车,并完成对百万仆从军的包围,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是秦军有史以来取得战果最大的一次,因为他们将斩首百万!

秦军箭阵与马其顿方阵,哪个更厉害?

首先声明一点,秦军并没有箭阵,像电影中弩箭那样几十行大纵深的军阵根本就是不科学的。真正的弓弩箭阵充其量也就10行顶天了,因为箭阵为了有拉弓的空间,间距至少在1.5米以上。10行就已经是15米以上的距离了。根据弓弩的有效射程来看,最后一排要攻击距离第一排至少50米远的地方,十排距离就是65米。不过实战过程中难道要等到敌人跑到离第一排只有五十米的距离时才放箭?你跑五十米要多久?根本来不及第二波射箭,而且大间距使得落箭的杀伤率并不很高。

所以大秦会赢,但是所依仗的并不是弩阵,而是锐士,秦锐士的战斗力,按照荀子说的,那是战国时期最牛逼的军队。秦锐士往往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而且团队合作密切。况且有战车和骑兵做配合。顺便提一点,中国的战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车,多辐条的车轮使得驾驶平稳,轮子在车子中央不至于车子前后摇晃。

再就是秦国的骑兵,数量规模之大,与赵国楚国齐名。而且与希腊骑兵相比,大秦骑兵的有势在于善骑射。一直被西方军事学家所称赞的高加米拉战役,其实是亚历山大走险棋用伙伴骑兵突袭大流士的中军,因为波斯军军纪混乱,所以一下子乱套了才赢得。当时在右翼,备受称赞的长矛方阵已经濒临崩溃,如果不是亚历山大用骑兵回援,右翼怕是就要破了。



现在亚历山大面临的是大秦,数量庞大的军队、优秀的将军、素质极高的战士。这种侥幸就基本不复存在了。你说秦军破不了马其顿方阵?问一下罗马人在马略改革之前凭借勇气冲破了方阵,而秦军的士气要高于早期罗马共和国士兵,又怎么会破不了。

秦军箭阵与马其顿方阵,哪个更厉害?

谈秦说汉(311)

战国时期的秦军并未专门设置箭阵,但弩箭确实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兵器。马其顿方阵曾经在欧洲所向披靡,对游牧民族的普通弓箭毫无惧色。若马其顿方阵与秦军军对决,在平坦的陆地作战,马其顿方阵难有优势,在地形复杂的近战中就很难说

在周朝以前,作战时使用弓箭比较多,那种普通有弦弓。战国时期出现了使用机械助力的弓弩了,其中韩国的兵器最发达。一方面韩国有开采矿山,冶炼技术发达,能大量生产箭镞;另一方面韩国机械制造很发达,特别是制作战场利器之弓弩。

《战国策·韩策一》:“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外。”

  • 秦军箭阵

战国时的秦国基本已经淘汰了弓箭,采用单兵弩与强弩两种,单兵弩分蹶张、臂张二种。蹶张弩是以脚踏弓背上弓弦,其优点是发射出的箭镞威力极大,缺点装箭镞的速度慢。臂张弩是靠臂力拉开,优点是装箭镞速度灵活,缺点是射程相对短。

强弩是多人操作的机弩,有的甚至被装备在特制的战车上机动作战。其特点是射程远,威力大。秦国的单兵弩可以发射到50步以,也就是70-100米左右,但强弩可以发射到600步以上,也就是800-1000米左右。秦朝一步即为六尺,一尺为现代的0.231米,约1.38米。

秦军的弓弩确实威力强大,而且已经有了成建制的弓弩兵。但战国时期应该没有形成专门使用弓弩的箭阵,一般都是在进攻或防守中用弓弩配合正面战场。而且,在很多地方,各种机械式弓弩早已普及了,不算是什么尖端科技。

  • 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是亚历山大在希腊重步兵方阵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一种阵型,由常备兵、轻装步兵、骑兵组成。常备兵在正常攻守时,右手持16英尺的长矛,左手持2英尺的圆盾。第一排士兵半蹲着,长矛对准前方,后排则以长矛架在前排肩上。

马其顿方阵之轻装步兵的矛枪要短一些,也有装备标枪,盾的直径大一些,主要用来辅助骑兵机动进攻。骑兵主要由年轻贵族组成,手持长矛刺中第一个敌人后,放弃长矛,用刀剑进行战斗,其作用是机动冲散敌军阵型,然后让常备兵朝前刺杀。

马其顿方阵用于防守敌军冲锋的优势特别明显,在进攻中以长兵矛伤敌也有优势。特别是在骑兵,轻装步兵的配合下,常备兵得到最佳的发挥。而马其顿阵型单一,训练简单,容易形成肌肉僵化,固定的阵型不容易被打散。

  • 秦军弩箭与马其顿方阵优劣比较

秦军的弩箭射程相对较远,但射得越远其作用越小,不能高估其作用,古人云:“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马其顿标枪正常只能投20-30步,所以在百步之内,秦军的单兵弩箭是占优势的,三十步之内近战中,马其顿方阵的优势比较明显。

秦军的战车不管装备单兵弩,还是强弩对马其顿方阵是一种威胁。秦军的战车一般由四匹马拉车,驾车一人,操作弩箭一人,右护卫一人,机动性强,利于冲锋。平原作战优势特别明显,但山地,或泥沙、水滩上作战时,马其顿方阵的优势明显。

总的来说,秦军的弩箭与马其顿方阵在百米之外发生遭遇,秦军有优势。如果人力相当,打持久战,马其顿方阵的作用就会凸显出优势。毕竟决定战场胜利的,除了兵器与阵型,还有天时、地利、人和、谋略等因素。

  • 写在最后

战国七雄基本上都已经装备弓弩了,其中早期质量最好的弓弩与箭镞,大多是从韩国进口。但是,弓弩虽然射速快,杀伤力强,但也不能轻易射穿木质盾牌,而且作战时极易损坏,当然近距离射穿有可能。所以,也不能太迷信秦军弓弩的作用。

马其顿方阵的主要作用是在防守中进攻,其长矛对付骑兵的作用非常明显。在百步之外,秦军的弩箭可以发挥优势,但马其顿的圆盾防御百步之外的弩箭,应该也会有些作用。在三十步之内,弓弩的作用就不明显了,马其顿方阵近战最好发挥。

但是,毕竟秦军与马其顿没有真正对决过,到底秦军的弓弩厉害,还是马其顿的阵型厉害,谁知道呢?

2020/11/30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