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军为什么不集中全部兵力直扑莫斯科使俄罗斯屈服?
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狂妄自大,轻敌无知造成的。
当西欧战局结束以后,德国已经狂妄到无可复加的地步。在德军将领的字典里面没有失败这个词。他们按照苏芬战争的战例,极度藐视苏军的战斗力,对苏军的实力严重估计不足。因此,制订的战争方案与现实严重脱节。
方案采取全面进攻的方式,三个战略方向平分兵力,造成三个方向上平推。在南方遭受困难的情况下,没有切实的预备方案。也没有足够的战略预备队。在战争正在紧张的进行时,德军统帅部竟然在考虑战争结束后的部队退役方案。
这造成了德军的实力不能满足它要担负的战略任务,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在中央集团军群极度突出的情况下,只得抽调中央集团军群的部队北上列宁格勒,南下乌克兰,来改善中央集团军群的战略态势。因为不改善两翼的态势,在面临两翼的重兵威胁下,德军是无法攻下莫斯科或者攻下并守住莫斯科的。
虽然德军取得了基辅会战的胜利,但耽误了莫斯科战役的时间。再加上准备不足,后勤不足,兵力不足,最终没有能够攻下莫斯科。
所以说,德军不是不集中兵力直扑莫斯科,而是集中了最大兵力,在最短的时间进攻莫斯科。没有攻下莫斯科的最大原因是兵力不足。
二战中德军为什么不集中全部兵力直扑莫斯科使俄罗斯屈服?
提这种问题,邪恶又愚蠢。
战争需要资源支撑,武器需要材料制造,人要吃饭……
以此为舞台,比拼战略战术、战斗素质、战斗意志……
德国的战争资源到1940年就严重缺乏。发动战争,本身就是为了争夺资源,拓展生存空间。
德国侵苏的军队达550万人,飞机5000架,坦克4300辆,火炮47000门,已是倾全欧之力。
结果攻不下莫斯科,攻不下斯大林格勒,攻不下列宁格勒……不仅攻不下,而且最终都是兵败城下,数以百万计的精锐部队被歼灭,投降的有将军、元帅……而且,投降的元帅还愿意为苏军作宣传工作,这说明什么?
战略战术?双方都有失误;没有集中兵力?苏军也有重兵在远东防御日军,确定日军不会进攻,才抽调兵力回援。德军有能力投入更大兵力进攻莫斯科吗?
从最终空投补给杯水车薪,德军饥寒交迫、被廹投降看,应该没那能力。
天气?当然也起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如列宁格勒围城870多天,不是只有冬季。
基本原因,是苏联比德国强,苏军比德军强,斯大林非希特勒可比。德军战争资源逐渐枯竭,苏军兵力装备源源不绝,这就是苏军完胜德军的根本原因。
二战中四分之三以上的最精锐德军是苏军消灭的;70万最精锐的日本关东军也是苏军消灭的,苏联是二战反法西斯阵线的名副其实的第一主力。
退一万步说,就算德军攻下了莫斯科,那又能怎的?拿破仑占领了莫斯科,还不是全军覆没?
苏军几天就能攻下希特勒本人所在的柏林,德军却旷日持久,攻不下任何一座苏军决心坚守的城市。战斗力、战斗素质、战斗意志高下立判。
二战中德军为什么不集中全部兵力直扑莫斯科使俄罗斯屈服?
巴巴罗萨计划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其实是当时比较合适的一个打法,德军毕竟是550万人进攻,而不是两百万。德军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各自带有不同目的,而且每一个都意义重大,并不是希特勒脑子短路,就将军队分散了。
北方集团军群北上,进攻波罗的海三国,进而攻击列宁格勒。列宁格勒是苏联第二大城市,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第二大的交通枢纽。拿下列宁格勒,就能控制波罗的海。而且,列宁格勒是波罗的海上一个重要的港口,有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在此守卫。拿下列宁格勒,能够保证瑞典的铁矿砂运往德国。
南方集团军群南下,进攻基辅,转而进攻斯大林格勒。基辅是苏联的粮仓,有大量的农田。而斯大林格勒是苏联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苏联中心地区通往南方经济区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意义重大。另外,占领斯大林格勒,苏联将失去所需要的石油、粮食、工业基础。
中央集团军群自然不必说了,拿下明斯克,拿下斯摩棱斯克,进而攻击莫斯科。南北两个集团军群针对苏军的作战,一定程度上为中央集团军群扫除了一部分障碍。拿下莫斯科,基本苏联就废了,占领莫斯科,等于封锁了苏联交通的咽喉。
可以说,希特勒兵分三路进攻苏联,每一路都意义重大,如果这三路进攻都打赢了,那么苏联也就完蛋了,但是很不幸,三路都打输了。这场战争,德国人也需要以战养战,南北夺取资源,夺取交通、工业等要地,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德军集结所有兵力,550万大军往哪里铺?铺不开,很难发挥最大的效果,不光如此,还会被南北两个方向的苏军夹击,这可是在苏联,不是法国和波兰那么大点的小地方。
二战中德军为什么不集中全部兵力直扑莫斯科使俄罗斯屈服?
这个想法值得商讨,不要认为,只要集中精力就能攻下莫斯科,所谓集中力量直接进攻莫斯科,实际上就是一个基辅战役的一个推演版,如果德军不进行基辅战役,从而赢得进攻莫斯科的时间,那么是否有机会攻占莫斯科的问题。
现在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于基辅战役可不可以不打?基辅战役号称人类最大的一场战役,这次战役当中,德军歼灭了超过60万的苏军,如果德军不打这场战役的话,这60多万苏军何去何从呢?
如果德军在没有攻占基辅的前提下对莫斯科发动进攻,自然时间上要更早,但是有一个最大的隐患,那就是基辅的苏军集团,这只可能拥有这个强大的兵力的力量,没有被歼灭的话,就成了一个隐患了,一旦德军直接突向莫斯科将形成一个很深的战役突击部,侧翼将很容易受到威胁,基辅的苏军正好就看于对德军侧翼的位置上,当时德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掩护自己的侧翼,这才是问题,如果不能良好的掩护自己的侧翼,那么很可能就变成一场灾难,德军的进攻莫斯科的部队将陷入合围。这个局面怎么解决?至少在当时的德军来说找不到答案。这才是基辅战役不得不打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当时的情况下,苏德军能否攻占莫斯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也不能说,只要能攻占莫斯科战争就结束了。
大家了解一下历史就会知道,莫斯科曾经被攻占过,拿破仑曾经进入了莫斯科,但是也没有能够逼迫沙俄投降,换成德军的话,即便占领了莫斯科也不能够保证苏军会认输了。
二战中德军为什么不集中全部兵力直扑莫斯科使俄罗斯屈服?
倾巢而出?英美法等等国家咋办?不怕挨他们的揍?家不要了?鹰巢不管了?老婆孩子扔了?
二战中德军为什么不集中全部兵力直扑莫斯科使俄罗斯屈服?
这和希特勒当时的计划有关!
德国进攻苏联是兵分三路,分为北线中线南线。莫斯科方向属于中线的进攻路线。德国高级将领中也有人建议集中力量直取莫斯科,但遭到了元首的否定。因为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事情有了结果才推断开始。当时德国兵分三路应该说是正确的!南路夺取石油矿产资源,北路夺取农业资源,中路攻打首都。这个计划是完美的,至于为什么失败,那是多种因素凑巧叠加的后果!
其中中路德军已经打到离莫斯科几十里的地方了!莫斯科市民听到了隆隆的炮声,苏联也都决定迁都了!周围的工厂也向远东搬迁。关键时刻斯大林站了出来,拒绝迁都,自己也拒绝离开莫斯科。因为他输不起。莫斯科陷落,一切都完了,也包括他自己!斯大林决定孤注一掷,誓死保卫莫斯科,他在德军隆隆的炮声中举行大阅兵!号召苏联全民皆兵,国家一切工厂都生产弹药,男女老少全部拿起武器,前线士兵实行连坐法,有后退者,就地正法,家属全部处死!连他自己的儿子都不救!斯大林长子被德军俘虏后,德军想用他儿子换德军高级将领保卢斯,被斯大林一口回绝了,他说了一句著名的话,拿元帅换一个中尉,我不干!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不利于德军的严寒的天气,苏军才守住了莫斯科并成功逆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