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为什么那么多外卖骑手没有社保?
“劳务派遣”、“外包”、“挂靠”,这些逃避责任的、不正规的用工方式不是外卖平台的原创,但是外卖平台却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
北京6成以上的外卖骑手没有社保为了准点送达、为了不被投诉、为了多送几单,很多外卖骑手片刻不得休息,甚至在车流中飞驰、违法交通法规,还有很多外卖骑手不得不在恶劣的雨雪天气下出工,极大的增加了受伤甚至死亡的概率,外卖骑手俨然已经成为“高危职业”。
外卖骑手的职业风险有多大?
上海市交警总队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仅在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名外卖骑手伤亡;
同样是在2017年,深圳3个月内有12名外卖骑手在送餐的路上死亡;
在成都,2018年7个月的时间里,外卖骑手遭遇交通事故196起,伤亡155人,平均每天就有1位外卖骑手因交通事故伤亡;
以上数据充分显示出外卖骑手职业的高危性,按说参加社保是保障他们在发生工伤后减轻诊疗费支出、保障合法权益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但是事实是北京超过6成的外卖骑手都没有社保。
前段时间社科院在一项调查数据中显示,北京超过6成的外卖骑手都没有社保,即便4成的外卖骑手有社保也是以兼职骑手为主,即主业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社保,或者部分骑手以灵活就业的身份参保“职工社保”、以城乡居民的身份参保“居民社保”,费用都是自行承担。
而外卖平台或者第三方外包公司给外卖骑手缴纳社保的比例少至于少。
看得见的商业模式,看不懂的劳动关系为什么那么多的外卖骑手没有社保?
其实很简单,虽然外卖骑手穿着“美团”、“饿了么”的工装,但实际上他们与这些外卖巨头企业并非隶属关系,通俗点讲外卖骑手根本不属于这些企业的员工,只要他们愿意,外卖骑手在发生工伤事故后他们便可以以“你不是本企业职工”的理由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无论是兼职骑手还是专职骑手,无一例外签订的都是劳务合同,甚至只是劳务协议、承揽协议。说白了外卖巨头企业将送餐业务承包给各个第三方外包公司,外包公司再自行招揽外卖骑手,与骑手建立直接的劳动关系或商业合作关系,但是第三方外包公司为了节省财务支出根本就不会为骑手缴纳社保。
外卖巨头企业将送餐业务外包的聪明做法不仅完美的避开了自己应该承担的法律风险,而且节省下了大量的社保支出。外卖巨头的行业报告显示,注册外卖骑手人数已达600万,试想一下,假设每名外卖骑手每月公司为其负担500元的社保费用,那么一个月的开支就是30亿!而披上“劳务派遣”、“外包”、“挂靠”外衣后的“灵活用工”形式后,30亿/月的社保支出就省下来了。
外卖巨头企业应规范用工形式,即便是第三方外包公司也应给骑手缴纳社保根据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按月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即便是职工“自愿放弃社保缴纳”也是不合法的。显然第三方外包公司的用工形式存在很多不合规的地方,而且监管相对缺失。
外包公司既然已经与骑手签订了协议,或者有事实上的用工行为就有责任、有义务为其缴纳社保。
外卖巨头公司也难辞其咎,为了一味的控制成本置骑手安危于不顾,将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外卖骑手推向外包公司,这合乎常理吗?难道这就是企业口口声声说的“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依小编看来这纯粹是在制造“社会负担”!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新华社:为什么那么多外卖骑手没有社保?
不上保险这在中国不是问题,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外资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没社保是普遍现象。一看就是记者没接触底层劳动者,高高在上。
新华社:为什么那么多外卖骑手没有社保?
因为你们假装看不见。
新华社:为什么那么多外卖骑手没有社保?
当前,社会的各阶层劳动者没有社保的何止外卖骑手,各种没有定劳动合同的工人几乎都没有社保。包括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部分做生意者,他们都没有交纳社保,他们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成了社会的大问题。原因有众多,有的是没钱交社保,有的是有钱不愿交,有的是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交。这其中没钱交现象占大部分,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如何能解决呢?成为一大社会难题。
对于上述社会民生领域的难点唯一可行得是社会要加强引导与宣传,让更多的劳动者认识到交社保的重要性。坚决信心,克服困难找到办法来交社保,为老年以后的幸福生活提早做打算,让交社保费成为这些阶层的共识,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出路。让他们做到老有所养,老年的生活都有保障,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的社保补助,让他们人人都能交得起,都想交的良性循环状态,不至于出现断交或不交现象。
新华社:为什么那么多外卖骑手没有社保?
国家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基本普及五险一金,企业还有很多没有,特别是二三线城市
新华社:为什么那么多外卖骑手没有社保?
这还用问吗?因为这些公司都是只与骑手们签订劳务合同,而不是签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就相当于你不是公司的员工,只是帮公司做一单结算一单的临时打工人,不管你在这个公司干多久,出什么事,所有的风险都是你自己承担。
这个模式在市场上早就已经存在N多年了,还有那些懂法务和公司治理的所谓老师,给企业授课时专门讲怎么做才能规避国家对劳动者的保护条款。
该管管这些公司和这些人了!劳动者需要被法律法规保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