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减产协议已经达成,国际油价将何去何从?

备受关注的原油减产协议终于在12日晚达成,OPEC12日晚宣布,OPEC与非OPEC产油国已经达成减产协议,减产协议从5月1日起日均减产970万桶,为期2个月,而7月之后一直到2020年底的减产规模是770万通/天,2021年1月起至同年4月,减产规模降到580万桶/天。

受此利好消息的影响,截至今天上午10点半,WTI原油连涨超过5.27%,布油涨超4.4%。

由以上协议的主要内容来看,从5月起之次年4月正好12个月的时间里被化成了3段,每段的日均减产呈现下行趋势,从侧面反映出未来全球经济受疫情的影响将逐步趋缓,原油需求量和消耗量将呈现上行趋势。

减产协议达成,未来油价何去何从?

首先,可以确定一点的是,新的减产协议达成了,油价未来肯定会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但是短期内看不到油价大幅涨价的迹象。

第一点,限产原油确实是拉升油价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是目前全球受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原油需求量和消耗量均处在较低的水平,所以即使原油限产也不会造成需求端“疯抢”的现象发生,未来一段时间,至少是上半年时间,主导油价涨跌的还是原油需求量而非日渐萎缩的石油产量。

第二点,原油需求会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而有所增加。未来两个月,全球经济会逐步开始复苏,这时原油需求量才会明显提升,未来油价才会大幅度上涨。

结语

在此前原油价格暴跌的时段里,各国原油储量已经严重爆仓,所以前期供应端减产并不会给油价上涨带来多么大的支撑。

未来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结束和原油储量的逐步消耗,这时才是油价真正反弹的时候。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原油减产协议已经达成,国际油价将何去何从?

沙俄美的石油三国互杀还在僵持阶段,但是在他们之间分出胜负之前,可能欧洲经济危机就要爆发,本次石油危机看表面好像是俄罗斯和沙特两国互撕,但其实本质则是遏止美国这个新杀出来的竞争者,希望通过价格战把美国新兴的页岩油企业逐出能源市场。

沙俄两国打的是太极八卦以柔克刚,美国则是太祖长拳直来直去,你降价增产我就放水发债,你用七伤拳跟我玩以本伤人,我就直接用成本5美分一张的百元大钞直接支持本国的页岩油企业,谁让国际石油结算货币美元的铸币权掌握在我手里呢?几个回合下来双方你来我往斗的来去自如,一时间不分胜负。那边欧洲却很无辜的躺着中枪。

欧洲经济已经处在衰退之中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德国,2019年的GDP增速只有0.6%,而德国的代表性产业之一汽车行业也在面临需求下滑的危机,德国汽车的第一大消费市场中国正在经历着新车销售量增速下降。

而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几个欧洲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都在1%上下,持续增长压力非常大。北欧部分国家如丹麦挪威,非常依赖石油出口,荷兰的皇家壳牌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所以油价波动同样影响欧洲。

在过去我们理解中的“23个全球发达国家”欧洲占据了三分之二,但现在看来,这些国家几乎都陷入了经济增长降速的泥潭中。

继经济衰退问题之后,欧洲债务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可能集中爆发

欧债问题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经济的老大难问题,之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是因为美债问题实在是更耀眼。因为增速下降,同时要保障就业率问题,持续的刺激导致欧洲整体负债累累。

我们以意大利为例,意大利的经济规模只有2万亿美元,但是债务累计接近2.5万亿美金,以相当于中国七分之一的GDP体量,背负了中国一半的债务。

随着疫情扩散导致需求减少、产业停摆、工人失业,作为欧洲的前几大经济体,一旦意大利出问题,意味着欧洲将出现连锁反应。

意大利一旦债务出问题,欧洲的银行和保险就得出问题,那意味着欧元就得出问题,甚至可能欧洲区域内会出现连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欧洲的经济和债务问题走到今天,欧洲的体制与文化问题也难辞其咎。即使疫情已经严重到了当前这个地步,很多欧洲的居民还是和过去一样自由散漫。散漫到什么程度呢?我讲个我上学时候的故事来形容。

疫情失控,反过来又加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放大欧洲的经济问题。于是疫情冲击之下的欧洲经济,加上石油危机得影响,反而很可能最先倒下的那个倒霉蛋。

欧洲空客公司的情况就是欧洲企业当下的一个缩影:当地时间4月8日,空客宣布将主要机型的产能下调近1/3,以适应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市场环境。空客是欧洲最大的飞机制造商,平均每月可生产各种型号的飞机70余架,受疫情影响减产后,最惨的A330系列下调到每月排产2架。

很多公司减产的同时,医疗物资却在短缺。在巨大的压力下,欧洲开始争抢各类医疗物资。包括截停、扣压、取消出口等各类手段。最惨烈的是瑞士,由于没有加入欧盟,瑞士的防疫物资不能从欧盟调拨,只能自己采购,然而……采购的物资过境法国和德国的时候不约而同的又被先后扣留了。身为多个不同国家的欧盟成员们,本该同心协力,共度时难,可惜,在重压和恐慌之下,再没机会也没心思去统一布局了。

在病毒的威胁下,他们都选择了各人自扫门前雪,各凭本事讨生活!病毒扫荡之后,欧盟是否还会是昨天的那个欧盟?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周期,都是不停的在萌芽、发展、巅峰、衰退、幻灭的循环中无尽的轮回。经济危机、全球性灾难、战争都是导致旧有经济格局重新洗牌的契机。拉长到更长的周期,其实每一次危机,都是对我们能力进化的考验,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自然选择。

原油减产协议已经达成,国际油价将何去何从?

原油减产协议虽然达成,但油价还是下跌的概率要大一些。

协议内容与之前的市场预期基本相当,甚至于还逊于预期。在需求下降2000万桶/天的情况下,减产1000万桶/天是不够的,只是延缓了库存累积的速度。在全球库容紧张的情况下,按照现在的累积速度,预计到6月底或7月,又要胀库了。

非欧佩克+产油国虽然有减产意向,但没有具体协议。美国虽然被动减产了120万桶/天,但没有协议的约束,一旦价格起涨,产能将快速恢复。加拿大也是这样的情况。想让他们真正有效减产,只能是通过市场手段,逼迫继续削减产量。

全球原油需求还是要看疫情的发展,如果主要经济体继续维持现在的封城措施,需求很难有效恢复,不排除2000万桶/天的需求减量还要维持一段时间,而真实的需求下降可能还不止2000万桶/天。

综上所述,虽然减产协议已经达成,但不足以改变当前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原油价格下跌的概率仍大。

原油减产协议已经达成,国际油价将何去何从?

这段时间,原油市场可谓波诡云谲,欧佩克+会议、价格战、疫情影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过山车行情时时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

今日凌晨原油减产协议达成,国际油价将何去何从?是不是已经见底了?

这个问题实际上有点大,非常难说,但我们可以展开讨论。

本波原油下跌的主要是供需两端合力造成的,供应端是无法达成减产协议并且展开增产竞赛,需求端是疫情的不确定性加剧了经济前景的忧虑,影响了原油未来需求。

目前的情况呢?

需求端看预期,是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这对油价有整体托底作用;但是,这些钱,能不能对经济有推动作用,现在是看不出来的,只能说是预期在。

供应端,协议达成后,整体开始减产,从市场的预期来看,想要让油价上升,减产的这些力度应该是不够的,但起码是减产了。

总体来说,经过这一个月的努力,不管是需求端和供给端,对油价来说都是利好。

不过,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原油市场整体还是看需求端,这是整体经济环境决定的,所以这里有两点:

第一、经济整体预期衰退下,油价会长期处于相对低位,想要再上70左右的位置,难度有点大;

第二、货币政策的预期并不能够使得油价会产生反转向上,只能改变短期的走势;这和依靠货币政策去扭转全球经济是一个道理;货币政策并不能够使得全球经济直接由弱转强,这不符合经济规律,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愈加宽松的情况之下。简单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市场的反馈,指的是由于经济变得很差,所以需要宽松。

我们再回到短期油价,此前跌至20以下后反弹,反弹的逻辑在于货币政策缓和市场紧张情绪形成托底,以及OPEC+会议的预期,现在,这个会议结束,并没有超预期的利好,靴子落地之后,行情回归低位弱势格局。

总结一下:

目前油价处于低位,短期利空因素(增产)暂时剥离,长期利空因素(经济前景黯淡)仍然存在,而市场此前已经有过反弹,这个反弹是货币政策和技术超跌以及会议预期引起的,目前这三个原因已经被市场所消化。

综合来看,原油后面的涨跌将和技术超跌、货币政策短期影响以及会议无关。

长期看,油价受需求端影响仍将处于低位,但往下的空间已经很小,短期看仍不排除创新低的可能,即跌破19.27的机会,但从中长期投资来看,万一出现跌破新低,则是买进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原油减产协议已经达成,国际油价将何去何从?

人人都说看涨原油,但油价看涨原因经得起推敲吗?

万众期待的OPEC+会议已暂告一段落,消息相当混乱。一会儿消息人士说要减产两千万桶,一会儿消息人士说达成协议。结果出来只减产1000万桶,而且还只是两个月。周末的G20能源部长会议也没出个像样的减产公告,说明想要达成协议还是任重道远。所以大家预期真的不能太高了,V型反转没那么容易

二次探底

翻开原油的历史价格图表,从周线级别看,原油见底往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二次探底是经常出现的特征。而当前很明显,会议公布出来的结果是不如预期的,所以只要后续继续减产以及不和谐声音,价格将会继续探底,促使各产油国决心减产

这会儿只能看疫情的情况,随着欧美目前逐步进入平台期,只是对油价在远月的支撑,近月还是辣么回事。如果疫情不用加重,减缓速度变慢,或者疫苗那边时间延长这些都是短期利空原油,我预计2021年前油价很难恢复到60水平,印度,南美,非洲都是不检查就没有患者的状态,预计那边可能会在近期继续拖累油价,多多少少也是进口国,所以油价想直接坐火箭上涨是不大可能了。

在探底过程中,略创新低是常有的事,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恐慌,相反这是历史性的投资机会,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投资都应该好好把握(这个低点出现后,今年的低点就是它了)。目前价格离新低也就5-6美元的范围,也即原油1周的波动幅度。

最近原油波动好像很大,其实只是幅度计算变大了。实际上原油的波动率一直都是每周5-6美元的波幅,无论是100美元区间、60美元区间也是如此,现在处于20美元区间,当然算起来幅度更大,所以看单价波动比看价格幅度要靠谱些。

应对策略

1、如果没进场的朋友,策略就很简单了,Wait & Buy 。啥时候见低点就买,然后价值投资、长持短炒,怎么来都行。2、如果是已经进场做多的朋友,那么就要注意原油的探底过程,您是否能扛得过去,如果扛不过去,坚决对冲,或者将仓位移仓到远月合约。

很多人做原油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做近月合约(因为成交量大),但是如果想长期稳定持仓的话,最好是持有远期合约,一来减少移仓损失,二来也不会损失多少上涨幅度。

作者:金承浩

学习正确交易思路,提前捕捉市场动向!

原油减产协议已经达成,国际油价将何去何从?

减产协议虽然达成,但效果如何,一方面要看各方是否真的遵守,更重要的是看国际经济情况。

一、协议相关方貌合神离

1、表面原因

说到这次协议,就不得不提不久前沙特和俄罗斯原油减产谈判破裂的事情,表面上,双方谈判破裂是因为俄罗斯不打算减产,所以沙特一怒之下祭出"杀手锏“,暗示将无限量增产,国际油价迅速陷入崩盘的局面,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

2、深层次原因

近几年,美国大力发展页岩油,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量增长,开采成本也迅速下降,平均成本下降到每桶46美元左右,应该说,高油价不但让美国的页岩油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让他们利用获得的利润又在提升页岩油开采技术上能够有更大的投入,可以说,高油价促成了美国页岩油公司的良性循环,使美国不但不再依赖原油进口,还要雄心勃勃地在近期就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

实际上,沙特和俄罗斯压减的产能,根本比不上美国新增产能的增长,因此,沙特和俄罗斯的减产是只在为美国做嫁衣,这怎么能不让他们恼火?

因此,此次谈判破裂不能排除沙特有借机发难的想法,最大的目标并不见得是俄罗斯。大家看看,国际油价暴跌,并没有看到俄罗斯和沙特多么被动,反而是美国的页岩油公司纷纷叫苦不迭,倒闭破产的危险也近在眼前,各种缘由不得不让人深思。

3、协议执行的前景

分析了前段时间油价格崩盘的逻辑,我们就会发现,只要美国的页岩油生产一日不大幅减产甚至陷入停滞,原油的供应就一天不会减少,因此,即使沙特、俄罗斯等按协议减产,效果也并不会理想,何况,哪个国家愿意自己承担损失,却让别人大发横财呢?

二、国际经济持续低迷

近年来,随着美国愈发重视国内利益,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时有发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消极影响。

封闭的经济政策肯定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减速,必然使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原油的需求下降,从而导致油价的下跌。

显然,原油减产协议的达成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低迷的现状。而如果一些国家不改变过分注重国内利益的思路,忽视国际合作的想法不改变,要让世界经济迅速复苏是很困难的,这对原油需求肯定是不利的。

三、新冠疫情的影响

不得不说,此次疫情的影响超乎想象,我们在管理部门和全体百姓的共同努力下,迅速控制住了局面,基本锁定了抗疫胜局,但是反观国外,很多国家目前不但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疫情反而还在加重。

出于防疫的需要,隔离、交通限行等措施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经济活动几乎陷入停滞,这必然又会对原油需求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四、新能源的发展

今年,出于环保的需要,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这必然也会导致原油需求的下滑,而且在呈加速趋势。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油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但减产协议本身能否得到彻底执行存在变数,而且,即使减产协议得到有效执行,在经济无法迅速复苏,特别是疫情无法得到快速遏制的情况下,想让原油恢复以往的价格,是很难实现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