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有几种最终结局,哪种结局几率最大?

目前关于责任划分的问题还没有最终的结论,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行表现出的是让客户自行承担损失的态度,并且已经开始启动“划款”。

多位投资者表示,中行正在划扣投资损失及银行保证金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中行开始划扣倒欠资金,投资者“原油宝”账户中的保证金被直接划走,执行-37.63美元的结算价。

有投资者表示,昨晚双向宝账户的资产并未清0,而从凌晨起,账户陆续开始划款,不仅原油宝账户里的本金被划走,保证金扣款也在进行中。

还有投资者表示,她在中行投资的另一款的贵重金属产品和原油宝是共用的一个保证金账户,而此贵重金属的保证金被划走以对冲原油穿仓所造成的损失。

最终事件会有几种结局出现,哪个概率更大一些?

不得不说,相对于原油宝交易上的风控,中行启动划款倒是十分的迅速,这个“风控”令人“佩服”啊!

结局一:大概率事件:客户自行承担

客户能承担的自行承担,无力承担的上报银行征信,中行提起诉讼或者与散户达成分期还款协议,实在不行就保全房产、车子、股票等资产。

从中行划扣散户款项之迅速我们看到,由散户自行独自承担损失可能是大概率结局。

结局二: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中行原油宝的合法合规性,并审核其是否尽到了风险提示义务

这也是一种可能,监管部门介入是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调查清楚之后或者银行或者客户自行承担,或者划分责任比例,按照比例承担。

结语:据说某市中行的分行行长已经被约谈,不知道监管部门会不会继续介入,还是耐心观察事件的最终进展吧。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有几种最终结局,哪种结局几率最大?

可能会有三种结局:

一、中国银行坚持要求投资者承担全部亏损

根据目前媒体已披露信息看,有相当的多的投资者保证金赔完,大约还倒欠中国银行2倍保证金。总亏损有人估计300亿人民币,但没有官方数据。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一定会跟中国银行打官司,由于案件影响重大,预计没有一两年,这个官司不会有结果。官司会有两种结局:一种是法官判中国银行无责,投资者承担损失;还有一种是法官认定中国银行有责任,中国银行要承担大部分损失。不管判决结果是哪个,中国银行都会是输家,因为能买原油产品的都是中国银行的优质客户,因此一案,这些优质客户肯定全部离开中行,甚至带动一批其他优质客户离开。中国银行为了少损失这300亿,可能最终实际损失反而远大于300亿。

二、中国银行与客户协商解决

在这个事件里,要说中国银行完全没有责任是说不通的:第一、投资者教育不到位,至少中国银行没有告诉投资者原油宝的背后实质是期货,存在损失金额大于保证金。因为投资者在认购这个产品里,预期最坏的结果是保证金全部损失,而没有预期到会产生负债。第二、这个产品的设计是有重大缺陷的,为何中国银行的产品要保留到结算前一天才移仓,而其他银行的相同产品早就移仓了?设计时为什么没考虑到极端情况下,最后一个交易日会发行流动性危机导致无法正常平仓。第三、交易时间安排也是有问题的,为什么22:00之后不能交易?半夜正是美国原油交易最活跃的时间,你的产品却不能交易,市场出现异常情况时,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处置,扩大的投资者损失。第四、为何没有触发强制平仓?及时止损,减少投资者损失。第五、美油期货更改交易规则,允许报价为负时,中国银行为何没有保持应有谨慎,及时告知客户并采取应对策?

中国银行如果能认识到自身的问题,积极与投资者协商,各自承担一部分损失,至少可以挽回声誉损失,减少客户流失。假定中国银行承担了200亿损失,也只是不到其一年净利润的10%而已。当然这种情况,中国银行内部肯定是要严肃问责的,处理一大批责任人。

三、引来监管机构严厉处罚

昨天已有新闻提到有些地方银保监局约谈地方分行,要求妥善处理。这件事,监管机构一定会介入调查,但调查结论不好预估。除了前述中国银行的五点责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认定:原油宝这个产品,到底是商品还是期货?如果穿透认定是期货,那么中国银行就是违法经营,证监会可以给予行政处罚。不管基于什么因素,这件事情上只要中国银行受到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那么其与投资者的官司基本算是输定了。

所以对于中国银行来说,最好的处理方式是采取与客户协商解决,对客户和中国银行都是最好的结局,同时对监管机构来说也大大减轻压力(稳定压倒一切)。不管哪个结局,无非是这些损失倒底由中国银行和投资者各承担多少的问题,但对于国家来说,那都是要实打实的付出外汇损失!

PS:还有几个未确认的事项可能会影响结局:

1、中国银行称“原油宝产品挂钩境外原油期货”,那么这个所谓挂钩是否为投资者所下订单全部相应地在境外下单交易,中国银行只是经纪商?还是中国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交易对手方在交易,投资者的交易并非一对一地在境外成交?

2、移仓和轧差操作时,合约结算价由中行公布,参考期货交易所公布的相应期货合约当日结算价。注意这里“参考”,说明结算价是由中国银行公布,境外期货交易所的结算价只是参考之用,并不意味中国银行结算价要等同于境外期货交易所的结算价。但中国银行公布处理的结算价完全等于境外期货交易所的结算价,是不是合理呢?

3、中国银行4月21日22点之后投资者无法交易,那么中国银行自已在境外的期货是否也没有交易呢?如果是,那么是否意味着当天投资者合约并没有真正地被及时移仓?当天结算价虽然为-37美元,但是下一个交易日合约交易价格是迅速回归正数,并且最终收盘在9美元附近。如果中国银行待到次日价格为正时才平仓,那就意味着中国银行真正的损失并没有现在要求投资者承担的那么巨大。

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有几种最终结局,哪种结局几率最大?

结局我认为有3种,但不管哪种都是购买原油宝的人买单。

结局一、中行自罚三杯,都是朋友

虽然说现在监管部门已经介入,但如果查出中行并没有违规操作,只是正常的交易,那么很大情况下,也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

毕竟购买原油宝的时候是签有合同的,如果中行完全是按合同来操作,总不能因为别人卖货晚了导致没有下家接手就怪别人吧,这属于不可抗力。

结局二、中行违规、被罚款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原油宝有没有违规操作,如果存在违规操作,被罚款肯定是一定的。

但罚款是针对中行原油宝这件事,钱也不可能退给购买原油宝的客户,而且中行属于国企,财大气粗的,罚多少他都无所谓,而投资者就不一样了,钱照给,该亏的还是要亏。

只能说没有赢家,但亏的肯定不是中行,而是投资者们。我觉得这种结局最有可能发生。

结局三、中行被罚款,钱退回投资者

很多人都想有这个结局,但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投资市场,亏了就是亏了。哪有把钱给操作员操作,最后亏钱了还要操作员赔钱的道理。这样做以后就没人敢开投资公司了,一亏钱大家就闹,稳赚不赔的生意谁不想做。

但我认为,出现这件事之后,国家肯定会更加严格管控投资市场,制定更加合理的制度出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我认为这是个好事。但还是那句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有几种最终结局,哪种结局几率最大?

朋友们好:中行原油宝事件,已经成为一个事实。那么它的最终结局呢,结合实践可能有三种,概率不同。但是我们相信:一定会促进,和完善风险投资的相关规则,并且积累了经验。

第1种结局,中行兜底,一人受累皆大欢喜,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原油交易是国际性贸易。不要说中行,就是国家级的交易,也充满着风险,具有不可控性,赔大钱的事情已屡次发生。而且一旦中行兜底,等于,自行确定自身责任,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后果严重,因此它的概率基本上,无限趋向于0。

第2种结局,发挥国人的传统中庸之道,折中处理,中行和投资人分担,概率几乎小。

目前关于原油宝的讨论如火如荼。主要指向原油宝交易中的一些漏洞。但仔细分析,这些所谓的漏洞是天然存在的风险,不可能完全被分散和杜绝。这也是高风险,高收益,交易的魅力所在。一旦中行采取折中方案,在今后,这一类的交易很可能无法进行,因为每天都有可能出现新的风险,因此这种概率也非常小。

第3种结局,维持现状,赔的就赔了,赚的就赚了,暂停交易,完善规则,逐渐弥补漏洞。

目前原油宝已经形成了这个事实。如果随便在之后改变规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是关系到亏损的投资人,还有赚钱的投资人,以及像银行这样的居间,甚至会牵连国际油商等等。高风险交易,不可能完全控制风险,只能说是亡羊补牢,越来越完善,而且某些特定的风险,并非时时可以发生,因此,维持目前的实际情况,保持契约精神,各自认赔,认赚,暂停交易完善规则,具有最大的概率和可能性,为今后打下一个好的更好的交易基础和环境。

最后,来总结分析:

原油宝事件,是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原油交易,历史性的,负价格,交割过于临期,规则变换,等多种因素聚集,而造成的,这超出了,投资人,居间,包括银行专业交易人员,日常对风险的想象。但这也说明,高风险交易,一分风险一分收获,人类对风险的认识,也是一个连续不断,刷新的过程。

因此,结合实践和交易规则,以及产品的性质,结果来分析,最有可能的方案是:维持现状,暂停交易,进一步完善对风险的控制,为今后的交易,创下一个更好的环境。

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有几种最终结局,哪种结局几率最大?

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有几种最终结局哪种结局几率最大,首先这里要说明下此次原油宝的暴跌,与中行其实并没有任何关系,中行并没有违背当初与投资人之间的协议履行,也没有因为那些原因导致投资人不可赎回或其他操作,导致此次中行原油宝暴跌发生巨亏其主要原因还是,受此次疫情的影响,原油产量过剩市场需求量大幅下架,导致主要储存美国原油的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市油库7600万桶的容量饱和,从而导致持有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的投资人无法顺利移仓,从而导致暴跌至-37.63美元的负值。

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有几种最终结局
  • 第一种:银行按照出与投资者所签署的协议正常执行,投资人发生的严重亏损,由投资人自行承担,因为按照相关合同于协议,投资人必然是要承担理财风险,所说第一种可能就是投资人自行承担后果。

  • 第二种:中行承担22点逼仓之后的亏损,按照22点之前的价格补偿投资人的损失,中行选这种概率的可能性为零不可能,因为如果这样赔偿投资人,不仅仅需要承担-37.63%美元的巨额亏损,还要额外承担10-12美元的巨亏。
  • 第三种:中行处于人道主义的,为广大投资人减免负值的亏损总额,中行承担-37.63%美元的亏损,之上的亏损由投资人自行承担,选择这种可能性也是极低,因为造成此次亏损与中行并没有直接关系。
  • 第四种:中行处于人道主义,与国内广大投资人平坦承担此次巨亏,-37.63美元的巨亏,中行承担一部分投资人承担一部分,有一定概率可能会实现。

总上:其实本质上中行原油宝发生巨亏,不管怎么说都与中行没有太大关联,毕竟投资者在选择原油宝期货的时候,均是知道该产品是在交割日前一个工作日完成移仓操作的,中行并没有违背任何协议,如果中行和他银行似的在交割日前一周进行移仓那么也就违背了与投资人之间的协议(个人认为最终的结果投资人承担的概率最大,其次就是中行与投资人各自承担一半,中行全承担不可能,毕竟央行给了足够的时候投资人完全是可以提前赎回或转出的操作)。想给选择了原油宝的投资人说的一句话,自己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人,任何人都没有强迫你认购,发生严重亏损的时候,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难道与特朗普一样可耻无赖。。。。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全部分享与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哪方面有遗漏留言评论交流。「点赞关注」本文章本人原创,谢绝抄袭15:31

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有几种最终结局,哪种结局几率最大?

结果极有可能是——各承担部分损失,中行兜底。

中行和投资人说好的是到20%就平仓,因此这部分损失属于正常市场风险,可以让投资人承担。

但超出这部分的损失,包括跌到负值的损失,与中行操盘不当有关,是否应由中行自己买单呢?

(如认可我的回答,希望点赞或关注,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