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死刑是个怎么样的过程?
死刑犯被带进注射室,胳膊静脉血管里埋上针头,另一端与注射泵相连,注射泵上有一个注射按键;等法警收到执行命令后,按下注射键按钮,三种不同的药物依次进入死刑犯体内;60秒后,心率检测器面屏上波动的曲线逐渐变成一条直线,法医人工检测呼吸、心跳,确认死亡,执行完毕……
以上就是对注射死刑流程的简述。说到注射死刑,其实这一执行方式的提出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1888年,纽约一位医生就提出了这一概念,而他萌生这一想法的初衷仅仅是因为“成本低、省钱”。然而,这一执行方式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未被任何国家采纳,除了主流的枪决外,一些国家甚至还保留着石刑、绞刑、斩首、电刑这类传统而又残忍的执行方式。
到了1977年,美国的一名验尸员对“配方”进行了改良,加入了麻醉剂成分,使得注射死刑痛苦度大大降低,更为人道。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也成为首个将注射死刑纳入行刑方式的地区。此后,1997年,我国成为第二个将此纳入行刑方式的国家,与枪决并为死刑执行方式。随后是危地马拉、菲律宾、泰国、越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更人道的注射纳入死刑执行方式。
虽然相较于枪决,注射死刑能“留全尸”、“无痛苦”,但成本高是最大缺陷,与枪决一颗子弹就能解决问题相比,注射死刑需要建立专门的注射室或注射车,这些都是极大的成本。所以,虽然我国将注射纳入到了死刑执行方式之中,但近30年过去了,只有少数几个省份完全实现了注射执行,仍有很多省份将注射和枪决混合使用。
同样是死刑,为什么注射比枪决更为“人道”?其实很简单,注射药物并非是“毒药”,而是由三种低毒甚至是无毒的药物成分构成,三种药物先后注射,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死刑犯整个过程中几乎感受不到痛苦,类似于“在睡梦中”死去,而这三种药物的配比几乎与“安乐死”是一样的。
首先,死刑犯经验明正身后,被带到注射室或注射车的注射床上,连接好心率检测仪器的同时,静脉血管中埋上一个针头,这一过程由执行人员人工完成;针头的另一端连接注射泵,注射泵上有一个启动按钮,后期无需通过人工手动注射,而是通过按键的方式自动注射;
再者,药物由最高法统一发放,执行前由市高级法院保管,真正执行时由执行一级的法院向高级法院申领;药物有三种成分,三种药物成分“各司其职”,首先被注入体内的是硫喷妥钠,分量一般是2-5克,这种药物能使死刑犯在短短10秒内丧失意识,进入“深度睡眠”的无知觉模式;接下来注射巴夫龙,巴夫龙的作用是促进呼吸衰竭和肌肉麻痹;最后注射氯化钾,氯化钾的作用是促进心肌张弛,使心脏加速跳动,让以上两种药物随着血液的流动迅速遍布全身。
最终,在30秒-60秒的时间里,死刑犯死于呼吸衰竭。而因为以上三种药物是无毒或低毒的,所以死刑犯在这期间感受不到痛苦,也算是最后的体面。
最后就是死亡确认阶段。心率监测面屏上跳动的曲线先变成直线,这是初步确定死刑犯死亡的依据。接下来还要人工复核,即法医通过心跳、呼吸等检测来确定死刑犯是否已经死亡,确认完毕,执行阶段就算正式结束了。
最后的最后,如果执行前签有捐献遗体或者器官的协议,那么会进行摘取和捐献;如果没有该类协议,有条件的地区会将其送到火化场火化,然后通知家属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领取骨灰,自行安葬即可。
以上就是注射死刑从概念提出到逐渐普及开来的大致流程。目前来看,相较于其他各类死刑执行方式,包括枪决在内,注射死刑是最为人道的死刑执行方式,这不仅是对死刑犯而言,也是对于执行人员而言,会大大减轻执行人员的心理负担。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注射死刑是个怎么样的过程?
平静地躺倒在执行床上,眼神象临终前的病人一样安详。
执行床一侧站立三名法警,他们表情平淡,没有鄙视和轻蔑。
他躺下去的那一刻,看到站立在正面玻璃幕墙外注视他的我,给了我最后一个微笑。
绷带带住他身体的各个主要部位,基本不能动弹。右手臂伸进床边玻璃墙上一圆孔,五分钟后,玻璃墙那边一名穿白大褂的女法医将针头扎入其静脉血管。注射开始时,他握紧拳头的左手手指一个一个打开,是在数数,一、二、三、四、五,手指再一个一个收进,一、二、三、四、五,每到二的时候,他就朝前方我站立的方向竖出食指和中指,做一个“V”的手势,在他第三次出现这个手势的时候,突然停顿,瞬间手指无力地半摊开垂下,电脑显示屏上的脑电波停止了跳动,变成几条毫无生息的平行线……,注射全过程不超过两分钟。整个过程很平静,穿白大褂的法医,穿藏青色制服的公检两家领导及执行人员都不说话,默默地做着,看着。有工作人员把他从执行床上小心地抬到推车上,目送他被推进太平间后才慢慢走出大门,仰望天空,天色湛蓝,习习春风拂面,为一个生命有尊严地没有痛苦的离去深深地舒了口气
尽管他是一名万劫不复的杀人犯。
(不看铺垫的话,这些就够了):“没有一点痛苦。”张医生的声音轻轻响起,像飞到耳边的蚊子,同时他感觉到一只手扶上了左肩,“注射药物由大剂量巴比妥、肌肉松弛剂和高浓度氯化钾组成,巴比妥先起作用,使病人处于镇静深睡状态;肌肉松弛剂使病人停止呼吸,氯化钾使心脏过速停搏,也就是二三十秒的事。”
正文:
云天明进来后,挤过各方面的人士站到玻璃屏前,当他第一眼看到安乐室的样子时,一阵恐惧和恶心混杂着涌上来,差点让他呕吐。院方的本意是好的,为了人性化一些,他们把急救室装饰了一番,换上了漂亮的窗帘,摆上了鲜花,甚至还在墙上贴了许多粉红色的心形图案。但这样做的效果适得其反,像把墓室装饰成新房,在死的恐怖中又增加了怪异。
老李躺在正中的一张床上,看上去很平静,云天明想到他们还没有告别过,心里越来越沉重。两个法律公证人在里面完成了公证程序,老李在公证书上签了字。公证人出来后,又有一个人进去为他讲解最后的操作程序。这人身着白大褂,不知是不是医生。他首先指着床前的一个大屏幕,问老李是否能看清上面显示的字,老李说可以后,他又让老李试试是否能用右手移动床边的鼠标点击屏幕上的按钮,并特别说明,如果不方便,还有别的方式,老李试了试也可以。这时云天明想到,老李曾告诉过他,自己从没用过电脑,取钱只能到银行排队,那么这是他有生第一次用鼠标了。穿白大褂的人接着告诉老李,屏幕上将显示一个问题,并重复显示五次,问题下面从0到5有六个按钮,每一次如果老李做肯定的回答,就按照提示按动一个按钮,提示的数字是l到5中随机的一个——之所以这样做,而没有用“是”或“否”按钮,是为了防止病人在无意识状态下反复按动同一个按钮;如果否定,则都是按0,这种情况下安乐程序将立刻中止。一名护士进去,把一个针头插到老李左臂上,针头通过一个软管与一台笔记本电脑大小的自动注射机相连。先前那名指导者掏出一个东西,打开层层密封,是一支小玻璃管,里面有淡黄色的液体,他小心地把那个玻璃管装到注射机上,然后和护士一起走出来。安乐室里只剩老李一人了。安乐程序正式开始,屏幕显示问题,同时由一个柔美的女声读出来:
你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吗?是,请按3键;否。请按0键。
老李按了3。
你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吗?是,请按5键;否,请按0键。
老李按了5。
然后问题又显示了两次,肯定键分别是1和2,老李都按了。
你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吗?这是最后一次提示。是,请按4键;否,请按0键。
一瞬间,一股悲哀的巨浪冲上云天明的脑际,几乎令他昏厥,母亲去世时他都没有感觉到这种极度的悲怆。他想大喊让老李按0,想砸玻璃,想杀了那个声音柔美的女人。
但老李按了4。
注射机无声地启动了,云天明可以清楚地看到玻璃管中那段淡黄色液体很快变短,最后消失。这个过程中,老李没有动一下,闭着双眼像安详地人睡了一样。
周围的人很快散去,云天明仍一动不动地扶着玻璃站在那里,他并没有看那具已经没有生命的躯体,他眼睛睁着,但哪儿都没看。
“没有一点痛苦。”张医生的声音轻轻响起,像飞到耳边的蚊子,同时他感觉到一只手扶上了左肩,“注射药物由大剂量巴比妥、肌肉松弛剂和高浓度氯化钾组成,巴比妥先起作用,使病人处于镇静深睡状态;肌肉松弛剂使病人停止呼吸,氯化钾使心脏过速停搏,也就是二三十秒的事。”
截取自刘慈欣《三体三—死神永生》
注射死刑是个怎么样的过程?
注射死刑,是利用注射足以致命剂量的药剂(通常是巴比妥酸盐、肌肉松弛剂和氯化物)使被注射对象瞬间死亡的过程。主要用于死刑执行,通常先让被注射者丧失意识,然后停止其呼吸和心跳。
中国第一例注射死刑是1997年3月28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采用注射方法执行的死刑。
执行步骤
注射时,死刑犯被带进执行室或执行车,执行法警将其固定在注射床上,连接好心率测量仪器。
具体执行时有三个步骤。首先,执行人员将与注射泵相连的针头扎进死刑犯的静脉血管,与平时的静脉注射完全相同。这一过程中,执行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接下来,执行人员对注射泵进行适当调节,执行号令发出后,执行人员按一下注射泵上的注射键,药物开始注入死刑犯体内。很快,电脑显示屏上的脑电波从有规律的波动变成几条平行的直线,脑电波的前后变化被清晰地印在纸上。这将作为死刑报告的主要内容。
最后,将由法医根据心跳、呼吸等来确认罪犯死亡。
注射死刑是个怎么样的过程?
执行注射死刑犯,前期和枪决一样,被押解到刑场,只不过这个刑场大多数是室内,大院子里面的执行车上,或火葬场那里,看具体的各地情况。后面就是验明正身,拍照存档,
然后把你固定在执行床上,有执行死刑的法医给你接上心电图检测仪,法医给你胳膊上消毒,把注射针头给你插入血管,检查设备和药物是否全部都正常的连接好,
检查全部正常,有人给你拍照录像执行的过程,然后执行人宣布执行开始,有三个人同时按下执行按钮,然后机器按照顺序程序,自动的给你注入
巴比妥酸盐,肌肉松弛剂,氯化物。心电图机上你的生命体征消失,执行完毕,
再拍照存档,签字,有其他的监督人员给你送到火葬场火化,把骨灰交给你家属,
有的地方是过一段时间有法院交给你家属,有家属签字,拍照存档,案件执行完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