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900家银行网点关门意味着什么?

银行营业网点迎来关门潮,平均每天有6家银行网点关门;

根据银保监会网站信息统计,自2020年以来全国有889家金融机构营业部或者分支关门,其中840家为银行,840家中有236家为重组中的银行。

为什么2020年来,银行营业部“关门谢客”如此频繁?

老刘认为有三个原因:

原因1:疫情之下,各行业遭受冲击,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也不例外,黑天鹅频出

正如统计中数据显示的那样,840家关门银行中有236家为重组中的银行,几乎占到了近1/3,而翻看今年银行业就会发现,今年银行业“黑天鹅”事件频出,如:甘肃银行股价“腰斩”、甘肃银行结构性存款清盘、包商银行重组、中行原油宝事件等等。

虽然此事件对银行危急很小,不会影响银行的整体发展,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该类银行在信誉上会大打折扣,特别是银行重组,无疑将严重冲击支行营业部的业务。

原因2:银行业提质增效,低质低效网点逐渐退出,以节约成本

一个银行网点的运营是需要大量成本支撑的,至少人员工资、网点房租就是两大块成本,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部分地区如乡村、乡镇、小城市个别地区的网点人流量越来越少,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原因3:线上业务发展壮大,线下业务逐渐挪到线上办理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之前我们存款需要到银行网点柜台办理,而现在通过银行官网、网银、手机银行均可以实现线上办理;甚至贷款都可以实现线上申请、线上审核、线上放款、线上还款,较之前效率跟高了,网点和人员自然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缩减员工和网点也就说得通了。

结语

综上而言,网点跟着人流量走是趋势、线下业务提到线上业务是趋势,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继续普及和发展,银行网点应该会越来越少,相反,线上能办理的业务将会越来越多。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中国近900家银行网点关门意味着什么?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今年以来,国内银行有近900家银行网点关闭,其中原因各不相同,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部分网点在疫情影响下加重亏损,关闭后可以止损;二是网上交易降低线下网点需求;三是银行适应智能化形势,主动关闭网点数量。可见这小小的数据中,隐藏着银行业的千罗万象,是很有分析必要的。

首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某些网点亏损局面,母公司被迫关停止损。

银行在设置每家网点时,会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水平、人口分布及区域平衡,争取最大化发挥作用,但并不是每个网点都能保证盈利,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竞争激烈的地方。

今年的疫情让这些网点的业务拓展更加困难,甚至是毫无进展,但日常经营成本仍需支付,造成完全亏损的局面,在母公司严格的考核机制下,退出市场也是一种提质增效的方式和选择。

其次,手机银行发展迅速,线下办理需求降低。

根据统计,2019年网上交易数量达到1637亿笔,同比增长7%,其中手机银行占75%左右。同时银行处于资金安全、交易便利考虑,大大提高了银行数字化水平,网点的交易量、客流量都在大幅减少,投资回报率下滑,不仅新设网点动力减小,而且老旧网点在同步关停。

再次,智能化成为趋势,银行加大网点改造。

随着无人网点、智慧银行等新科技、新模式的推广,银行业正加快自身智能化趋势,既能为用户提供综合增值服务,也能展现自身金融科技实力,从而适应科技、市场的趋势,构建更立体、全面的终端形态。因此,传统网点一方面被升级改造,一方面被逐步淘汰。

最后,银行网点基数庞大,短期仍然是银行终端主力。

银行网点诞生已多年,尽管面临着时代科技、观念及商业模式的冲击,被挤占了一部分终端份额,但因为先天性的服务优势,比如资金安全、体验服务、增值业务等,中短期内仍然是银行的主力。但同时也在推动传统与现代结合,联合线上数据,使银行网点在现代社会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期望。

中国近900家银行网点关门意味着什么?

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从3G到4G,从机械重复的人工劳动到人工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正在持续改变着商业银行,让银行不在需要大量的人工,因为越来越多的业务仅仅需要一部手机即可完成。马云的网商银行,甚至都没有实体门店。

记得8年前,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要进行转账,要么去ATM机,要么去银行窗口填单子办理。买个理财产品,还要去柜台签署各种协议,缴纳水费去自来水公司,缴纳电费去物业公司,缴纳车辆罚款,还要去交警大队。但是现在呢?一切是不是都可以通过手机办理了?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正在把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变成一款又一款的app,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完成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而金融业,除了能给大家带来创造性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人和服务,那些机械化的工作必然会被逐渐取代。

900家银行的关闭,正是趋势使然,我们不在需要那么多的人力,甚至你去银行都会看到智能机器人在来回寻找客户。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银行网点关闭,在这期间我们应该抓紧变成一个不可被替代的人。

中国近900家银行网点关门意味着什么?

最近很多朋友想到银行去办事,发现跑了很远的路都找不到一个网点,人们渐渐发现身边的银行网点越来越少了。

而有些老年人手里拿着存折存储的,他们都不想用卡,总感觉用卡不方便不安全,而子女又不在身边的,想取点钱感觉太麻烦,因为银行网点的减少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柜面交易替代率普遍在90%以上。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交易数量达到了1637.84亿笔,同比增长7.42%,交易金额达到了1657.75万亿元,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达到了1214.51亿笔,交易金额达到了335.6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8.88%,电商交易平台交易达到了0.83亿笔,交易金额达到1.64万亿元;全行业距离柜率为89.77%。中国银保监会网站金融许可证信息统计,今年以来有889家银行支行或营业所终止营业,在终止营业的网点中有236家属于重组中银行的网点。

近年来,银行线上业务增长迅猛。而线下业务逐渐缩减、交易量委缩、人工成本加大,网点的利润率降低,所以许多家银行的网点合并关停。

随着手机银行的普及,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不用等待、不用排队、又节省时间、业务也全,如交费、转款、交易、贷款等80%一90%的业务都在手机银行上就能办理,所以手机银行深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许多年轻人都喜欢利用手机银行APP和网上银行进行办理业务,尤其是80后、90后、00后已成为网上银行业务的主流。

然而,有关数据表明,国内30%用户只通过手机获取银行服务,但此类客户对银行收入的贡献比较低,而线上钱下多渠道的客户对银行的贡献更大,所以银行应注重全面的开展业务,而更多的有钱人可能还是喜欢到线下的网点去办业务。

数字化银行的到来,由于大数据网络的落地,5G的建设加快银行的改造和创新。多家银行的5G网点、无人网点、DIY银行、新零售银行通通亮相,线上线下的多个场景相结合的实现,让银行的发展走上了全新的发展道路。

当然,时代的变迁,数字化银行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网点的功能也不能被取代。所以各大银行应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打造线上线下相应融合的创新的多功能的数字网络化银行,那样才能更方便我们的生活也更有利于银行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合并关停银行网点了事。

中国近900家银行网点关门意味着什么?

据《证券日报》报道,根据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的数据统计发现,截至5月14日,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机构退出列表中合计共有889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在终止营业的所有网点中,有236家属于重组中银行的网点。“六大行”关门的网点共283家,占比超3成。其中农业银行共85家,邮储银行共49家,交通银行共41家,建设银行共40家,工商银行共36家,中国银行共32家。

对此,一些网友表示:乍一听,今年有889家银行网点关门,很吓人。但是仔细想想也很正常。我现在几乎不去银行,因为所有的银行业务基本上手机可以解决!日常消费,基本上是微信和支付宝扫码支付!业务资金往来,也是微信。即使有少部分通过银行卡交易,也是登录手机银行操作,也不需要去银行柜台。

而我们认为,导致国内银行网点关门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过去传统银行都比较保守,固步自封,但是互联网金融崛起后,银行如果不改变自己,就要被改变。受此压力,很多传统银行都加快触网的步伐。于是,把线下的业务都放到了网上。现在银行的支付、充值、转账、代缴费用等操作基本上都已经脱离“柜台”了。而对于用户来説,98%的业务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对线下网点依赖度越来越少。所以,各家银行只要在一个区域内存在一二家物理银行就可以了。

第二,银行业也要降本增效,把那些效益不好的网点逐步退出,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开支。对于银行来説,要开网点是有庞大支出的,主要是人工和房租。而随着前些年,银行业网点大扩张之后,有很多银行发现下面支行的网点过剩,而且也出不了业绩,这样的网点存在没有什么价值,还不如关闭一批,以增加银行的效益,这样银行才有靓丽的业绩。

第三,还有部分中小银行出于业绩的考虑,需要进行重组,也会缩小网点规模,比如,部分乡村、小城市等地区的网点人流量少,没有存在价值,银行就会大量收缩网点规模,而把网点放到人口相对较多的大中型城市,这样通过有增有减,总体上银行网点的数量是在减少的。此外,还有一些经营不善的银行,也需要重组,比如甘肃银行、包商银行等地区性银行进行重组。

现在问题来了,银行数量已经持续减少了,但是银行网点会全面消失吗?对此,我们认为不可能:①银行服务虽然全面走各线上,但仍需借助网点进行拓展和维护。比如,银行要留下网点,放上ATM自动提款机,以方便用户。网点再收缩,不可能全部消失。②企业单位对银行业务的需求并不会完全消失,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问题仍然是以银行面对面柜台服务为主。③银行网点地逐步转型成以服务、附加值为主的金融机构。

今年国内有近900家银行网点关门,这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好事,因为説明银行已经把多数业务都放到了手机APP上面了,已经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物理网点了。与此同时,关掉一部分银行网点有利于减轻银行的支出,可以降本增效,这对于提升上市银行业绩还是有不错效果的。当然,银行的物理网点只会越来越少,但是绝不可能完全消失,因为毕竟还有很多中老年人习惯于到银行网点来办业务,银行方面也要照顾到这部分客人的利益。当然,企业办贷款业务也是需要到物理银行来办的。银行网点只会减没没少,但不会消失的。

中国近900家银行网点关门意味着什么?

中国近900家银行网点关门,并不意味着银行要关门,相反,经济下行过程中银行的作用更加凸显,部分网点的关门只是对过去这些年银行网点数量高速扩张的一个纠偏和修正,仅仅是优化网点而已。从经济学意义上说是供给大于需求,所以必然导致一部分网点关门;更重要的原因是银行的数字化业务做得不错,大多数业务已经不需要去银行办理了,而每个网点的成本又非常高,所以需要优化。

2019年底全国共有22.8万个银行网点,我们真的不需要这么多银行。

过去N多年的经济飞速发展,银行业也在飞速拓展网点,网点越多,感觉越成功,在那个经常需要去银行办理业务的年代,银行多也便利了我们的生活。经过这么多年的扩张,银行网点多到什么程度呢?以我家附近来看,400m以内有9家银行或者ATM机!完全超过了生活所需。细数了一下,过去一年去银行的次数基本不超过十次,基本就是去取钱或者打印流水或者换外币,钱包里常年不超过200元钱,平时基本也不用,偶尔用又懒得跑去取,就办公室里问问有没有人钱包里现金多懒得去存,互相交换一下,各自省事。

银行业数字化发展神速,银行网点都在智能升级,2019年银行业离柜率达89.77%。

刚工作那会儿,每次发工资后最快乐的事就是跑银行转钱,把A银行的钱转到B银行,一部分存定期,一部分存到信用卡的同行储蓄卡里,一部分......随着银行业务的在线化,以及网银、手机银行的普及,再加上P2P以及支付宝的理财工具的兴起,水电煤气费这些生活缴费再也不用去银行了,各个银行间转账哪怕没有网银和手机银行也可以借助支付宝互相转账了,购买理财等也可以在网上操作,银行原来会送些大米之类的,但是现在似乎都转成了电子权益类赠品。昨天好朋友还跟我说,她还经常接到银行让去领油米面,小小的米面油虽然不值什么钱,但是领的时候幸福感满满。

未来银行网点还会进一步优化,银行网点越优化,说明成本控制得越好,说明我们存在里面的钱更安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