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肝脏内见低密度灶这是什么意思,身体会有什么表现?

肝脏做CT发现低密度灶,其实只能代表肝脏这个位置出现病变,具体是什么病变,还需要看CT具体的描述和一些辅助检查。

首先,低密度灶呈囊性,单发或者多发,边界清晰,报告显示为肝囊肿,则考虑为单纯囊肿可能性大,肝囊肿是良性,不需要特殊处理,偶尔定期复查便可。对于肝囊肿的判断,其实B超会更准确一些,不仅可以看出是不是囊肿,还可以排除肝硬化和肝癌。

单纯的肝囊肿,临床上很少会出现症状,身体也不会表现出任何不适,不需要太过注意。

其次,低密度灶内结构混乱,边界不清晰,不排除肿瘤可能,也许是原发性肝癌,也许是其他地方转移来的肿瘤。如果CT报告不能发出明确诊断的报告,则考虑其他的问题可能性大。此时,则建议进一步做增强CT检查,增强CT需要用到造影剂,很多肿瘤有其单独血运,造影检查可以看到肿瘤明确轮廓,多肝癌有较好的辅助检查作用。

早期的肝肿瘤,一般也不会有症状,偶尔可以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症状,当肿瘤增大形成压迫时,才会有肝区胀痛感,有些病人甚至是因为肿瘤破裂大出血作为首发症状。

最后,如果检查发现身体异常,建议拿到报告后进一步咨询专科医生。对于长期酗酒、吃鱼生、乙肝病史的人,更要注意肝脏检查的异常结果。

酗酒可以引起酒精性肝硬化,肝硬化结节CT检查也是低密度灶,需要进一步排除肝癌;

吃鱼生可以诱发寄生虫感染,如肝吸虫病等,肝吸虫病也会引起肝硬化;

乙肝是诱发肝癌、肝硬化的主要元凶,平时不显山露水,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但10-20年,一旦爆发,就不好收场。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CT扫描肝脏内见低密度灶这是什么意思,身体会有什么表现?

我是小影大夫。CT扫描肝脏见低密度灶是什么意思?作为一名影像科医生。我也在报告上经常描述这样的影像。如果是肝脏CT平扫描述有低密度灶,除了单纯性囊肿,不然都要进一步做CT增强扫描。肝脏有低密度灶,只是告诉你肝脏长了个东西。在CT上能表现为低密度的疾病有很多,比如肝囊肿、肝癌、肝血管瘤、肝腺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和肝脏多发转移等等。肝脏长了东西,大多数CT平扫都是表现为低密度的,单纯CT平扫并不能确定是什么,要做增强才能更好的诊断。

CT表现为低密度灶的病变有很多

很多朋友做胸部或者腹部CT平扫时,拿到的报告写着肝脏低密度灶,建议增强扫描。这是什么意思?

这只是告诉你肝脏长了东西,能出现平扫低密度的疾病有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腺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等等,这么多疾病都是表现低密度,一个平扫无法分辨究竟是什么东西。单纯性的肝囊肿,CT平扫也表现为低密度灶,但是很容易诊断,所以影像科医生看到是囊肿,就会直接下囊肿的诊断,不会写低密度灶,除非是复杂囊肿,CT平扫不好分辨。

CT平扫表现低密度,需要进一步做增强或者磁共振检查

如果是单纯性囊肿,CT平扫可以直接下囊肿的诊断。如果不是单纯囊肿,那么都需要进一步做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的好处是能看到这个低密度灶的血供情况,能对这几个疾病给出更多的诊断信息。如果增强的时候呈渐进性明显强化,那么就是血管瘤。如果增强时动脉期明显强化,后期减退,那么可能就是肝癌。如果强化早期比较弱,后期渐进性强化边界不轻,那么可能是胆管细胞癌。究竟长了什么东西,就需要影像科医生根据病变的增强表现有下诊断。这是一位65岁,结肠癌的肝转移,CT平扫和增强上都是表现为低密度。

不同的病变,CT平扫同样是低密度,但是增强却表现完全不一样。典型的病灶,影像科医生可以很快诊断出来。但是并不是每种疾病都是按照教科书上来长的,做了增强有时候也很难诊断是什么东西,不同的影像科医生意见不统一,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CT增强也不能完全确定,这时候需要进一步做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检查对于肝脏病变的显示也有很好的优势,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显示病灶的特点,更有利于诊断。

很多朋友是做胸部CT无意中扫到肝脏从而发现的肝脏低密度灶。如果是单纯囊肿,影像科医生会直接下囊肿的诊断,这时候就不用太在意,不用处理。但是如果是下了低密度灶的诊断,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做增强或者磁共振扫描,要查清楚这个病灶是什么东西,最起码要排除肝癌,因为最怕的也就是长癌了。至于身体会出现什么表现,得看最后是什么疾病,身体可以没有任何表现,也可以出现上腹部不适、腹痛等症状。

我是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我。

CT扫描肝脏内见低密度灶这是什么意思,身体会有什么表现?

CT内发现肝脏内低密度灶是很常见的现象,所为的低密度灶就是该部位的组织密度跟正常的肝脏组织不一样了,往往提示这个部位出现了病变。

那么,哪些疾病CT扫描会表现为肝脏低密度灶呢?

常见的疾病比如肝癌、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肝转移瘤、脂肪肝等都会表现为肝脏内低密度灶。

如何区别?

普通的平扫很难清楚的区别,往往需要进一步做增强扫描。所谓的增强扫描就是打入造影剂然后同时进行CT扫描,根据造影剂“进”、“退”的表现就可以鉴别各种低密度灶。

身体会有什么表现?

由于造成低密度灶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病因也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说肝囊肿、肝血管瘤往往都不会有特俗的症状,往往都是体检的时候别发现;肝脓肿由于是感染,往往会表现出畏寒、发热等感染症状;脂肪肝一般也无明显的表现,少数人会表现为肝区不适以及消化不良症状;肝转移瘤往往是胃肠等肿瘤转移,往往有原发肿瘤的症状;至于肝癌,早期的肝癌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肝癌进展都一定程度会表现为肝区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我是全科医生,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文章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码字不易,如果觉得我讲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或者加关注吧。如果觉得有用,还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CT扫描肝脏内见低密度灶这是什么意思,身体会有什么表现?

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现为CT上的低密度灶,身体表现也因为疾病不同而有差异。

1、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说肝脏CT扫描。

CT肝脏扫描,分为平扫(不打药)和大药(增强)两种,而且增强扫描,现在也都是做动态增强扫描,对于绝大多数肝脏疾病的诊断,必须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

左为平扫,右为增强扫描。

2、CT平扫

在CT平扫上肝脏就是软组织密度,怎么理解就是比肌肉的密度看起来稍微发白一点,当有了病变。比如脂肪肝,肝血管瘤,肝囊肿,腺瘤,肝癌等等,在平扫的CT上,都是低密度的,这就是问题中提到的低密度灶。

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假如肝脏本身就是很明显的脂肪肝,这个时候,肝脏本身的密度会降低,在这个背景下,很多正常时低密度的病变,很可能变成高密度,比如血管瘤等,也可能变成等密度,变成肉眼无法识别。

即使,正常的肝脏,也有些病变在平扫的时候是等密度的。

举个例子,某患者患有结肠癌,做了B超,怀疑肝脏有很多转移瘤。某医生开了腹部CT平扫,就来了,做了扫描发现肝脏很好,此时决不可认为肝脏没有转移瘤,后来做了增强扫描,满肝的转移瘤!

3、增强扫描

绝大多数肝脏首次需要诊断的疾病,都需要做增强扫描。甚至,增强扫描本身就该作为常规检查,而非平扫。

增强扫描的价值:1、发现病变,很多疾病平扫会漏掉。2、诊断疾病,发现了疾病到底什么性质,需要根据其各期的强化特点来分析。3、疾病分期,比如肝癌,有无手术可能,都需要增强扫描来确定。

上图中,左为平扫,右侧分别为动脉期和门脉期。

4、低密度灶会有啥症状?

这两个之间没什么关系。身体的症状是因疾病引起来的。低密度灶本身并说明不了什么疾病。如上所述,绝大多数肝脏疾病在CT平扫上都是低密度灶,其症状自然各不相同。很可怕的一点是,很多疾病,甚至恶性疾病,并不会表现出特殊症状。比如肝癌,要想早期发现,必须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若等到腹痛,黄疸等症状出现,往往已是晚期,回天无力。

CT扫描肝脏内见低密度灶这是什么意思,身体会有什么表现?

CT扫描发现肝内低密度灶,说明这个病灶是囊液性的,密度低于肝实质。这类病灶一般是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或少见的肝包虫病等。

肝囊肿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囊腔通常不与肝内胆管系交通,囊肿是由上皮是细胞排列组成的闭合腔隙,内含液体,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大小不一,数目从一个到几十个贝登。肝囊肿绝大数生长缓慢,一般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偶然发现。巨大的肝囊肿可出现明显的压迫症状。若合并感染,可出现畏寒、发热、腹痛等类似肝脓肿的症状。

肝脓肿:肝脓肿是一种肝脏严重感染性疾病,是细菌、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患者多伴有发热、右上腹痛等症状。若不积极治疗,死亡率可高达10%~30%。肝脏内管道系统丰富,包括胆道系统、门脉系统、肝动脉系统及淋巴系统,大大增加了微生物寄生、感染的概率。肝脓肿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细菌性肝脓肿常为多种细菌所致的混合感染,约为80%,阿米巴性肝脓肿约为10%,而真菌性肝脓肿低于10%。细菌性肝脓肿需要积极治疗,加强营养支持,给与强力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与穿刺引流或者外科手术引流。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一般不需要治疗。按病理可分为4型:(1)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2)硬化性血管瘤;(3)血管内皮细胞瘤;(4)毛细血管瘤 。按照肿瘤大小分类:(1)小血管瘤<5cm;(2)血管瘤5~10cm;(3)巨大血管瘤10cm~15cm;(4)特大血管瘤>15cm。

肝血管瘤虽然是瘤,但不是普通意义的肿瘤,是指是肝内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当然也有其它的因素如感染、激素变化等导致的。小的血管瘤,没有症状,不会影响肝脏功能和患者生命,因此不需要治疗。但是当血管瘤变大,压迫肝脏导致肝功能异常或者血管瘤位于肝脏表面,有破裂风险的,需要积极治疗。治疗方式包块介入局部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

肝包虫病: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也称肝棘球蚴病。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病因是幼虫寄生在动物体内(如够,牛、🐏等),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感染。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内。蚴在体内经3周,便发育为包虫囊。会在肝脏内形成大大小小的有包膜的囊性占位。

除此之外,对于其它部位有原发癌症的患者,如果CT提示肝脏有低密度灶,一般不用担心,但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好复查肝脏增强核磁共振,进一步明确是否有转移的可能。肝脏增强核磁共振在鉴别诊断方面优于CT。

【张成海医生】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追求真实、客观,普及健康知识,欢迎关注和转发,持续提供有用的医疗健康(肿瘤防治)科普和肿瘤科工作内容。

CT扫描肝脏内见低密度灶这是什么意思,身体会有什么表现?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肝脏CT扫描发现低密度灶的情况,题主对于低密度灶透露的信息比较少,所以我就说一下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几种肝脏CT扫描出现低密度灶的情况

  • 病例一:女性,60岁,常规腹部CT检查,本人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腹部CT平扫见肝脏内片状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晰,这是不均匀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如下图箭头所示,后来患者不放心又做一个腹部增强,诊断不均匀性脂肪肝;脂肪肝大多数没有症状,偶尔进食油腻食物会出现腹胀。
  • 病例二:女性,36岁,患者胸闷压气,做胸部CT,肺部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表现,所见肝脏层面有一个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晰肝脏,如下图所示,患者除了胸闷压气没有其它不适,加照一个腹部增强CT,确诊为肝脏血管瘤;肝脏血管瘤多数没有症状,只有当血管瘤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会引发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
  • 病例三:男性,54岁,腹痛、腹胀、食欲差、暴瘦,做个腹部CT发现胰头不均匀增大,边界不规整,肝脏右叶见不均匀性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如下图所示,考虑胰头癌合并肝脏转移;早期肝癌多数没有临床症状,中晚期肝癌会出现腹痛、食欲差、暴瘦等不适。
  • 病例四:女性,39岁,腹部CT常规体检,本人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如下图箭头所指:肝脏内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如液体密度影,边界清晰,提示肝脏内多发囊肿;肝脏中多数没有症状,大多于体检中发现,和肝脏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以上几个病例是工作中经常碰到的病例,在肝脏中会出现低密度灶的还有肝脓肿,肝脓肿患者会出现高热、寒战、腹部疼痛等临床表现。我是影像科医生大海,定期分享健康知识,喜欢的加关注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