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五国伐齐能够成功,为何六国合纵抗秦总是失败?
要归总原因的话,归总的一句话是,六国各怀鬼胎,目光短浅。
五国伐齐的时候,齐国自恃国力强盛,四处征伐。当时的宋国是一个中等国家,是这几个国家的眼中的肥肉。齐国一口吞下。这样就惹了众怒。而且齐国就在身边,如果他继续强大下去,下一个灭亡的就是自己。
所以在乐毅的组织下,五国联军出于自己的利益,讨伐齐国。
而秦国不同,秦国地理位置险要,有崤函之固,六国只能守,难以攻。在这种情况下,魏韩楚在前面和秦直接交锋,赵国其次,而燕齐根本就不和秦直接接壤。这样,六国的步调不一。而出于自己的利益,每个国家都想在身边的国家扩张,于是矛盾重重。
比如长平之战,赵国和秦国死拼,其他国家围观。长平之战后,燕国还趁火打劫,去打赵国。这种短视的行为,注定了在利益生死攸关的情况下,六国可以暂时合纵,过后就土崩瓦解。
再加上秦国使用灵活多变的外交手腕,用军事实力做后盾,以连横破了合纵之计,最终统一了天下。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能够成功,为何六国合纵抗秦总是失败?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有的结果都是利益作用下的产物!
齐国齐湣王穷兵黩武,四处征伐,尤其是私吞了大家都垂涎的肥肉之后,犯了众怒!因此在世仇燕国振臂一呼之下,众诸侯响应,组成伐齐大军,险些灭了齐国,齐国元气大伤!
五国伐齐与六国伐秦一成一败原因对比
一,齐犯众怒,秦只是引起了列国恐慌
齐国得罪了天下,燕国赵国魏国与齐国都有大仇,而秦楚则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齐国存在,这样不谋而合大家齐心协力灭齐!而且秦国强国的教训大家有目共睹,不希望再出现一个虎狼之国蚕食天下!
而秦国不一样,列国千百年来争霸的重点一直在中原地区,对秦合纵对大家的利益不同,齐国燕国楚国历来都不是很积极,只有与秦接壤的三晋比较积极而已!
二,地理上齐国无险可守,秦国关中优势
齐国平原地形一马平川,交战之初只在济水接战即全线溃败,五国大军深入齐国腹地如入无人之境!
而秦国有函谷关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百二秦关并非浪得虚名,六国合纵攻秦,大多止于函谷!
三,齐国朝堂万马齐喑,秦国朝堂人才济济
齐国朝堂在威武的齐湣王的领导下万马齐喑,没人敢提意见,各自闭口自保!
而秦国历来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每次合纵都能文武齐头并进,轻易化解!
四,齐国国君昏庸,秦国国君精明
齐湣王自不用说,而秦国自秦孝公开始连续六代英主,中间有短暂的昏庸亦有强臣撑持,不影响大局!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能够成功,为何六国合纵抗秦总是失败?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能够成功,六国合纵抗秦失败的原因:
首先,五国伐齐是由燕国牵头的。当年由于燕易王把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导致燕国大乱。齐宣王以讨伐子之的名义攻打燕国,并很快攻占燕国都城,齐宣王“毁其宗庙,迁其重器”等于灭亡了燕国。后来,燕昭王在赵国帮助下复国,但燕国与齐国结下了深仇。燕昭王伐齐时,燕军志在灭齐,起到主力军作用,其它四国分别占领一部分土地,就不想再打了。只有燕国不肯罢休,一直占领了齐国70多座城。随意看似五国攻齐,其实只有燕国一家全力攻齐。而六国抗秦,六家各怀鬼胎,都想让其他国家出力,保存自己实力,结果或被秦军击败,或者无所作为。
其次,秦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诸侯合纵任凭多少大军都只能攻打函谷关,无法分兵,限制了人数优势的发挥。每到诸侯联合攻打函谷关,秦国只要守好函谷关大门,就可以静观诸侯各国发生内乱,被迫退兵。而齐国地处丘陵,背靠大海,虽然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但却没有函谷关那样独特的位置。乐毅带领五国,在击溃齐国主力后,命赵军进攻河间,让魏军转向东南,燕军直捣齐都,通过合理摆布兵力,充分发挥了各国的兵力优势,确保了取得最大战果。攻占临淄后,乐毅分五路大军,继续攻略齐地,仅半年就攻克了齐国70多座城。
第三,齐泯王好大喜功,在位期间征伐不断。将士们疲于征战,加上齐泯王不体恤士卒,以高压手段,逼迫将士作战,导致齐兵士气低落。特别是齐湣王灭掉宋国,虽然使齐国势力达到顶峰,但在战略上却威胁了韩、魏、楚,也遭到想染指宋国的秦、赵等国的嫉恨,齐国被彻底孤立,促成了五国伐齐。齐湣王迷信武力,六国伐秦时,秦国总是武力和外交两手爪,在武力抵抗的同时,积极采取外交分化的策略,但是从齐湣王执政期间,看不到他主动运用外交手段,参与大国博弈。
最后,五国伐齐和乐毅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是分不开的。齐湣王既无秦国之险,又无乐毅之智,更是惹的天怒人怨,自然无法抵抗五国联军。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能够成功,为何六国合纵抗秦总是失败?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能够成功,为何六国合纵抗秦总是失败?
从外部力量来看,其失败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所以山东六国根本就不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拆台,相互攻打,甚至联合秦国攻打其他国家。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由彼此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国家利益的不同决定了山东六国根本不可能真正联合在一起。(现在社会,国家利益也是决定国家对外方针的主要决策力量,国家利益至上!!)
其二,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战争的频繁,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穷国衰,六国灭亡,势所必然。 (《阿房宫赋》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也是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
从内部力量来看,其成功的原因也是有两点:
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先是通过张仪欺楚破坏了齐楚联盟,然后多次击败楚国将其削弱,又参与“五国伐齐”削弱齐国。后来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被秦昭襄王采纳,秦国与同自己不接壤的燕、齐交好,专门打击三晋(韩、赵、魏)和楚国,基本上打垮了楚国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崛起的赵国。
二是,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支持连年的对外战争。更加重视人才,能够给予高官厚禄,对六国人移民秦国有优惠政策,同时代表新兴庶族利益,秦国重视军功,一个有本事的小兵能够得到比王亲贵族更多的赏赐等等;这些主客观条件为秦国在七国中造成极大优势,这也使秦国成为有统一全国能力的强大国家。
欢迎继续补充------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能够成功,为何六国合纵抗秦总是失败?
人心不齐,各做各的梦。所以成功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