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在高位的时候成交量没有放大,到了低位的时候成交量放的很大,这是主力在建仓吗?

一般说来,当成交量在低位放大则代表着主力在大量购买此个股,也就是主力选择建仓,这代表主力看好该股,对该股是利好消息;当成交量在高位放大时,说明主力正在抛售该股,选择套利离场,对于该股利空。

但是万事不绝对,以上是我们的一般性的理解。首先我们应该先明确一点,那就是股价涨跌的背后是资金推动,股价的涨跌体现在成交量里面。股价从高位下跌是市场情绪的正常反映,也就是说股价上涨到高位后自然会出现一种恐慌情绪,这时候散户出于恐慌情绪或者出于短期套利的需要就会选择大量抛售,这时就会将股价从高位杀跌;而股价上涨过程中是需要成交量进行推动的,如果只是场内资金买盘而场外资金不积极则就会出现“空涨”的情况,但是“空涨”造成的结果就是怎么涨上去就会怎么跌回来。总结来说就是下跌不需要成交量的推动,但是上涨是需要成交量进行推动的。

第一种情况:股票在拉升过程中出现放量,但是股价依然继续强势上涨,高位震荡期间成交量逐步缩小,到了低位成交量再次扩大;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个股股价在在拉升阶段就已经出现放量增大的情况了,只是因为其他因素的掺杂而导致股价依然处在强势上涨期,从而造成我们并没有察觉到放量在增加,其实这个时候主力就已经开始出货布局了,可能存在主力一边拉升一边出货的现象。因此,当股价到达高位出现持续性放量并不意味着主力才完成出货,到了后期股价开始出现持续性下跌才是由主力出货造成的。

所以出现这个现象并不能说明主力在建仓,还有可能是主力也在割肉出货。因为前期股价在高位的时候,主力并未把手中的货全部出完,高位震荡期出货相对困难,假设在此时又没有主力资金拉升股价,那么出货就更困难了,所以主力想要离场的话只能在股价低位或者股价由高位向低位下跌阶段选择割肉离场,进入甩货阶段,一旦主力开始甩货,那么后期股价将会呈现出继续下跌的状态,此股也终被包括主力在内的投资者所抛弃。

(图:主力不惜砸盘出货)

第二种情况:股票在拉升到高位的时候并未出现放量现象,后期下行阶段出现股价持续波动,主力先拉升股价后砸盘,完成出货;

其实这种情况是我们最常见到的情况,主力深知即使在高位出货也不会有投资者出来接盘,因为投资者知道此时在高位接盘存在很大的风险性,毕竟涨到高位后就意味着下跌,所以此时主力便直接选择暂时不出货,也就出现高位没有放量的情况。

但主力又不得不出货,所以当股价出现由高位回调的时候,接盘者看到部分风险被释放开始选择接盘,这个时候主力通过其超强的控盘能力拉拉升股价并部分出货。一旦股价有被重新拉起的可能性,出货就会变得相对简单了很多,当股价被拉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主力接着开始砸盘并大量出货,这时候就会给接盘者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散户投资者认为主力介入了、主力看好这支股票,于是选择疯狂接盘,但是真实情况不过是主力通过控盘能力制造的股价虚假拉升,目的就是为了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出货而已,最终散户投资者还是沦为接盘侠。而该股也最终因为主力出货、主力资金离场而造成股价一落千丈,再也不会出现前面股价再次被拉升的现象。

本章小结:所以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不管股价由高位回调后,后期其股价是继续一路下跌或者出现短暂拉升后再下跌并伴随着放量增加,这都不能完全说明是主力在建仓,而很有可能只是主力在被迫割肉或者制造虚假“繁荣”,目的是为了以更高的价格完成出货。另外,通过以上两种情况的对比我们也能看出来,股价下行阶段中,主力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主力控盘能力能达到,那么首选肯定是先短暂拉升股价,后大批出货,尽量提高出货价格;但是一旦主力失去大盘控制能力,那么主力也会无可避免的任由股价下跌,只能选择割肉离场。

所以讲到这里就很清晰了,成交量并不能完全作为判断主力行为的唯一指标,事实上主力出货的手法有很多,成交量在只占一个很小的因素而已,具有参考价值的前提是需要综合后期股价的走向以及各项指标的分析才能综合确定。一般说来,我们将低位成交量放大的情况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类:

【1】放量涨、股价涨

这种情况下大概率是主力在建仓,目的就是低价买进,或者第二天开盘后实现控盘能力,拉升股价卖出获益;或者根据行情研判为近期潜力股,提前低价建仓;

【2】放量涨、股价平

这种情况是标准的洗盘模式;

【3】放量涨、股价跌

这可以归类为主力抛售或者说被迫割肉离场。

底部主力放量建仓和放量出货的区别和判断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一个股市,散户投资者都面临着机构投资者和主力的剿杀,很多时候主力会故意设下一个圈套让散户投资者接盘而自己出货出逃,这也就是为什么散户投资者被“割韭菜”的原因,因此判断主力的行为和真实意图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着重讲一下低位放量抛售和放量出货的区分:

【1】低位成交量的增速

一般说来,主力在低位建仓的时候一般都会缓慢进行,防止被散户投资者觉察到主力看好该股,从而避免股价被拉起后被动提高主力建仓的成本,除非遇到重大利好消息或者板块机遇,否则该过程都是缓慢的;而主力出货是在短期内迅速放量出逃,成交量激增。

【2】日涨幅与成交量的对比

其实这就是我们上文说到的主力“制造假象”,即在股价短期拉升阶段突然出现巨量放量,成交量大量累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当日日涨幅不高,但是成交量却极高。这是主力出货出逃惯用的手法。

【3】股价震荡反反复复

主力出货出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走势图上股价反反复复的震荡,无论是上行趋势还是下行确实,震荡明显。

【4】阻力位是否被突破

阻力位是否被突破是散户投资者判断主力出货或者是建仓的最基本方法,是每个散投者都应该掌握的。一般说来,除非主力有非走不可的理由,比如资金链断裂了或者该个股出现重大负面消息,否则主力不可能在突破阻力位后出货,因为一方面在此位置出货十分苦难、成交量极低;另一方面出货成本极大。判断的依据在于高位下放量是否异常增大,如果有1/10以上的成交量,则主力在出逃无疑。

【5】是否出现尾市拉升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那样,低位放量建仓都是缓慢的、不易被察觉的,因此尾市后期会出现打压的现象,没有拉升痕迹;而放量出货因为短期内成交量连续增长,则会出现尾市拉升痕迹。第二天开盘后,拉尾的个股大概率会继续跌。

归纳、总结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高位放量没有增大而低位放量大增并不能完全说明主力在建仓,判断依据不能仅仅依靠对成交量的判断,而应该综合考量后续股价的走向、成交量增速、日涨幅与成交量的对比等等因素。另一方面,主力也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具备100%的控盘能力,低位放量也许是主力正在出货出逃,更有可能是在割肉离场,因此散户投资者万不可断然通过成交量对主力意图和行为妄加揣测,这很有可能会陷入主力所设计好的圈套里面。

最后还是那句话,股市是多因素、多维度、多消息复杂叠加的市场,对任何大盘、板块、个股的分析都应该从基本面、技术面、估值面进行全方位、多纬度的考量,万不可把一项因素当作决定行情走向的万能因素。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未尽事宜,欢迎补充;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股票在高位的时候成交量没有放大,到了低位的时候成交量放的很大,这是主力在建仓吗?

主力建仓,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低位放量建仓,实属是无稽之谈。

量能代表分歧,低位的分歧,一定是有资金不计成本的在出货,而另一部分资金,则在被动接盘。

有一部分资金,没有能够在顶部顺利逃顶,就会选择在相对的高位撤退。

而这个相对高位,反倒是成了散户眼中的低位了。

还有一种情况,资金没法套现,也有可能在低位不计成本的出货。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高位缩量、低位放量,并不是一件好事。

千万不要被量能迷惑,低位放量即便出现拉升,上涨幅度也会比较有限。

散户心中的价格锚定

主力想要顺利出货,就要懂得散户心理。

最容易出货的方式,就是合理的利用价格锚定,让散户在高位接盘。

一只股票从10块涨到50块,你一定觉得它贵,但如果涨到80块,再跌回50块,很多人就觉得它便宜了。

原因是它曾经价值80,现在只卖50块了。

上涨途中,散户把价格的锚放在了起涨点,衡量股价上涨的幅度。

下跌途中,散户把价格的锚放在了最高点,衡量股价下跌的幅度。

两者加在一起,形成了对价格的认知偏差,从而选择了在高位接盘。

这也是主力出货的一种惯用手法。

那些所谓的大白马,为什么会出现腰斩,还出现放量情况,其实就是超涨之后,大量资金不计成本出逃。

在价格锚定的影响下,散户不断接盘。

事实证明,基本面再怎么优秀的个股,从顶部算起,出现40-50%的下跌,都是正常的。

关于价格锚定理论,运用在股市里,散户必须记住几个对应点。

1、永远以底部来看股票所处的位置。

想要不在高位吃套,就要真正意义上明白股价所处的位置。

按照底部价格来计算所处位置,是最靠谱的一种做法。

诚然很多个股永远回不到底部价格了,但是在3-5倍上涨后,出现腰斩还是很正常的。

从底部看,股价如果还在3倍以上的个股,一定要谨慎。

至少个股的业绩,也要匹配这3倍的涨幅,否则仍然属于高位。

用历史平均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去衡量价位,是比较妥当的一种方式。

2、左侧建仓最好从跌幅40%以上开始。

如果你是左侧建仓,在股票下跌途中,一般40%是一个起始建仓位。

即100块的股票,到60块开始建仓。

当然,股价走好,左侧结束,右侧买入,就没有这40%一说。

40%这个说法,源于0.618的黄金分割,对应的就是近40%的调整幅度。

这里指的左侧建仓,多用于大牛股在超涨结束后,回调过程中的加仓。

对于那些纯题材炒作,一次炒作结束就一路阴跌的股票来说,没有内涵价值,就不会上涨,也没必要建仓。

3、高位缩量创新高要极度谨慎。

对于高位缩量的股票,一定要极度谨慎。

股价在高位放量才是正常的,因为价格够高,分歧就应该加大。

高位缩量,其实是资金无奈之举,集体抱团,无法出货。

这并不是一种所谓的共识,因为到一定程度后,抱团一定会毁灭,股价就会在下跌一定幅度后放量。

所以,缩量上涨的行情,尤其是在高位,一定要谨慎。

4、上涨坚定持有,下跌谨慎入场。

最后,针对价格锚定的策略,要记住的就是坚定持有和谨慎入场。

主力资金明白自己可能无法在高位顺利出货,所以一定会选择尽可能地拔高股价。

股票在上涨途中,往往会超涨50%以上,保留空间来出货。

由于主力不愿意高位接盘,后期一定是锁仓拉升,缩量上涨。

如果股价出现超涨,那么下跌途中这就要谨慎对待,因为一开始跌的这一段,都是多余的一段,并非真正的价格。

只有在挤干净泡沫后,才可以逐步地建仓,慎之又慎。

价格锚定对于散户心理是一种冲击,一定要把锚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把握好股票本身的价值,不要受情绪影响。

为什么低位放量,必须谨慎

很多股民不明白,总觉得放量是主力资金入场。

主力资金入场途中,确实会出现放量,但并不是在低位,而是在上涨途中。

上涨途中,因为出现赚钱效应,不断有人获利了结把筹码抛售,成交量放大是自然。

下跌途中,如果出现放量,代表大批量资金出逃,或者说止损,就需要谨慎了。

股价在高位放量,是因为资金恐高,分歧较大,资金在进行博弈。

股价在低位放量,只能说明在低位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对于股票本身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散户在低位止损的意愿较弱,买入和补仓的意愿较强,所以低位放量中,散户一定是买入居多。

对应的,低位放量代表大资金以出逃为主,买入都是偏被动的。

低位放量背后,谨慎入场的几个原因有。

1、大资金愿意低位离场,未来预期悲观。

放量代表资金在低位离场,其实是未来预期悲观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个股的底部以缩量为主,或者说低位的量能偏小。

在低位还有大资金愿意离场,对于后市是一种明显的看空态度。

大资金是不愿意随随便便进出一只股票,尤其是在低位的,资金对于股票未来的判断,是相对比较准确的。

2、大量筹码换手后,拉升需要资金较大。

低位大量换手之后,资金都是新进的,没有任何的沉淀。

这代表,如果资金蜂拥而入后,拉升的时候抛压就很大。

当这部分被动补仓的资金和长期配置的资金入场,愿意拉升的资金没有,就容易形成资金围困的局面。

这个时候,除非有更大的资金涌入,否则短期不会有特别大的涨幅。

必须得关注量能的持续性。

3、筹码价格集中,锁仓概率很低。

最后就是低位放量,筹码价格集中,会导致资金不愿意锁仓。

通常我们看到的上涨,都是量能逐步放大的,或者在某一阶段放大后,锁仓缩量的上涨。

同样的,低位的筹码不会有很多,一旦人人手里都握着低位的筹码,那么但凡一涨,就有抛售的冲动。

锁仓的概率小,也是制约后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股价在高位缩量,也要谨慎

很多人不理解,股价只要能涨,高位缩量不是也挺好的。

确实,如果已经在场内持股,那么缩量上涨,继续持有即可。

但是对于那些想入场的散户来说,缩量上涨并不是什么好事。

缩量上涨,源于资金的锁仓,简单地说,就是长线布局的资金越来越多,把活动的筹码买走后,锁定了仓位。

看似筹码锁定,一致看多是好事,股价也会一路缩量上涨。

但是股票终究没有只涨不跌的情况,一旦估值炒得特别高的时候,自然就会开始下跌。

所以,股价在被炒作到尽头后,往往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而且同样是缩量,因为高位接盘的人也少。

在股价下跌30-40%之后,会出现放量的情况,因为被套的一些人开始了补仓。

所以说,高位缩量的背后,其实是孕育着非常大的风险,风险来自于以下几点。

1、所持筹码成本较低,账面浮盈大。

缩量上涨的背后,筹码分布会很明显的大量囤积在低位。

简单地说,主力成本很低,账面浮盈很大。

也就是说,散户如果买入,成本比主力高出许多,主力完全可以下杀一段,然后关门打狗。

因此,这种情况下,散户的风险明显是大于收益的。

2、接盘资金较少,下跌空间较大。

高位缩量,同样代表愿意接盘的资金少。

如果高位有大量资金愿意接盘,自然会有筹码出来,自然也会放量。

很多缩量上涨其实一旦有筹码抛售,股价立马打压下来。

主力资金是不会选择在高位大量接盘的,只会锁定仓位减少抛压,进行拉升。

所以,一旦出现放量,往往就是踩踏,而且下跌的空间较大,20-30%都是起步空间。

3、股价虚高,高位买入容易被深套。

高位缩量,还有很多个股都是股价虚高。

即便是茅台这样的,在高位缩量上涨,市盈率也是超高,可以说股价同样虚高。

这种情况下,贸然接盘的结果,就是可能面临深套。

再好的股票,价值炒高后,出现下跌,空间在一半以上,对于散户来说,损失都是巨大的。

4、长周期修复,再创新高时间较长。

高位缩量,还会面临长周期被套的可能性。

有些股票并不是不好,而是太贵了。

主力没法出货的背后,就是大量的套散户,让散户持有。

即便是一些长线大白马,一旦套在顶部,也是非常的长周期,短则1-2年,长则要套一轮牛熊市。

还记得2007年的五粮液,足足套了10年,2017年才让散户解套。

高位缩量的股票,尤其是成长性的白马股,在超涨之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非常谨慎。

散户既然能判断个股已经处于高位,就尽量管住自己的手。

股票涨涨跌跌,总有低位入场的机会,何必明知道是高位还去和风险博弈。

行情天天有,没必要急于一时,就去和风险博弈。

另外,对于成交量的把握,一定要多思考资金逻辑,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放量就是资金入场。

交易市场,买卖双方是平等的,不存在所谓的资金入场离场,我们通常说的都是大资金入场离场。

从散户思维去思考,这个位置如果大量散户愿意抛售,那么就是资金入场,大量散户愿意买入,那么必然是资金离场。

多站在主力资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散户群体。

只有读明白资金的意图,才可以大大的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股票在高位的时候成交量没有放大,到了低位的时候成交量放的很大,这是主力在建仓吗?

感谢邀请,1、众所周知技术分析有四大要素:量价时空,也有称“四维共振交易”方法;在技术分析中,成交量的意义仅次于价格走势,正所谓,两军对战,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成交量就是“粮草”,量价也是技术面的根本,同时也是市场运行规律的体现。成交量最直接反应市场或个股的交投状况,也是多空双方对价格的较量,研究成交量,就是从这种行为的背后去发掘多空双方的优势,进而预测价格变动方向;当成交量出现异动或者不规则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多空转向的变化。

2、而在运用成交量的同时,都要根据市场或个股的具体位置去判断主力的动向,可以说成交量是股票市场的原动力,量能的变化最能反映市场或股价的大趋势!但同时主力也会通过成交量不停的制造陷阱及烟雾弹,以迷糊投资者!对于交易而已,我们只做确定性的机会,也就是善于去把握转折或拐点!通俗点说就是掐头去尾、吃中段!时刻注意高位、低位的转势信号!

3、高位、低位是相对的,股价没有绝对的高低点区别,无论看左侧做右侧、还是右侧交易,成交量都是一个值得参考的要素!

在高位要注意几种现象:量价背离、巨量长阴、高位无量

量价背离:价升量跌与价跌量增都属于量价背离,股价经过大幅上升后,成交量未增加甚至是减少表明股价上升没有得到成交量支持,股价属于空涨!特别是股价处于快速的主升行情,基本是赶顶的节奏;而价跌量升的量价背离说明抛售较重,有时甚至恐慌性的抛售。

高位放巨量收长阴:通常是庄家在出货,筹码松动的迹象,当股价已经有较长时间和较大幅度的上涨后,多方的力量逐渐消耗已经显示不足,如成交量忽然放巨量,股价却一直都是停滞不前,这就表明已经出现高位量增价平的现象,这种大概率是主力开始出货,尤其当日K线长阴线击破上升趋势线或重要支撑位,注意及时清仓出局,必被高位套牢。

高位无量:股价处在高位或接近历史高位,出现高位无量横盘走势,且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窄幅很小的空间运行,并没有打破上涨趋势,这是典型上涨中继形态,这时就不适合轻易出局了。

4、那么低位的时候成交量放的很大,是不是主力的建仓呢?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一般而言,主力建仓的过程是非常隐蔽及偷偷摸摸的,如放量建仓,会引来其他投资者(包括散户与其他机构等)的关注与抢筹,从而使股价不断拉升,最终使庄家的低价吸筹计划落空,所以在低位如有庄家在吸筹的成交量一般是不会放大的。

比如有些股票运作失败后,大幅下跌,明显在低位,但出现巨量,是资金在通过对敲制造成交量出逃!尤其是底部的持续放量,股价却不涨。比如:

底部真正的成交量,要追主力机构的成交量,而主力机构的成交量往往是以周级别和月级别的形式出现的!并且是持续放量出现!这就好比在底部区域主力机构一定是长时间低成交量吸筹,而出货的时候主力机构一定是持续的放大成交量。

那么如何判断股票是否进入底部呢?可详细查看“如何知道一只股票已经跌倒了阶段性底部?”问答文章中的一些思路及看法!

我是跑赢大盘的王者,打字很辛苦,欢迎大家热评,如果对您的交易有帮助,认可我的回答,点赞并关注是最大的支持!

股票在高位的时候成交量没有放大,到了低位的时候成交量放的很大,这是主力在建仓吗?

感谢邀请!

  • 股票在高位的时候成交量没有放大,到了低位的时候成交量放的很大,这不一定是主力在建仓。一般来说,上涨是一定需要量的。下跌则可以不用放很大的量。下跌过程中可以有量,也可以没量。这要结合大盘所处的环境来看的。尤其是在现在存量资金博弈的情况下,更加不能用低位成交量放的很大,就认为主力在建仓了。有可能是主力也被迫割肉出局了。
  • 当前有很多股权质押比例过大的个股,在高位时因为个股走势稳定,大股东也不会紧张。一旦利空出现,个股就会仓惶出逃。然后质押比例过大,就会导致连续下跌。在放大量的时候不是主力在建仓,而是大股东被迫清仓了。最明显的就是象步森股份这样的例子了。之前的成交一直在几千万左右。到了1月26日,股权质押出问题了。成交量达到7亿左右。但之后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相反,在经过一翻激烈争夺之后,股价一路下滑。没有回头路。途中的任何反弹都是在下跌中抄底的人割肉的时候。这是这两年才有的新问题。也导致了近期市场不断出现闪崩的原因所在。
  • 另外,在下跌的途中,很多个股也会突然放量。特别是一些机构很多的绩优股。在业绩出来之后,就出现闪崩。个股一路下滑。由于个股的基本面还算是不错的。因此,在下跌的过程中总有新的机构看好,进去抄底。没有想到,底下还有底。你以为这是铁打的底了,一抄进去才知道是个无底洞。成交量也就放大了。成交量放大不是在建仓,而是在割肉,在止损。这种跌势一般没有几个月是缓不过来的。象老板电器就是这样的例子。表面上看业绩不错啊。基本面也很好。因此在刚开始的两个跌停里面,有的机构出场又有新的机构入场了。跌到前两天,公布半年报后争议也是非常之大。成交量更是放大不少。但是股价还是不断下跌。即使离最高点腰斩了也无法止跌啊。这种是主力在出逃,不是在建仓。
  • 只有一种情况低位成交量放得很大,是主力在建仓。就是在低位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横盘震荡,不再大幅下跌,然后会出现不断放量,而且是持续放量的情况,且基本面在不断改善。这种情况才是主力在建仓的动作。在去年的大牛股方大炭素就是这样的情况。股价在底部横盘震荡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基本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股价还没有体现出来。低位的成交量持续放大。这种情况一般是基金入场的标志。之后游资也加入进来大战方大炭素。股价也因此大幅上涨。一般很少有直接V型反转的。下跌伴随着恐慌。只有经历过时间的震荡之后情绪才会恢复正常。

  •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股票在高位的时候成交量没有放大,到了低位的时候成交量放的很大,这是主力在建仓吗?

个股上涨到高位后震荡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成交量较大,但随着震荡时间变长后,成交量开始逐步的缩小,成交量缩小阶段股价开始的出现明显的下跌,下跌一段时间后成交量再次开始放出,这个时候是否代表有主力资金再次选择建仓呢,因为个股的只有成交量大幅度放出或持续性放出后才能代表有主力资金介入的迹象。

再次还存在一些个股,上涨过程中的成交量并不是特别大,但上涨到一个位置后个股开始出现回落,回落一段时间后成交量开始大幅度放出,这类是否也代表有主力资金开始介入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重点解释下,个股在高位或者次高位成交量没有大幅度放出,下跌一段时间后个股到达低位成交量开始大幅度放出是否代表有主力开始建仓。

高位震荡区间成交量开始逐步缩小

很多个股的在高位下跌的时候的之前已经出现明显放量的情况,但当时个股可能走势较强,在最后的拉升阶段主力已经开始出货了,我们并未察觉出个股出货的情况,一旦的出货后,个股开始下跌,个股在高位下跌下来的阶段成交量并未大幅度放出。

所以我们不需要纠结主力是如何完成的出货的,边拉边出还是短期震荡的出货,只有个股接下来出现持续性下跌的情况肯定是由于主力出货造成的,不会有主力会选择在高位不出货等待其他投资者开始卖出后自己在相对较低的位置的出货,这么善良的主力在A股还没出现过,高位有的时候并不需要出现持续性放量的情况才能代表的主力才出完货,主力资金出货手段的较多,具体我们参考下图案例:

该股之前在上涨阶段中都是放量上涨,到个股的到达高位后就是开始出现缩量下跌的情况,在高位开始阴跌的时候并未出现持续性的放量的情况,相反是个股下跌幅度达到40%以上后,个股才再次出现放量的情况,成交量的明显比高位下跌的时候的大,但这并不是代表个股就存在新的的主力开始建仓。

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的原因是前期的在高位的时候的主力并未把手中的货全部出完,因为在前期高位下跌的过程中成交量并未大幅度放出和在高位震荡放量的情况,短暂下跌后多次反拉的情况,高位成交量相对较小出货困难后,在没有主力资金继续拉升的情况,股价肯定选择持续的回落的情况,但下跌一段时间后,主力的手中还持有的部分筹码需要继续出完,所以出货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股票出现上涨,小幅度上涨后成交量开始逐步放出,成交量放出后手中筹码全部出完后,接下来就正式进入缩量的阴跌的状态,因为阴跌阶段是完全没有主力在运作,上图案例我们也发现股价下跌到相对低位后开始出现持续性放量的情况,此时并不代表的主力建仓的行为,基本上就是最后的甩货阶段,后期股价会出现继续下跌的状态。

高位并未出现放量的情况

很多投资者会发现很多股票在高位并未出现放量的情况,反而等到下跌后成交量才开始出现明显的放出,这类情况下主力是如何的完成的出货的,并且在下跌一段时间后成交量才开始大幅度放出,但成交量开始大幅度放出后,股价并未出现持续性的上涨,放量也是造成股价短暂的反弹或者在反弹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反复震荡的情况,成交量仍旧持续性的放出,但股价仍旧没有出现持续性上涨的情况,相反股价后期的出现持续性下跌的情况。

这类出货的手法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当股价上涨到一定高位后,此时主力想出货较难,毕竟此时股价上涨到了高位,大家都知道高位个股风险较高,都不愿意去买,万一出现下跌的情况会造成被深套的情况,但庄家又不能不出货,但此时最好方法的就是的让股价短期出现明显的回落,当股价回落后很多投资者想着风险得到释放,强势股回调后股票会出现继续上涨的情况,这时候的就存在很多的投资者去接盘买入的情况。

但主力也不想自己出货的价格过低,比如主力出货的目标价位在20元左右,但上涨到20元出货较难,并且持有筹码较多,短期也很难完成出货,但由于控盘能力的较好,拉升股价也相对较为容易,所以选择短期快速拉升股价,比如股价让股价上涨到30元,为什么很多个股会出现急拉,一旦急拉后后期就存在出货的可能性,把股价拉升后就开始砸盘,持续的砸盘后让股价再次的回到20元附近,这时候才开始大量出货,股票充分回调后再次选择出货相对较为容易,很多投资者更愿意去买入,很多投资者也会重点去参考成交量变化,看到短期的成交量的大幅度放出认为主力介入的情况,认为后期股价会再次出现上涨,具体参考下图案例:

上图我们发现相对低位出现持续性放量的情况,而高位并未出现放量的情况,后期股价也出现继续的下跌的情况。

小结:我们通过上个类型解释了,高位并未出现放量,相反股票下跌后达到相对低位后开始出现放量的情况,但很多时候的低位出现放量的情况仍旧是出货造成,并不一定是主力建仓的造成的,所以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个股高位没有放量和低位放量后就能够判断主力的建仓行为该观点明显存在的片面性,而且两者并无存在很大的关联性。

个股的后期底部是否存在主力的建仓的情况,我们并不需要去参考前期高位成交量的情况,前期高位不管是放量还是缩量,只有个股出现明显下跌,高位肯定存在出货的情况,具体是何种吃货方式造成的也跟我们判断后期是否存在主力建仓没有关系,我们只要重点判断个股底部成交量的情况就行,具体该如何判断,我们下面重点讲解。

底部建仓的判断

我们之前大量文章和问答都解释股票底部建仓该如何判断,只要通过两方面进行判断:

第一,K线的走势变化,当K线底部逐步抬高并且高点也逐步上移,并且完全突破的前期底部震荡平台的最低点,通过K线就能够判断大概率存在主力建仓的情况,如果是出货阶段的话,底部很难持续抬高的情况,即使短期底部出现抬高的情况,高点很难完成突破,我们可以参考以上案例,出货阶段的高点一次比一次低。

第二,底部成交量开始逐步的放出,而且的高量一次比一次高,短期的回调可能会出现缩量的情况,但是短暂的回调后成交量再次明显放出,这就是明显主力资金介入造成的,如果是出货阶段时候,出的货越来越多后,高量会一次比一次低,我们仍旧以上面案例为主:

以上就是个股下跌后出货造成的,虽然成交量大幅度放出,但每次放量一次比一次低,而真真底部建仓的行为,我们重点参考下图案例:

该股下跌后虽然底部也在放量,但是放量后个股的高点在逐步抬高,并且成交量再次放出,K线上明显突破底部放量的阶段的高点。

总结:上面我们首先解释了高位没有放量和底部放量两者并无明显的关联性,也不能通过这两种情况结合在一起来判断是主力建仓造成的,在出货阶段仍旧会出现高位没有放量下跌到相对低位开始放量,我们在判断主力底部建仓的情况,还是重点判断个股K线的变化和成交量的变化。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股票在高位的时候成交量没有放大,到了低位的时候成交量放的很大,这是主力在建仓吗?

非常感谢邀请,我是牛哥说投资,是一名资深的证券投资顾问,股评师,我是波段起涨高胜算模型交易法创始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帮助到每位投资者。

股票在高位的时候成交量没有放大,到了低位的时候成交量放的很大,这是主力在建仓吗?这个问题问的好,很多散户对于“量价关系”还有主力资金到底是如何建仓和出货的,都不是很了解的,所以牛哥觉得,今天非常有必要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希望对大家的股市投资有所帮助。

  • 首先,我们来给大家讲一下股票成交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希望对大家的股市投资,有一定的帮助。

量价关系图谱:

循环图:八边循环图

循环图:

相信上面的循环图,已经很好地向大家揭示了股票的“量价关系”,成交量和价格是技术分析四要素里面最重要的因素之二,还有两个就是“时间和空间”,简单来说就是“量价时空”,成交量是排在最前面的,可见它的重要性有多么重要啊。

  • 接下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一般主力资金的操作模式有那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特别是对于建仓和出货的识别很关键。

主力资金操作模式:建仓,洗盘,拉升,出货四个阶段。

一般而言,主力资金操作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建仓,洗盘,拉升,出货”,对于我们散户而言,这四个阶段都是需要能够准确地识别,特别是建仓和出货期,非常关键和重要。

  • 最后,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个股案例,来给大家讲一下高位放量和低位放量的区别,与主力资金出货和建仓之间的联系。

高位放量:一般而言,一只股票在高位放量,通常情况下,都是伴随着,主力资金出货。所以才有了“天量见天价”,特别是高位放巨量,结合K线形态,很容易判断和识别。

举例:新晨科技

新晨科技,6月4日高位放巨量,巨量长阴,这种基本都是出货形态了,而且还是前期的股价高点附近的,跳空缺口压力很大,这种情况,十有八九就是出货了。

低位放量:一般而言,低位放量,通常情况下主力资金建仓的标志,特别是关键位置突破以后,即将进去拉升和洗盘阶段。

案例个股:北新路桥

北新路桥,这个股票非常的经典,主力资金建仓,洗盘,拉升,出货,非常明显。一般而言主力资金,建仓都会现在横盘震荡建仓多一些,底部温和放量,就是主力资金建仓的阶段,只要股价突破关键位置,一定会放量,这就是建仓完毕,即将进入拉升和洗盘阶段。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