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癌前疾病有哪些?

大部分成年人都有慢性胃炎,很大一部分人曾经有过一次或数次胃痛病史,而这其中,每10万人中约有50人会发展成胃癌。

胃癌是消化系统癌症中,治愈率相对较低的一种,究其原因主要是胃癌症状隐蔽,有些病人出现明显腹痛症状时,已经是胃癌晚期了。

所以,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胃癌的癌前病变,做到提前预防。

胃癌的癌前病变都有哪些?

1、迁延不愈的胃溃疡

现在内科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已经很强大了,一般的胃溃疡如果遵医嘱持续药物治疗3个月,很大概率可以痊愈。如果遇到胃溃疡治疗后不愈合,或者溃疡愈合后又反复发作,要当心是胃癌,要及时手术切除。

2、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癌前病变的胃息肉)

异性增生,指的是胃粘膜细胞的形态、功能出现了异常,包括腺瘤性增生、增生性息肉两种,重度的异性增生很容易与胃癌混淆,是确确实实的癌前病变,发现了就要马上手术。

而我们常说的胃息肉,则分为很多种,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其中的腺瘤性息肉在各种刺激下,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食不规律、胃酸过多等,会进一步增大、恶变可能,所以做胃镜发现有胃息肉,建议直切切除。

3、慢性萎缩性胃炎

有5年以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作为胃癌的一个高危因素,除了胃粘膜腺体萎缩、减少外,还常常合并有肠上皮化生,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每年胃镜体检必不可少。

4、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顾名思义,在胃粘膜上发现小肠上皮,本身就是一个不正常现象,就好比窃贼进了家里,随时都有可能会作恶。

在胃癌高发的上海,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多数都在胃窦和胃角,是胃癌的高发区。

这些长在胃里的小肠上皮,可以分泌出唾液酸粘液和硫酸粘液,加速溃疡和癌变的形成。

5、残胃癌

残胃癌是指因良性病变而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残留胃,术后5年以上所发生的胃癌。

做过胃大切的病人,出现胃癌的概率约为2%,大多数在术后20-25年出现,主要是由于手术后胃酸降低、消化液反流腐蚀、肠道细菌反复感染等引起。

所以,做过胃大切的病人,术后也要定期随访胃镜检查。

6、有慢性胃炎的A型血患者

血型与胃癌存在一定的关系,A型血胃癌的发生率较其他血型高出20%-30左右,主要是A型血的人出现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概率更高。

所以,A型血的胃炎患者,如果出现反复腹痛,建议胃镜检查的频率要高一些。

7、有胃癌家族史

胃癌有家族遗传性,如果父母辈有人得胃癌,自己的年纪>40岁,有必要做一次胃镜检查,可以排除早期的癌前病变。

胃癌症状隐匿,其他若出现有反复恶心、呕吐、莫名消瘦、莫名贫血、长期上腹痛、长期上腹胀等,不排除是胃癌可能,建议尽早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若回答对大家有帮助,请点赞、评论支持~[微笑]

胃癌的癌前疾病有哪些?

胃癌约占胃恶性主力的95%以上,每年新诊断的癌症,病例中,胃癌占第4位,在癌症病死例中排列第2位。约2/3的胃癌病例分布在发展中的国家,这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下降并不明显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发展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凋亡之间会存在动态平衡,但这种平衡维持赖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生长因子的共同调控,所以说一旦发生癌前病变,及时控制病情,可以减少这种胃癌的发生率

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癌的癌前病变状态分为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癌前疾病一般可能与胃癌相关的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但是癌性病变呢,是指较易转为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癌前疾病包括。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分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这种情况下一般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所以说容易发展到胃体,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根治原发病。

2.胃息肉,炎性息肉越占80%,直径多在两厘米以下,癌变率比较低,腺瘤性息肉癌病变的几率较高,直径约大于两厘米的广基息肉。

3.胃溃疡,癌变多重溃疡分别发生,多因溃疡病人的炎症糜烂再生和异形增生导致的。

4.残胃癌一般的话是胃癌术后以后癌变例,在术后5~15年左右发生率比较高。

癌前病变包括.

1.肠型化生,生长化有小长型和大长型两种,一般大肠型为不完全型长发,长发的细胞不含有量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被吸收的致癌物质易存在于细胞内聚集,导致细胞异形性增加而发生癌变

2.异形增生胃粘膜腺管结构及上皮细胞失去正常的状态,发生异形性的改变,组织学上介于良恶性之间,因此对于癌前病变又密切的随访定期观察,防止恶变的发生率。

胃腺癌的好发部位分别容易侵犯到胃窦苯门胃体权位和大部分胃根据胃癌的进展,根据早期胃癌一般都会局限在黏膜或年不超,及黏膜下层部位有没有淋巴结转移进展期的胃癌深入粘膜下层以侵犯基层的话,这种情况就会容易侵犯到胃癌的晚期,所以说一旦确诊有癌前病变,需要及时的做病理学检测。

胃癌的癌前疾病有哪些?

作为一名胃肠外科医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胃癌的癌前疾病,指的是可以引起胃癌的良性病,一般情况下,这些疾病是良性的,如果不治疗,放任他们发展下去,就有可能癌变。常见的胃的癌前疾病有以下几种:

(1)胃息肉

胃息肉类似于肠息肉,是胃粘膜上的隆起性病变。胃息肉的种类有很多,例如炎性息肉、腺瘤、增生性息肉等等。只有胃的腺瘤会发生恶变。如果胃镜发现胃息肉,需要积极的处理,一般在胃镜下切除就可以了。

(2)萎缩性胃炎

胃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胃癌。据统计,胃癌伴有萎缩性胃炎者高达52%-97%。幽门螺杆菌是因为慢性胃炎常见的原因,如果诊断了萎缩性胃炎,需要内科治疗,并且定期复查。

(3)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良性病,据统计,胃溃疡发生癌变的几率是1%-5%左右。胃溃疡应该接受正规的治疗,治疗好了,就可以防止癌变了。

(4)残胃

残胃指的是因为各种疾病,例如胃溃疡、胃癌。做手术切除了部位胃,还剩下一部分胃,剩下的胃称为残胃。残胃癌发生率为1%-10%,一般发生在第一次手术后10-20年内,亦可短5-10年。所以,做完胃手术以后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早期防治残胃癌。

胃癌的癌前疾病有哪些?

胃癌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不是一个概念。癌前疾病是指患癌风险较高的一类疾病,胃癌的癌前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反复发作的胃溃疡,残胃等;而癌前病变是病理学概念,指上皮细胞发生异型增生,就是胃黏膜上皮细胞与正常的不同,但是还没有变为癌细胞的情况。

胃息肉:整体发病率低于大肠息肉,并且癌变率也较低。胃息肉也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等类型。胃息肉,尤其是腺瘤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一般胃镜检查发现时,最好手术切除。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数是因为普通的浅表性胃炎以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没有及时改善,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萎缩改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异常,如果疾病状态持续,就有癌变的风险。

残胃:所谓残胃就是胃因为各种疾病(良恶性)行胃部分切除后剩余的胃。残胃容易长胃癌,但是具体机制不明。有些患者因为早年胃溃疡严重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10年,发现胃癌。

反复发作的胃溃疡:严格说胃溃疡不能算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由于胃黏膜的修复能力比加强,轻度的胃黏膜溃疡糜烂,可以比较快速的修复。但是,如果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胃溃疡迁延不愈,反反复复的发作的话,有可能在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癌变的产生。

胃癌的癌前疾病有哪些?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类似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症状。当感觉明显不适,体力不支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和癌前期的病变,以免延误诊治机会。

胃癌前期病变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良性胃部病变,这种病变如不进行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胃的癌前期状态和病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发生胃癌的胃部良性病变之一。

2不明原因的恶性贫血有很大可能是胃癌的一种外在表现。

3.腺瘤型或绒毛型胃息肉在胃息肉病中不常见,但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的增生性息肉容易发生癌变。

4. 胃切除后的残胃肠胃吻合口炎或肠胃吻合口溃疡容易发生癌变。尤其在胃切除术后5-10年开始,容易发生残胃癌。

5.慢性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但溃疡边缘的黏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 巨大胃黏膜皱襞症约有10%的可发生癌变。

7.胃的良性病变手术后出现非炎症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应警惕残胃癌的淋巴转移。

胃的癌前期病变的性质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定,所以说只要是胃的良性疾病,病理检查有异形型增生(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细胞增生,少数情况可发生癌变)和肠上皮化生(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的改变,就可以确定为胃癌的前期病变,应该进行及时正规的治疗。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胃癌的癌前疾病有哪些?

李医生是三级医院消化科医生,平时很多病人搞不清楚什么是癌前疾病,什么是癌前病变?对于胃癌的癌前疾病,我来回答。

癌前疾病是指与发生胃癌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是临床概念。癌前病变是指在癌瘤发生之前出现的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组织学改变。如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是病理组织学概念。

胃癌的癌前疾病有以下几点。

1、良性上皮性息肉。由胃粘膜表面向胃腔突出生长之结节状粘膜隆起称胃息肉,可呈单发,也可多发。一般分为再生性(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再生性息肉发生率较高,但发生癌变者较少,只占1%。腺瘤性息肉发生率比较低,但癌变率高达15%~40%,尤其直径在2cm以上者及多发性息肉和萎缩性息肉,恶变率甚高。

2、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表现为炎症改变和腺体萎缩,某些病例还可有肠化生。从流行病学、病理特征、生化代谢、免疫状态及遗传素质等方面都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密切相关。很多观察都发现,胃癌患者几乎全部有萎缩性胃炎。在胃癌高发国家,菱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亦高。有人对蒌缩性胃炎追踪观察10年以上,发现有10%发生胃癌,而浅表性胃炎及正常对照组则无一例发生胃癌。胃炎常伴有肠化生,主要在胃窦部,肠化生使其更易癌变。长期观察提示胃炎演变为胃癌的过程最先发生的是浅表性胃炎,病变如不消失则经过一段时间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后可出现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最后部分演变为胃癌,整个过程需10~20年。由肠上皮化生发展的胃癌称肠性胃癌,多为腺癌。由正常胃、或浅表性胃炎发展来的胃癌多为弥漫性胃癌。

3、残胃。胃切除后其残胃可发生癌变,一般发生在术后10年,但也有人报道15~25年。术后25年的胃癌发生率比正常人高数倍,胃癌发生的机制主要是和胆汁反流有关。另外残胃中细菌异常增殖,使二级胺或亚硝酸盐转变为亚硝胺而诱发癌变。

4、慢性胃溃疡。近年来由于纤维胃镜的应用,观察胃内病变动态,获得了较多资料,证明一些胃癌可以在胃溃疡基础上发生。胃溃疡演变为胃癌发生率不高,一般占胃溃疡病人的0.5%~5%。病变多发生在小弯侧,以胃角为中心,这些均与良性溃疡的好发部位相似,而不伴有溃疡的早期胃癌多发生于易患肠上皮化生的幽门区。因此目前认为部分胃癌的发生与胃溃疡有一定关系。十二指肠溃疡基本没有发生癌变的。

以上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关注李医生,获取更多医疗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