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钱就买不动产,如果坚定这一原则,只租不卖,到老了会怎么样?

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两个基本的逻辑点:

01.把“买房-出租-收取租金”作为长期投策策略在未来是否可行?

02.从现在往后看20年这一策略是成功的,那往前看20年是否依然有效?

答案是否定的,这一策略根本不可行:

01,从投资逻辑的角度讲,某一投资策略在越少人知道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收益率也就越高,即参与的人越少则回报率越高,当该策略被大家普遍认可并蜂拥而入之后,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会被稀释,收益率随之降低。“买房-出租-收取租金”也是如此,当这一策略被市场普遍接受后会推动房产价格上涨,买房成本随之上升,房租/购买成本则随之降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02,从现实的角度讲,过去20年房地产发展历程来看,这一投资策略确实是成功的,且不说房租会为房东带来多么大的收益回报,单是房价上涨带动房产的增值就足以证明把房产作为长期投资是明智的。

但现实情况是房价上涨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购置房产,其中不乏一些炒房客、投机客,直到把房价炒到高位后发现房子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只适合自住不再适合长期投资。

所以这纯粹是“以过去的经验指导未来”的投资策略,属于绝对的经验主义,根本就不具备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投资回报”和“未来趋势”两个角度论证为什么此投资策略不可行,甚至是愚蠢的。

第一,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讲:

举个例子讲,下图分别是位于上海浦东桃园公寓80㎡左右房产的售价而出租价格,80.4㎡的公寓售价320万,每平米4万元;而一套78㎡同小区公寓的出租价格是3700元/月。

按照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小区公寓的年投资收益比是3700元/月*12个月/320万=1.38%。

1.38%的投资收益比高吗?一点都不高,要知道当下1年期银行定期存款的市场利率都在2%左右,3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在4%左右,10年期国债的利率在6.4%左右。

所以房产投资已经失去了意义,甚至赶不上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只会长期占用大量资金罢了。更重要的是房产投资的变现流动性更差,等到急用钱又卖不出的时候就更着急了。

第二,从未来趋势的角度来讲:

01.空置房源居高;

之前有网上流传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660个城市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有6540万套住房连续半年电表的读数为零,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空置商品房的数量至少不会少于这一数字;还有一些财经评论员估计我国商品房空置率在20%-30%之间。

虽然以上关于空置房源数量和空置率的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确认,但是我们至少也有自己的感受,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总有一些入住率很低的小区,而且每逢开盘总有“拖儿”。这就说明即便空置率没有那么高,但至少是过剩的,况且新小区还在开发、旧城改造还在进行,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新房源上市。

02.人口数量难以保证购买力;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而且老龄化的比例还在上升,生育率却持续走低。这些老人去世后会闲置更多的房子,可以预见一点的是这些房子可能根本就不会有人住,一方面生育率下降必然最终导致人口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城镇住房自有率高达96%,居于全球首位,试想一下子女都有自己的房子的情况下,老人留下的房子唯一的出路就是空置。

所以未来房子将真的可能出现卖也卖不掉、租也租不出去的尴尬境地,只会占用高额的资金罢了,不具备任何的投资价值。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未来房价如葱”并非笑谈。

结论:以“买房-出租-收取租金”作为长期投资策略必然以失败告终

一有钱就买房子,买了房子就出租,如果你坚持这么做,那么到老了的时候结果一定会令你大失所望,未来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房产只会占用高昂的资金,靠出租获得收益和现金流的目的基本不能达成。

试想一下,到老了失去创造收入的能力之后,所有的资金都被房子占据着,卖又卖不掉,租又租不出去,这时候才能明白房子带给你的不是资产,而是累赘。

因此综上而言,以过去的经验指导未来的方式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并不提倡以买房出租作为长期投资策略。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一有钱就买不动产,如果坚定这一原则,只租不卖,到老了会怎么样?

99随便语:最近二十年,所有传统的致富和理财手段,统统败给一个词,房地产。

无论哪个年代,都不如这个年代诙谐。

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口若悬河的理财专家,从他们口中说出的所谓理财技巧,只不过存在于纸面上而已,现实中并不管用。

还有勤劳致富,千百年来一直有效的致富终极手段,似乎也黯然失色。

你想富?请问你买房了吗?

第一,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有个朋友是苏州附近一个镇上的,家里兄弟两个,由于家里条件不错,兄弟两个后来都开了工厂,哥哥开的是面料染整厂,弟弟开的是模具厂。

一家两个老板,也算是镇上挺有名气的人家。

哥哥娶的老婆也是镇上的,家里也有钱,婚后两个人各自管各自的钱。

哥哥的老婆挺懒一个人,不想上班,更不想打理公司,后来想着自己孩子以后最好来苏州市区上学,就跑到苏州工业园区买了套房。

哥哥和弟弟的两家公司,开始都挺红火,后来不到两三年,弟弟的模具厂就倒了,具体为什么倒不清楚,反正弟弟把自己那份钱都亏在了模具厂里,成了穷光蛋。

再后来,弟弟就帮着哥哥打理生意,两兄弟一起管染整厂。

染整厂这门生意,说好做也好做,说不好做那就是不好做,关键是很难接到大订单,大客户的订单,看不上这种小厂,小公司的订单好接,但拖欠加工费情况很严重。

就这样干了10年。

在外人看来,这对兄弟依旧很潇洒,特别是当哥哥的,开的是豪车,走出来人人都尊称“某老板”,是个很有派头的人物。

然而,打理公司的辛苦和操劳,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而已!

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哥哥不到40岁的人,头发已经花白了半边,假如远远一看,能以为这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

再后来,染整厂的生意突然变得更难做了,原因是邻近的江阴市,新开了两家有实力的染整厂,把苏州这边的生意抢了不少。

这门生意的利润本来就不算高,再加上恶性竞争的冲击,让哥哥萌生了关厂的念头。

哥哥说,当他和老婆坐下来,把那十年里的家庭收支算了算,大吃一惊!

你猜怎么着?

当年老婆无意中在苏州买的房子,已经翻了几番了!

再看他自己十年里,辛辛苦苦做生意,半边头发都操心的白了,看似非常风光,但把所有的账册都清理完毕,居然没有他老婆赚得多。

辛苦十年当老板,不如买了一套房!

再到后来,哥哥真的把工厂关了,拿着卖工厂换来的钱,去了无锡,因为当时苏州的房价已经飞速攀升,而紧邻的无锡市,不仅房价低,而且不限购。

据说,哥哥和一帮朋友,跑到一处楼盘,几乎把售楼处包圆了,他一个人就买了一个单元。

一个做实业的老板,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炒房子的。

那么这个哥哥目前情况如何呢?

前两年见过他,依然还是那个长相,但精神气色比当初开工厂的时候,那就好太多了,头发也仔细染了,不熟悉的人根本看不出来,他的半边头发是白的。

总之吧,40来岁的人,重新变成了一个很有精神气的三十多岁中年人的模样。

最主要的是小日子过得潇洒啊!

没有了工厂里的一堆杂事,不要天天想着拉订单,也不用想着工厂里的进度,工人的管理,还有无休无止的三角债,要多清闲有多清闲。

当时,问他炒房赚了多少钱,他笑笑不解释,只是做了一个比喻。

清楚记得他说的是,他赚的钱,保他自己一辈子花不完,再保他儿子一辈子也花不完。

第二,故事就是故事,二十年已经不能复制。

过去的二十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二十年,中国经济数据高速增涨,而比经济指数跑的更快的是房价,快的令人咂舌。

笔者在江苏苏州,亲眼目睹这里的房价,从几百元,涨到了几万元。

什么样的投资模式,能达到如此高的回报率,除了房子,已经舍我其谁。

然而,这样的情况将不可能被复制。

做个简单比喻,二十年里的房地产,就是中国经济的蓄水池,在经过二十年的疯狂猛涨之后,这座蓄水池里已经蓄满了水,再涨,池子就得垮掉。

所以,这座蓄水池的功效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能继续往里面注水,反而应当缓慢往外放水。

房价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第三,一辈子买不动产,到老了会怎样?

不动产的特性是稳定,在正常经济模式下,房地产由于有实物价值支撑,属于价格波动较小的投资,具有较强保值功能,却没有特别的增值功能。

一辈子买不动产,最后的结果,估计就和旧社会里的土财主差不多。

土财主什么样?

算算他的总资产不低,但由于资产都在土地上,平时过得也很节俭,属于富不死也穷不死,一辈子谨小慎微,留下大笔财产给自己的后代。

但必须说明的是,所谓的一辈子买不动产,在我们这个时代,也不是人人都做到啊!

就如苏州现在的房价,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万,你怎么一辈子买不动产?

就算不限购了,你一辈子能买几套啊!

结束语:所有人都知道的故事,那就只能是故事,所谓的一辈子都买不动产,现在已经没有可操作性了。

一有钱就买不动产,如果坚定这一原则,只租不卖,到老了会怎么样?

不动产指的土地和房子,在中国就是房屋。一有钱就买不动产,就是买房屋。

一个人有钱是什么概念?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准。哈尔滨拥有500万资,就算有钱,北京普通人很多拥有500万资产。工薪阶层有钱和资本家有钱是不同的。不同身份的人有钱,购买的房产也不同。

如果一个工薪阶层,把自己收入结余都存入银行,等攒够首付款买房,到他退休时也不会多买几套。他房子如果只租不卖,依据法律规定,房租纳税,房产纳税,物业管理费,这些都需要用现金支付。随着房产供求变化,房产涨价势头会被遏制,房屋增值的机会会变小。

如果他全部资金用于购买房产,自己就会存在资金周转问题。如在某一个地方某个时间,他或家庭遇到了危难,需大笔现金救命时,可能拿不出这么多钱,房屋抵押也不会立刻到账。借不到救命钱,会因没钱而丧命。

如果一个富裕的经商人员,将自己经营所得全部用于购买房产。购买的房产,只出租不出卖。如果他经营有方,他的房产会越来越多,不考虑房价涨跌因素,房屋出租所得低于他的房屋购买资金的利息。如果房价只涨不跌,购买房产只出租不出卖,出租收入加上房屋上涨价值大于购房资金存入银行同期利息。

大家认为我回答的对,请给我点赞!我是律师,长期关注社会问题,愿意回答大家所提问题,请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

一有钱就买不动产,如果坚定这一原则,只租不卖,到老了会怎么样?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之前三十年,中国房价一路上涨,几乎只涨不跌,那么之前买买买房,无论出租还是等着涨价卖出,毫无疑问都是赢家。

但是,很明显,时过境迁了。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关于楼市,会议要求:“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请特别注意,之前谈到房价都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这次明确表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两个意思有根本的不同。这是第一次明确不让涨了,只能平或者跌。

也就说,未来,中国房价至少不可能像过去三十年那样了;而“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显然是指房产税和空置税的推出了……

总之,“一有钱就买不动产,如果坚定这一原则,只租不卖,到老了会怎么样呢?”那单从财产配置来说,就极其不合理,只能祝贺这位提问网友好运了!

篇幅有限,点到为止吧。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一有钱就买不动产,如果坚定这一原则,只租不卖,到老了会怎么样?

感谢邀请。

过去20年,中国的房价的确“跑得快”“飞得高”,几乎可以说是一路上涨(偶尔跌一下,也就像做个俯卧撑一样),总之,之前有钱就买了房,特别是买了多套房的人,无论是出租还是卖出、亦或是空置,毫无疑问都赚钱了。

有朋友问,一有钱就买房,坚持只租不卖,到老了会怎么样?

一,过去20年,早买房/多买房的人,都是赢家,都实现家庭财富的快速积累了。

有句话叫做“买房无绝窍 全靠买得早”,不得不承认,过去的确有的人因为早买房早安心工作而升职加薪了,有的人因为买了多套房当上包租婆提前奔了小康,还有一些人因为炒房大割韭菜而早早地实现了财务自由,甚至因为倒腾房产已经发大财了的人也不少……

1,早买房的人,多买房的人,成功积累家庭财富,财务也更自由了。

就拿房价涨的不怎么离谱的重庆来说,比如冰姐大学同窗室友,2004年有同学A在空港新城上班,就近买套3房全款6万元(当年那边荒芜人烟)、同学B同学C同学D在主城上班,待到2010年左右才买房,房价基本在30多万(贷款20几万),而同学A已经把他的首套房置换成了渝北的2套房……在2015年左右,A的房子成功裂变成4套,B、C、D也买了二套房……经过2016~2018年的大涨后,很多同学都卖掉了一套房子,或者置换成了更优质的房产……如今,拿着几千的工资,住着几百万的房子,账上还有几十百来万的人,大有人在……

早年买房的普通人,虽然说不上富甲一方,至少,早已经过上了舒心的小康生活了!当然了,冰姐还有2个同学,因为倒腾房产发大财了的,如今资产千万,早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

2,不买房而存银行的人、晚买房的人,大多都后悔了。

再说两个反面的例子,公司的一个安装工,多年来就是年薪10万左右(比办公室的普通员工高的多),他除了日常开支,剩余的钱全部存银行,自己租房住,听说如今拥有存款60多万……现在还在住合租房,楼梯房一间卧室700元/月……据说,最近看到重庆房价又涨了,正忙着还是打算倾其所有按揭贷款买一套房……

另外一个反面案例就是自己投资开家具厂的,全家吃住都在厂里,啥事亲力亲为,前几年生意也还红火,赚的钱在老家县城买了2个临街门面2个铺中铺,另外宝马大奔都换了一轮了,花去真金白银几百万,门面如今可以收租2000多,车车开出去也风光,但就是没有买住房……去年疫情后,厂子生意越来越差,最近听说,要转让工厂了……没厂子了,也没想好落脚地,大人另谋出路,孩子得回老家读书了……

很明显,过去20年,没有及时买房的人,的确有些不划算的。自己住的不舒坦不说,房子也是越来越买不起了……

总之一句话,过去20年,房价飞速上涨带来的家庭财富迅速增长,的确带给了早买房的人满满的幸福感。早买房多买房的人,都是赢家,都实现家庭财富的快速积累了。而没有及时买房的人,后悔的大有人在。

二,今非昔比,过往一去不复返,不可复制。

过去20年,中国房价整体上涨超10倍,一线城市有的涨了20倍、甚至30倍以上,有什么样的投资门道,能达到如此高的回报率?除了房子,还有吗?

但是,今非昔比,过往一去不复返,未来是不可复制的啦。理由主要以下两点:

1,如今房价已不低了。

2020年中国房价均价破万,近20座城市房价破2万,如今随便一个三四线小城市的一套房子也是上百万了,更别说一线城市了,一套房子动辄大几百万上千万!

对于普通人来说,靠工资吃饭,即便省吃俭用,一生能买得起几套房子呢?

要知道,很多人即便是买一套自住房,也要掏空6个荷包外加背负30年的房贷……

2,房价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飞”了。

过去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世界瞩目。房地产作为经济的三驾马车,自然功不可没!过去20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迅猛推进,房地产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全国房价普涨……

昨日,“七人普”数据出炉,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一只脚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门槛,人口增长速度也大大放缓……无疑,高房价成了最好的避孕药!

2021年以来,申万房地产指数累计下跌5%,而养老产业、二胎概念反而红火……说明什么?说明逐利资金已经不爱房地产了!

房住不炒的政策持续推进,未来的房价上涨,大概率是以经济增长为导向,也就是说,房产保值可期,而超越经济增速的巨幅增值,越来越有难度了……

很明显,在“人口转型”期,供应不减而需求放缓,炒房被严厉打击,房价上涨预期下降,未来房子是拿来住的,绝不是一句口号,房价,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飞”了!

三,一有钱就买房(不动产),坚持只租不卖,到老了会怎么样呢?

过去房价飞涨,房产的金融属性表现的淋漓尽致,房子居住属性反而被有意无意忽视了。过去买了房子,无论是持有出租,还是转手卖掉,人们都享受到房价增值的丰厚收益。

的确,未来房子是拿来住的,我们买房子,不是自己住就是用于出租,这样居住属性才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在未来,还是一有钱就买房,坚持只租不卖,到老了会怎么样呢?

1,房子就是全部的家庭财富。

土豪、资本家、各种明星,即便房子很多,豪宅无数,恐怕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象征,他们不可能把全部资金用于买房。

但是,普通老百姓,靠工资吃饭,如果一有钱就买房,在如今在未来,恐怕穷其一生也就买一两套房子。30岁按揭30年买房;40岁按揭25年买房;50岁还可以按揭15年买房;到65岁,如果还有积蓄,还继续用于全款买房……那你说,到老了,房子是不是就是全部的家庭财富呢?

当然,房子出租可能还是有2.5%左右的租金收益率,如果房子多,现金流或许也够补贴养老了……但是,如今空置房那么多,未来缺房子的人越来越少了,房子能不能租出去,能租多少钱,还没个准儿,是吧?就像九几年买的老楼梯房,如果是8楼9楼,你说,如今能租多少钱呢?又比如如今的电梯高楼,多年后电梯不给力了,又能租多少钱呢?更别说,未来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2,已经忘记初衷,习惯压力,房子带来的幸福感也越来越模糊。

举个真实例子,我奶奶今年90岁,奶奶一生中,去银行存定期存款、转存款单、取利息等等,可以说是她最大的满足。奶奶勤劳节俭,有钱就存定期,作为农村人,在90年代初,就有好几万存款了,很了不起……但是,奶奶为了存钱也是做到了极致,比如拒绝给叔父娶亲、拒绝儿女接班(爷爷是80年代退休工人)、拒绝给光棍小儿子收养子女……直到奶奶80多岁,她已经没办法去赶场了,就不再亲自管理她的存折了,但是,她的钱没人敢用(也没想过要用她的),如今时不时地听到她在念“我存那么多钱,怎么办,也没办法用......”

奶奶一生的积蓄大约有15万,她90岁了,终于开始发愁钱没办法用了……要知道80年代90年代职工福利分房,银行存款利息高;最近这20几年又是银行存款利率低,房价高……

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今的现实是房价高、房子多、人口还减少,我想未来几十年后,如今将全部资金都用于买房的人,一有钱就买房,而且只买不卖,到老了,恐怕跟我家90岁的奶奶现在还在思考她的“巨额”存款怎么办,是差不多的状态吧?

故冰姐认为,如果现在普通人一有钱就买房,恐怕到老的时候,也像我奶奶一样,已经忘记了初衷,习惯了压力,房子带来的幸福感也越来越模糊……

总之,一有钱就买房的人,一生勤奋节俭,年轻时把买房当作成就,自己不舍得享受,到老了可能又没机会没能力去享受,一辈子谨小慎微,唯有最后给子女留下大笔遗产。

事实上,如今的房产与古时的地主拥有大量地契不同,房产有建筑折旧、有业态淘汰……或许,老人拼尽一生留下来的房产,未来还面临房产税、空置税等等,子女继承手续麻烦不说,太多房子还可能出现管理难、持有难……

四,建议

中国的经济还在强劲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在稳步推进,但是中国的房价已经处在高位,短期的楼市调控不可能松懈,长期的人口增长还任重道远,未来房产保值可期,增值难度加大。那么,人们还能一有钱就买房吗?

所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普通人本来钱不多,如果一有钱就买房,当包租婆也就不足3%的收益,还不如存大额存单……再说了,人吃五谷杂粮,人老了万一生个大病,一大堆房产证也很难解燃眉之急!很显然,一有钱就买房是非常不明智的,甚至说风险非常大的。

如今楼市已经分化,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的房价稳步上涨,而一些人口严重流出的城市,如鹤岗、阜新等房价则难有翻身之日。

如今房住不炒,刚需买房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早买早安心。但是普通人如果一有钱就买房,而且坚持只租不卖,到老了,恐怕已经忘记自己拼其一生而买房的初衷了……

人生苦短,吃喝玩乐,吃穿住行,适度消费,努力实现自己……我想,如今的90后00后10后,或许有更清晰的理解吧?

时过境迁,一有钱就买房,已经过时了、落伍了!靠买房积累个人财富的最佳时机已过,过去20年的楼市足迹不可复制!

更何况,如今这个房价,刚需望房兴叹,一有钱就买房,已经不是绝大多数普通人可以参与的游戏了!

房住不炒,有房子住,能够自己住的好一点,就可以了!人生一世,匆匆地我来了,匆匆地我又走了……有钱买太多的房,还不如多多投资自己,多多投资孩子教育,健康快乐或才是未来生活的真谛吧!

我是@冰姐666房产视界,欢迎喜欢我的朋友点赞、关注、评论和转发。

一有钱就买不动产,如果坚定这一原则,只租不卖,到老了会怎么样?

不知道各位听过郭德纲和张文顺的一个相声《揭瓦》没有,里边就提到过去老北京有这么一种人,有点钱就买房子,然后往外租,老北京把这叫吃瓦片的。

搁在过去旧社会,这种行为确实没问题,到老了一直都有租金可以收,还可以传辈,也不需要向官府缴税,因为官府根本没有精力管这些,太细碎了,人手不够。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假如有人一开始就买房,一直买到现在,也就进入老年了,天天收房租,日子应该会过得相当不错,因为到目前为止,即使在1986年就制定了《房产税条例》,但国家一直在致力于扩大经济规模,没有没有精力对居民个人出租房产认真地执行过房产税政策。

过去二十多年,由于土地财政一直是地方上主要的收入来源,只要可以卖地,就能从开发商那里获得一大笔土地出让金,远比一个一个地向房东收房产税来得便捷,所以地方上基本上不怎么看重这块肉,也不抓这个事,房东们心安理得地拿着全额的房租而不必缴税。

不过现在形势已经出现了非常重大的转变,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地方上土地财政快要推不下去了,许多地方的财政十分吃紧,开始缩编、减支、停发奖金津贴,加强费用审核,此外还纷纷公开向社会发行地方债。但这都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手段,迟早要暴露出其中的隐患。

但同时,由于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以上,基本上没有再扩大的空间,而且凭借现在的科技,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向更多的人征税,征收房地产税的基础已经具备,因此这些年一直在做全国房产信息联网的互通,只需要一个契机,随时可以正式落地。

所以说,再拿老眼光老习惯来看待未来,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了,房东不缴税的好日子即将过去,曾经的房姐房叔都将成为过去,因为手里房子越多,缴的税就会越多,而你不一定能再租得出去。获利回吐这个词放在这里就十分恰当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