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绞痛?

(2018年9月1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

心绞痛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因心肌负荷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综合征。特点是阵发性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常于体力劳动,上下楼梯、用力发表等都有可能诱发,一般休息、服用硝酸酯制剂(常说的救心丸)都能缓解。

一般稳定型心绞痛血管堵塞在50-70%左右,经过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是可以控制的。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糜烂或血管痉挛导致的心绞痛。体力活动或安静时都有可能发病。

其治疗和稳定型心绞痛一样,如果经过上述治疗,症状没有缓解,需要到医院就诊,评估是否是急性心肌梗死,是否需要急诊PCI。

心绞痛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有左肩放射痛,部分部不典型的症状时胸闷,咽喉疼痛,上腹部疼痛,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就诊。

最经典的是ABCDE五步法:即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血压控制,戒烟降脂,控制饮食与血糖,运动。规范的冠心病治疗是可惜很好的控制冠心病的。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暂时性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急剧性、短暂性缺血导致的。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是在冠脉固定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各种诱因(如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凉等)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供氧不足引起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常无明显诱发因素,可在休息时突然发作,常因冠脉斑块破裂或冠脉痉挛引起。心绞痛是临床上的急症,我们要认真对待,处理不及时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乃至猝死(不稳定心绞痛常见)。心绞痛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心前区压榨性、窒息性或紧缩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到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部,可伴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等不适,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很快缓解,持续时间很少超过半个小时,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需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不稳定心绞痛常常在无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我们更应立即处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心绞痛的症状可不典型,心前区疼痛可不明显,可以牙痛、肩背痛、上腹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为首发表现。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脉有基础狭窄的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群,突然出现胸痛或上述症状应警惕心绞痛可能,如症状持续不缓解应警惕急性心肌梗死。我们在心绞痛发作时可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迅速缓解症状,如症状持续不缓解,应立即就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遵医嘱用药。同时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和突然受凉等。请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心绞痛的常见表现,更应警惕不常见的症状,及时识别,早期正规治疗很关键。

感谢阅读,祝大家身体健康。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于今日头条&悟空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是心绞痛?

#学问分享官##行业人士招募计划#

别把心脏神经官能症当作心绞痛!

心脏用针刺或刀割并不会广生疼痛,虽然有胸痛主诉的人不是少数,但只有冠心病患者才会产生真正的心绞痛,因为心肌的感觉神经仅有对乳酸的刺激特别敏感。

心脏每分钟收缩70次,一天约10万次,而且它任何时刻都不能休息,如果左心室停搏或颤动而不能有效收缩排出血液,约7-10秒钟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就发生障碍,人的意识即可消失并伴抽搐。终止供血4分钟到10分钟,神经细胞可产生不可逆的死亡。由于心脏搏动做功时对冠状动脉血液供应的要求特别高,如果冠状动脉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增多后可以导致管腔严重狭窄,心肌在缺血、缺氧情况下收缩运动时使心肌处于缺氧或无氧的糖无酵解代谢为主,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如冠脉不通畅不能及时把乳酸运送走,乳酸就会刺激心脏的感觉神经产生心绞痛。

因此对胸痛明确是否是心绞痛,首先要分析患者年龄、中年就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史、是否大量长期抽烟、有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尤其是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性格属于交感神经兴奋型:急躁、爭强好胜,如果这些危险因素越多,无论是否做过相关的心脏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各项检查,突然发生胸骨中下处持续几分钟的剧烈伴缺氧或濒死感的疼痛,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反之无伦年龄大小却没有上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疼痛的表现又不典型,往往自觉心前区有针刺样的疼痛,慢性隐痛、钝痛、胀痛,而且持续时间过段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考虑心绞痛。

典型的心绞痛往往发生在胸骨中下三分之一的部位,常见劳累引起的心绞痛也称为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时,胸骨中下部有撕裂样、绞榨样、刀割样疼痛,持续时间也就是几分钟,超过10-20分钟则要考虑心肌梗塞了。疼痛可以放射至咽喉部,有一种喉咙被紧拤样地疼痛,有些可以放射到下颌产生牙疼,部分患者可以放射到左上肢引起左肩、左臂疼痛。有些右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可引起下壁心肌缺血而产生上腹部疼痛或难以表达的不适感,对于有从来没有胃病,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较多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有心梗和脑卒中家族史的中老年人尤其要加以重视。有条件及时做个心电图便于明确诊断。

当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狹窄程度严重会导致它所供血的心肌缺血,但是否引起心绞痛关键看其他几支冠状动脉血供是否良好,因为他们可以形成侧枝循环弥补过度狹窄造成严重缺血的那部分心肌的血供。当然,少数心绞痛患者疼痛症状并不明显,尤其是糖尿病累及神经系统病变或者部分高龄老人。

一般情况下,当出现心绞痛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即可迅速缓解心绞痛,有时休息后心绞痛也会得到缓解。硝酸甘油能迅速扩张冠状动脉环改善心肌的血供,此外硝酸甘油也能迅速扩张全身动静脉,从而减少回心脏的血量,减轻的心脏收缩时的耗氧来缓解心绞痛。

除了典型的劳累引起的心绞痛以外,还有一种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它归类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 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其实,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生均与不稳定的板块破裂有关,当血液中的血小板流过流经破口的粗糙面即可被激活,并暴露出纤维蛋白受体,纤维蛋白和激活后的血小板上的受体连结便形成了血栓的主体。当人体在血栓形成的同时,体内的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了,于是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开始斗争,如果人体的纤溶系统能够战胜血栓形成的速率,那就不会形成完全堵塞血管的血栓,因此不会发生急性心肌梗塞,但在这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心肌缺血,于是便发生这种不典型心绞痛。

不典型心绞痛是指:初发性的心绞痛即首次发生的心绞痛、休息或卧位时心绞痛、恶化进展性的心绞痛、情绪激动时的发生的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后短期内再次发生的心绞痛。不典型心绞痛让你侥幸地逃过了心肌梗塞,但再次发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你就不一定那么幸运了。因此有过不典型心绞痛的患者应严格的控制上述的那些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是不能过分紧张、激动、情绪失控、郁闷,这都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粥样斑块破裂的主要原因。同时应该服用中小剂量他汀+依折麦布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1.8mmol/L左右,同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冠状动脉痉挛。目前冠心病的定义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心肌缺血或血管堵塞,包括冠状动脉功能性的病变即冠状动脉痉挛统称为冠心病201311月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内科学,p273。其实这是两个并列的病理性和功能冠状动脉的病变,但其结果是相同的: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大部分心血管医生对于冠状动脉功能性的病变即痉挛关注显著不足是由于早期对这种冠状动脉功能性病变的认识甚少,2000年前书上都罕见提及。冠状动脉痉挛产生的剪切力既可导致块破裂,即使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痉挛持续持15-20分钟以上,同样可以发生心肌梗塞,这些人约占心肌梗塞的患者中占10% -15%。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于公共场合猝死的人进行屍解后其中确诊为心肌梗塞的两百多例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人,发现梗塞灶前面供血的冠状动脉有10%-15%以并未发现血栓形成,唯一的解释就是冠状动脉的持续痉挛。此后冠状动脉痉挛才逐渐被人认识。因此许多医生在学校读书时书本上还没有这𠆤概念,但现代社会压力大、竞爭剧烈、生活节奏快,性格属于交感神经兴奋类型的人,在不良的情绪影响下血液中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必须引起重视!

之于没有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胸部各种各样的疼痛:如針刺样痛、时有时无的隐痛、鈍痛、闷痛、闪痛、压迫感样痛、难述性“痛”或不适,常伴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紧张性多尿等多系统躯体查不出病因的不适,而且心理上常伴焦虑、疑病、隐匿性抑郁;甚至经常夜晚因胸部闷痛不适伴濒死样的恐惧感,并迫切想去医院就诊的“惊恐发作”,往往到医院后症状会迅速消失、相关心脏的各种捡查均正常,这些患者大多归属心脏神经症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心绞痛无关,应找心身科医生即即懂心血管又懂医学心理学的医生来诊治。遗憾的是这样的病人太多了,而懂“双心”能治这种病的医生太少了。为了避责,过度診断,过度治疗开始了。

2020.12.29.#你离心肌梗塞有多远#

什么是心绞痛?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心绞痛这个词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什么是心绞痛可能并不是人人都知道,举几个简单地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了。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姿势坐的时间长了,站起来的时候会感觉两条腿不听使唤了,你会说是腿麻了,首先是双腿没知觉了,随后会感觉双腿又麻又酸,接着会有疼痛感出现,迈不开腿也走不了路,得好一会儿这些症状才能缓解消失。这是因为,坐位时压迫了臂部及腿部的血管,使下肢的血管受阻血流不畅,周围的肌肉等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暂时性的功能丧失,疼痛即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当站起后血流得以恢复,疼痛便会得到缓解。

心绞痛的发生就与此类似,是由于心脏的血管发生堵塞,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出现的一种表现,这种堵塞在没有被完全堵塞的情况下,称为是冠心病,如果血管被完全堵塞了,就是平常常说的心肌梗死,它们发生时共同的表现就是剧烈的疼痛,称为绞痛,绞痛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举个例子,就像有时遇到的小腿抽筋,不仅会看到小腿上的肌肉扭曲变形,而且那种肌肉被扭曲的痛感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怕不得把小腿切断,心绞痛的痛感就与些类似,是非常剧烈而难比忍受的,所以当心绞痛发生时往往都能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心绞痛呢?

心绞痛的发生源于血管的堵塞,血管的堵塞是因为血管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斑块的形成是由于血管内皮受损后,有大量的脂肪沉积其上引起炎性反应,导致脂肪脂质化破裂了血管的正常结构,从而造成了血管管腔狭窄,阻碍了血液的流动,随时可能造成了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

由此可见,对心绞痛发生的原因追根溯源,一是血管内皮受损,二是脂肪沉积。造成血管内皮受损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脂肪沉积则主要是因为机体脂代谢异常引起的血脂升高,因此积极去除这些危险因素是防治心绞痛发生的有效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心绞痛只是一种症状表现,它的病根在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反反复复的心绞痛发生,表明冠心病不断加重,而一旦是心肌梗死发生则会危及生命,因此需要积极干预治疗。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什么是心绞痛?

今天学习了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很有教育意义,我把其中的一些知识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通常会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的心绞痛,那么什么是心绞痛呢?其实心绞痛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是临床医生通过患者仔细倾听和分析患者关于自己不适的描述,而得出一个结论。那么什么样的描述才是心绞痛呢?

第一,胸痛的部位,其实心绞痛的部位是并不是绝对的一个身体部位,有可能是胸前胸骨后,也有可能是下颌,还可能是左侧胸部心前区,还可能使咽部,还可能使后背,甚至可能是腹部,而胸前胸骨后是最常见的部位,而正是由于一些不常见部位的存在,而夺走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但可以肯定的是,同一个患者,其发病部位是一致的,不会总是变化。同时,大家应该注意,这种胸痛,还伴有放射痛,即胸痛的同时可能会伴有左肩、左上肢或者左内测手指的疼痛。

第二,什么样的感觉是心绞痛,其实这种胸痛,并不是真的痛,并不是像刀割或针扎那样的疼痛,而是一种压迫该、紧缩感、憋闷感,而且这种不适是持续的,不会跳痛。

第三,心绞痛持续的时间,一般心绞痛持续性的时间为3-5分钟,时间太短不是心绞痛,时间太长,半天甚至一天,那也不是心绞痛。而如果心绞痛出现的时间大于了15分钟持续不缓解,这个时候应该引起高度注意,这很有可能是心肌梗死,是急症,需要尽快疏通阻塞血管,否则极有可能会引起死亡。

第四,心绞痛的诱因是什么?我们今天只说常见的一种心绞痛,叫劳力性心绞痛,即是由于劳累诱发的心绞痛,这种劳力,不仅仅是指劳动后,还包括过饱等因素。

第五,心绞痛,如何缓解。一般情况下,诱发因素停止3-5分钟后,大多可以缓解,如果没有缓解,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请心绞痛患者常备身边),如果还不能缓解,可能是心机梗死,请您立即拨打120。

当您真的掌握了心绞痛,就能够做好恰当的处理和预防,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分述如下:

♥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在冠状动脉固定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活动或者劳动导致心肌负荷增加造成的心肌暂时的急剧的缺血和缺氧,引起阵发性前胸压榨性或者憋闷感觉的临床综合征.

胸痛的主要部位在胸骨后部,可以放射到心前区和左上肢体尺侧.经常发生在劳力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等硝酸制剂后疼痛缓解或者消失.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常见的诱发原因为劳累、饱餐、受凉、情绪激动、急性循环衰竭等等

♥不稳定型心绞痛:我们最为熟悉的是变异型心绞痛。

胸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心绞痛相似,还具有以下特点:

1、原来心绞痛是稳定的,在1个月之内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发作时间延长,诱发原因有变化,休息和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不明显

2、一个月之内新发的心绞痛,轻微活动即可诱发

3、休息状态下也可以发生心绞痛

4、由严重贫血、严重感染、甲亢以及心律失常诱发的心绞痛也属于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上不稳定性心绞痛有进展成心肌梗死的高度危险性,所以必须引起十分的重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作为商业用途!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用药的依据,不能代替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建议,如有身体不舒服,请及时就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