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变,手先知,是真的吗?是什么原理?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方正》中,有一个成语,叫“管中窥豹”,意思是说:从竹管小孔中看豹子,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所见不全面。

“肝癌变,手先知”这种论述,就犹如上述的管中窥豹,不全面,太绝对,不可取!

肝癌变在手上出现症状,有诊断意义的,就只有肝掌一个

首先声明一点,肝掌的出现,非常少见!绝大多数肝癌没有这个症状。

其次,要满足肝掌出现在肝癌患者身上,要满足3个条件:

1)肝癌合并肝硬化;2)肝硬化已经进入失代偿期;3)肝脏对身体内雌激素灭活功能减弱。

肝掌的形成,和体内雌激素堆积有关,肝脏对激素灭活不彻底,会引起手掌两侧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肝掌的出现,意味着肝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不能完成身体日常代谢工作。如果这时候还合并有肝癌,估计就要玩完了。

最后,其他的诸如静脉血管充盈扩张的“青筋”、贫血引起的“指甲苍白”等,并没有多大临床意义。

肝癌的早期诊断,必须借助患者病史和辅助检查,否则容易酿成大错

1)肝癌高危因素:酗酒、重度脂肪肝病史、乙肝病史、丙肝病史、肝硬化病史、吃鱼生史、肝内胆管硬化病史、父母亲有肝癌病史、生长于肝癌高发病区等。

2)有上述高危因素就要定期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蛋白、甲胎蛋白)、乙肝两对半、肝脏B超和CT;有肝炎肝硬化病史者,定期复查要更密集,建议每3个月复查1次;此外,有大小三阳者,还要对乙肝病毒进行定期测定。

总之,曾医生不建议从某一个症状发现肝癌,这不仅不科学,还容易延误病情。相对于手掌上出现的肝掌,肝癌的首发症状,最多见的是中晚期肝癌出现肝区疼痛;其次是食欲不振、恶心等不典型表现;最后是肝癌破裂大出血、全腹弥漫性疼痛等危重症表现。

还是那句话,有高危因素就要勤些体检,不管不顾的后果没有人能承担。

肝癌变,手先知,是真的吗?是什么原理?

肝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他是人体的最大解毒工厂,也是许多新陈代谢的场所。而肝脏如果出现问题,则可能会在人的手部显示出一些前兆或者说症状。因为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筋,其华在爪”。

但是肝癌和手部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因为多数肝癌患者在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先前可能没有任何的症状,很多的癌症都是这样的。

那么肝受损会在手部有哪些表现呢? 表现一:肝掌:

什么是肝掌呢?肝掌是指如果人的肝有慢性炎症,也就是慢性肝炎,发展到后来会变成肝硬化。肝硬化在手掌的表现是手指根部和鱼际处出现充血的现象,或者出现红色的斑块,而按压后会变的苍白无血色,这就是肝掌。导致肝掌的原因除了肝炎,肝硬化,还可能是肝衰竭,总之都是因为肝出了问题。而这些肝病最后都是可能导致肝癌变的,因此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表现二:指甲颜色不正常:

正常人的指甲是光滑,颜色红润的,指甲的厚度也比较适中,表面平滑无凹痕,没有斑点。而如果指甲颜色比较苍白,或者呈现青紫色,黄色甚至是黑色,可能是肝脏或者其他脏器出现了问题。这种问题也可能是全身的,比如贫血等。这个时候万不可以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咨询和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表现三:手部出现蜘蛛痣:

蜘蛛痣因外形类似蜘蛛而得名,蜘蛛痣其实是一种血管痣,它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出了肝硬化,肝硬化不得到及时的治疗也会变成肝癌的。但是正常的人也可能会出现蜘蛛痣,甚至是孕妇也会有蜘蛛痣,但是一般在生产过后就是消失。所以手部若是出现了蜘蛛痣的话,可经过专业医生的判断和检查,以确定是疾病导致的还是正常的。

表现四:手部青筋:

中医说肝主筋,而如果肝出现问题,会导致气血不畅,肝火旺盛,其在手部的表现可能就是青筋暴起,非常的明显。

肝癌的其他表现还有肝区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和下肢水肿。这里提醒有喝酒习惯的人,如果出现了肝区疼痛和下肢水肿,或者之前有过肝病史,一定要及时咨询正规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最后总结:肝癌一般是悄无声息的,肝癌早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有些人根本觉察不到任何不适。就算是有一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不会想到是肝癌。如果最好的预防肝癌的办法是限酒,必要时戒酒。定期到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有肝病史的人要重点检查肝脏。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肝癌变,手先知,是真的吗?是什么原理?

肝癌变,手先知,是真的吗?

肝癌来临通常是静悄悄的,而且在肝癌早期的时候没有特殊的信号,不只是肝癌,其他的癌症也一样,通常在早期的时候也不会出现什么特殊的信号,即便有表现,如消化道恶性肿瘤,可以出现上腹部不舒服、上腹胀、进食之后饱胀等没有特异性的容易被误认为老胃病的表现,而当肝癌患者出现明显的症状,引起人们出现明显的不舒服,而提示人们该看病的时候,癌症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当然了也有一部分肝癌患者不按常规出牌,而是以肝内转移、肝外转移(淋巴结、胸部、大脑和骨)为首发表现。

肝癌患者会出现那些表现?

1、癌性疼痛,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非常常见,大约占到五到八成的肝癌患者都会出现肝区疼痛,肿瘤较小的时候表现为轻微的隐痛或者轻微的钝性疼痛,伴随肿瘤不断长大刺激和牵拉肝脏包膜而出现持续的胀痛和钝痛,癌肿侵犯膈肌可以引起右肩背部放射痛。癌症突破肝脏包膜发生破裂可以右肝区迅速蔓延到整个腹部的疼痛。

2、在右侧肋弓或者剑突下触摸到表面高低不平质地硬如石头不断肿大的肝脏,可以出现触摸疼痛。右上腹可以因为肝脏肿大而出现局部高起或者饱满

3、如果肝癌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患者可以出现肝掌和蜘蛛痣。肝性面容,表现为面色晦暗或者面色黝黑而黯淡无光。出现原有的腹水迅速增加让患者难以忍受坐卧不安和难以治疗的腹水。另外还可以出现皮肤黏膜以及牙龈鼻腔出血倾向。

4、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

5、上腹部不舒服、食欲下降或者食欲不振,发热、轻微乏力到严重乏力,严重情况一病不起,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进行性消瘦甚至恶病质。

从上面可以看出,肝脏发生癌变,并不是手先知,而是以上腹部不舒服、肝区疼痛、肝脏肿大、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逐渐出现的消瘦为主。

肝癌变,手先知,是真的吗?是什么原理?

为什么又是这种问题,前几天有个肺癌变,手先知。

再说一遍所有的癌症早期都没有症状,一旦出现了症状肯定不是早期。

基本上临床上所有的早期癌症都是通过体检来发现的。

就像下面那位说的首先肝掌是肝硬化相关,肝掌的原理是因为雌激素是在肝脏灭活,当肝硬化时雌激素灭活减少,导致雌激素在身体蓄积,导致毛细血管充血最终出现肝掌。

跟肝癌毛关系没有。要是肝癌出现了肝掌,那这个肝癌已经累及了全肝,也已经回天乏术了。

要发现早期肝癌主要靠的是影像学检查和甲胎蛋白(AFP)。

其他的都是扯淡,可能话不是很好听,不过是真心话,最烦这些营销号。

肝癌变,手先知,是真的吗?是什么原理?

肝脏如果出现问题,手会出现一些前兆,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肝癌变,手先知,其实肝癌和手部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一般出现明显症状基本都已经发展到晚期了。

肝受损手部有哪些表现?

指甲颜色不正常

正常的指甲是红润无凹痕、斑点,如果指甲颜色变得苍白、青紫或黄色灯,可能提醒肝脏出现问题。

手部有青筋

如果肝部受损会出现肝火过旺、气血不畅的情况,手部也会出现明显的青筋。

手部蜘蛛痣

形状类似蜘蛛、血管痣,这种情况可能是出现肝硬化,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演变成肝癌。

肝掌

如果肝有慢性炎症会出现肝掌,逐渐转变成肝硬化,手掌部充血的情况,红色斑块,按压会变成苍白没有血色。

肝癌还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疼痛和下肢谁知道 情况,如果有过肝病史,一定要引起重视,以免耽误病情。

肝癌变,手先知,是真的吗?是什么原理?

首先说,这个不是真的,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原理。

肝细胞发生癌变时,不会有任何特殊不适的症状,这也是所有早期癌症的共同特点,很难通过症状发现。

但是,随着肝癌持续进展,肿瘤逐渐增大,病情逐渐加重的时候,开始表现出各种不适,比如,巨大肿块导致肝被膜受到牵拉可以出现肝区疼痛、腹胀、厌食、恶心;压迫胆管可以出现黄疸,表现为巩膜黄染、皮肤、尿液颜色发黄;出现腹水时,可以表现腹部膨隆、腹胀等。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说肝癌发生时,手会出现症状呢?

所谓无风不起浪,谣传也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

患慢性肝病时,有时可以合并一种特殊的病理现象,叫做“肝掌”,也就是人体手掌的大小鱼际处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红色斑点、斑块,按压后变成苍白色。这里说的是慢性肝病,一般指的是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肝掌的发生原理是这样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发生后,都会逐渐影响肝脏的功能,导致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下降,这时,血液里有一种物质的代谢就会受到影响,这就是雌激素。随着肝功能越来越差,雌激素就会在人体内持续累积 ,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手掌局部的毛细血管平滑肌扩张,这就是我们能看到的肝掌了。

当然,肝功能下降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并非只表现出“肝掌”这一种症状,还会伴随面色晦暗,右上腹不适、腹胀、乏力、厌食、恶心、黄疸等一系列的肝病症状,甚至还会出现皮肤出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

所以,出现“肝掌”,尤其伴随有上述症状的时候,基本上可以肯定肝脏出问题了,肝功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和早期肝癌没有关系。

那么是不是肝癌和肝掌一点关系也没有呢?

也不是。

晚期肝癌如果严重影响肝脏功能,也有可能会出现肝掌,但这个时候的肝癌,已经远远不再是单纯的肝掌这么简单,一定还会伴有更多不适的症状,肝掌也只是众多症状里的其中一个罢了。

所以归结一点:肝癌变,手先知,肯定是假的;但有可能后知,也就是在晚期出现,只是到了这个阶段,有没有肝掌,对疾病的发现其实已经无所谓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