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医院都人满为患,这种现象正常吗?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生存艰难,才是我们的现状,并不是“每个医院都人满为患”!不信可以去大医院周边的医院去看看。
每个大医院的产生,会让周围大量的小医院生存艰难。
大家仔细看看,国内的知名大医院,几乎都集中在各个中心城市,广州,上海,北京,西安,重庆等,而每个省的大医院大多数都集中在省会城市,每个市的大医院基本都集中在市里,这跟经济和政策有关系。
公立大医院因为各种便利,更容易获得资金、人才和政策倾斜。县城的医院也是同样道理,如果市级医院离县城医院近,县城医院是难以生存的,更别提乡镇医院了。
我见过的包括广州,汕头,深圳,成都,重庆,西安,沈阳,南京,上海,甚至北京这些地方的区一级医院,就算是早上高峰期,也是稀稀拉拉几个病人。根本不是所谓的“人满为患”。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挂个号要排队几小时,看个病几分钟”呢?主要是因为大家大多数都只相信大医院的医生。如果有选择,肯定先选择大医院,对低一级的医院嗤之以鼻,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挤。所以一个大医院周边的小医院,病人很少。
大医院本来应该主要处理“大病难病”,小医院分担治疗小病,过滤掉一部分不需要去大医院的患者。但因为交通的便利,大家经济水平的上升,大医院的挂号费那么便宜。谁不想争取去大医院看病?错漏几率比较低啊!
医院企业化,让医院的发展必须看自己赚钱,而本来已经占据优势的医院,高年资,高学历,好设备更能吸引患者就医,盈利能力更强,当然也更有能力收刮人才,引进新设备,更能送人才去学习。
随着时间推移,优势越来越大,周边小医院当然越来越艰难。慢慢的,就出现了像“郑州一附属医院”这样的超级巨无霸医院。周围的医院,甚至连省立医院都变得默默无闻,更别说其他区医院,社区医院了,说是它垄断周边的医疗资源也不是不可以!
如果是你,住在郑州一附院附近,家人生病了,有那么多家医院可以选择,你是选郑州一附院还是其他医院呢?
所以,并不是我们的医院人满为患,人满为患的只是少部分医院,大部分医院病人很少,甚至有些镇医院,医生和护士的人数,比病人要多得多,医生不得不另谋出路,偷偷自己开诊所来维持生计。
其实不止大医院附近的人会来,经常是连周边城市的病人也会往大城市的大医院挤。因为现在的交通太方便了。
病人的增加也是事实,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更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有问题大多也会选择去医院里看。不像以前,很多患者都会去社区医院,村诊所里简单处理一下就算了。有些甚至连去诊所都不愿意,想着忍忍就过去了。
原来我们村去市里,路不好走,交通工具也很简单,自行车,最多摩托车,路根本没有水泥路,弯弯曲曲,送一个病人去市里,要经过好几个小时的颠簸。
现在出门几公里就是高速口,上了高速半小时就到市中心医院。
村里的诊所,现在很少人去看病。一个新来的医生,老医生退休后,新医生根本看不了几个病人,也没有什么经验,大家都选择到大医院去看,因为不信任,没多久,新来的乡村医生,只能离开。
你还觉得每家医院都“人满为患”吗?
每个医院都人满为患,这种现象正常吗?
正常得很。
因为人们口袋里有钱,愿意到医院消费,医院当然愿意接纳,皆大欢喜。
不过,医院,即使是大医院,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有看不好的病。于是,就造成了资源浪费,其实这不单单的医疗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
1,许多绝症,医院没有办法治愈。比如晚期癌症,可能在家里安安静静,顺其自然比较好,到医院的手术化疗放疗等等有创性治疗,明显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疗效很不理想。当然,医院可以进行止痛、引流、导尿等等对症治疗。
高龄癌症病人,即使是早中期,没有转移,也应该保守治疗。这里有个问题,什么是高龄?我想应该是超过中国平均寿命,也就是76.34岁。为什么呢?因为高龄病人的癌症病情,发展缓慢,有创治疗得不偿失。这就是一种理智、人道。
那么,弄清楚这个问题,高龄病人如果发现某个器官有一个包块,基本确定肿瘤,就没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而现实是,许多病人在总医院肿瘤医院确诊,医生告诉他回家想吃什么吃什么,一离开医院,马上踏上了天南海北求医问药的道路,倾家荡产在所不惜。有的人愿意死在医院。这就是社会问题了。
2,亚健康,没有必要在医院流连。50岁左右的女性,到了绝经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除了一年一到两次的体格检查,不应该马上往大医院跑。许多这个年龄的男人也是身体各种机能迅速下降。这是自然规律,医生也不能阻扰时间的流逝,不能阻挡衰老的步伐。
3,小病,没有必要到大医院就诊。现在是非常时期,疫情影响,感冒发热的病人只能到大医院就诊。疫情以后肯定不能这样。
4,影响健康的因素。现在人均寿命逐年增加,除了医疗,还有饮食等等生活质量的改善。影响健康的最大因素是污染。这就是医生医院不能解决的。
举个例子,妇产科经常进行剖腹产手术,那么,就使一部分有缺陷的母婴躲过了自然的淘汰。既然有缺陷,也就是影响了人群的健康整体水平。那又什么办法呢?我们必须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
每个医院都人满为患,这种现象正常吗?
医院里人满为患,真正的说只有三甲医院和资质深的二甲医院是这样。
究其原因,并不是国人的健康堪忧,而是现在的人在注重健康体检。
尤其在这春节期间,许多家庭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全家聚到一起,谈来谈去,只要谈到了谁身上有点不适,首先解决的方法就是去医院看医生,再就是检查,检查有点问题,又是复检,这样医院的门诊量就上来了。
据消息,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近些年已有很高的增长,男性平均寿命为74岁,女性平均寿命为78岁;人均岁命增长的同时,据专家分析,平均每人在临终正寝前有四年是亚健康的活着,也就是说这四年完全靠药物维持着生命,这患者在这四年中肯定奔波于各医院就医。
经济的发展,民众收入的增加,医疗技术的推进,检查设备的更新,这些都是增加医院门诊量的主要原因。
过去人是有病(病重了)才看,现在不论是小病,还是有点轻微迹象,都会去医院检查个具体结果。
有些人去医院是做检康体检,增加了医院的人流;有人去医院是做健康外的事,象整容、美肤等,这在过去是没有的;有人去医院检查是不孕不育,过去这种情况概率小,就是有,也是听天由命,顺其自然;有人有钱是过度问医问药,小事大作罢了。
医院里人满为患这是不争的事实,可人们疏忽了普遍现象,象基层卫生院的门诊量却在逐年下降,已到了门可罗雀的局面,这种现象,凸现出中国人看病不问与否都选择去大医院,选择资质好的医院;据其原因,大医院里的优质资源吸引着患者选择的目光,必须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这就是大医院吃掉基层医院门诊量的原因。
好的医院,大的医院都集中在省会级以上的城市,其辐射力会影响到周边低级医院的生存状况,交通的便利,民众出行工具的改进,更会让大的医院门诊量门庭若市,医务人员,检查设备更加超负荷运转,而小的医院会捉襟见肘,生存艰难,这样下去,小医院养不住(起)好的医生,致小医院技术好的医生会选择跳槽,小医院医师力量的缺失会更加使小医院生存艰难,这个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每个医院都人满为患,这种现象正常吗?
要我说,人均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是主因,小医院良莠不齐信誉度低、病人不愿意去是次因。
根上是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观念不正确导致的,有医保的,医生和患者都愿意“小病大治”,有限资源被浪费、被透支。
总之,中国医疗改革势在必行,重点改革体制与机制,但难度大,阻力重重。
每个医院都人满为患,这种现象正常吗?
现代医术不断提高,各种高端诊断设备应有尽有,照这个理,应该病人越治越少!怎么越诊越多?!?!?!是医生心术?是制度?是商场竞争?
每个医院都人满为患,这种现象正常吗?
何不学学发达国家,家庭医生转诊制,有病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毕竟人家是专业的,大概知道你这病该怎么治,去哪家医院比较合适,而且有些先期的检查也可以帮你做了,这样的话分流了大医院的病人,即使必须到大医院治也分担了不少工作,你去大医院只是进一步确诊和治疗,家庭医生制是比较好的制度,希望政府加快这方面的研究和落实,解除大众看病之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