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有何作用?
每个人都有一对扁桃体,左右各一个,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为最大的咽淋巴组织。
扁桃体有那些作用呢?1、产生淋巴组织和免疫功能:扁桃体是一免疫活性器官,它和脾脏及其他淋巴组织具有相同的反应能力,当有病原菌侵入体内时,可产生淋巴组织并使整个机体产生免疫。扁桃体表面约有6到20个隐窝,这些隐窝褶皱使其面积扩大许多,为抗原物质和免疫器官之间提供了广阔的接触环境。扁桃体结蹄组织中有个生发中心,是淋巴细胞生长成熟的场所,其内可见有淋巴组织、浆细胞、巨噬细胞,其免疫防御功能主要依赖于淋巴细胞。
2、扁桃体的反射功能:经过咽丛的神经末梢分布于扁桃体,可诱发各种反射作用,影响其他部位的脏器。比如有些严重的扁桃体炎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紊乱,有些还会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这些症状往往在切除扁桃体后消失。
扁桃体该不该切除?1、扁桃体内含有全部的免疫球蛋白,IgG最多,IgAG次之,其中IgD的含量和年龄有关,儿童较成人多。分泌型IgA主要是抵抗呼吸道黏膜局部感染的重要因素,扁桃体内分泌型IgA的含量比血清中的含量高2到3倍,小孩4岁以前血清中的IgA含量很低,因此一般小孩4岁前尽量不要切除扁桃体。
2、当扁桃体反复感染成为一个病灶后,其免疫作用会产生免疫复合物,现已证实,风湿热、肾小球肾炎为扁桃体病灶引起的免疫复合物,因此,当扁桃体反复感染成一病灶后,建议切除扁桃体,越早越好。
因此扁桃体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功能是免疫功能,平时注意保护,多喝水,多补充维生素,积极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本回答由五官科医师编写,若有帮助,请点赞支持!扁桃体有何作用?
作为免疫第一道防线,可以抵挡细菌和病毒的进攻,尤其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免疫功能有保护机体作用,能降低各种呼吸道的感染,但如果免疫力下降,可能引起扁桃体炎,正常吃消炎药就能消退,有些甚至肥大化脓,经常发炎已经病变形成病灶的可切除。
扁桃体上有些黄色东西到底是什么?1、这种就是扁桃体结石,阻塞在隐窝口,分泌物和残渣等等沉积而成,有时候量多喉咙有强烈异物感,会经常性口臭,有些还会自动掉落,捏碎后散发一股很重的臭鸡蛋味。
2、用一根干净棉签挤压出来,清理时不能太用力,避免伤到扁桃体,定期清理还能防止扁桃体炎复发,量少的没事,饭后多漱口能消除结石,结合饮食与健身,提高免疫力。
扁桃体发炎有没有必要切除?1、一般不建议切除,毕竟是免疫器官,不过成年人的扁桃体萎缩,免疫能力逐渐减弱,如果长期发炎比较频繁,超过4次以上,而且还会引起发烧,影响到个人生活与状态。
2、甚至会引起各种并发症。比如心肌炎、肺炎等等,它已经丧失免疫能力,反而是细菌温床,这时才能选择切除,在全麻下不会很痛,但要是18岁以下的,可以吃中药调理。
所以扁桃体有积极防御的一面,也有抵挡不住病菌的时候,就会发炎向人体发出警报。
欢迎关注【烧哥口腔社】,烧哥牙医来回答你的扁桃体问题!扁桃体有何作用?
首先大家都知道扁桃体是很容易发病的,尤其是小孩,扁桃体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弓之间两侧上皮下的淋巴组织(免疫器官),也是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
扁桃体有三对,主要是咽扁桃体、舌扁桃体、腭扁桃体这三种对,下边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扁桃体的结构及在人体有什么作用。
1、舌扁桃体→位于舌根部,表面主要为复层扁平上皮覆盖,没有数个小隐窝,隐窝内有淋巴细胞,结构比较简单。
2、腭扁桃体→为最大的一对扁桃体,表面也是复层扁平上皮覆盖,上皮层有20~30多个隐窝,隐窝内都是大量的淋巴组织及结节,而复层扁平上皮内含有许多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郎格汉斯细胞,还有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称为上皮浸润部。
3、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位于咽的后壁,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无隐窝。粘膜形成一些纵行皱襞,固有层内有许多淋巴组织,上皮内也常见淋巴细胞浸润,浸润部上皮常变为复层扁平上皮。
以上是扁桃体做了个简单的介绍,扁桃体作为 人体的免疫器官,由于感冒、长期服用某种药物、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等都会导致扁桃体的免疫能力下降,从而使得炎症侵入甚至化脓。扁桃体能够产生淋巴细胞和抵抗细菌的作用,具有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扁桃体位于咽喉部是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交界处,所以很容易被病毒及细菌侵入。如果发现扁桃体有炎症了要及时治疗,不然会使细菌直接侵入人体呼吸道及胃肠道,扁桃体如果服用药物无效而且不见好转,反复发作者只有手术切除,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建议切除的,毕竟是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扁桃体有何作用?
扁桃体的作用就是人的身体抵抗细菌的第一道防线
相反的,如果扁桃体发炎,很容易引起发烧
我19岁那年就经常因为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要去挂水
当兵入伍体检,其他项目都合格了,就只有扁桃体肿大作为不合格项
当时医生问我愿不愿意去当兵,如果愿意就去割掉
我真的很想去当兵,回家后告诉了爸妈,家里就决定动手术割掉
住进了医院,先挂水消炎,预约好医生,第三天动手术
说实话,第一次动手术,还真有点怕
进了手术间,先打麻药。用针直接刺向扁桃体,乖乖,那个感觉就是越来越肿胀,越来越疼,要呕吐。就跟鱼刺卡进嗓子一样的那种感觉
然后躺下,张着嘴,医生应该是用剪刀什么的伸进嘴里剪开扁桃体
一下子血出来了,嘴里一股腥味,但又不能咽下去,这个憋得难受啊
医生用什么器具开始吸,把血吸掉
就这样一边剪一边吸,我浑身全是汗,衣服湿透了
半小时后医生说好了,清理完毕后医生还给我看看剪下来得扁桃体,就是一块肉,血淋淋的
最后然我躺在手推车上推进病房
那时候真的,有点虚脱了,一点点力气都没有,手都抬不起来
进了病房就是挂水,整整10瓶,从早挂到晚。
唉,痛苦的回忆啊。
不过还好,自己很如愿,最终还是去当兵了
扁桃体有何作用?
在大部分人印象中,我们人体只有两个扁桃体,它们位于口咽部两侧壁,大多数人张口就可以看见。其实不然,我们有大小不同的扁桃体有若干对。扁桃体就是淋巴组织集聚成团的特殊类型的组织。
咽部有哪些扁桃体?咽部是空气和食物的共用通道,也是机体和外界接触第一门户,所以这里就有“重兵把守”。淋巴组织是我们机体最为重要的防御系统,所以咽部有非常丰富淋巴组织形成淋巴环,比如颚扁桃体、咽扁桃体、舌扁桃体、淋巴滤泡及咽侧索。我们所说扁桃体,其实就是颚扁桃体。
颚扁桃体有何作用?- 当前对扁桃体作用有很多种说法,最为代表两种说法:一种是扁桃体无用论,也就是除了发炎,是不是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另一种是扁桃体有用论,扁桃体对我们身体非常重要,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能切除。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一点极端,从专业角度来说不提倡的!
- 颚扁桃体是一种免疫器官,它分泌大量淋巴细胞和抗体,来防御外界各种有害病原体,在咽喉要道其中局部防御作用,尤其小孩全身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善,所以在小孩期间,起着很重要防御作用。我们每一个器官都不是多余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扁桃体不是用来发炎的,在没有手术指针,我们不提倡一切了之。
- 我们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颚扁桃体是其中一个,如果扁桃体经常发炎,扁桃体正常结构破坏,扁桃体隐窝可以储存很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又对我们身体极为不利。这时扁桃体没有防御功能,反而成为部分疾病原发灶,这时扁桃体就不能保留,这时扁桃体就需要手术切除,也就是只会发炎,没有其他功能了!
估计很多人都有这方面顾虑,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扁桃体在我们身体免疫系统只是一小部分。就是在咽部淋巴组织里,也可以被代替的!如果扁桃体切除了,我们咽部其他淋巴组织很快代偿性增生,来补偿颚扁桃体切除。
总而言之!我们不提倡扁桃体无用论,生后即应予切除的论调已无人提倡了;也不提倡扁桃体具有免疫功能,就是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已经没有功能,还是很多疾病原发灶,也不应切除的说法!
扁桃体有何作用?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小明药师关注健康知识和常用药相关问题,如果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那么小明希望您点个关注以致鼓励,非常感谢!
扁桃体的作用腭扁桃体发育而逐渐增大,4~10 岁时发育 达到高峰,14~15 岁时又逐渐退化, 故扁桃体炎、咽喉炎常见于学龄前或 学龄儿童。
作为呼吸道的保护神当细菌和病毒来犯的时候扁桃体成为抵御入侵敌人的第一道防线杀 死致病微生物 防止气管,肺等下呼吸道感染。
扁桃体是重要的周围免疫器官,有捕捉抗原、 产生抗体、免疫记忆、细胞免疫的功能。随着 儿童年龄的增长, 这些免疫功能逐渐 减弱。
早期特殊功能:国外学者通过 动物实验证实, 扁桃体可能有一种特殊的功能, 而这种功能在生命的早期就完成了。因此,他们推测患儿不会因为切除扁桃体而导致免疫缺陷, 再引起感染。
扁桃体发炎治疗手段⒈一般疗法:增强体质及免疫力, 还包括理疗和扁桃体封闭疗法等。
⒉中医疗法:包括针刺、 耳针和辨证论治等。辨证论治主证为扁桃体中度红肿,病情时轻时重以及潮热、 盗汗 等阴虚内热症状,治法以滋阴清热、 凉血消肿为主。
⒊扁桃体切除术。
不宜手术的情况1 小儿出生后前半年 (体 内 的 抗 体 是 从 妈 妈 体 内 带 来的 )6个 月 后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抗体 ,4岁左右才逐渐完善桃体受炎症刺激而引起局部淋巴组织增生 ,导致扁桃 体增大 。 此时不要急于切除 ,到8至10岁 可自然萎缩,恢复成正常大小。
⒉扁桃体局部急性炎症:扁桃体及咽部急性充血, 或急性扁桃体炎消 退不久者,均不宜手术,以免术后出血 或感染。患急性扁桃体炎后, 宜等待 2~3 周后再进行手术。合并扁桃体周 围炎或脓肿者, 应在 3~6 个月后手 术。
3 急性传染病流行时:如脊髓灰 质炎流行,易感儿应避免切除扁桃体
4 其他:活动性肺结核、 糖尿病、血液病(如血友病、 紫癜病、 白血病、 贫 血等)、 患肝炎后1 年之内,均不宜手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