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从农村来的成功人士不愿意回报父老乡亲?

我有个朋友,说他村里有个女人,嫁到了上海,当了某上市公司副总裁,十几年来,村里任何事情都是有求必应,好事善事公益拜神娶媳妇嫁女儿都会通知她,她都会捐钱送钱。每年春节她都会回家一趟,村里各个亲戚朋友老人她都会送个大红包。

后来有一年,她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村里的堂哥堂弟表兄表弟,七姑八姨之类的,打电话找她,她都没接,估计也确实应接不暇,毕竟人家自己也有工作,也太忙啊!

第二年春节她又回家探亲,谁知道,听到很多骂她的,说她不顾家乡养育之恩,打电话也不接,有事也不来帮忙。还有的说谁谁前几年有事,她一下子给了几万,他们和她关系更近,更亲,现在他们有事,只给了一两万了事。还有的说,打了十几次电话,都没接。说什么养了个白眼狼之类的。还有咒她以后会有不好的结果之类的。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

从那次开始,她春节再也不回娘家了,直接把父母接去上海,那些所谓的亲戚,再也找不到她了!

其实,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你有了钱,你给这家1000,另一家跟你更亲,或者关系更好,他就会认为你要给更多,如果你也给1000,他不会开心,甚至会恨你。他有事,你给一万,另一个有事你给8000,他就会恨你,对,你没看错,不是感激你,是恨你。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但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

村里人来医院看病,很多都会找我,无论是不是骨科问题。有一次一个村里的妇女脑梗塞,不严重,她的儿子来找我帮忙,我给她找了神经内科的主任,直接安排她住院治疗。妥当了我赶紧去手术,谁知,晚上那个主任打电话给我,说我介绍的这个病人不满意,说住院后也没什么特殊照顾,就是不断输液。所以出院了,转到别的医院去了。

过了很久,又是春节,几个儿时朋友聚在一起喝茶,竟然有一个方面批评我,说我现在出名了,要记得是村里人培养了我,不能忘了初心,村里人找你帮忙,你一定要尽力,虽然你有本事了,不能看不起自己家乡人,不能不理人啊。

我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说:“我已经很尽力帮大家了啊。”

他说:“没有吧,我怎么听好几个人说,某某的母亲(那个脑梗的妇女的儿子)脑梗,去找你帮忙,你根本不理人家,找你找不到,打十几次电话都不接,后来也不回电话。”

我满脑子圈圈,想了半天才想起那次的事情,平时找我的实在太多,不止我自己村的,隔壁村的,隔壁的隔壁,还有他们的亲朋好友邻居,还有我自己的同学朋友,老病人等等,想不起来也很正常。

不过这件事我还真想起来了,也因为那位神经内科的主任的那个电话,我对此印象比较深刻。

我把过程说了,而且我说,每天打给我的电话几十个,百个电话也不是没有的,我有时一天几台手术,做完的时候几十个电话没接,我不可能一个个去回复吧?而且我也没存他们的电话。

但他还不怎么信,认为我在为自己辩解。幸好,旁边其他人也大多数是找过我帮忙的,也帮我解释,让我觉得还是有明白人的。

还有亲戚半夜让我去医院帮他们找医生的,我还真去了。但后来又有人告诉我,人家嫌弃我们医院的CT 太贵,还有就是我让她们做了不该做的检查。

捐钱给村里修路很多人会称赞,有没有人不满意的呢?有,你捐100万,有些亲戚就会讨厌你,甚至恨你,捐那么多钱修路,我家修房子,你就给那么一点点。哈哈哈,信不信由你。

很多有钱人发财后的做法是,点到为止,公共的事物参与一点,捐一点,太惨的,帮一点,点到为止。很多朋友说起这样的问题,都感叹,心被伤过太多回,学聪明了。他们宁可把钱捐给不认识的人。或者其他地方的贫困地区的人,或者慈善机构。

为什么有的从农村来的成功人士不愿意回报父老乡亲?

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今天,你走到每一个村庄随便了解一下,村里的群众都会说上几个在外地发展好的,有的不仅成了有钱人,甚至当上了老板经理,更有的已经成了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但是村里的发展依然如故,以至于很多的村民都说现在很多的村里人越是有钱越没有良心,自己在外地发展的很好,却不知道回报自己的父老乡亲。

而一些在外地打拼的村里人也会说,凭啥回报,难道就是因为我们说村里人吗?当初我们家里贫穷的时候,谁来帮我们一把了,我们在外地打拼所经受过的苦和累有谁知道我们是怎么过来的吗?事实也就是这样,凡是现在在外地发展的好的有很多都说当初在村里过不下去了,有的甚至被乡亲歧视。

我有一位朋友,今年也有五十多岁的年龄了,在外地发展的不错,不但有自己的企业,还是当地的什么代表,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自己的收获,有一年村里的村干部找到他,求他帮忙修一下村里的道路,改善以下村里群众的出行条件,没想到被他一口否决,他把这件事情告诉我,我说你多少也可以表示以下,毕竟是一件好事,可是朋友却告诉我,当初为什么我背井离乡到外地打拼,实在是在村里呆不下去了,他从小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在生产队期间因为家里挣不到工分,没有吃的,他到红薯地里偷了一块红薯,被当时的村干部吊在树上一上午,母亲哭着求情,村干部不理,乡亲也没有一个出来说话,后来分到了责任田,人家都是分的好耕地,可是他的责任田都是村里不要的鸡叨地,母亲去世他的叔叔带着他挨家挨户求人,竟然来抬棺材的都没有,最后还是来的亲戚将母亲掩埋的,母亲去世以后姐姐出嫁,剩下他自己无依无靠,无奈到南方打工。

前几年回来过一次但是看到家里的老院落也被村里规划给了其它的村民,自己本想修缮一下自己的老屋,可是自己连立脚的地方都没有,在姐姐的家里住了几天回到南方以后至今没有回来过,现在是有钱了,村里想到了自己,这样的老家愿意汇报吗?

像朋友这样的事情也许是少数,但是毕竟存在,我们提倡在外富裕发展好的老乡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但是也不必强迫,更不能将在外的家里人说成忘恩负义,做为村里的干部和父老乡亲也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在外的成功人士身上,要本着自己的努力和辛劳来开辟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如果村里的条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达到了他投资的要求,她们也一定会回报家乡父老乡亲的。

为什么有的从农村来的成功人士不愿意回报父老乡亲?

为什么有的从农村来的成功人士不愿意回报父老乡亲?

曾经听上辈人说过一个故事,说是上个世纪,一位农村学生报考大学,但屡屡被村里为难多年,后来终于上了大学,做出了一番大事业,可谓功成名就。

不过,他对村里并不怎么“感冒”,村里有什么事找到他,都一一拒绝了。除了亲戚,他几乎不会帮忙。

还有一件事情。一位在省城颇有成就的农民儿子,多年前想为老家村里办一件好事,修一条水泥路,可是在修的过程中,却也遇到重重矛盾,有的农民不仅不支持,还乱说怪话,觉得他是别有心计,使得他一度十分沮丧。

如果看过《大江大河》电视的人,就会对小雷家村的带头人印象深刻,霸道、狠劲,如果没有这个“霸”字,恐怕小雷家村也做不出如此成就。

在农村做事,有几点难处:一是小农意识的影响,真正能够看到大局和战略的人不是很多。所以要办成事,并不容易。

二是有些人虽然从农村出来,但可能骨子里看不起农村人,早就忘本了,这种人可不少。所以要想他们来回报农村,无异于痴人说梦。

三是当下真正的公益人士很少,有的即便做公益,也带有商业目的。而在农村做事,想要获取商业利益,着实不易。

为什么有的从农村来的成功人士不愿意回报父老乡亲?

怎么能说从农村来的成功人士不愿意回报父老乡亲呢?他们所经营的企业照顾了多少个农村家庭,常年缴纳高额税金给国家,无形中造福了多少父老乡亲啊?

成功人士也有他们的辛苦跟难处,或是其它方面的考量,真正会回报父老乡亲的成功人士,往往是默默的付出并给予帮助,不会张扬,所以你不知道。以前我们常看到的一般从农村出来打拼,使得他们的生活好转的时候,都会衣锦还乡,同时耀祖扬宗,给所有同乡的人都知道他在外面打拼有了一番作为,同时也会分享成功,造福乡里,他们认为这是很光荣的事。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这位成功人士,他所从事的职业不适合公布于世,就是见不得光,所以不适合回报乡亲。另一种成功人士作风很低调,在他们成功以后,即使返乡也会朴素的跟往常一样,不张扬,不炫耀,其实在背后已经默默的做公益,资助乡村修路,建房,或资助学校及养老院等。当然也有的成功人士在打拼的路上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成功了,但已经身心疲累了,只想安稳的生活。

我觉得成功人士愿意回报父老乡亲是他们的善举,不愿意回报是他们的本分。因为在他们辛苦打拼的时候,父老乡亲又给了他们多少帮助呢?如果你是成功人士,你又会做怎样的回报呢?

想了解更多类似信息,欢迎关注我头条号。

为什么有的从农村来的成功人士不愿意回报父老乡亲?

老规矩,先上故事。

我大姐的村里有一位混得相当不错的人。

他小时特调皮,而且坏事干尽,村民都背地说他成不了好人。

他十几岁出外打拼,十年后回来完全变了样。从此每年春节都会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送米面、送油、送钱。但有一点,一视同仁。村里有事,尽其所能;亲戚朋友有事,送的标准统一,额外部分提前讲明,必须要还。

去年回乡,他把村里的路重修了一遍,各家门口也给修,但要拿五十块钱。

问他为啥如此,村里的路都修了,还在意这五十块钱?

他的答案是:一要让村民知道,给你修门口并不要我应该做的,而是一份情意;二是同样花五十元,有人修得多,有人修得少,有人会有意见,有意见可以,你可以不修,收钱就是让他明白,他是在占便宜,而不是攀比。

村里说起此事,有意见的,至多说他“这小子不讲情面”,其它还真说不出来。

人“不患多寡,患不公”;善对善人;事前事后让其知道是你的情义,而非本分。

另一个故事。

有次跟我同学回乡,进村同学就摇下了车窗玻璃,遇上乡亲,多数点个头,招呼一声。门口遇上了一个很邋遢的老头,他停一车,又是递烟,又是送茶叶,最后向我借了两百,凑了一千元硬塞给他。

后来我批评他,他硬梆梆回了我一句:以前谁把我当过人看!

这里面有故事。他的父亲死得早,母亲精神病,当年家里很惨,村里没有人看得上他,有的人家看见他到门口就关门,只有村里这位傻乎乎的老汉愿意和他说话,地里有活,也愿意帮一把。

心被伤了,无论你格局多大,遇上阴雨天,仍然会疼。

还是他。

有年村里修路,村里让走出去的成功人士捐点钱。

我问他捐不捐,他说,当然捐。

我不解。

他说,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能忘。

我问捐多少?

他说,不冒头,不收尾。

其实,谁没有乡情,只不过比较难找到更好的表达出口。更不愿意因此惹上闲话。

最后是我。

我少小离家,家在我的印象中很美,家乡人个个都好。

但在家侍候母亲的几年里,我领略了家乡人的小农情结。

后来渐渐想明白了,其实家乡人确实好,朴实、憨厚、善良、热诚,但局限性也很大,小农意识下的自私自利常常让你哭笑不得。

但渐渐也找到了应对办法。

贪小便宜,可以,但便宜让他占到明处,不然会得寸进尺;

保持微笑的距离。不要让他摸清你想干什么,下一步会怎么样;

爱顺梯爬,不给他梯子,甚至直接拿走;

要敢于翻脸,反制要狠,不然你给了他脸,他敢不要脸;

对他们要真诚,该帮忙的帮忙,该出力的时候要不遗力。前提是一来一往,是情义,非本分。

想做好事,要么人不知鬼不觉,要么大张旗鼓,不藏不掖。

有用的话少说,没用的话多说。

其实有了成就,回报家乡的事情还是应该去做的,人无情,猪狗不如!亲爱的,点个赞、关注下吧,最近挺倒霉的,谁都不爱理我。

为什么有的从农村来的成功人士不愿意回报父老乡亲?

一群猴子,力气最大牙齿最尖打架最不要命的,会是猴王。人其实类似。一个村庄,所谓成功人士。要么通过阴谋阳谋经商挣了些钱,要么通过上学或从军,含辛茹苦混了一官半职。总之都是人精。他对于生他养他的乡村,往往爱恨交集!爱,因为故乡情节!恨呢,因为农村生存不易,一丁点利益往往争的头破血流你死我活!人际关系会因为宗派主义存在,往往也比城市更加复杂……人性之弱点,往往是记打不记吃的。所以,恨比爱往往更加深刻!而这些成功人士,也是最精于算计的!故乡对他而言,已经帮不上任何忙了!有这个精力,不如和上司打交道。所以,他们往往忘了初心,对于乡村往往会选择无视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