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可以查出什么病症?
血常规,是广大患者耳熟能详的一项检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常规操作。大到三甲医院,小到卫生院,都可以进行检查。
什么是血常规?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是医学上最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测手段,也是医生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的依据。
血常规为何如此重要,它能检查出什么疾病?
1、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的检查,对于判断是否有感染,为何种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常规的一个重点内容是白细胞,具体又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如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提示细菌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减少而淋巴细胞增多,常提示病毒感染;嗜酸细胞的增多,常用来判断一些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等。
2、贫血性疾病
在血常规检查中会有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数、红细胞体积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判断有无贫血、贫血类型(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贫血程度。这也是临床疾病原因、判断预后,决定输血与否,输血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贫血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3 、血液系统疾病
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及其比例等,对于血液病的诊断和初步筛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判断有无凝血功能障碍
血常规中的血小板的作用是专门修补破损的血管,还负责凝血、止血、防止出血,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因此被称为人体的装修队。
血小板的数量可以反应人体的凝血功能。如果血小板数量过少,则表现为受伤之后伤口很难愈合,严重的只要划破了一道小口子就会一直血流不止。
5、有助白血病的诊断
如白细胞的异常升高或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异常减低,都是提示白血病的可能。仅从血常规检查是很难确诊白血病的,但医生可以从中发现血常规的异常,并通过进一步检查诊断来确诊白血病,所以血常规对白血病确诊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总之,通过血常规检查,既可以初步判定一些疾病,还可以抛砖引玉提示一些疾病可能。对指导诊断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血常规可以查出什么病症?
有些不明真像的群众,认为现在医生很简单,认为只要有检验仪器+药品说明书就可以看病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血常规检查可以查什么病,同时要让他们知道,光靠仪器是不可能当医生的。
这是一张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
我们一项一项的来看。
首先,白细胞计数。如果白细胞计数高的话,那么可能的原因有感染和血液系统的疾病。但是是哪里的感染呢?如果是有咳嗽、咳痰,那么可能是肺炎;如果是右上腹疼痛、黄疸,那么可能是胆囊炎;如果有耳朵疼痛,外耳道流脓,那么有可能是中耳炎;如果患者白细胞、全身淋巴结肿大,也有可能是恶性的血液系统疾病。
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提高,提示可能是细菌感染
淋巴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提高,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者是淋巴瘤
如果是嗜酸性细胞增多,那么可能是有寄生虫或者是过敏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抽血者是否有贫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提示患者有贫血。但是造成贫血的原因又有很多,比如缺铁性贫血、巨幼贫、再障、慢性失血、肾脏疾病,这些都可以造成贫血。
医生要通过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比如,医生如果发现患者血常规检查有贫血,那么还要询问患者的饮食、大便颜色、身上有没有出血点、小便情况等等等等。然后再进一步选择检查方式。
血小板数量可以发现患者有无血液系统或者免疫系统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很多疾病的蛛丝马迹,但是确诊,还有赖于医生的判断和进一步的检查
血常规可以查出什么病症?
知麻糖来啦。血常规检验大家都很熟悉,只要你去过医院抽过血,血常规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既然血常规的地位这么高,那它的作用肯定是无可替代。那么血常规到底是检查什么的呢?可以检查出什么病呢?别急,小糖又来给你们上课了。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是最基本的一种血液检查,主要检验的是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情况。血液中的有形细胞主要是三种,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通过血常规检验,可以看出各种细胞的数量与形态,由此可以推断出可能出现的疾病,或者指导医生进一步进行检查。其中,红细胞是血液中细胞数量最多的,它主要的作用是为全身器官输送氧气,这主要与红细胞中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有关,这种蛋白质叫血红蛋白。通过血常规检验如果发现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值时,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贫血,那么医生就可以进一步检查患者为什么会贫血,是血液疾病?消化道出血?还是说腹腔其他脏器的破裂出血等等疾病。第二种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虽然总数不多,但它是三种细胞中种类最多的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五类,每种白细胞都参与着人体不同的防御免疫任务。血常规检验时可以检验出白细胞的总数和各种白细胞分类的数量,如果总数增加或减少明显,那一般就代表着身体有了炎症和感染,然后再根据各种白细胞分类的数目变化来推断疾病的种类。比如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代表机体可能有化脓性感染;淋巴细胞增加代表病毒感染可能等等。当然,我们常说的白血病就是和白细胞有关,但并不是简单的白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就可以诊断白血病,还需要做其他检查来明确诊断。血液中最后一种有形细胞就是血小板了,它是参与止血和凝血的主要细胞,当我们血管破损,血小板就会立即出发去参与破损处的凝血,直至将出血止住为止。一般血常规检查能检查出血小板的数量,一旦血小板数量低于下限值,就代表着身体的凝血功能出现了问题,那么医生就会进行下一步的检查,明确是否可能出现了其他疾病,比如有无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
通过上述的讲解,我们可以发现血常规的化验并不能明确诊断出疾病(最多贫血算唯一一种),但是它的意义却无可替代,它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各种疾病的征兆,还可以指导医生和患者的下一步诊疗方向,缩短明确诊断的时间。所以,血常规检验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种检查方式。
好啦,以上就是小糖本期关于血常规检验的一些科普啦,希望我们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朋友们留言讨论、咨询,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健康科普团队《知麻糖》哦。
BY:裤裤
血常规可以查出什么病症?
其实大多数疾病都不可能只靠查一个血常规来确诊。
什么是血常规?血常规又叫“全血细胞计数”。顾名思义,就是统计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血液中的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大类。其中白细胞还可以细分为很多种类。
我们看血常规的化验单,重点看上面提到的三个指标就可以了。
怎样看血常规的化验单?请看下图举例:
把图中三大类细胞圈出来,就一目了然了。
白细胞白细胞在人体负责免疫防御,白细胞的升高意味着炎症感染、过敏性疾病、血液病等的可能性。中性粒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又分别担负不同的工作,其变化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红细胞红细胞负责运送氧气。在红细胞中起到运送氧气关键作用的是血红蛋白。因此不仅要看红细胞的数量是否正常,还要看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的总量是否正常。如果比较低,就是有贫血。
血小板血小板负责凝血功能。如果血小板的数量或者形态体积异常,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出血不容易止血。或者皮下受伤容易出现大块淤青。
唯一能靠血常规确诊的疾病可能就是贫血了。对于其它的疾病,血常规的异常最多只能提供一些线索,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做其它的检查。
尽管如此,血常规还是具有快速、廉价、方便的特点,仍然是医生用得最多的筛查疾病工具。
关注郑医生百嗑,你就能学到更多常见多发病的知识。
血常规可以查出什么病症?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一.血红蛋白(Hb)
正常男性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或出血
二.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男性400-550万/uL,女性350-500万/uL,新生儿600-700万/u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或出血
三.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人为4000-10000/uL,新生儿15000-20000/uL,六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uL
增高有两种现象,病理性增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等;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等可高达几万到几十万。生理性增高,运动,体力劳动,疼痛刺激,极度恐惧,冷水浴,孕期都会发生生理性升高。
降低则是某些杆菌、病毒、原虫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减少症、恶性组织细胞并等,严重感染、化学、放射损伤均可减少。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以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等。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
白细胞分为5类:
1.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低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2.淋巴细胞(Lym),正常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以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0-0.01,临床意义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五.血小板(PLT);正常(100-300)%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六.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 男性0-8mm/h,女性0-12mm/h
增高: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降低;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七.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一般血常规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即可!
血常规可以查出什么病症?
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我们身体有点不舒服需要去到医院看病的时候。经过大夫了解病情以及简单的体格检查之后,都会建议我们抽点血化验一下。而这些抽血项目中就有一个血常规。那大家都会疑惑:血常规是不是可以查出什么病症来?其实血常规并不可以查出什么病症来,但是血常规对诊断、治疗以及愈后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请大家跟随姚医生的脚步,带领大家解读血常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血常规都包含了哪些项目?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血常规包含了18个项目,每一个医院的检查设备不同,所以血常规包含的项目也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包含了上诉的项目。那么当大夫看到这张血常规的时候,会重点看哪几项目呢?
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
这两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一个细菌感染的情况。当这两个指标有一个或者同时两个出现上增高时一般主要考虑为细菌感染为主,比如常见的扁桃体炎、肺炎、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等疾病。但是白细胞升高也并不一定是就存在感染,也可以见于生理性原因,如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女性月经期、妊娠分娩期等都可使白细胞一过性增高。
当这两个指标有一个或者两个同时减少,则可以考虑免疫功能下降,一般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一个人有没有贫血,就主要是看这两个项目,其中以血红蛋白为主。单纯的血红蛋白增多一般见于骨髓造血活跃以及其他生理性原因引起。如果血红蛋白升高同时伴有红细胞计数的升高时,则考虑为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下降则考虑为贫血。血红蛋白可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血红蛋白从正常下限~<90g/L属轻度,~60g/L为中度,~30g/L为重度,<30g/L为极重度。当出现轻度贫血时,可以考虑为疾病或者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当出现中、重、极重度贫血时,考虑急性失血引起的或者血液系统相关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导致。当有血红蛋白下降,同时伴有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容量时则考虑具有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三、血小板
如果我们身上出现一个小伤口,不一会伤口就止血结痂了,这是因为血小板的作用,所以说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凝血。
当血小板升高时,一般应激状态如生病时、药物因素、其他生理性原因引起;当血小板明显升高时,则说明血液凝血功能明显加强,这时候就容易发生血管堵塞,如脑梗、心梗、血栓形成等。当血小板下降时则说明血液凝血功能下降,如有出血情况发生时容易导致血流不止。同时还有自发出血的风险存在,这种情况多见于白血病、各种肿瘤化疗后等。
四、淋巴细胞计数
也是反映感染的一项指标,但是它反映的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淋巴细胞增多现象就是麻疹、风疹、水痘、流行腮腺炎这几个病毒性感染疾病,这几个病症传播率还是很高的,所以比较常见。
当然血常规中其他的检查项目也是对诊断有指导的,但是最重要的便是以上几种了,其他的在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当大夫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单时,可以主要根据以上几个重要项目来考虑诊断方向,但并不能查出是什么病症?
关注和点赞姚医生,用最通俗易懂的言语传递科普知识,守护您的健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