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意味着什么?应如何防控?

2020年2月8日下午2:00,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冠状病毒的传播增加了气溶胶传播这种方式

直接传播和接触传播,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这里不再赘述。

气溶胶传播:这里的气溶胶,是指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 它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介质为气体。液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固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烟,专家指出,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表示病毒可以存在于这些固体或者液体小质点中或者病毒本身就能形成气溶胶的组成部分。 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气溶胶可以通过空气分散,风吹的话可以随着空气远距离传播,或者直接悬浮在空气中,我们经过的时候可以直接吸入。

气溶胶的消除,主要靠大气的降水、小粒子间的碰并、凝聚、聚合和沉降过程,如果没有沉降下来,则直接悬浮在空气中。

我认为我们也不用那么担心,这些病毒分散在空气中,浓度也很稀少,即使被我们吸入少量,一般也会被身体的免疫力消灭,除非大量集中吸入。例如和病人面对面,病人呼吸的时候呼出来的气体和咳嗽排出来的大量病毒,被旁边的人吸入,才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受到感染。

但是,病毒存在于气溶胶中,通过降水,凝聚,聚合,沉降到了地面,在地面的生存情况不知道如何,我们走在路上,鞋子沾上地上的泥土,污染物,灰尘,带到了家里,这个过程中,这个时间段,病毒能不能生存,还需要等专家研究出结果。

如果在地上的灰尘,泥土中还能长时间生存,那我们回家,鞋子就需要清洗和消毒了。

我们需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待在家里,如果需要出门,要戴口罩,回家要洗澡,衣物也要多经常清洗,家里经常接触的地方,也要经常用酒精消毒一下。

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大家。

专家称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意味着什么?应如何防控?

谢谢邀请!

专家称新冠肺炎病毒通过气溶胶亦可以传播,全国的防控形势将更加严峻。

如何防控?一定要听国家的权威发布!

专家称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意味着什么?应如何防控?

谢谢邀请。就在2月8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有消息公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对于首次公布的“气溶胶传播”,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威胁性很强吗?日常生活中又该怎样预防?对于气溶胶传播,您应该知道这些。

何为“气溶胶传播”?

一般来说,传统的呼吸道传播途径只有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所说的“飞沫传播”主要是指感染者呼吸道中飞出的“直径大于5微米的液滴”直接接触到易感者的面部黏膜引起的接触性感染;因为飞沫直径比较大,更容易在空气中下沉,所以大多是近距离传播。而所谓的“空气传播”则多指易感者吸入了含有病原体的微小粒子,由于传播距离比较远划分出的一类。

时代在进步,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咳嗽、说话以及打喷嚏的过程中,周围其实可以检测到亚微米、甚至超微米级的颗粒物质,这样对“空气传播”就有了很深的认识,因此就出现了“气溶胶”这样的名词;广义的气溶胶就是指“悬浮于气体当中直径为0.001—100微米间所有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狭义的“气溶胶”则代表“能够悬浮在空气中的更小的固体和液体颗粒”。

用易懂的语句解释所谓的“气溶胶”其实就是能够在空气中悬浮的小微粒。和普通的空气传播相比,“气溶胶”悬浮的时间更长,漂浮距离也会更远。

“气溶胶传播”,对我们的影响大吗?

一般来说,空气中存在的“大气溶胶颗粒”比较多(直径大于10微米),我们在生活中使用一般医用口罩即可防御拦截,当然使用防雾霾口罩会更好。对于那些特别小的“气溶胶粒子”来说,重量本身比较轻,更多分布于高空,一般随风飞走的可能性更大,几乎不会被人体获取。值得注意的是,气溶胶本身存在电荷,质点比表面能又很大,其(病毒)更容易被破坏,存活度并不高,无需过度紧张。

有的人疑惑“悬停在衣服或者皮肤上的气溶胶病毒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气溶胶形式的病毒通过手、胳膊接触到我们的口鼻眼的几率非常微小;就算接触到了,如此之少的病毒“量”,也几乎不会对身体致病。

对于气溶胶传播来说,非常细小的气溶胶质点可以催化或者摧毁病毒,并无危害;而直径很大的气溶胶质点能够吸附病毒,但是佩戴合格的口罩即可以对病毒加以防控。对待气溶胶,需要重视,但是真心没有必要恐慌、害怕。

我们该如何预防“气溶胶传播”?
  • “开窗通风”很有必要:

降低“气溶胶”对我们生活的威胁,“开窗通风”很有必要,特别是住在“正常小区”的普通居民;每日三次打开离得最远的正对两扇窗户,每次通风30分钟,做好合理的通风工作。

当然,也请您注意,气溶胶有可能随着空气流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由于“气流方向的不对”导致被污染的气溶胶流向干净的地方。

所以,如果有“隔离人群”正居家隔离,请在公共区域通风时关闭“患者所在区域的全部门窗”,避免给其他人增加风险。

  • 避免外出,减少人群聚集的次数:

面对疫情,减少外出和社会活动聚集,避免交叉污染,降低风险。

  • “日常消毒”要做好:

对家里的桌椅、马桶坐垫、门把手等重点部位要做好定期消毒,用75%的医用酒精或者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 做好必要的“防护细节”:

餐具要分开使用,食物要生熟分开,对于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煮沸30分钟以上);避免与人握手或拥抱,微笑示意即可;与人交流最好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出门佩戴口罩,定期更换口罩,饭前便后要洗手,出门回来要洗手,接触到其他物品之后要洗手,而且是“完全洗手”,肥皂、洗手液与水搓洗要大于20秒钟。

  • 做好居家隔离:

对于外来人员,要做好定期隔离(14天以上);一旦有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佩戴口罩到就近医院诊疗。

科学、理性看待“气溶胶传播”,希望每一个人都做好合理的防范,远离“新冠病毒”。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家称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意味着什么?应如何防控?

气溶胶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呼吸道吸入而发病。可以有效阻断气溶胶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戴口罩,效果最好的是医用N95防护口罩,其次是医用外科口罩。防尘N95也有防护效果,但不要带呼吸阀。其他口罩效果差。除了口鼻部,粘膜比如眼睛,还有手部破损处也可以被含菌气溶胶感染。所以高危环境还需要戴手套和护目镜。

专家称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意味着什么?应如何防控?

普通人外出戴好普通的外科口罩即可。尽量待在家,均衡饮食,保证休息,适当运动,注重洗手。

专家称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意味着什么?应如何防控?

气溶胶应该是水和微颗粒粉尘的混合体,它可以悬浮在空气中,病毒可附着它的表面随气体流动而飘动。所以有一定时间内它具有传染性,人们的呼吸就有可能哟

入到肺部,也可能粘附在眼角膜上,引起发病。如果下雨下雪可能使之附着于地面,减少它的飘移。所以我们主要防护呼吸道传播也就能阻止绝大部分病毒传染。其他防护如减少外出,不要去人多地方,外出回来换鞋洗水甚至洗脸也是必要的。纯属个人观点谨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