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蒲松龄的《水莽草》是最能反应人性的一篇小说?
87版《聊斋》是我国首部大型古装连续剧,它引用了《聊斋志异》中的50个故事,最终成片却删除了其中两个,一个是《凤阳人士》,另一个就是《水莽草》。
是因为《水莽草》过于恐怖么?诡异一定比不过《画皮》。那是《水莽草》价值观有问题吗?然而最毁三观的当属《韦公子》。
有人说,《水莽草》是《聊斋志异》中最反映人心和最突出人性的作品,这一点我很认同。但我同时又觉得,《水莽草》是难得的正能量之作。
一、一朝被谋害,永世不轮回水莽是枝蔓长得像葛条,花呈紫色酷似扁豆的一种水草。如果有人误食了它,就会立即被毒死,死后便会成为水莽鬼。
在楚地桃花江有着这样的传说,人一旦因为误食水莽草而变成水莽鬼,除非他可以找到替代自己的人,否则将永世不再入轮回。
从前有个姓祝的书生,他在拜访同学的途中因为又渴又热,恰巧看见一位老太在茶棚里卖水。当祝生接过茶碗时,只觉一股怪异之味传来,便放下了茶碗不肯再喝。于是老太唤出一位貌美女子,这女子将茶碗递了过来,祝生便一饮而尽。
等到了同学家中,祝生突觉万般不适,便将饮茶一事告诉了同学。同学听罢大惊失色,原来祝生遇到了水莽鬼,而这递茶的女子叫寇三娘,也是因为误食水莽草而死。传闻解药是将寇三娘生前的裤子拿来煮水喝,便可躲过死劫。
然而,当祝生找到寇家时,寇三娘的父母却拒绝了祝生的请求。因为只有被寇三娘抓到的替身死去,三娘才能脱胎转世。就这样,祝生含冤而死。
祝生死后,妻子改嫁,老母独自带着孙子艰难过活。突然一日,祝生因心疼母亲操劳,便从地下返回了人间,而且带来了抓住的新媳妇伺候母亲。这个新媳妇不是别人,正是害死祝生的寇三娘。从此,一家人相安相伴。
但是祝生不肯为自己找替死鬼,且时常帮助村里人赶跑水莽鬼,天帝因此念其救人有功,便封了他为“四渎牧龙君”。
这便是《聊斋志异》的其中一个故事:《水莽草》。
二、人心虽难测,人性皆本善“水莽草”其实非常考验人性,而故事中设置的人物,充斥着人性善与恶对立面的丰富人格。在《水莽草》的故事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百分百的坏人,这也让人物的形象立体且鲜明。
寇三娘,一个青春貌美的年轻女子,却因误食水莽草抱憾而死。为了能够投胎转世,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拖人下水这唯一的捷径。单从这一点看,这个女子不仅狠辣,而且自私。
然而,嫁给祝生的寇三娘却变得温柔贤惠起来,她不仅心甘情愿地伺候祝生和婆母,而且娘家还贴补了不少家用。这样一个敦厚贤良的女子,和此前以色骗人的寇三娘简直判若两人。
这是《水莽草》中对人性的探究:害人者终害己,心怀慈悲得善终。因为害死了祝生,寇三娘才被捉住不能入轮回。又因为她的善良本性,最终与祝生飞升为仙。
滇剧版《水莽草》
我们再看寇三娘的家人,因为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摆脱当水鬼的梦魇,见女儿终于找到了替身后,明知可以救下祝生无辜性命时,却不曾伸出援手,这充满自私和无情的选择其实非常符合人性。
但是,当寇家人得知自己的女儿不仅“还阳”还嫁给了祝生后,便给女儿的婆家送去了银子和布匹,以此补贴家用。其实,身为鬼夫妻的祝生和寇三娘自然用不上这些身外物,寇家对这笔钱财的使用自然心知肚明,这样的善意又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温暖。
滇剧版《水莽草》
祝生的母亲也是具备双重性格的角色,寇三娘还魂后,提出希望见家人一面的请求时,祝生是果断拒绝的,但是心软的婆婆却答应了她。这位母亲的善良成全了寇三娘的孝心,她自然代表着人性至善。
但是,祝母也曾问儿子,为何不找个替死鬼。这样的担忧和心疼,又体现了一位母亲的自私和无奈。
我们在《水莽草》中看到,自私的人性背后其实都是人间小爱。正是因为怀抱着对亲人的热爱,才会忽略他人的痛楚,变成只想成全自家人的利己主义。而又是因为期待家人幸福的心愿,衍生出了可以让众生皆平安的大爱。
三、无论阴与阳,唯慈得善终如果说,我们在《水莽草》中能够品读到人性的复杂,祝生无疑是最好的例子,且是一个具备多重性格的复杂形象。
- 人性之贪:在茶棚小憩时,祝生本已察觉出了异样,但是在见到寇三娘后立刻“失了魂”,饮下了这杯毒茶。若心思纯净,又怎会无故中招呢?
- 人性之凶:祝生在临死前发下重誓,声称一定要抓住害死自己的罪魁祸首寇三娘。果不其然,死后的祝生阻碍了寇三娘的重生,还裹挟了她的一生。
- 人性之恶:当寇三娘提出再见父母一面时,为防家人不测的祝生断然拒绝了妻子的请求。这样的祝生看似重情,却也绝情。
- 人性之礼:见到了寇三娘的父母后,祝生彬彬有礼地拜见了岳父母,这又体现了身为书生的重礼节。
- 人性之勇:因为不想因果循环地加害他人,祝生放弃了寻找替死鬼的机会,且帮助更多人逃脱了水莽鬼的加害。
这些复杂的人格叠加在一起时,形成了祝生爱憎分明、敢做敢为的英雄形象。不管祝生身体里暗藏多少隐秘的角落,他最大的人性之光足以盖住那些阴暗面。因此,祝生的善终是蒲松龄的期待,更是一种对“好人一生平安”的渴望。
四、笔者小结从《水莽草》的整个故事来看,单是祝生一人就极具讨论性了,而每个配角又都暗藏人心的不古,同时又闪着人性的光芒。因此,说《水莽草》最能反映蒲松龄笔下复杂的人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了吧。
我是雪忆柔,文字是灵魂的歌者,指尖在书海中起舞,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您关注我吧!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水莽草》是最能反应人性的一篇小说?
桃花江一带有一种毒草叫水莽草,它的花长得有些像扁豆。人若吃了这种毒草便会变成水莽鬼。而水莽鬼是不能够投胎转世的,除非引诱别人吃下水莽草,才能够转世轮回。因此,在桃花江一带,有很多水莽鬼存在,他们经常四处游荡,企图寻找替身。
有个书生姓祝,这一天,他远行前往好友方生家玩耍。行至半路,口渴难忍,四处张望寻水时,突然看到路边有一老妇人支着一茶摊,大喜过望,连忙前去,想要买杯茶喝。
老夫人见祝生想要喝茶,殷勤地将他拉到了茶棚,不一会儿就端来了一大杯茶。祝生此时正是口渴难耐,正准备一饮而尽时,闻到茶中有一股腥味,皱了皱眉头,将茶水递给了那老妇人,说自己突然不渴了,转身就走。
那老妇人见祝生要走,顿时急了,连忙说:“定是这茶水不合公子的胃口!”于是朝着茶棚里间唤道:“三娘,赶紧倒一杯好茶来!”
不一会儿,只见从茶棚里间走出了一个容貌端雅秀丽的姑娘,莲步轻挪间,将一杯茶端到了祝生面前,祝生何曾见过如此漂亮的姑娘,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人家,失神间竟然忘了端茶杯。
那姑娘见祝生眼睛直勾勾的望着自己,颇有些不好意思,害羞的低下了头,轻声说道:“公子请用茶。”
一连说了好几遍,祝生才回神,慌手慌脚的端起茶杯,仰头一口饮,也不管茶是否合口。
此时那老妇人含笑着点了点头说:“二位先慢慢聊,我出去看看。”
那老妇人出去,祝生迫不及待的去拉那姑娘的手。四目对视,祝生眉目间满是爱慕之情。
看着佳人就在眼前,祝生的心脏砰砰直跳,忙问姑娘家住哪里?是否婚配?
那姑娘被祝生抓着手,一时挣脱不开,顿时飞霞爬满了耳颈,言语间有些颤抖的说:“我一直就在这里,公子想来,晚上便来吧。”
祝生从姑娘这要了一点茶叶,便告辞离开了。
就是脑海间想着那姑娘,仿佛路途都不怎么遥远了,不一会儿,就赶到了方正家。
可刚和方生寒暄了两句,祝生便感觉腹中疼痛难忍,冷汗直冒,方生连忙问,是否是吃坏了肚子?
祝生思考间便怀疑起了途中喝的那杯茶水,忙将这事告诉了方生。
方生大叫不好,对祝生说:“那茶水很可能是用水莽草泡的,我父亲当年就是误吃水蟒草中毒而死的。”
祝生连忙拿出那一小撮茶叶让他辨认。方生细看,果然是那水蟒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方生对祝生说:“这水莽草之毒,近乎无解,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将那水蟒鬼生前的旧裤子拿出来煮水喝,才可解此毒。不过,那水蟒鬼也会因为寻找替身失败,无法转世轮回。”
方生又问祝生那姑娘的姓名和容貌,祝生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他,方生说:“这水莽鬼,定是那寇三娘。”
方生又紧接着对他说:“当年,南村有一姓寇的财主,他有一个女儿,人长得非常漂亮,后来因为吃了水蟒草中毒而死,如今看来一定是他女儿寇三娘在作祟。我陪你去寇财主家一趟,咱们要来旧裤子煮水喝,此毒便可解。”
二人连歇息都未歇息,便直奔南村寇财主家。
本以为事情会非常顺利,可寇财主听说祝生中了女儿的水蟒草,知道女儿要轮回转世了,哪肯将旧裤子给他,二人嘴皮子都磨破了,那寇财主仍然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二人没有办法,只能又返回方生的家里,可刚进家门,祝生便毒发了。
祝生对方生说:“那寇三娘害我,我就算做鬼也不会放过她。”说完便毒发身亡了。
方生将祝生的遗体带到祝生家,祝生的父母见了泪如雨下,哭的半天都缓不过气儿来。
祝生一死,家里只剩妻子和一个不满周岁的儿子,妻子守了半年寡就改嫁了,只留下祝生的父母,终日劳累的带着孩子。
一日,祝生的母亲正抱着孙子在那伤心。见外面有人进来,细看发现是自己的儿子,震惊的说不出话。
祝生忙对母亲说:“我虽然身死,但也能够见到母亲大人,如今看到母亲大人如此伤心难过,便赶回来侍奉您。”
祝生又将一人拉到了父母的面前,说这是他娶得老婆。
祝母见儿子回来,高兴的不行,连忙拉着儿子坐下,说起了家常。
原来,祝生死后因为不能投胎转世,就四处打听那寇三娘,后来遇到了方生的父亲,这才得知寇三娘已经轮回转世,投胎到了任侍郎家,方生气不过就将寇三娘硬拉了过来。
寇三娘本来就对祝生倾心,但奈何当时也是没有办法,如今事情已经成了这样,二人也放下了恩怨,便结为夫妻,如今日子过的还不错。
祝母见此,心甚慰,仔细端量着寇三娘,频频点头。祝生和寇三娘就此在家里住下,侍奉在父母左右。
寇三娘说想将自己的消息告诉父母,祝生怎么也不同意,祝母觉得如今已经成了这样,便劝儿子,祝生无奈只好同意。
寇财主夫妻二人听说自己女儿的事后大惊,连忙坐着马车前往祝家,果然见到自己的女儿,三人抱头痛哭。
寇财主对此事心有不平,但这件事终究是女儿有错在先,也就释然了。寇财主看到祝家家境贫寒,于是叫人送来了钱财,又将屋宅翻新,如此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虽说寇财主让祝家的日子一天天变好,但是祝生还是对当初寇财主见死不救一事耿耿于怀,怎么也不肯去自己的岳父家。
就这样时间过了许久。
有一天,村里有人传言,有人吃了水蟒草本该丧命却复活了,口口相传之下,竟然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祝生对母亲说,这件事是他做的,那人是被水莽鬼李九害死的,他正好碰到,便将李九赶跑了,那人自然就活了过来。
母亲问他,为何不给自己找一个替身,祝生咬牙切齿的说:“儿子平生最恨这种事,又怎能违背良心呢?如今侍奉在母亲左右,也不想再去投胎转世了。”
祝母见儿子说出这番话,高兴的不行,连眼角的皱纹都仿佛消散了很多。
后来,十里八乡但凡有人吃了水蟒草,都会请祝生帮助,祝生也会伸出援助之手,一时间祝生的名望,在十里八乡更胜了。
十多年之后,祝生的父母去世了,祝生夫妻二人很伤心,因为祝生帮助过很多人,所以前来吊孝的人络绎不绝,祝生都没有出去,只是叫儿子披麻戴孝守灵。
后来任侍郎家的小老婆,生了个女儿,可是没过几个月就夭折了,任侍郎听说祝生的经历以后,便与祝生结交。
两年之后,任侍郎将自己的孙女儿许配给了祝生的儿子,两家结秦晋之好,一直来往不断。
就这样又过了很多年,祝生对自己的儿子说:“我不久之后就要走了。”
儿子大惊,忙问原因,祝生回答:“我因为做了好事被天帝表彰,如今被封为“四渎牧龙君”,很快就要上天任职了。
过了几天,夫妻二人穿着新衣服,坐着从天上飞下来的马车,不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儿子见父母坐马车飞走了,同媳妇又哭又拜,伤心欲绝。
与此同时,寇财主家也发生了同样一幕,寇三娘前来与父母道别,寇财主再三挽留。寇三娘摇了摇头,出门便消失不见了。
祝生的儿子得到寇财主的允许后,将寇三娘和父亲的墓合葬了。
祝生上天做了四渎牧龙君,再也没有下过凡,可至今,桃花江一带,仍然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
暮有话说倘若有一天,你中了一种剧毒,解药是让别人服下这种剧毒,你会如何去做?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像寇三娘一样寻找替身,这是人性使然,也是人本身的劣根性。
可祝生用他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除了寻找替身,还拥有另一种更好的办法,那就是让更多的人摆脱这个诅咒。
同时祝生一事也让我们知道了,做好事一定会得到回报,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对于本文,你是怎么看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强烈建议品读蒲松龄原著《水莽草》,北暮再细致的描写和改编,都不及原作万分之一)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水莽草》是最能反应人性的一篇小说?
这部小说给人三点启示:一是外出旅游时,不要饮用不明严来历的饮料和水,利用饮料下迷药害人的案件从古到今一直都以发生从来没有间断过。即使现在随便喝了陌生人给的饮料茶水而被拐卖的事也时有发生。
二是不要色迷心窍,要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小说中这个祝生如果不是对美貌女子心生不轨,是不会上当受害的。
三是不要把幸福建立 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种幸福会因别人的报复而不牢固的,象那个三娘就是。本来可以去转世的,可是被自己的害死的人不会善罢甘休的,只能以身相许啦。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水莽草》是最能反应人性的一篇小说?
蒲松龄写的《水莽草》,讲的就是水莽鬼祝生和寇三娘成为一对鬼夫妻后,回人间照顾阳世上的儿子,侍候阳世上的母亲,造福人类的故事。
“水莽草”桃江益阳人又称“水马藤”,有剧毒,开紫花,呈扁豆状。人吃了会中毒立马死去,变成“水莽鬼(水马藤鬼)”要讨了替身(找一个人吃水马藤,被毒死后来替代此鬼)才能让其超生,投胎做人。
《水莽草》说的是有一姓祝的书生,去拜访他的同年老庚,路上口渴,见路旁有一老妇人在施茶水,便去讨碗水喝。老妇人将祝生迎进棚内,递给他一杯茶,祝生接过茶水,感觉有异味未喝,放下茶碗准备离去,被老妪拦住,叫道:“三娘,泡碗好茶来。”有个十四五岁的姑娘端着杯茶从棚子后面出来,祝生眼睛一亮:面前的姑娘容貌艳丽绝伦,指上的戒指,腕上的镯子熠熠生辉,光彩照人。祝生立马被少女吸引住了,接过茶水一闻香气扑鼻,一饮而尽,只想再喝一碗。趁老婆婆出去,祝生抓住少女纤纤玉手,从腕上脱下一枚戒指,少女微微一笑,祝生更加神魂颠倒,询问少女身世。少女红着脸说:“你晚上再来,我还在这里。”祝生向姑娘要了一撮茶叶连同戒指藏在身上。
祝生到得同年家里,感觉心里不舒服,怀疑茶水有问题,就向同年叙述了路上的经过。同年惊悚的说:“你遇到了水莽鬼,我父亲就是被这样害死的。”祝生拿出藏在身上的茶叶和戒指给同年看,茶叶就是水莽草。同年说:“你遇到的少女可能是寇三娘。”并告诉祝生,南村富户寇家有个女儿叫三娘,美貌绝伦,几年前误食水莽草身亡,肯定是她在害人。同年说,只要知道了水莽鬼生前的姓名和住址,可以去讨要水莽鬼生前穿过的一条裤子熬水喝,就能痊愈。
祝生的同年连夜赶到南村,找到寇家,长跪不起,要求寇家救救祝生。可寇家认为,若祝生没事了他们的女儿就没有替身了,就不能投胎做人了,执意不给。同年无奈回家告诉祝生,祝生恨恨的说:“我若死了,断然不会让你们的女儿超生的。”同年扶着祝生回到家里,祝生就死了。半年后祝生妻子不愿受寡嫁人了,留下一男孩给祝生母亲带着,抚养中生活非常艰难。一日祝母带着孙子思念儿子在房中啼哭,祝生默默地来到母亲跟前。母亲惊问儿子怎么回事?祝生告诉母亲:“儿子见母亲日子艰难,常常啼哭心中难受,儿子虽然做了鬼,但也成了家,特携老婆一起来侍奉母亲,照顾儿子。”这时一漂亮女子缓缓前来,拜倒在祝母膝下:“妈妈,让我们来侍奉您吧!”祝母问儿子:“她是谁家姑娘!”祝生说:“她就是南村寇三娘,儿子做了她的替身后,她已投胎去了任侍郎家,儿子去任家把她强捉了回来,成了您的儿媳妇。”’
祝母心疼之余也感安慰:虽然儿子儿媳妇都是鬼类,能呆在眼前总比见不着强。祝生夫妻便在家里安居下来了。寇三娘让婆婆把他们变成了鬼回家的消息告诉她的父母。寇家父母惊悚之余,速速赶到祝生家,见到了真真切切的女儿,抱头痛哭说:“祝生家好穷呀!”三娘说:“都变成鬼了,还计较什么穷不穷的,他们对我情真意切,女儿满足了。”寇家父母回到家里,派了两个佣人给三娘使唤,并送给祝家百斤银子,布匹若干。并隔三差五送些酒肉过去,祝母时常让三娘回去省亲。从此,祝母生活得富裕美满了一些。
一天,村里有个中了水莽毒的人死而复生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是怪事。祝生说:“是我救了他,是水莽鬼李九害了他,我把李九赶走了,他就得救了。”母亲说:“你怎么不为自己找个替身?”祝生说:“我最痛恨找替身的水莽鬼了,我要将他们通通赶走。再说,侍奉母亲我最快乐,我也不想去投胎了。”从那以后,只要有人中了水莽草的毒,就备着酒席到祝家祈祷,无不灵验。
又过了十几年,祝母死了。祝生夫妇非常悲痛,但不接待来家吊丧的人,只命儿子穿着孝服,代为行礼。埋葬母亲后又过了几年,祝生为儿子娶了媳妇,新媳妇就是任侍郎的孙女。当年任侍郎的爱妾生下一个女儿,没多久就夭折了,后来听说三娘投胎被祝生捉回这件奇异的事,专门驱车到祝家,认了祝生做女婿。现在,任侍郎又将孙女儿嫁给祝生的儿子祝鹗,两家更加亲上加亲,来往不断了。"
一天,祝生对儿子说:“上帝因为我有功于人世,任命我做‘四渎牧龙君’,如今就要走了。”一会儿,便见院子里有四匹马,驾着一辆黄帷车,马的四肢上布满了麟甲。祝生夫妻盛装而出,一同上了车。儿子和儿媳都哭着拜倒在地。瞬间,车马便无影无踪了。同一天,寇家也见女儿来到,拜别父母,说的也和祝生说的一样。母亲哭着挽留她,三娘说:“祝郎已先走了!”出门后一下子就不见了。祝生的儿子请求寇家同意后,将三娘的骸骨与祝生合葬了。
故事结束了,给人们留下了灵魂的拷问:一,同样是水莽鬼端出同样的水莽草变成的茶,祝生为什么有不同的感觉?老妇人端给祝生,祝生闻到了异味,不肯喝放下便走。亮丽少女端给祝生,祝生闻到了扑鼻的芳香,一饮而尽还想再喝一碗,爱美是人性的特点,也容易受到美女的诱惑和毒害,祝生的命就这样葬送在美女鬼手里。二,祝生变成水莽鬼后,不找替身投胎,为什么能成为天上的渎牧龙君?祝生变成鬼后,一心向善,造福民间;祝生夫妻孝顺母亲,爱护儿子,把家庭营造得上敬下和,幸福满满。水莽鬼祝生夫妻虽然放弃了找替身投胎做人的机会,可他们的善言善行感动了上帝,最后上了天庭做了“渎牧龙君”,谁说只好人有报,原来“好鬼”也有好报。
寓言故事《水莽草》是对现实生活的凝聚和特殊提炼,它虽不同于生活却反映着生活的深刻本质,它能唤醒人世间的真善美。所以说:《水莽草》是一篇最能反应人性的一篇小说。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水莽草》是最能反应人性的一篇小说?
蒲松龄所写的《水莽草》,确实反应了人性中的一些善恶元素,但是类似反应人性的文章,在《聊斋志异》这本小说中还有很多。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家里面就有一本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当时年纪小,还不完全理解书中的意思,但是也能够理解其中一部分大意。
其中印象中深的,就是其中很多文章借鬼狐精怪之说,来描绘社会的现实,讽刺人性中黑暗与愚昧的一面,当然也有对于正义和善良的讴歌与赞美。
《水莽草》《水莽草》这一篇,大意是说水中有一种毒草,人误食之后就会被毒死,毒死之后,就会变成水莽鬼,传说此鬼不得轮回,必须有另外一个同样被毒死的人来替代,前一个被毒死者才能重新轮回。
有一个祝生,在旅途中就不幸误服水莽草熬制的茶水,中毒身亡。之前一位被毒死的寇三娘在找替代者,碰巧遇到了祝生,就很自然的瞄准祝生下手。
两位的缘份就此拉开了序幕。
祝生既然喝了此水,就被毒死,他搞清楚原因之后,就找到已经投胎的寇三娘,强行把已经投胎的寇三娘又拉走,并且两位鬼竟然又结成了亲,后来竟然还有了孩子。实在是不可思议、曲折离奇。
后来,祝生与寇三娘一直没有投胎,而是作为鬼逗留在当地。祝生因为痛恨人服水莽草列后又找替代者,这样不知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冤死,所以就帮助那些有求的人家解决这种问题,在十余年间竟救下了不少人命。
后来祝生对他儿子说,一帝因为祝生在人间助人有功,所以封他为四渎牧龙君,不一会儿就有四匹长着鳞甲的马拉着黄檐车,祝生和寇三娘盛装而出,同登上车,他们的儿子哭泣着跪拜,马车与人忽然间就不见了。
祝生遇到寇三娘被作为替代者,其实也是有更早前的缘份,要不然两人也不会遇到一起。寇三娘作为误服水莽草毒死,然后又来找替代,虽然是出于无奈,但是却既愚昧又不仁义,她自己已经受到伤害,还以伤害他人来实现自己的解脱,这种作法并不可取。
而祝生却是不同,自己在受到伤害之后,不想再让别人受到同样的伤害。除了强拉着寇三娘结为夫妇之外,并未像寇三娘那样去找替代者。而是坚决留在当地,为当地其他老百姓解决类似问题,最初发心虽然出于激愤,但是行为确实值得称赞。
作者蒲松龄蒲松龄,清朝山东人。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他年少时聪慧过人,过考县府道皆是第一,但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考中过,后来一直以教书为生。这也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经历。蒲松龄的书房叫作聊斋,他在聊斋中写下了近500篇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据史料载,蒲松龄当年为了写《聊斋志异》,平时听到别人讲的奇闻轶事,回家就粉饰加工成一篇文章。另外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成篇。就这样慢慢累积,最终在他39岁时,写成了流传后世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书中的文章或是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
或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
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与人的生死虐恋,表现了作者所期望的理想中的爱情世界。
有人说,《聊斋志异》这本书,其中就有作者蒲松龄的影子,他一生科考不中,直到71岁才考中贡生。一生穷困潦倒,连居住的地方都有经常有狼出没。蒲松龄在这样困顿的生活境况中,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抨击,也都在这本书中有所体现。
而蒲松龄对于爱情的憧憬与希望,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中也有体现。有很多文章都描写了惊世骇俗的人与仙、狐、鬼、狐之间的生死爱恋,也是暗含着作者对于世俗情感的一些看法与观念。
郭沫若曾曾评价蒲松龄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也是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比较中肯的评价。
【总结】关于《聊斋志异》,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或阅读过,对于其中的鬼狐故事也都津津乐道。大多数读者都把这本书定义为志怪小说,认为蒲松龄是借谈鬼说狐,来揭露当时社会不公平现象,对于官场黑暗、政治腐败的社会现象进行抨击和讽刺。
笔者的观点:如果站在佛教的立场上来看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它其实就是一本描写六道轮回的书:有人间之事,有地狱道之事,有鬼道之事,有畜生道之事,有修罗道之事,也有天道之事。活脱脱一部六道轮回图。
佛家的观点: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中有六道轮回,众生因为个人所造作的罪业而在这六道之中轮回不休,不得出离,痛苦无边。如果不读佛家经典,不接受佛法教育,那就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也找不到出离六道轮回的方法。
同样一本书,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尽相同。以上是笔者一家之言,以作大家闲暇之余的笑料。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水莽草》是最能反应人性的一篇小说?
《聊斋·水莽草》,一篇充满神秘奇幻色彩的鬼故事。小编曾仔细研读此篇,除了精彩情节,蒲松龄对人性刻画,赤裸裸、毫无保留。
小编带带路,找找神奇的水莽草,寻寻迷人的寇三娘。温馨提醒☞ 寇三娘是位花季姑娘。
聊斋·水莽草故事丨做鬼也不放过你话说楚中桃花江一带,有一种剧毒蔓生草叫水莽草,误食必死,然后会变水莽鬼。传说水莽鬼无法投胎转世,若另有人死在这个水莽鬼手里,有了替身,水莽鬼就能转世轮回。
故事开始......
第一节丨寇三娘色诱路人 水莽鬼符身祝生
说一祝生去拜访同年之友,路上见一小屋,前去讨水喝。一位老婆婆给祝生端了水,祝生发觉水有异味没有喝。正要离去。这时屋里走出一位美丽少女,手里端茶走向祝生。
祝生到底是年轻,觉得飘了,一样的茶水,在姑娘手里就变的好香好香。祝生边喝边流口水,还趁机撸走了姑娘的戒指,这年轻人……最后又和姑娘撩了会,说天黑再来,这才舍得离开。
水莽草☞ 学名雷公藤,别名断肠草。蔓生藤类灌木,根茎有较强的毒性,可入药。
第二节丨祝生中水莽毒 友人献计破解
祝生到了好友家就不对劲了。好友一问大惊失色:"铁兄,不太六六六,茶有水莽毒!全村要去你家吃大席了……小弟识得这戒指,城南大户寇三娘的。前不久已死,看来化作水莽鬼了。"
这友也是秀儿,人家姑娘的戒指他都认识。祝生裤子都吓湿了。好友又说:"听说拿到寇三娘穿过的睡裤(原文裤裆)煮水喝,毒可解。"
祝生激动了…就去城南寇家索要姑娘的原W睡裤。寇老爷问明来意,自然不愿意。你想啊,祝生若化作水莽鬼替了闺女,闺女就能转世为人了。
第三节丨祝生索裤未果 发誓报复三娘
祝生索要寇三娘睡裤被拒,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发誓做了鬼也不让寇三娘得逞。
这祝生也真不讲究,不是说好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你喝了姑娘的香茶,摸了姑娘的玉手,拿了姑娘的戒指。这还不够么?又何必呢?做鬼留一线,地府好相见。
祝生真化作水莽鬼了,原来是玩真的。就把正要投胎侍郎家的寇三娘给抓了……
第亖节丨祝生娶媳寇三娘 义举获封河伯神
祝生也是孝顺孩子,把寇三娘带回家当作鬼媳妇,晚上伺候娘亲。祝母也喜悦、感动和凄楚各种,可谓五味杂陈……
后,祝母安排祝生通知寇老爷,好让寇家得知三娘详情。寇老爷闻讯赶来,此处家事一二暂略。
故事最后☞ 祝生致力于阻止水莽鬼害人,此义举感动上天,祝生竟然修得正果获封河伯。
《聊斋·水莽草》众生相+人性剖析①祝生角度丨男人本色
色,刮骨钢刀,刮着刮着一不小心就刮死了。祝生始觉茶水怪味,没有喝,本打算离开,见寇三娘美色,拔不动腿了。这才中了水莽毒。
祝生很清楚老媪和姑娘所端茶水一样,但见美女还管什么茶水异味?香的!最终偷色不成反蚀小命。好色会让人失去原则,代价可能很大。
祝生好友,竟认得寇三娘私物。可见这友人背后也是好色之徒,肯定比小编强不到哪去。
②寇三娘角度丨美色永远都是杀伤力
寇三娘能够色诱路人,靠的是美色,哪怕身居野外草屋,哪怕被发现异常,她依然可以成功。
这就是美色的魅力。让人失去原则,失去防御,明知有问题也会被拿的死死的。
寇三娘当然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在路边等替死鬼。存在多合理,色性因果,人性使然。
③老婆婆角度丨女人迟暮的残酷现实
老媪是几笔带过的人物,但作用不可忽视。
婆婆自知年迈色衰难惑路人,所以才和寇三娘组队以提高成功率,这是她必须面对的。最终祝生还是喝了寇三娘的茶水,因为她老了。
婆婆角色,除了衬托寇三娘,凸显祝生好色,也剖析了年老色衰后活生生的现实和无奈。
④寇老爷丨有种自私叫人之常情
祝生去寇家索要三娘睡裤,得可活命,失则成鬼。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普世观。
寇老爷可不这么想,交出可救祝生,但女儿无法投胎。在他的角度,外人和女儿之间,当然会选择亲女儿。尽管在外人看来,救命和投胎,前者价值更大,但寇老爷只看亲情。
寇老爷自私么?这是人之常情,人类本性。
⑤祝母丨善良、通情、识大体
祝母得知原委,心感欣慰,同时心生恻隐,并让祝生通知祝家实情,以便两家落实。
祝母同情祝生和三娘却也无奈,并待寇三娘如己出。这是为母之善良。
众生相之一丨私心为人类本性
寇三娘和老婆婆☞ 设茶害人,是不地道。换个角度,她们也是被人害死,求生欲望是她们本能,哪怕投胎转世。这种自私是人性本能。
祝生☞ 垂涎美色,才遭此一劫,后又生恚心,找寇老爷帮忙遭拒,发誓报复寇三娘。祝生的愤怒、报复等,这一切合情合理。
寇老爷☞ 前面说了。每个人都会本能地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他不可能抛弃女儿帮外人。这种看似不人性的行为,恰是真实人性。
众生相之二丨伦理道德
祝生和三娘孝母☞ 祝生抓了寇三娘,不忘带回家一起夜侍老母。三娘既为人媳,则守妇道,既孝婆婆,后生子女。人性不论,守徳尽孝乃为人之本。这符合祝生的书生身份,而大户人家出身的寇三娘想必家教更是良好。
祝母和寇老爷☞ 祝母心善,得知来龙去脉,可谓悲喜交加。安排祝寇两家见面。寇老爷获讯赶来。看望女儿并交代相关事宜。祝母识体,寇老爷通情,其间种种都是伦理之间。
天道☞ 祝生阻止水莽鬼、寇三娘孝母、祝生后获封河伯等。是否可理解为过失弥补、得失平衡和因果轮回?私心原为人之本性,德则必守。
这地方真适合放蒲松龄像
或许蒲松龄笔下很多人物,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去界定,真实的人性是多面的,复杂的。"无心为恶"来自原始本性,但德守是衡量人世对错的一个标准,它代表人类好坏本质。
有时我们看到的光辉或丑陋,不过是人性折射在外的表象,藏在深处的人性才是真相。这种表象和真相可能一致,也可能相左。
《水莽草》反应了多少人性,各位看官怎么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