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在同一个乡镇机关工作,要分为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

如果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管理条例执行的话,公务员使用行政编制,而事业单位人员使用事业编制,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群体,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机关工作、干同样工作的情况。

其一: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话,事业编制不具备行政权,也就不能出现在机关

具体到乡镇来说,乡镇公务员是在乡镇级政府部门工作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工资待遇全额由财政承担;而事业编制人员是指那些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而设置的人员,薪资待遇由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或者自给自足。所以总结来说公务员和事业编吃的是两碗饭,公务员具有行政权,而事业编不具备行使行政权的权利。

其二:现实情况是乡镇一级“混编”的现象十分普遍

那么为什么在乡镇一级的机关里却同时有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呢?实际上这与乡镇工作繁杂、人手紧缺不无关系。从国家各大部委,再到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乡镇机关正处于最末端,公务员编制十分有限,一个镇往往只有二三十个公务员编制,再除去领导职务,实际履行基本工作的人数屈指可数。人手虽然紧缺,但现行制度下又在严格空编,不可能因为乡镇事务繁杂而扩编招人。再加上原本已经取消的各机关部门依然在乡镇继续存在,总需要有人“站岗值班”,这就更造成乡镇机关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

为了解决乡镇机关人手不足的情况,招募“临时工”参与工作是途径之一,另外一种重要途径就是让事业编制的人员参与机关工作,或者让事业编制的人员“参公”,也就形成了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人员同在乡镇机关上班工作的情况。“参公”的事业编制人员还好一些,除了依然是事业编制的身份以外,在薪资待遇上一般都能做到“同工同酬”,劣势就是因为不具有行政编制所以在晋升渠道上有非常大的阻力。

其三:事业编制人员“同工不同酬”、“影响晋升”,弊端不少

但非“参公”事业编的人员运气就差的多了,不仅在工作上与公务员干一样的活,而且薪资待遇和各种补贴上也比公务员要少的多,甚至根本没有。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公务员有“车补”,而非参公事业编制的人员是没有车补一说的。就连最基本的“同工同酬”都做不到,更别说晋升了,其实也根本就无法在所在的机关参与晋升。

不但如此,该类事业编制的人员在稳定性上也极差,经常会发生连续被不同的机关单位“借调”的情况,真的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归属感极差。而且一旦机关人事或者业务调整,所在岗位极易被裁撤,到时候只能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因此除了“同工不同酬”的弊端外,没有归属感、影响晋升也是最大弊端之一。举个例子讲,我有一个镇机关单位工作的事业编朋友,七八年的时间里被镇上三四个机关单位“借调”,因为没有行政编制,所以即便工作能力突出也不能晋升。而原本跟自己一起考入事业单位的同事,人家已经走上领导岗位了,但这个朋友最终回到自己的事业单位之后还将从最基层做起。

结语:除非行政编扩编,新招的人给予行政编制,否则这一想象还将继续存在

干一样的活却最终“同工不同酬”;干一样的活却最终因为“身份”不同而不能晋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事业编制人员都抵制被机关单位“借调”的原因。

但话又说回来,有时候自己根本就没有选择,反正上层只要求把活干完、把活干好就行了,至于究竟由谁来干、究竟干活的人“身份”是什么并不重要。

目前来看,在现编的大前提下,这种“混编”的情况还将继续持续,除非扩编,新招进来的人使用行政编制,但目前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