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肠癌早期,身体会出现“3多、2黑”,有道理吗?指的又是什么?
工作前在胃肠外科实习那会,曾经碰到一位33岁的年轻患者:
当时他是因为在工作中腹痛厉害被同事带过来的,据了解,他已经反复腹泻1年多了,他是个吃货,在吃方面从来不讲究,对于美食也都是来者不拒。起初只是轻微腹泻,他也并没有在意,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近段来腹泻越发频繁,也越来越严重,时常还伴有腹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原本微胖的他变得越来越消瘦。
那天,在工作中腹痛难忍便被同事拉了过来。后来一经检查发现,竟是肠癌晚期!躺在病床上的他,消瘦的身板,憔悴的面容,一直懊恼为何不早点来医院检查。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晚了......
古语有云: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渣。可见肠道健康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据有关数据表明:早期肠癌,5年生存率在80%以上;中期肠癌,5年生存率为70%左右;晚期肠癌,5年生存率将至50%。可见,长期的早期发现,对于治疗,甚至治愈,都尤为重要。
当身体出现3多、2黑时,就要警惕肠癌的可能3多:
1、排便次数增多
排便习惯的改变,是肠癌比较明显的一个表现。肠癌会导致肠到菌群失调,导致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每天可能跑7~8次厕所,而且每次都会有排不尽的感觉,隔一会又想去,还是排不尽,如此反复。
2、放屁多
放屁时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个人正常每天会排出十几个屁,臭或不臭会跟饮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当肠道出现病变,尤其的出现肿瘤的时候,肠道菌群失调就会导致放屁多且臭。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应及时就医检查。
3、消瘦多
突然的暴瘦,在很多癌症中都会出现,肠癌也不例外。这是因为肿瘤会抢夺身体的养分,人体就会莫名消瘦、体重下降、身体异常乏力等表现。如果发现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那么,一定要及时检查,切莫大意。
2黑:
1、面色黑
体内环境的好坏有时会在人的面色得到体现。一旦肠道发生病变,肠毒堆积,内环境变差,人的面色就会变得晦暗。面色晦暗,可能是皮肤的问题,但也可能是肠道不健康、出现病变的信号。
2、排便黑
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局部出现,在肠道出现氧化后则会导致大便变黑的现象。所以,一旦出现黑便或血便,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能拖延。
此外,出现2痛也要警惕肠癌的可能:1、腹痛
一旦肠道癌变,就会容易出现腹痛的现象。肠癌导致的疼痛往往毫无规律可言,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这是因为癌细胞扩散,导致肠道发生溃疡及感染,从而诱发神经痉挛,引起腹部异常疼痛。
2、肛痛
肠道肿瘤会使肠道堵塞,出现排便困难,从而出现排便时疼痛的现象。很多人会误将其当做痔疮,应注意区分。
当身体出现异常表现时,应警惕肠癌的发生,最好去做个肠镜检查,这是目前早期诊断肠癌的有效手段。平常也要管住自己的嘴,健康饮食,规律作息,让肠癌尽可能远离我们。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有人说,肠癌早期,身体会出现“3多、2黑”,有道理吗?指的又是什么?
肠癌是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之一,通常是发病迅猛,病情隐匿。
临床的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青年罹患结直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约占总患病率的10%。
肠癌的高发年龄在30~50岁间,主要高发人群为拥有不良习惯的人群,
例如长期酗酒、吸烟的人群,或者是三餐不规律的人群。
医生指出:身体有"3多2黑",尽早去医院
3多:1、排便次数变多
正常人一天的大便次数是1~3次,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大便次数突然变多,还总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现象,就要提高警惕了,很可能是肠癌引起的排便次数改变!
2、放屁次数变多
一般的屁是不会特别臭的,而屁之所以多且臭,一方面是由于肿瘤发生在直肠,较接近肛门、管腔小,即便肿瘤不大也容易发生阻塞,因此引起放屁频频;
而屁臭,是因为其中所含胺类物质,胺即致癌物。
3、便血增多
正常的排便并不会引起肠黏膜破损出现便血,若大便与肿瘤表面摩擦,却极易出血,这时的血不像痔疮一样是鲜红色,而是呈暗红色,通常与大便混合在一块。
2黑:1、面色黑
人的面色很大程度上是内环境干净与否的体现,一旦肠道发生病变,肠毒堆积,内环境变差,人的面色也会跟着不好。
脸色晦暗发黑,也有可能不是皮肤问题,而是肠道不干净、出现病变的信号。
2、排便黑
黑便和血便是肠癌发展到比较晚的表现,肿瘤生长过大,出现破溃,肠道内出血,就会出现黑便或血便。
所以,一旦出现黑便或血便,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千万不要拖。
哪些人是大肠癌高危人群?√ 年龄较大的人,90%以上的大肠癌是50岁以上的人;
√家族性结肠多发性腺瘤病、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的人
√经常吃高脂高热食物、生活不规律、抽烟嗜酒、有熬夜习惯的人
√ 有过炎症性肠病的人,如原来有过溃疡性结肠炎;
预防肠癌,做好这几点:
1、饮食,加减法加法: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食用粗粮。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把细粮的1/3换成谷物、粗粮。
饮食中,每增加10克纤维,就能使结肠癌风险下降10%。
减法:
减少摄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控制烟酒,控制体重。
2、多饮茶,防便秘,排肠毒便秘,也会增加肠道癌变几率。
因此,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改善便秘。
经常喝点茶水,有助于润肠通便,排肠毒,助力肠道健康。
黄苦苣根茶,泡水喝,排肠毒,改善肠道菌群,缓解便秘,预防肠炎,是不错的选择。
黄苦苣,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根茎药用价值高,对改善肠道内环境,促进粪便排出有很好的帮助。
相关研究表明,黄苦苣根富含菊粉,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保养肠道,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炎有不错的帮助。
还有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可促进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内微环境。
同时,还能清肠排毒,改善脂质代谢,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利于粪便排出,增加排便量,预防和改善便秘。
3、运动,33法则运动少,容易导致脂肪堆积,容易发胖,肥胖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妨碍正常消化,脂肪的代谢产物最终容易转化为致癌物质。
适当运动,可显著降低肠癌危险。
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人,罹患肠道息肉的几率降低16%,发生较大息肉或癌变息肉的危险降低30%。
因此,日常要注意多运动,有益肠道健康。
运动,最好坚持“33法则”:即,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
这样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减少肠道炎症,癌症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
4、少熬夜,保证休息熬夜,对于全身健康,都有损害,也会伤害到肠道。
熬夜的时候,人一般都会感觉到饿,若吃了宵夜再睡觉,无疑会导致肠胃不消化,尤其是对胃部伤害是最大的。
且很多人吃宵夜爱吃油腻食物,尤其是油炸食物,这对肠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油炸食物还大大增加了肠癌几率!
若是不吃食物,肠胃会导饥饿,也会有很大影响。
熬夜的人,剥夺了肠胃休息的机会,极易导致胃炎和肠胃消化不良等问题出现。
因此,要想肠道健康,注意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是非常必要的!
5、完善肠镜提前发现肠癌的最好方法,就是及时完善肠镜。
肠镜,是诊断肠癌的最准确方式。
肠癌都是由息肉慢慢增大发展而来,肠镜不仅可以发现息肉,还能马上切掉它,将癌症防控提前。
大部分肠癌专家建议,45岁以上做一次肠镜,不过基于肠癌年轻化趋势,也有专家提倡40岁开始做肠镜。
尤其是,有肠癌家族遗传病史、肠道息肉、久坐等人,及时完善肠癌筛查。
有人说,肠癌早期,身体会出现“3多、2黑”,有道理吗?指的又是什么?
张大夫看到这个题目后,在自己的脑海中仔细搜索了一遍,发现确实没有这样的内容。因为,在张大夫所有学过的医学书籍里确实没有这样的提法。首先,我们不会说肠癌,因为所谓的肠癌可以分为是结肠癌还是直肠癌,我们不会笼统的说。第二,所谓的“3多、2黑”,我们在临床上也没有这样的说法。
肠癌早期,身体会出现“3多、2黑”,到底指的是什么?很奇怪的是,我已经很明确的回答了上面类似的问题,居然还会有朋友问我,到底“3多、2黑”是指什么?甚至责备我没有正面的回答问题。在此,我再次明确的告诉大家,没有这个提法,没有这个提法,没有这个提法。这个提法可能是某个人的总结或者是一种噱头,没有在权威书籍或者指南中出现过。
那么,结直肠癌的症状是什么呢?其实,在癌症发生的时候,往往是悄无声息的,我们根本没有任何不适,甚至根本没有想到,而癌症就已经发生了。所以,结直肠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没症状。
到一定阶段后,患者可能会便血,大便内有血液,表现为黑便,脓血便或者粘液血便。还可能表现为排便习惯的改变,例如腹泻或者停止排便。还可能出现大便性状的改变,常见的就是大便变细。还有一些人可能表现为肠梗阻的症状,典型的就是腹胀、腹痛和停止排气(放屁)等。当然,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腹部出现了包块。还可能伴随的症状是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但是,当出现上面这些症状时,可能疾病已经在进展了。
所以,张大夫建议大家,每年的体检,一定不能忽视,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肠镜的检查,最起码便常规还是应该做的(不仅便宜而且简单),这样才能够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如何确诊?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病理永远是金标准。现在我们都可以进行肠镜的检查,一方面可以观察肠道内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的检查。所以,一般情况下,结直肠癌的诊断并不难。
上面就是张大夫想到,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有人说,肠癌早期,身体会出现“3多、2黑”,有道理吗?指的又是什么?
人体的肠道,长度约为身高的4~5倍,蜿蜒曲折,一旦发病,十分隐匿,不易被察觉。
尤其是肠癌,近年来高发,而大对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难、预后差,严重威胁生命。
早期发现肠癌,5年生存率在80%以上,晚期则会少至50%。所以,一定不要忽视身体给出的“信号”。
医生提醒:肠癌来临,身体会出现“3多2黑”
“3多”1、排便次数增多
早期的肠癌患者,会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最明显的是排便次数会变得越来越多。
正常人,一天的大便次数大约在1-3次,如果你发现大便次数突然增多了,且还出现了腹泻和便秘交替的情况,应警惕,很有可能是肠癌导致。
2,放屁次数太多
肠道内有好菌和坏菌,其平衡被打乱后,会出现放屁增多的情况。
但如果放屁多且臭,可能是肠道内出现了癌变,导致一种“胺类”物质产生,这时,最好去查一下。
3,腹痛多
引起腹痛的疾病有很多,如胃病、肠炎等,若患有肠癌,可能会因肠梗阻而出现腹胀、腹痛的情况,且发病率较高些。
腹痛的部位若发生在中下腹部,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按压疼痛,可能是肠道出现了问题,最好去查一下。
2黑1、面色黑
人的面色,很大程度上是内环境干净与否的体现。
一旦肠道发生病变,肠毒堆积,内环境变差,人的面色也会跟着不好。
脸色晦暗发黑,如果不是皮肤问题,那么很有可能是肠道不干净,出现病变的信号。
2、排便黑
排便后,若发现粪便的状态呈黑色,可能是肠胃道出血引起的。
若黑便量增多,呈鲜红色,可能是肠道内肿瘤不断再增长,粪便与肿瘤表面摩擦引起的。
若呈暗红色,说明血液在肠道内存留时间较长,有时会出现血块。
这4类人,易被肠癌“找上身”,希望你不在其中第一类:长期久坐者
长期久坐,缺少运动,是肠癌高发的因素之一。
科学表明,吃完饭后,没有活动,或活动量太小,使得肠壁蠕动慢,延长有毒物质停留在肠道内的时间,从而增加了肠癌的风险。
第二类:爱吃肉、重口味饮食
肠癌,是一种消化道肿瘤,与饮食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每日食用100克红肉,可增加17%的结直肠癌风险。
而每日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就可增加18%的结直肠癌风险。
第三类:有肠癌家族史者
肠癌家族史的家属,罹患肠癌的几率,比一般人要高数倍,是属于肠癌的高危人群。
这类人,一定要重视肠镜的筛查,每年至少做一次肠镜。
第四类:结直肠息肉者
肠癌,大多数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其中,腺瘤性息肉,是不可逆的,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并且,会因为某些刺激有恶变倾向,腺瘤性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保护好肠道,记住“一查、二多、三少”:“一查”:即:肠镜检查
这一方法是早期发现肠癌的最重要方法。
建议,40岁后,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每5-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50岁后,每5年查一次乙状结肠镜/结肠造影/CT结肠成像,每3年做一次大便DNA检查。
如有肠癌家族史、肠息肉家族史者,建议每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二多1、多饮茶,润肠通便
用润肠排毒小植物,泡水代茶饮,可给肠道排毒,改善便秘,助力健康。
白鼓丁苦兰菊茶,泡水喝,可润肠通便,促进肠道排毒,改善肠道菌群。
白鼓丁,有“尿床草”之称,可帮助人体排出更多的毒素,有利于改善便秘。
苦兰菊,含有菊粉、咖啡酸、奎宁酸所形成的甙——绿原酸和苦味质。
菊粉,对肠道有保护作用,显著增加便秘患者的排便频率,由便秘引发的恶心和疼痛也随之消失。
苦兰菊中,还含有低聚果糖,具有清肠排毒、改善脂质代谢,促进肠道蠕动、缩短粪便在结肠内滞留时间,可促进排泄。
此外,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可促进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内微环境,能清肠排毒,减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预防改善便秘。
经常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排肠毒,改善肠道菌群,十分有益。
2、多运动
运动可增强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加胃肠道的动力,加强胃肠道蠕动和胃肠道黏膜的防御机制。
最好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呼吸要特别注意,最好要用鼻吸气。
运动一定要坚持,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最好30分钟以上为宜。
三少1、少吃加工肉类
代表:香肠、腊肠、罐头肉等。
所谓加工肉制品,指的是红肉、禽类肉、动物内脏、血等经过腌制、发酵、烟熏等,以增强口味或方便存放的产品,是比红肉本身更容易诱发肠癌的食物。
研究发现,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可使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18%。
这类加工肉制品,吃得越多,患肠癌几率越大,一定要注意忌口,切莫贪嘴,食用太多。
2、少烟酒
吸烟,喝酒,也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研究表明,抽烟的男性,患上直肠癌的几率,比不吸烟的高34%;抽烟的女性,患上直肠癌的几率,比不吸烟的高43%。
研究发现,大量饮酒,可能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并且,酒精,能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肝转移。
所以,预防肠癌,一定要戒烟限酒,切莫贪杯。
3、少吃重口味食物
长期吃重口味的食物,也是导致肠癌高发的一个原因之一。
这类食物,会导致肠道中的坏细菌增多、好细菌减少,肠道产生的毒素增加,保护能力下降,增加肠癌风险。
所以,饮食上,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对于肠道来说,十分重要。
有人说,肠癌早期,身体会出现“3多、2黑”,有道理吗?指的又是什么?
首先大肠癌的症状很多,并不是说具体有那3多2黑,肠癌主要有结肠癌及直肠癌,但是结肠癌的发病部位有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而且发病率很高,但是发病率最高的还是属直肠癌。肠癌主要是由于长期低纤维高脂肪饮食、长期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进食一些腌制品、精神刺激及遗传等因素导致的肠粘膜出现的恶性肿瘤,因为肠癌晚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到了中晚期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尤其是最可怕的癌细胞转移,会导致引起全身症状。
下边小克为大家普及一下,到底肠癌有哪些症状?
1、大便习惯的改变,早期会出现一些腹泻、便秘等症状,但是随着肿瘤的逐渐增大,会逐渐堵塞肠腔继而出现便秘,而直肠癌除了便意频繁之外,还有排便不尽感,尤其是清晨大便次数增多。2、腹痛及腹胀不适,由于癌肿的增大,会导致肠道循环障碍,使得出现腹胀不适,而且还会刺激肠道出现腹部疼痛。
3、便血,这是肠癌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因为食物残渣在肠道内通过是会擦破肿瘤表面,所以会导致大便中混合有血液,出现黑色及暗红色便,而且随着肿瘤的坏死,导致炎症渗出液增多,所以容易导致出现粘液脓血便。4、贫血及腹部包块,因为肿瘤生长需要大量的血液,所以容易导致人体肠道及组织血液细胞缺乏,容易出现乏力纳差等症状,但是会随着肿瘤的增大,容易导致肠道肿瘤突出,使得腹部触诊有包块。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有人说,肠癌早期,身体会出现“3多、2黑”,有道理吗?指的又是什么?
肠癌“3多2黑”?我作为医生从来都没听说过,不懂是谁总结出来的,为此我特意百度了一翻。原来所谓的“3多”是指排便次数多、放屁多、瘦得多,“2黑”是指皮肤黑、大便黑。
其实大部分肠癌早期并没有什么症状,要是出现所谓的“3多2黑”,往往都是中晚期了。而且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结肠癌又分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癌症位置不同症状也不同。
比如说:右半结肠癌不常发生梗阻,可有腹痛、大便改变、腹块、贫血、消瘦表现。 左半结肠癌易引起环状狭窄,主要表现为急、慢性肠梗阻,罕见贫血、消瘦等症状。直肠癌刺激直肠表现为里急后重(有便意但实际没大便)、便秘、腹泻,或者便秘腹泻交替,大便变细,消瘦等。
肠癌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当出现症状的时候都迟了,那么该怎么做才能早期发现肠癌呢?
1.建议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而且才十来块钱,但是能发现肿瘤引起的出血,若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进一步做肠镜检查。
2.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最有效手段。肠镜检查可以直观观察肠道,若发现有异常还可以取病理,病理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
最好的建议:对年龄 > 40 岁、有报警征象者(便血、黑便、大便常规提示粪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明显腹痛、腹部扪及包块、有结直肠息肉病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就诊,必要时做肠镜检查,及早发现癌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