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海岛出身的拿破仑,陆战猛如虎,海战旱鸭子?

这个跟拿破仑个人经历有关。拿破仑虽然出生在科西嘉岛,但他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法国当了少年军校生,然后在法国陆军炮兵部队任职。和海军没有多少交集。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陆军受过大革命的洗礼,战斗力大增。拿破仑指挥这样一支部队,采取新的战略战术,创造了很多战争史上的奇迹。

而海军则因循守旧,魄力不足。而且实力不足,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在特拉法加海战中损失惨重,一蹶不振。

拿破仑没有海军的支撑,只得宣布大陆封锁令,违反资本流通的手段造成了资本的反抗,最后一败涂地。

为何海岛出身的拿破仑,陆战猛如虎,海战旱鸭子?

我对拿破仑战争期间不了解多少,但是还是可以简单总结出以下两个大点。

(1):陆军方面

当时,欧洲主战场几乎为陆战,海战几乎不被重视,而拿破仑出生在陆军,海战经验不成熟。

(2):海军自身方面

海军技术性太高,话说“十年陆军,百年海军”,当时法兰西海军的确很弱后,而陆军很强,这就要提到以上的一点了,拿破仑不可能把陆军的军费拿去换取海军的能力及装备,而当时海军地位最高是英国,法兰西海军一直受打压。以至于拿破仑“重陆轻海”的情况发生。

以上就是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欢迎在下方评论)

为何海岛出身的拿破仑,陆战猛如虎,海战旱鸭子?

谢邀。让拿破仑变成了“陆战猛如虎,海战旱鸭子”。当然与拿破仑出生在海岛科西嘉岛没有关系。这是由于拿破仑的国家——法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这种特殊性从17世纪法国路易十四开始就一直困恼法国的海军,非拿破仑时代能够解决。因此可以从法国海军的发展中得到答案。请看分析:

一、法国是海陆双重国家的属性,法国海军的发展历史呈现上下波动的状态,并且一直和英国海军的发展壮大,有密切的关联。

法国海陆双重国家的属性。法国陆军曾经在千年里,数次影响了整个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军事发展方向。但法国海陆双重国家性质注定了战略的重心,资源的分配,都必须在陆地和海洋之间来回倾斜。因此法国海军的发展呈现上下波动的状态。

隔海的邻国海上霸主英国的存在。尽管法国海军是世界上强大的海军,但却无法成为世界第一海军,每到关键时刻,都被英国海军的辉煌所掩盖。真是“既生瑜何生亮”,由此决定了拿破仑的军事命运。

因此,法国这样海陆双重属性的国家想要在陆地和水上同时称霸,得到的结局就注定是不佳的。事实上,只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争霸不停,庞大的常备陆军数量就不会削减,海军能得到的资源就不会增加,击败英国就只能是战略梦想。

上图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

二、法国海军17世纪路易十四时代

1、世界第一海军的短暂时光。1661年路易十四执政,他认为法国既然是欧洲第一大国,他的海军也应是欧洲第一。随即,路易十四任命柯尔贝尔为海军大臣后,柯尔贝尔基于“重商主义”的思想原则,勾画出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海洋强国战略,力图“像制造业和国内贸易那样,把海洋和远距离贸易组织起来形成巨大的实体。为了支持法国的商贸,建立一支具有坚实基础的海军。

1672年,法国向当时的世界海军第一强国——荷兰共和国宣战。法国海军通过法荷战争获取了宝贵的战争经验。并诞生了法国海军名将——迪凯纳。

1676年,迪凯纳指挥的法国海军在奥古斯塔海战和巴勒莫海战先后击败荷西联合舰队。荷兰海军名将德·鲁伊特在海战中负伤过重而死。法国不仅获取了西地中海的制海权,而且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威望。凭借法国强大的实力,此时法国海军已经成为第一海上强国。

1683年柯尔贝尔去世后,路易十四致力于在大陆进行扩张,对海外殖民地的关注度减弱。1685年的《枫丹白露敕令》不仅让法国工商业半毁,也使海军失去了9000名熟练的水手。法国海军建设开始走向下坡路。

2、法国海军的迅速崛起确实让英国等其他国家感到恐惧。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甚至与威廉三世结订密约,共同遏制法国海上势力。英国人按1677年方案建造了30艘新战舰,其中包括10艘三层巨舰。这表明英国有抵制法国的政治意愿和实际行动。

1686年在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的外交活动下,荷兰、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瑞典和德意志一些诸侯组成了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应邀入主英国,使英国加入奥格斯堡同盟。

上图是1702年珍宝船队在维哥湾海战中被摧毁,珍宝大部分沉没。

3、维哥湾海战使法国大西洋舰队几乎全灭。维哥湾海战是1702年10月23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初期)发生在西班牙大西洋沿岸维哥湾的一次海战。交战双方是英荷联合舰队和法西联合舰队。

1702年,太阳王路易十四一生中最后的一场大战爆发了。泥沼中的法国舰队再次试图重振旗鼓,但又一次倒在了作为大陆国家海军的宿命面前。

1702年,雷诺堡侯爵率15艘战舰护送西班牙珍宝船队回国,却在威格湾(Vigo Bay)卸货时遭乔治·鲁克上将率英荷舰队伏击。15艘战舰被阻塞在葫芦型的海湾内,全部被焚毁或俘获。这是法国舰队第一次遭遇全军覆没。维哥湾海战使法国大西洋舰队几乎全灭。

1707年土伦战役又迫使法国自沉地中海舰队,法国海军在这场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4、法国海军退出世界海军第一让位给英国。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时,法国的财政赤字高达24亿锂,法国政府的信誉下降,导致国家一时无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去支持其在欧洲和海外的军事行动。 而到1715年法国风帆战列舰总吨位从1695年的19万吨下降到了10.2万吨。而他的对手英国风帆战列舰吨位达到了16.8万吨。

三、路易十五至拿破仑时代

1、海军艰难的发展。在路易十五在位之初,法国海军风帆战列舰总吨位正在迅速下降,就在1715年总吨位上保持在10.2万吨时,到了1720年下降到了4.5万吨。

1723年开始,路易十五将国事托付给70岁高龄的红衣主教弗勒里。弗勒里尽了极大努力,使国家财政在18世纪30年代初一度好转,法国的商业、工业和农业都有了一定的起色。

1743年弗勒里去世后,曾经一度修好的法英关系全面恶化,法国王室以及掌握军政要职的宫廷贵族们的腐化与挥霍无度,加上一场接着一场耗资巨大的对外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与七年战争),使得法国财政状况再度恶化,国家军费大部分投给陆军,海军的发展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1744年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国海军依然表现可圈可点,在土伦战役中使英国丧失了在地中海的主导权。

1746年在尼加巴丹海战中法属印度公司舰队击败英国东印度公司舰队获取了在印度乌木海岸的控制权。

法国高层对欧陆霸权的过度看重而忽视了海权的重要性。使法国在海外所获取的优势又很快丧失。

1754年七年战争爆发。英国与法兰西和西班牙在贸易与殖民地上相互竞争。同时普鲁士,这个日益崛起的强国与奥地利正同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体系内外争夺霸权。欧洲列强开始厮杀。

1759年法国试图将土伦舰队和布雷斯特舰队在英吉利海峡集结,随后入侵英国,但土伦舰队与布雷斯特舰队被英国海军歼灭而终告失败。

2、法国重建海军试图赶超英国海军。1759年,在法国海军几乎覆灭后,法国的政治家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想要击败英国,保持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法国民众也认识到要想使国家安全,没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是不可能的。从上至下,思想上达到高度统一的法国进发了一股全民族的重建海军热。

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时,在海军大臣舒瓦瑟尔公爵的重建计划下,法国已经拥有40艘装备齐整的战列舰,其中仅“利用捐款制造了15艘备有75门炮以上的战列舰。

1770年这一数字又增加到了64艘,另外还有50艘快速帆船。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战列舰达到了80艘,大约45艘可以随时出海作战。

与英国相比,法国适于战斗的舰船更多。法国的舰船因为设计上更加科学,因而比英国的舰船速度快、吨位大、机动性强。法国海军在硬件方面已经超越了英国,具备了与英国再次抗衡的坚实基础。

1763年,法国比高·德莫洛格出版了《海军战术》一书,该书不仅详细地阐述了战术上集中优势兵力的各种办法,而且促进了一套实用信号系统的发展。这些理论和信号系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法国大多数海军指挥官都接受过这种训练。战术的改变,丰富了海军的作战技能,它更加灵活、机动,有利于发挥指挥者的个人能动性。

尽管法国战后不断壮大海军力量,但法国想要独自战胜英国海军,实力和信心上仍略显不足。因而同样遭受战争创伤的西班牙就成了法国人团结的必然目标。西班牙海军在当时也是十分强大的。二者联合,胜算的把握显然更大。

1775年法国和西班牙海军风帆战列舰总吨位达到31.3万吨,要大于同期英国海军的26万吨。

3、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严重削弱了法国海军实力。法国海军失去了大批经验丰富和技术熟练的军官,到1790年,超过一半的休假军官没有返回舰队,再到1791年,不再岗位的人员数量已经超过80%。

此时英国海军拥有400艘舰艇,其中115艘风帆战列舰,而法国仅有246艘舰艇,其中风帆战列舰只有76艘,真正能服役的不过27艘。

四、特拉法尔加海战——拿破仑统治世界梦想的破灭

1803年拿破仑战争爆发。英国先发制人,横扫大批法国商船和数艘法国战舰。而且从开展第一天起,海军的损失迅速将法国置于无从选择的境地。拿破仑大为震惊,重新启动了建造一支可以运载10万人跨海峡作战的入侵舰队计划。

1805年10月21日,英国和法国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决战不可避免,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战术及训练皆胜一筹,法兰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21艘战舰被俘。英军主帅霍雷肖·纳尔逊海军中将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之后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而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巩固。特拉法加海战重创了法国海军后,英国海军横行于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

1805年的海上大决战失败,使得拿破仑不再需要担忧自己的海军命运如何。他可以专心致志地打理欧陆霸权,敲掉每一个还敢起来对抗他的刺头,封锁孤悬海外的英国人。内线优势让拿破仑有了可以饿死英国人的幻觉。

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评价说:“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结束。它使英国成为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了一个世纪以上。”

上图是拿破仑的“风帆号”战列舰

1807年起,拿破仑大规模建造风帆战列舰,以补充经济战略的不足。但是由于法国及其卫星国都无法培养和留住足够的海员,这些大型战舰基本没什么用处。

1812年12月远征俄国失利后,拿破仑将大批技术熟练的船工和海员征入陆军,他的舰队只是虚张声势的泡沫而已。

在远离欧洲大陆的战场上,英国凭借其对海洋的控制权,占领了法国在西印度群岛和印度洋上的最后几个支持私掠船活动的海军基地——马提尼克、瓜德罗普和毛里求斯,从而有效地阻遏了法国私掠船在公海上对英国商船的袭击和劫掠,摧毁了法国的海上劫掠战体系,法国的私掠船活动也随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崩溃而偃旗息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