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发病前有哪些预警信号?

怎么治疗这个病

(2018年4月13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

胰腺癌以其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而闻名。不仅如此,因为此病发病隐匿,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现,当身体出现明显信号时,基本已经是中晚期了。

中晚期的胰腺癌,治疗效果不佳,不仅花了重金,而且会增加病人的痛苦。为什么?因为临床上发现的胰腺癌病人,大多数会在诊断明确后1年内死亡!五年生存率仅为1%-3%!

如此高的死亡率,所以很有必要提前发现、提前治疗,争取那1%的活命机会!
  • 发病前有什么预警信号?

  1. 腹部症状:早期会有右上腹部不适。是那种既不痛、又不胀的感觉,大多数人往往可耐受,所以常常被人忽视,或者当做是“胃病”来医治。然而当发现明显胀痛不适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
  2. 肠道症状:早期胰腺癌有一定机会影响胆道功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往往病情也不严重,都可以“忍忍”,这样就耽误了病情。当出现明显胆道功能障碍,黄疸、陶土样大便等,已经到了中晚期了。
  3. 不明原因血糖升高:胰腺就是我们体内调控血糖的主要器官,发病后有可能引起血糖调节紊乱,引起糖尿病。
  4. 癌症指标升高:胰腺癌的常用肿瘤标志物有两个,既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有部分人是在体检时发现这两个指标升高,揪住不放,排出肠道、胆道肿瘤后,最后查出来是胰腺肿瘤,才能争取到那1%-3%的活命希望。
怎么治疗胰腺癌?

手术切除可以说是作为治疗胰腺癌的唯一手段,其他的放疗、化疗、中药等,均未取得良好效果。但是,手术风险也比较高。胰腺癌手术是胃肠外科最大、最复杂的手术,没有之一!手术切除的范围包括:邻近的胃、胆囊、胆总管、胰腺、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周围的脂肪和淋巴结。这一轮操作下来,不死也去半条命了!很多病人是因为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比如肠漏、胆漏、严重感染等而死亡。

所以,这里呼吁大家养成每年体检的好习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甚佳!
  • 若觉得本回答有帮助,请点个赞吧^-^!

胰腺癌发病前有哪些预警信号?

大多数胰腺癌都是由胰腺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演变而来,并且在胰腺病变演变为癌的过程中,往往检验是最早出现异常信号的,其次是来自影像检查,最后才是一些不典型的癌症早期表现。因此,总结下来,由正常胰腺到胰腺癌的过程中,胰腺大概会给人们发出比较明显的三次信号。下面就由我和大家好好介绍有关胰腺癌这方面的知识。

胰腺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的存在,就是告诉你有可能患胰腺癌的警告信号了。

俗话说得好,有果必有因,虽然胰腺癌由于解剖位置特殊,体检难以触及,普通影像检查又难以“看”清楚它,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加上治疗的困难性,让它获得了“癌中之王”的称号。但万变不离其宗,大部分的胰腺癌终究也是由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演变而来,目前已经为科学家所证实的胰腺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有以下病变:

  • 有家族胰腺癌病史者。
  • 存在黑斑息肉综合征等遗传综合征患者。
  • 肥胖,BMI>35kg/m2,患癌风险增加50%。
  • >10年的糖尿病患者。
  • 慢性胰腺炎患者,尤其家族性腺腺炎患者。

除上述疾病外,苯胺及苯胺类化合物接触史、长期大量吸烟或酗酒的人,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因此,存在这些高风险因素,年龄超过40岁的人,都是我们要重点监控,并要进行胰腺癌筛查的人选。

胰腺癌特异性检验指标升高,是胰腺癌出现的警示信号。

但胰腺癌恶变阶段及由单细胞分裂为多个细胞的生长极早期阶段,即使目前最先进的影像检查手段,也是无法发现不到5mm大小的胰腺癌。但不管如何,胰腺癌从它出生第一天起,就与众不同,它会分泌正常胰腺细胞无法分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并且它在胰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达到了85%-95%。因此,超过40岁,有以上高危因素,尤其是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的人,就要高度考虑胰腺癌可能了。

针对CA199升高的胰腺癌高危人群,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是确诊胰腺癌发病的信号。
  • 超声内镜是目前能最早诊断发现早期胰腺癌的影像学检查,它可以探测到直径5mm小肿瘤。结合细针穿刺活检,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 ERCP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壁和壶腹部有无癌肿浸润,诊断正确率可达90%。收集胰液做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 胃镜检查虽然效果不及ERCP,但它是基层医院普及的内镜检查手段,目前在壶腹周围癌的早期筛查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MRCP无创、无需造影剂即可显示胰胆管系统,效果与ERCP
  • CT是目前诊断胰腺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它可发现>2cm的胰腺癌。

这些影像学检查,都是目前比较成熟可行发现早期胰腺癌的方法。因此,针对CA199升高的胰腺癌高危人群,可根据当地条件,及时采用上述检查,争取早日发现胰腺癌。

超过40岁,有胰腺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等高危风险的人,出现异常表现时,就是胰腺癌病变进展的预警信号。

古话说得好,天道循环,仿佛总会给人留下一线生机。胰腺癌虽然解剖位置特殊,难以被人发现。但90%的胰腺癌为导管细胞癌,常位于胰头,压迫胆道,侵犯十二指肠及堵塞主胰管而容易出现症状。因此,有胰腺癌癌前疾病等高危因素的人,出现以下情况就要高度怀疑胰腺癌了:

  • 腹痛表现异常,比如,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中上腹痛或持续性腰背部疼痛。夜间明显。
  • 大便异常变化:大便颜色改变、粪便恶臭、脂肪泻、不明原因便血或大便隐血阳性。
  • 出现尿黄、眼黄表现。
  • 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表现。
  • 症状性糖尿病,比如新发糖尿病。

总之,从正常胰腺到胰腺癌的病变过程中,胰腺的癌前疾病与癌前病变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旦出现了胰腺的癌前疾病与癌前病变,也就告知大家要警惕胰腺癌,它可以说是未来胰腺癌提前预警信号;胰腺癌特异性检验指标升高,则是胰腺癌出现的警示信号;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是确诊胰腺癌发病的信号;而出现异常临床表现时,往往是胰腺癌病变进展的预警信号。

胰腺癌发病前有哪些预警信号?

据有品PICOOC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调查研究发现,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只有5%至10%,绝大部分患者在诊断胰腺癌半年内死亡。

是所有的恶性肿瘤中,生存率最差的,死亡率最高的。

所以,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

为什么胰腺癌一发现就是晚期?

因为胰腺癌很善于伪装,早中期胰腺癌很容易被当成胃病、肝病等其他消化道疾病。

所以很多病人被当成胃病治了很久之后,病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最终才被确诊为胰腺癌。

并且CT或磁共振检查均非常规体格检查项目且费用昂贵,但却是发现早期胰腺癌最为有效的检查手段。

因此,我们很难依靠常规体格检查发现早期胰腺癌。

而胰腺癌病情进展非常快,中位生存期仅有6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人能活过6个月,约3/4的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不足5%。

所以一定要多多注意胰腺癌的早期信号,早发现早治疗。

胰腺癌有哪些早期信号?

1、腹痛、背痛

腹痛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疼痛的位置可能是在胰腺部位,也可能出现在中上腹,也有少数出现在下腹或全腹。

一开始可能只是腹部不适,疼痛感模糊不清,但随着病情加重,腹痛程度加剧,表现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仰卧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2、消化不良

如果近期出现没有理由的消化不良,而胃镜检查消化道却正常,那就应高度怀疑病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了。

3、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胰腺癌患者约有90%的人都有迅速而显著的体重减轻,且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病质。

4、血糖突然升高

临床上很多胰腺癌病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毫无诱因的糖尿病病史。

5、梗阻性黄疸

黄疸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

当身体出现以上问题时,一定要抓紧去医院检查,避免病情发现过晚,导致无法及时治疗。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胰腺癌的发生呢?

其实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学会预防胰腺癌的发生更加重要。

1、禁烟控酒,烟中含有多种致癌成分,酒精会对胰腺组织产生一定刺激,因此两者都是能少则少;

2、预防或及时治疗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有更高的胰腺癌发生率,除了要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胰腺癌,更要好好控制疾病的进展,降低进展为胰腺癌的概率,同时要尽量保持低脂、低糖饮食,避免加重病情;

3、健康生活,健康作息,健康饮食,合理锻炼对保持身体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

写在最后

预防胰腺癌,需要禁烟控酒、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

但是也不要过于恐惧,积极面对,总会有好的结果在等待着我们,而且胰腺癌发生率并不是最高的,胰

腺癌的发病率,大概只有十万分之十二到十五的概率。

所以,在疾病面前,我们要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最重要的方法与手段。

本文由老护士原创,欢迎关注转发评论,与老护士一起走上健康之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