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看病时一边录音一边百度,作为医生要怎么办?
患者看病,录音和查百度,对医生来说其实不一定是坏事,或许还是好事,就看你怎么对待。
有些患者也不是想把录音资料当证据,而是想搞明白自己的疾病。作为医生,这样的患者可以促进医生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诊疗过程,让诊疗更加细致,服务更加到位。
看到患者在录音,医生总不能摆臭脸孔吧?说话语气肯定也要友善一些吧?对自己的修养也有一定锻炼作用。
当然,病人既然要录音,这也是他的权利,而医生也肯定会防着,谁知道会不会有个别拿去当证据?
所以,这个时候医生说话肯定不会说满,本来100%肯定的疾病,他会说大多数是病。治疗方面会说大多数可以这样治疗,多数效果不错,也有部分效果不好,或者效果令人不满意,八成把握会说成五成。
有一次,一个女患者带着孩子来我的门诊,孩子受伤有个“腱鞘囊肿”,我感觉应该很容易处理,只要挤一下就能消除,能简单尽量简单处理,也就几秒钟,以前这样做,也从没收过患者费用。
刚刚说:“我给孩子挤一下吧,应该没问题!”眼睛一晃,发现她正在用手机录像,我吓了一跳。
于是改口说:“腱鞘囊肿的可能性很大,但也不能排除其他的几率小的肿瘤,最好去做个彩超,辅助诊断一下!”因为我也怕万一诊断错了,会不会吃官司。
我开了单子,她带着孩子去检查了。检查结果显示:“腱鞘囊肿可能性大!”
于是我又跟家长说:“这种腱鞘囊肿属于良性的,但没有拿出来,就算有彩超,也不能100%肯定,而治疗方法有多种,1挤压,2抽液包扎,3手术,4不管它,有些时间长了也会消失。”
“挤压的话,因为孩子小,挤压的疼痛怕孩子受不了,会挣扎,穿刺抽液也是类似的。暂时不管也可以,但如果出现疼痛,快速增大,等特殊情况,则要及时就医。如果手术的话,一般比较保险,但因为孩子不配合,需要麻醉,而这个手术虽然不复杂,麻醉又需要住院才能安排,这样的费用会比较高,当然,麻醉有麻醉的风险……”
这位女士,听了我一番话,跟我说回家商量,就再也没来了。
我也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过分,但实实在在的确实有这些可能性。作为医生,希望给患者减少麻烦,节省费用,但碰到录音录像的家属,自然反应的就会谨慎一些。
这样的例子很多,门诊经常碰见,对于一些有明说,需要的患者家属,让他们录像,其实也没必要拒绝。
我门诊有很多先天缺陷的小孩,例如马蹄内翻足,多关节挛缩症,脑瘫等,我都会主动叫家长录像,我示范按摩手法,让他们回家慢慢学,而家长们对此也很感激,也愿意学,和医生互相配合,争取最大的疗效。
而偷偷录音录像的家长,本身也可能有一定的不信任,这样的患者,我心里是比较抗拒的。
其实,如果真的需要录音或者录像,完全可以跟医生明说,把目的告诉医生,减少一些误会和隔阂。
患者看病时一边录音一边百度,作为医生要怎么办?
站在患者的角度,这是很正常的,录音只是怕回去忘记医生说的话,包括症状,用药方法等。患者百度也只是了解相关知识。作为医生你把你知道的告诉患者就行了,没必要想那么多
患者看病时一边录音一边百度,作为医生要怎么办?
我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都说本人业务能力和本院医疗条件不足以满足您的医疗需求,请去上一级医疗机构。不相信我的医德和医术,我还不相信你的人品和智商[抠鼻]
患者看病时一边录音一边百度,作为医生要怎么办?
同样用黄埔教材,打起仗来水平差的多了。
现查百度,不好使。
我倒是经常教病人家属自己查百度。
题主说的情景似乎是病人家属不信任的样子,我一般处理是尽量解释病情,并表示我们的水平不够,支持到大城市去找更高级的医生。但不是推诿,恢复期可以再回来康复治疗,这样是复合国家双向转诊制度的。
患者看病时一边录音一边百度,作为医生要怎么办?
你也录音录像,顺便谷歌一下他的病情。
患者看病时一边录音一边百度,作为医生要怎么办?
让他去找他信任的地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