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理财宣布2亿元自购计划,应对赎回压力,其他理财子公司会跟进吗?
事实上已经跟进了,南银理财就是其中之一。
自2022年以来,受疫情、国际局部局势的负面影响,市场表现较为悲观,前期已经有一些公私募基金出手自购以稳定市场信心,这在基金市场也算是正常操作。
但在银行理财市场,理财公司自购的现象却十分罕见,毕竟跌破净值的情况鲜有发生,持有者或多或少都会盈利;
甚至前些年出现过一款理财产品一经发售就被抢购一空的现象,客户对银行理财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然而,今年受内外部环境震荡的影响,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也受到了较大的波及,比如截止到3月中旬,市场上存续的3.8万只理财产品中,8成已经跌破净值,为此不少理财公司纷纷出面向客户致歉。
跌破净值就很麻烦了,意味着很难再吸引到新的购买者,不利于投资信心的建立;再就是持有者不断赎回造成赎回压力增大,同时不利于产品的长久良性运转。
拿光大理财旗下的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来说,前者5只中有3只跌破净值,后者23只有8只跌破净值。
为此,光大理财效仿起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自购的模式,宣布以不超过2亿元的自有资金增持股票型和混合型理财产品,打响了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购的第一枪。
理财公司为什么要自己购买自家的产品呢?其实道理比较简单:
一是有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作用:用“自购”告诉大家“我也在买这款产品”,“大家不要怕,对产品有信心,与大家共进退”,就差喊一句“快来买”了!
二是为了应对赎回的压力:毕竟在跌破净值的情况下,不少前期持有者开始陆续赎回,一旦没有后期资金入场,恐难保证正常赎回,到时候对产品、对理财公司的信誉影响和品牌影响会更大。
三是为了盈利:既然前期已经跌破净值了,那么现在入场未免不是一个好时机,毕竟现在市场有企稳反弹的迹象,趁此机会赚一笔也说得过去。
总体来说,虽然自购有着这样那样的诉求,但总体来说为自家产品打广告的意味更浓一些:
毕竟按照《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自有资金投资于本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是有规模限制的,即自购不得超过自有资金的20%、投资于单只理财产品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
在自购规模的限制下,大部分还是被市场普通投资者所持有的,自持金额是非常有限的,以自购来拉升净值的作用很有限,主要作用还是集中在“广告”上。
其他理财子公司会跟进吗?
前面说到,市场上存续的理财产品中有8成以上的都跌破了净值,由此可见跌破净值并非光大一家所面临的个例,而是银行理财市场普遍遇到的问题,为了“救市”,后期其他理财子公司效仿跟进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事实上,继光大理财之后,南银理财也在24日晚间发布了自购公告,而且动作比光大还大,宣布投入5亿元的自有资金用于认购或申购公司旗下理财产品。
总体而言,现在市场所面临的困难是一致的,理财子公司陆续跟进自购存在很大的可能性,毕竟自家产品的信心需要自己来提振,倘若困难背景下连自己都不愿意购买,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信心更难建立。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光大理财宣布2亿元自购计划,应对赎回压力,其他理财子公司会跟进吗?
这个只是开始,无论如何这个赎回潮谁也挡不住的,银行理财,你太狠了!!自己作死!!但凡普通人就这点血汗钱肯定是要有收益的,甚至到了负值的话谁会继续投入下去。三年期的银行存款也在3.5左右。当然了,这不是国有四大行,而是其他地方银行,到处都是一点都不稀奇,还有赠品。试想谁会还选择理财呢?!
光大理财宣布2亿元自购计划,应对赎回压力,其他理财子公司会跟进吗?
光大理财宣布自购计划,是光大理财的事儿,其他银行的理财是不是自购?不关我们老百姓的事,投资银行理财都是厌恶风险的,不愿意进入股市的贫民老百姓,让低风险的投资者承担高风险,自然会离开这个市场,银行理财就自己慢慢的理吧,自己的钱买自己的理财产品,自己哄自己玩也是不错的
光大理财宣布2亿元自购计划,应对赎回压力,其他理财子公司会跟进吗?
光大也不是好货,我买的十万理财一个月就亏了二仟多本金,全部被银行贪污了,说是专业人士理财,我炒股的水平比大多数的专业人士高,我至少不至于亏本金,坚决不能买银行理财产品了!
光大理财宣布2亿元自购计划,应对赎回压力,其他理财子公司会跟进吗?
嘟一样,我在交通银行买的理财每天亏,不得不赎回了
光大理财宣布2亿元自购计划,应对赎回压力,其他理财子公司会跟进吗?
2021年12月初去兴业银行存款,大堂经理对储户讲,这款理财产品收益很高,拿她的手机理财产品给储户看,5.379%收益,364天期限,12月初赎回,被我用手机拍下理财产品图像作为宣传理财证据,储户到期赎回亏本了,大堂经理不能一拖了事,储户要银行赔偿损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